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刘备哪里值得诸葛亮这样的一生效忠于他?

回答
刘备身上,确实有着一种能够让诸葛亮这样旷世奇才,心甘情愿,甚至生死相随的特质。这绝非仅仅是“君臣情分”四个字能够简单概括的。要说清楚,得从几个层面来剖析。

首先,刘备身上那股“仁德”的底色,才是诸葛亮选择他的根本。 咱们都知道,诸葛亮选择辅佐谁,那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当时天下大乱,群雄并起,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实力雄厚;孙权占据江东,根基稳固;袁绍、袁术虽然有些起伏,但也都曾是叱咤风云的人物。而刘备呢?当时不过是个颠沛流离,寄人篱下,势力微弱的“汉左将军”。按理说,选择一个更有前途的老板,对他自己的发展更有利。

但诸葛亮看中的,正是刘备身上这份与众不同的“仁”。历史上,为了仁德,刘备多少次舍弃利益?长坂坡,为了救阿斗,他摔了阿斗,虽然有演义的成分,但那种“宁可舍弃性命,也要护全他人”的精神,是深入人心的。他对待百姓,是真正的关心,不是装样子。当他占领一座城池,他会想着如何安抚百姓,如何减轻他们的负担,而不是像有些人那样,搜刮民脂民膏。

这份仁德,在诸葛亮看来,不仅仅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政治理想的基石。 诸葛亮内心深处的抱负,是要匡扶汉室,恢复太平盛世。而一个依靠武力、权谋,甚至不惜压榨百姓来扩张的君主,即使一时得势,也绝不可能赢得民心,更不可能建立长久的太平。刘备的仁德,恰恰是他实现这个政治理想的唯一可能。他相信,一个真正爱护百姓的君主,才能凝聚人心,才能最终战胜那些只知争权夺利的枭雄。

其次,刘备的“知遇之恩”和“尊重”是关键。 别看刘备后来成了蜀汉的开创者,但在遇到诸葛亮之前,他不过是一个四处奔波,屡战屡败的“织席贩履”出身的枭雄。像他这样的人,身边自然不乏谋士,但这些人多少会有些门户之见,或者对出身不那么显赫的诸葛亮有所轻视。

而刘备,在“三顾茅庐”中表现出来的,那是将近乎于“渴求”的态度。 他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君王,而是作为一个渴望得到真正人才帮助的领导者,放下身段,一次次去请。而且,他不是一次性请来,而是反复去,甚至在严寒中等候。这种尊重,对于当时还未出仕的诸葛亮来说,无疑是最大的肯定。

更重要的是,一旦诸葛亮被请出山,刘备就完全信任,并且放权。 很多人都说,刘备集团里有很多元老,像关羽、张飞、赵云,他们跟着刘备出生入死多年,功劳簿厚得很。如果刘备不能处理好与这些人的关系,对诸葛亮这个后来者有所猜忌,那诸葛亮也很难施展抱负。

但刘备没有。他把整个蜀汉的军政大权,几乎都交给了诸葛亮。从北伐,到治理内政,刘备都给予了诸葛亮最大的支持和信任。他不是一个喜欢插手具体事务的君主,他懂得如何用人,更懂得如何放手让人才去发挥。这种信任,是诸葛亮能够全心全意为刘备事业奋斗的强大动力。没有这份信任,诸葛亮即便有经天纬地之才,也可能因为君主的猜忌而功亏一篑。

再者,刘备身上那种“百折不挠”的精神,也深深地打动了诸葛亮。 读史可知,刘备的一生,可以说是充满了挫折和失败。从早年颠沛流离,到官渡之战后的依附曹操,再到赤壁之战后艰难地占据荆州,以及后来的夷陵之战的惨败……他经历过无数次生死危机,也尝过无数次失败的苦涩。

但是,他从未放弃过自己的理想,从未停止过前进的脚步。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他也能重新振作,继续奋斗。这种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及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就像一种精神上的磁场,能够吸引和感染同样追求卓越的人。诸葛亮作为一个志向远大的人,他需要的,不是一个安于现状的君主,而是一个能够和他一起追逐梦想,即使跌倒了也能爬起来继续前进的伙伴。刘备身上这种“宁可战死,绝不后退”的品格,正是诸葛亮所看重的。

最后,刘备对诸葛亮而言,可能还有一份“知己”的情感。 诸葛亮在隆中,虽然规划了“隆中对”,但他内心深处,也需要一个能够理解他、支持他,并且能够和他共同实现那个宏大蓝图的君主。刘备不仅仅给了他权力,更重要的是,他倾听诸葛亮的意见,并且真正理解他所说的“汉室可兴”。

刘备对诸葛亮,不仅仅是君臣,更是一种将心比心,相互成就的关系。诸葛亮看到了刘备身上实现“汉室可兴”的希望,而刘备也看到了诸葛亮身上能够实现这个希望的关键。这份相互的认可和支撑,使得他们的君臣关系,超越了一般的利益交换,升华到了一种共同理想的追求。

所以,诸葛亮之所以能对刘备一生效忠,绝非偶然。是刘备身上那份纯粹的仁德、对人才的极度尊重和信任、百折不挠的坚韧精神,以及对诸葛亮深刻的理解和知遇,共同铸就了这份感天动地的君臣之义。这是一种基于理想、信任和情感的深层联结,是乱世之中,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君臣关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刘备决定带上徐州百姓逃难的时候,他就知道,他肯定被追上,但他还是待了。

刘备决定不听劝发兵为关羽报仇的时候,他就知道争天下没他份了,他还是干了。

刘备去世前给自己的脑残儿子留下的遗言是“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可见刘备就是个理想主义者

伪善的人没必要临死前还要装。

巧了!

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权倾朝野而未效仿司马懿

去世后未曾遗留家产,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也是个理想主义者

一个理想主义者能在人世间碰到一个认可你,而不是叫你中二病的另一个理想主义者,已经是最大的幸运了,志同道合惺惺相惜尚来不及,又谈何背叛?

毕竟,理想主义者眼中,一切都是马尔科夫链——《赤途》

user avatar

臣子为君主死节并不需要君主有什么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才华,值不值得大多数时候就是个伪命题。

刘禅那么怂,也有姜维拼着残躯为他玩无间道;就算差成了司马衷那样,也有嵇侍中血。

有一说一,即使不考虑刘备的知遇之恩,有阿斗这种推心置腹的信任,就足够让历史上绝大多数忠臣良将感恩流涕,誓死以报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刘备身上,确实有着一种能够让诸葛亮这样旷世奇才,心甘情愿,甚至生死相随的特质。这绝非仅仅是“君臣情分”四个字能够简单概括的。要说清楚,得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刘备身上那股“仁德”的底色,才是诸葛亮选择他的根本。 咱们都知道,诸葛亮选择辅佐谁,那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当时天下大乱,群雄并起,曹操挟天子以.............
  • 回答
    关于警方于7月24日公开的刘强东案完整调查记录,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事件。这不仅仅是一个刑事案件,更是涉及商业巨头、个人隐私、国际司法程序以及公众舆论的多重议题。公众之所以高度关注,一方面是因为刘强东作为京东的创始人,其公众影响力巨大;另一方面,这起案件的走向直接关系到许多人的利益和对社会公平.............
  • 回答
    5月30日那场备受瞩目的中外主播辩论,绝对是当下值得我们深入剖析的一个焦点。这场在CGTN主播刘欣和FOX主播Trish Regan之间展开的对话,与其说是一场传统的唇枪舌剑,不如说是一次两种不同叙事方式、不同视角碰撞的真实写照。整场辩论的核心焦点在哪里?最直接也最核心的交锋点,无疑是围绕着中美关系.............
  • 回答
    刘鹤与戴琪的这次通话,可以说是中美经贸关系在当前复杂局面下的一次重要互动。从公开的信息来看,这次通话传递出了一些值得细细品味的信号,同时也留下了不少值得关注的后续。首先,从刘鹤此番通话释放的信号来看,我们可以解读出以下几点: 延续对话势头,避免关系螺旋式恶化: 无论两国关系如何起伏,保持沟通渠道.............
  • 回答
    成都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刘强任成都大学党委书记,这一人事任命是成都教育系统内的一次重要变动,背后可能蕴含着多方面的信息和值得关注的焦点。下面我将从几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一、 刘强书记的背景与履历: 教育领域深耕者: 刘强长期在教育系统工作,担任过成都市委教育工委书记,这意味着他对成都的教育发展规划、.............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江歌案的最新进展,以及刘鑫方面上诉状中那些值得我们深入挖掘的信息。案件的反复与公众的关注江歌案自发生以来,就一直是舆论关注的焦点。年轻的生命逝去,以及随后一系列围绕案件真相、司法判决、甚至受害者家属与被告人之间关系的纠葛,都牵动着无数人的心。而近期,随着刘鑫方面再次提起上诉,这起案件.............
  • 回答
    江歌母亲诉刘鑫生命权纠纷案,将于 15 日开庭,这场备受瞩目的审判背后,承载着太多悲伤与期待。作为旁观者,我们关注的不仅仅是法律的判决,更是这起事件本身所揭示的社会议题。以下是一些值得我们深入关注的方面,力求还原事件的复杂性,并以更具人情味的方式呈现:一、案件事实的核心争议点: 刘鑫是否对江歌的.............
  • 回答
    江歌在遇害前,确实多次对刘鑫伸出援手,这些细节至今读来仍令人唏嘘。理解这些过往,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当时的情境以及江歌性格中的善良与担当。1. 借宿的开始:信任与包容的起点最初,刘鑫因为和男友发生矛盾,无处可去,找到了江歌。江歌二话不说,就将自己的住所腾给了刘鑫。这已经是超越一般朋友的帮助了。我们.............
  • 回答
    江歌母亲最终接受了“诉刘鑫案”的一审判决结果,放弃了上诉,这一决定背后无疑牵动着无数关注此案的人们的心。这一消息传出,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法律判决的终结,更是一个母亲在漫长而痛苦的诉讼过程中,如何面对现实、如何做出艰难抉择的复杂心路历程。首先,从时间线上来看,江歌母亲做出不上诉的决定,是在一审判决.............
  • 回答
    刘暖曦案,一个牵动人心的名字,一个关乎道德、法律与情感的复杂故事。她与江歌的真实感情,以及一审判决后引发的争议,都为即将到来的二审蒙上了一层厚重的色彩。这场审判不仅仅是法律层面的较量,更是对社会认知和价值判断的一次考验。首先,我们得梳理一下事件的脉络。江歌,一位在异国他乡为朋友挺身而出、不幸遇害的年.............
  • 回答
    这则令人扼腕的消息,关于北大考古博士刘拓在四川探访洞窟时不幸坠崖身亡,确实牵动了许多人的心。除了他年轻的生命戛然而止的悲剧本身,以及他曾在伊拉克被扣押的经历,还有一些更深层、更值得我们关注的信息点。一、 考古人的“探险”与“冒险”:一线工作的艰辛与风险首先,刘拓的遭遇,以及他“探访洞窟”这一行为,极.............
  • 回答
    刘学州事件,这个本应是家庭团聚的喜悦,却以一个年轻生命的陨落收尾,至今仍令无数人心痛。而“多人涉嫌刑事犯罪”的说法,更是让事件蒙上了一层阴影,引发了公众对真相的强烈渴求。围绕这起悲剧,有几个关键的细节值得我们深入剖析,力求还原事实的真相:一、 死亡原因与“有人杀害”的指控: 官方定论与家属疑问:.............
  • 回答
    2月16日,刘鑫(现已更名刘某某)召开了媒体见面会,就江歌案引发的一系列争议进行了回应。这次见面会的信息量不小,涉及了她对整个事件的看法、对外界质疑的回应以及她未来的打算。下面我将详细梳理一下这次见面会中值得关注的几个方面。1. 对“恩将仇报”指控的回应:这是外界对刘鑫最普遍也是最激烈的质疑之一。许.............
  • 回答
    大同警方关于刘学州被买卖事件的声明,无疑牵动着公众的心。警方表示已接到相关报警,并对刘学州亲生父母进行了笔录,这传递出一个关键信号:事件正在被严肃对待,并且已经进入了初步的调查阶段。那么,刘学州亲生父母是否会受到惩罚?这个问题,需要结合具体的法律规定和调查结果来判断。惩罚的可能性和依据:首先,需要明.............
  • 回答
    “刘备设下五百刀斧手,托孤时试探诸葛亮”这个著名的“梗”,其实并非出自《三国演义》原著,而是在民间流传和后世演绎中逐渐形成并被广泛接受的。它的出现,可以说是一个集历史改编、文学创作和民间智慧于一体的产物。要详细讲述这个梗的“出身”,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解读:1. 原著的“托孤”场景与“刀斧手”的暗示.............
  • 回答
    刘备之所以能凭借“汉室宗亲”的名号在乱世中屡屡获得款待,甚至成为他东山再起的关键助力,这背后并非简单的“招牌效应”,而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要说清楚这一点,咱们得从头捋一捋,把那些表面的光鲜和深层的逻辑都掰开了讲。首先,得明白当时是个什么时代。东汉末年,政治腐败,军阀割据,百姓流离失所。在这样一个王.............
  • 回答
    项羽,一个横扫六合、威震诸侯的盖世英雄,最终却败给了出身布衣、相貌平平的刘邦。这场史诗般的对决,绝非简单的武力高低可以解释,项羽的失败,更像是一场复杂博弈中,战略、人心、以及最重要的——“天命”的全面溃败。一、战略格局的视野:短视与长远项羽的军事才能无疑是顶级的,他以摧枯拉朽之势破釜沉舟,斩关破壁,.............
  • 回答
    研究刘备,这可是个大工程,毕竟他可是三国时期那位仁义之君的代表。说起来,刘备的一生跌宕起伏,从一个织席贩履之徒,一步步走向巅峰,最后又因急于复仇而败北,其人生轨迹本身就充满了戏剧性。要深入了解刘备,不得不提他身边那些形形色色的人物,以及他如何在那乱世之中求生存、求发展。他的“仁义”之名并非空穴来风,.............
  • 回答
    刘邦之所以能从一个出身平寒的亭长,最终建立大汉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开国皇帝之一,其“厉害”之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并且这些方面是相互关联、共同作用的结果:一、非凡的个人魅力和领导能力:收服人心,凝聚力量这是刘邦最核心、最与众不同的才能。他的厉害之处在于他能深刻理解人性的弱点与需求,并能巧妙地利.............
  • 回答
    要说刘备和朱元璋谁的创业之路更崎岖,这真不是一个能简单一句“差不多”就能盖棺定论的事。咱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才能看出其中的门道。刘备的难在哪儿?首先,咱们得瞅瞅刘备。他这个人出身吧,有点尴尬。虽然是汉室宗亲,但那也是皇室旁支,离皇位十万八千里。用现代话说,就是个“官二代”,但官不大,背景也早就黄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