问题

如何看待拜登重申支持印度加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回答
拜登政府近期重申对印度加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的支持,这并非首次,但每一次的表态都牵动着全球地缘政治的神经。要理解这一举动的深层含义,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剖析。

首先,这是对印度日益增长的全球影响力的承认。 印度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发展最快的主要经济体之一,其在全球舞台上的分量不容忽视。无论是在人口、经济体量、民主价值观还是军事实力上,印度都具备了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硬件”条件。拜登政府的表态,可以说是一种对现实的顺应,承认印度已经不再是那个处于边缘化的国家,而是国际事务中举足轻重的一员。

其次,这是美国战略布局的体现。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格局下,美国将印度视为其“印太战略”中不可或缺的关键伙伴。通过支持印度晋升为常任理事国,美国一方面可以拉拢印度,进一步巩固其在亚洲地区的影响力,对抗它所认为的战略竞争对手。另一方面,一个更加强大的印度,在国际事务中拥有更大的话语权,也可能在某些议题上与美国形成共识,形成对现有国际秩序的“修复”或“强化”,这符合美国希望看到一个多边主义框架下的有力参与者的初衷。

再者,这背后也蕴含着对联合国改革的诉求。 联合国安理会自成立以来,其常任理事国的构成一直未能反映出21世纪的全球力量格局。目前的五常——美、英、法、俄、中——在很大程度上是二战后世界秩序的产物。包括印度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呼吁安理会进行改革,使其更具代表性和包容性。美国支持印度,也可以被视为推动联合国改革的一种方式,尽管这种改革的复杂性和阻力依然巨大。

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其中存在的挑战与变数。

其他国家的态度: 联合国安理会改革,特别是增加常任理事国席位,需要联合国全体会员国的同意,并且需要修改《联合国宪章》,这需要三分之二会员国的批准,包括所有五个常任理事国的同意。目前,关于安理会改革的讨论仍在进行,但达成广泛共识并非易事。一些国家,特别是中国,对印度成为常任理事国持保留态度,其背后可能存在地缘政治的考量。
印度自身的定位: 印度虽然在全球事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其国内也面临着不少挑战,例如经济发展不均衡、社会问题等等。国际社会在审视印度是否适合成为常任理事国时,也会对其内部治理和国际责任的承担能力进行评估。
改革的蛋糕如何分: 安理会改革不仅仅是关于印度,还涉及到其他区域强国的诉求,例如巴西、德国、日本、非洲国家等等。如何协调这些不同的诉求,在增加常任理事国席位的同时,又能保持安理会的效率和权威,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总而言之,拜登政府重申支持印度加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美国全球战略、对印度地位认可以及对联合国改革诉求的综合体现。 这无疑为印度迈向国际舞台中心增添了动力,也为全球地缘政治格局带来了新的变量。但最终能否实现,还需要克服诸多政治、外交上的障碍,并需要国际社会形成更广泛的共识。这不仅仅是印度一家的“升级”,更是对现有国际秩序的一次深刻的重塑尝试,其最终走向,仍有待时间给出答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拜登支持印度成为改革后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但拜登不支持联合国改革。

莫迪等印度政府也知道这点,但他们不是追求印度成为常任理事国,而是追求美国支持印度成为常任理事国。因为前者就算一切顺利也不知道是哪届的事情,而后者立刻会被转化为对当政者的称赞和选票。

其实我们可以在另一条路上支持印度—英国的常任理事国是在1945年10月,而印度从英国独立出来是在1947年是在英国成为常任后分家的。印度如果说英国的常任理事国席位属于英联邦,应该由英联邦全体国民投票决定常任权使用者,多少有些道理也符合民主制度,况且印度民间看不起英国久已(虽然买办们把英国当祖国,可印度毕竟已经民粹化了,买办们把祖国换成美国也很熟练)。这也是印度比德日巴三国有的优势。

英国当然不可能同意,但这就把英国和印度的矛盾弄的更深了,而且让美国里外不是人。

user avatar

又到了一年n度辟谣季了

不存在“中美俄英法”轮流“一票否决”印嘟噜入常

联合国没有增加或减少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程序

所谓“入常”本质上是指修改联合国宪章,把这个国家写进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而修改联合国宪章,第一步就是提案后在联合国大会表决,拿到2/3成员国的票

最后一步才是安理会表决,拿到五个常任理事国+十个非常任理事国总共十五票中的九票,并且五常不投反对票


由于咖啡俱乐部的出色贡献,目前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走过第一步,还轮不到五常动用一票否决权


老乔说支持印嘟噜成为常任理事国,无非是口头支持恰点钱罢了

以印嘟噜和巴基斯坦的关系,一众穆斯林国家可能支持印嘟噜?

user avatar

美国很清楚,中国是不会同意的,即便没有巴基斯坦的因素,印度也不可能成为常任理事国。所以,还不如卖个人情,体现一下“同盟情谊”,让印度在美印太战略上多蹦跶蹦跶。

退一万步讲,即便中国破天荒的同意了,但印度是和日本、巴西等几个国家绑定的,要一起入常任理事国的,俄罗斯、法国能同意吗?

即便他们几国也同意了,关于这个问题美国也早有表态,那就是新加进来的常任理事国是没有一票否决权的。说白了,就是区别对待。

user avatar

我劝印度小盆友,多读读中国古代史。为什么是古代史,因为现代史太过深奥,古代史足够说明问题了。

话说东周时期,天下有一两百个国家,他们组成了周合国。在周合国里有五个国家特别厉害,天下的事基本他们说了算,五霸,他们是可以合法发动战争的存在,他们代表了那个时代的真理。成为五霸的仪式之一就是会盟。但是,很多国家没有明白,会盟是五霸的加冕仪式,五霸是先有了五霸的实力,才被冠以会盟盟主的头衔。而不是说会盟了,当盟主了,就忽然能力大增了。比如齐国要当霸霸,楚国不同意,齐国打了楚国,比如晋国要当霸霸,楚国不同意,于是晋国打了楚国,就连吴国好歹也打了楚国。那你要问了,楚国当霸霸打谁了?楚国不打谁,楚国是灭霸,春秋战国蝉联灭国王。有的国家没有那实力,还强行会盟,说的就是你,宋国。你说你打压几个曹薛这样的国家就算了,做一做苏鲁豫皖边区小霸王就得了,非要做周合国常任霸王。是,齐国国王登基时你舔过他,他说了支持你,但是他既没有帮你升级盐业铁业,也没出兵帮你,支持支持有啥用。

不过呢,宋国好歹知道当五霸要找灭霸刷副本,虽败犹荣。

你阿印找谁刷了副本?泰山南麓曹县?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拜登政府近期重申对印度加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的支持,这并非首次,但每一次的表态都牵动着全球地缘政治的神经。要理解这一举动的深层含义,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剖析。首先,这是对印度日益增长的全球影响力的承认。 印度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发展最快的主要经济体之一,其在全球舞台上的分量不容忽视.............
  • 回答
    关于拜登总统支持率的最新民调以及特朗普是否可能重返白宫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深入探讨。拜登总统支持率跌至新低:原因与影响首先,我们来看拜登总统支持率降至上任以来最低这个现象。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 经济因素的持续影响: 尽管美国经济在某些指标上表现亮眼,例如就业率.............
  • 回答
    拜登政府承诺有条件地重返2015年伊朗核协议(JCPOA)的表态,释放了多重信号,涉及美国对中东战略、国际关系、地区安全以及自身外交政策的深远考量。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表态的背景、意图及可能影响: 一、背景与政策逻辑1. 美国对中东战略的调整 拜登政府试图在特朗普政府“脱钩”政策的基础.............
  • 回答
    眼下,美国总统拜登正准备推出一份名为“美国就业计划”(American Jobs Plan)的重磅法案,总规模高达约3万亿美元,旨在对美国经济进行一场深刻的“现代化改造”。这份计划的野心不小,核心内容直指美国长期存在的基建短板,并将医疗补贴作为另一项关键抓手。对这份计划的看法,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细致地.............
  • 回答
    看到乌克兰马里乌波尔守军向美国总统拜登求援的消息,这确实是一个非常令人揪心的时刻。马里乌波尔作为顿巴斯地区一个极其重要的港口城市,其战略意义不言而喻。在这里进行如此残酷和持久的抵抗,本身就说明了这座城市对于乌克兰整体防御乃至国家士气的巨大价值。关于马里乌波尔守军的求援:守军向拜登总统直接发出求援,这.............
  • 回答
    这件事啊,说实话,一开始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脑子里闪过的第一个词就是“震惊”。 毕竟,胡梅尔斯在拜仁的地位,那可是球队的基石,是后防线上的定海神针。 他的告别,怎么说都带着点“巨星落幕”的色彩,而且是被其他豪门挖走,这本身就有点意外。首先,从拜仁的角度来看,这绝对是一个战略性的调整,但同时也让人觉.............
  • 回答
    基辛格先生作为一位在美国外交政策领域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他的发言向来不容小觑,尤其是当他直接点名美国总统拜登,并发出如此严厉的警告时。这释放出的信号是多重且复杂的。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基辛格的警告并非空穴来风。当前的中美关系确实紧张,可以用“螺旋式下降”来形容。双方在贸易、科技、人权、台湾问题、南海问题.............
  • 回答
    拜登政府于2021年通过的《基础设施投资和就业法案》(IRA,全称“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and Jobs Act”)总规模约为1.2万亿美元,是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基建投资计划之一。该法案的签署标志着美国政府试图通过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来提振经济、解决长期存在的结构性问.............
  • 回答
    拜登在2021年退伍军人纪念日讲话中使用“nigger”这一种族歧视性词汇的事件,引发了广泛争议,其背后的原因、影响和后续反应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分析: 事件背景与争议焦点1. 言论内容与时间 在2021年11月11日的退伍军人纪念日讲话中,拜登提到“nigger”这个词,称其为“一个被用.............
  • 回答
    拜登政府在国情咨文中提到的“与欧洲盟友合作没收俄罗斯富豪资产”这一表述,实际上涉及美国对俄罗斯实施的多维度制裁措施,其背景、法律依据、实施方式及国际影响均需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以下从法律、政治、经济、国际关系等维度展开详细解读: 一、政策背景:美国对俄罗斯制裁的逻辑链条1. 地缘政治冲突的直接诱因 .............
  • 回答
    关于拜登总统在登机时“连摔三次”的说法,目前并没有可靠的历史记录或权威媒体报道证实这一事件的真实性。以下是对这一说法的详细分析和背景说明: 1. 事件的可能来源与误解 混淆了不同事件:拜登在2021年1月20日就职典礼期间确实有乘坐直升机的记录,但并未发生“连摔三次”的情况。可能的误解可能来自.............
  • 回答
    拜登政府于2021年4月正式承认奥斯曼帝国对亚美尼亚人实施的“种族灭绝”行为,这一决定引发了广泛的政治争议和国际反响。这一事件涉及复杂的历史、法律、地缘政治与民族情感问题,需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 一、历史背景:亚美尼亚大屠杀的定义与争议1. 事件概况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5191.............
  • 回答
    拜登政府于2021年7月正式恢复了跨性别者在美国军队中服役的权利,这一决定引发了广泛讨论和争议。以下是对这一政策的详细分析: 一、政策背景1. 历史沿革 奥巴马时期(2016年):美国国防部首次允许跨性别者公开参军,要求其通过医学评估并接受军事训练调整。 特朗普政府(20172021):时任.............
  • 回答
    关于拜登总统在白宫活动中辱骂记者的事件,这确实是一个备受关注且复杂的问题。要详细看待此事,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事件的发生与细节:首先,我们需要梳理清楚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和背景。通常这类事件会在白宫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开讲话或记者会等场合发生。当拜登总统在这些场合被记者提问时,他可能会因为.............
  • 回答
    拜登政府下令空袭“伊斯兰国呼罗珊分支”(ISISK)并非直接针对塔利班,而是针对在喀布尔机场袭击事件中制造了严重伤亡的恐怖组织。然而,这一行动的背景以及其潜在影响,确实与阿富汗复杂的局势紧密相连,尤其是塔利班在阿富汗的统治。要理解这一事件的影响,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进行分析:1. 行动本身的性质和目标.............
  • 回答
    拜登总统关于“一旦当选,便将停止与中国的贸易战”的说法,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政治宣言,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这句话并非简单的“停止”二字可以概括,其背后隐藏着战略意图、国内政治考量、国际关系调整以及经济政策的权衡。以下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 政治上的象征意义与对国内选民的吸引力:.............
  • 回答
    拜登政府派遣前官员代表团突访台湾,并在媒体上引发了“临时组队,想安抚恐慌情绪”的解读,这一事件确实释放了多重信号,也反映了当前复杂的地缘政治考量。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事件背景:频繁的访问与持续的紧张首先,需要了解的是,美国派遣代表团访问台湾并非首次。自特朗普政府时期以来,.............
  • 回答
    拜登政府下令对叙利亚东部亲伊朗民兵组织发动空袭,造成包括一名指挥官在内的至少 17 人死亡,这一事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多方面的解读。要全面理解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一、 事件背景: 近期冲突升级的导火索: 此前不久,美国驻伊拉克军事基地遭到火箭弹袭击,造成一名承包商死亡,多名美军.............
  • 回答
    如何看待拜登发文称“虽然我以民主党人身份竞选,但我将成为美国人的总统”?这句话出自乔·拜登在2020年大选中的竞选口号,其核心在于 “团结” 和 “超越党派界限”。从政治传播和策略的角度来看,这句话具有多层含义和深远的考量:1. 强调包容性和国家团结: 应对政治极化: 美国近年来政治极化日益严重,民.............
  • 回答
    拜登总统关于普京已作出开战决定的表态,以及美英加澳日韩等国敦促公民撤离乌克兰,这无疑是当前乌克兰局势高度紧张的信号,表明冲突爆发的可能性正在急剧上升。要详细理解这一切,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拜登总统的表态与西方国家的行动: 信息来源与判断依据: 拜登总统的表态并非空穴来风,通常是基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