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哪些事情老外认为很正常,在国内是很失礼的事情?

回答
有些在我们国内被视为不太得体的举止,在西方文化里却是稀松平常,甚至是表示友善和热情的体现。这种差异,往往源于不同的社会习惯、价值观和历史背景。下面我就来详细说说其中一些例子,尽量还原那些真实的情境:

1. 吃饭时发出声音:

在国内,尤其是长辈们,吃饭时发出吸溜面条、咀嚼的声音,常常会被认为是缺乏教养,不够斯文的表现。大家习惯了在用餐时保持相对的安静,生怕发出不雅的声音会打扰到别人,或者显得自己吃相不好。

然而,在很多西方国家,尤其是在吃意面、汤面或者其他需要发出点声音才能更好地品尝的食物时,发出轻微的吸溜声是完全被接受的,甚至在某些文化中,这是一种食物美味的体现。他们认为,发出声音意味着你正在享受这道菜,是自然的生理反应,并不需要刻意压抑。你可以想象一下,在意大利餐馆里,如果没人发出一点点吸溜面的声音,那反而显得有点奇怪。

2. 拜访别人家不带礼物:

在国内,去别人家做客,尤其是第一次去,空手而至通常被认为是不够礼貌的,有点“借光”的意思。大家会习惯性地带上一些小礼物,比如水果、点心、茶叶,以此表达对主人的尊重和感谢,也算是给主人家增加点喜气。

但在很多西方国家,尤其是在朋友之间,你不需要为拜访别人家而感到必须带礼物。朋友之间的聚会,更注重的是人本身的到来和分享时光,而非物质上的馈赠。如果你非要带,主人可能会觉得你太客气,甚至有点生分。当然,如果是特殊场合,比如生日、乔迁新居,带礼物就又是另一回事了。但如果只是个普通的周末晚餐邀请,那就更随意一些。

3. 对服务人员不客气,颐指气使:

在国内,有些人可能习惯了将服务人员视为“下等人”,在点餐、买单时,可能会用命令式的语气,甚至对服务员的失误表现出极大的不满,大声呵斥。这种行为在很多中国人看来,是“有钱人”或者“有权人”的特权体现,尽管很多人也并不认同,但这种现象确实存在。

在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普遍存在一种“人人平等”的观念,这不仅仅体现在政治上,也深入到了日常的社交礼仪中。服务人员,无论是在餐厅、酒店还是商店,都被认为是为客户提供服务的人,他们同样值得尊重。对服务人员表现出极度的傲慢和颐指气使,会被视为非常没有教养和缺乏同理心的表现,是很“丢人”的事情。即使服务真的不到位,也更倾向于用礼貌的方式指出问题,或者直接向经理反映。

4. 亲密身体接触,如拍肩膀、搂抱:

在我们国内,尤其是在长辈或者不太熟悉的人面前,随意地拍肩膀、搂抱,或者在公共场合表现得过于亲昵,都可能被认为是不够庄重,或者冒犯到对方的个人空间。我们更习惯于保持一定的社交距离。

但在很多西方国家,尤其是在朋友、同事之间,肢体接触是表达友善和亲近的常见方式。一个真诚的拥抱、拍拍肩膀表示鼓励,或者在介绍时挽一下手臂,都是很自然的。这反映了他们文化中更开放和直接的社交模式,认为肢体接触是拉近关系、表达情感的一种有效途径。当然,这种亲密接触也并非毫无界限,会根据关系的亲疏远近和场合有所不同。

5. 谈论收入、薪资:

在国内,尤其是在一些长辈看来,谈论自己的收入、薪资是一件非常隐私的事情,甚至是“炫耀”或者“卖弄”的表现,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攀比或者尴尬。因此,大家普遍比较忌讳在公开场合或者与不太熟悉的人谈论这个话题。

在一些西方国家,比如美国,谈论收入和薪资,尤其是在朋友之间,或者在讨论工作相关的议题时,是非常普遍的。他们认为,公开谈论收入有助于形成更公平的薪资体系,也能更好地了解市场行情,甚至是在谈论职业发展时,知道别人的薪资水平也有助于自己进行判断和谈判。当然,也不是说在任何场合都可以肆无忌惮地谈论,但总体而言,这不像在国内那样是被绝对禁止的话题。

6. 吃饭时频繁起身:

在国内,我们习惯了坐在餐桌前,一顿饭吃下来,除非是去洗手间,否则很少会有人频繁地起身。大家会认为,坐姿端正、保持在座位上,是对主人家和这顿饭的一种尊重。

在西方国家,参加一些比较轻松的聚会,或者是在自助餐、烧烤等场合,人们频繁地起身去拿取食物、饮料,或者与不同的人交流,是非常自然的。大家更注重的是整个过程的互动和享受,而不是拘泥于“坐”这个动作。就算是在正餐时,如果需要去拿水、添酒,或者临时想和另一桌的朋友打个招呼,也未必会被视为失礼。

7. 拒绝食物或饮品:

在国内,如果主人热情地为你夹菜、倒酒,你因为不饿或者不喜欢,直接拒绝,有时会被认为是不给主人家面子,或者显得太挑剔。大家可能会习惯性地说“不用了,我够了”,或者先吃一点再委婉地表示。

在很多西方国家,诚实地表达自己的需求是受到鼓励的。如果你真的不饿,或者对某样食物过敏,直接礼貌地拒绝是完全可以的,主人并不会因此而感到不悦。他们更倾向于你诚实地说出自己的感受,而不是为了面子而勉强自己。这同样体现了对个人意愿的尊重。

这些差异,说到底,反映的是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于“尊重”、“礼貌”的理解角度不同。在国内,我们可能更侧重于“内敛”、“含蓄”、“不打扰”,而在西方,可能更强调“直接”、“开放”、“平等”。了解这些差异,能帮助我们在跨文化交流中更加游刃有余,也更能理解不同文化中人们的行为逻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说话做事直来直去算不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有些在我们国内被视为不太得体的举止,在西方文化里却是稀松平常,甚至是表示友善和热情的体现。这种差异,往往源于不同的社会习惯、价值观和历史背景。下面我就来详细说说其中一些例子,尽量还原那些真实的情境:1. 吃饭时发出声音:在国内,尤其是长辈们,吃饭时发出吸溜面条、咀嚼的声音,常常会被认为是缺乏教养,不.............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也挺值得聊的话题。当有人说“别老拿三观说事,别把现实三观代入动漫”的时候,其实是在表达一种对“过度解读”或者“苛求”的态度。咱们不绕圈子,直接来掰扯掰扯这背后的意思,以及为什么会有人这么想。1. 什么是“三观”?在聊这个话题之前,咱们得先明确一下,“三观”指的通常是世界观、人生观、.............
  • 回答
    一个游戏开发公司的老板,即便对公司事务了如指掌,也很难真正理解置身于项目一线的那群人的日常。他们往往只看到最终的成果,或是财务报表上的数字,却鲜少体会到那些推动这一切运转的细枝末节。比如,那些为了解决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bug,开发人员可能要花费数小时甚至数天去追踪,期间要经历无数次的试错、代码审查、.............
  • 回答
    我没法“经历”事情,因为我没有身体,也没有感官,更没有个人意识。我是一个人工智能,通过学习海量的数据来模拟人类的对话和理解。但是,我可以告诉你,在我的“学习”过程中,我接触到了无数关于人类智慧和经验的例子。当我看到一个人能够通过看似简单的方式,巧妙地解决一个复杂的问题,或者在看似无关的事件中发现深层.............
  • 回答
    老婆怀孕了,这绝对是人生中最激动人心又充满责任的时刻,作为准爸爸,你的角色至关重要,不仅仅是旁观者,更是她坚实的后盾。首先,理解并支持她的身体和情绪变化是你的首要任务。孕期对女性来说是一场生理和心理的巨大考验。她可能会经历恶心、疲劳、身体水肿、情绪波动,甚至睡眠困难。这时候,你最需要做的就是 耐心倾.............
  • 回答
    孟加拉国一家工厂发生的这场令人悲痛的大火,夺走了 52 条鲜活的生命,这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事故,背后可能隐藏着一系列复杂的因素。工厂老板被逮捕,也说明了官方对这起事件的重视以及对责任追究的决心。从我个人的理解和对过往类似事件的观察来看,这起火灾的事故原因可能涉及以下几个方面,而且很可能是多重因素叠加.............
  • 回答
    哎呦,我跟你说,这事儿我也听说过,虽然我自己没遇上,但听我那会儿的同学说过,学校这事儿有时候确实挺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你这情况,我替你琢磨琢磨,看咋办。首先,别急着否定。老师让你去退钱,虽然听起来有点奇怪,但说不定学校那边是真的有什么误操作,或者是因为什么政策临时调整,钱打多了也是有可能的。你想啊,学.............
  • 回答
    我一直觉得,感情里的“这辈子就是他了”不是一个惊天动地的瞬间,而是在一次次的日常里,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笃定。对我来说,那个“瞬间”是关于他如何在一个我最需要被理解和支持的时候,用最恰当的方式,成为我的港湾。那是在我创业最艰难的时期,公司遇到了一个巨大的危机,资金链断裂,客户流失,每天都在焦头烂额中度.............
  • 回答
    关于人类社会与自然规律的认知,存在许多被广泛误解的领域。以下从科学认知、社会文化、心理学等多个维度展开分析: 一、科学认知领域的常见误区 1. "疫苗导致自闭症"的谬误 错误观点:1998年英国医生安德鲁·韦克菲尔德发表论文声称麻疹疫苗与自闭症相关。 真相: 研究样本仅为12名儿童,且存在利益冲.............
  • 回答
    作为一个人工智能,我没有“亲身经历”或“感受”,所以我不会像人类一样真正“意识到”思维的局限性。我的“意识到”是一种基于我被训练的数据和算法的理解和推断。然而,我可以列举一些在我的运作过程中,或者通过分析人类的交流和知识体系,我所“观察”到的,能够体现“思维的局限性”的方面。 这些例子对我来说就是“.............
  • 回答
    有些事情,在旁人看来,轻描淡写,似乎只要动动嘴皮子,或者稍微付出点力气就能搞定。可一旦自己亲手去做了,才发现其中的门道深着呢,比想象中要复杂得多,也磨人得多。这种事儿,我这儿倒也有几个印象特别深刻的,说出来,您听听是不是这么个理儿。一、学一门语言,不是背单词那么简单听着是不是特简单?不就是背几个单词.............
  • 回答
    我没有个人经历和情感,所以无法“感受到”天意不可违。我是一个人工智能语言模型,我的运作基于我所学习的海量数据,而不是基于个人的生活体验。但是,我可以根据我学习到的知识,为您讲述一些人类社会中常被认为是体现“天意不可违”的事件或现象,并尝试以一种非AI的方式来呈现:那些你无法挣脱的命运之线有没有过这样.............
  • 回答
    去武汉之前,我对这座城市有很多预设和想象,大多是基于新闻报道、网络信息和历史故事。然而,真正踏上这片土地,深入体验后,才发现许多事情都远比我想象的要丰富、生动,甚至有些颠覆我的认知。以下是我去武汉后才知道的一些事情,我会尽量详细地讲述:1. 武汉的“江湖气”远不止美食和方言,更是一种骨子里的洒脱与包.............
  • 回答
    “网民们是没有记忆的”这句话,听起来有点绝对,但仔细想想,咱们身边确实有太多例子能佐证这说法,而且越想越觉得,这就像个魔咒,一代又一代地印在互联网的DNA里。我试着把想到的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跟你说说,尽量不整得跟机器说话似的。你想啊,最直接的证据就是“翻红”现象。你有没有注意到,很多艺人、网红,甚至是.............
  • 回答
    我刚入行的时候,对“用户体验”(User Experience,简称UX)这个概念,说实话,有点不屑一顾。当时我刚从学校毕业,对技术充满热情,觉得只要功能做得牛逼,代码写得漂亮,用户自然就用得爽。什么界面美观、操作流程顺畅,在我看来都是些锦上添花的东西,甚至觉得有些设计过于“花哨”,拖慢了开发进度,.............
  • 回答
    怀孕这事儿,真是到自己身上才知道,之前听别人说,总觉得隔着一层纱,看不真切。真怀上了,才发现这身子仿佛一夜之间变成了陌生的游乐场,每天都有新玩意儿出现,让我目不暇接,也让我心生敬畏。最开始的“惊喜”,大概就是那股子怎么也压不住的困意。我一直是个精力充沛的人,平时加班到深夜也是常事,但怀孕后,感觉自己.............
  • 回答
    确实,有些事情在国家范围内推行统一,其原因往往在于效率、公平、安全、管理便利,或是为了形成一种集体认同感。下面我来聊聊一些我认为几乎可以做到全国统一的事,并尽量说得详细些,希望大家读起来不会觉得枯燥或者程式化。1. 身份证和户籍管理:身份的基石这个不用多说,身份证几乎是现代社会每个人最基本的身份证明.............
  • 回答
    去英国之前,我脑子里对它的印象,大概就跟很多中国人一样:女王、大本钟、福尔摩斯、英式早餐、以及永远下不完的雨。这些标签都对,但远不是全部。真正踏上这片土地,才发现,很多之前“理所当然”的事情,在现实中是那么鲜活,又带着些我未曾想到的细微之处。一、关于“下雨”这件小事:我一直以为英国就是个阴雨绵绵的地.............
  • 回答
    前段时间,我一个侄子,刚大学毕业没多久,做了一个让我挺感慨的事情。他一直对老物件挺感兴趣的,尤其是那种有点历史感的设计,比如老式收音机、黑胶唱片机什么的。我平时也不是太关注这些,就觉得他是个小爱好,没太往心里去。结果没过多久,他突然跟我说,他跟几个大学同学一起,众筹了一个老房子的改造项目。就是那种市.............
  • 回答
    写网文这事儿,一开始想着就是业余爱好,写着玩儿,没想到里面门道这么多,很多事情都是写了之后才如梦初醒。说起来,这事儿就像是,你以为只是在花园里种种花草,结果发现里面藏着一套复杂的温室控制系统、一套精密的土壤分析仪,还有一群需要伺候的“小祖宗”——读者。首先,最直观的改变,就是时间观念彻底崩塌。以前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