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大学没有吉他专业?

回答
问一个“为什么大学没有吉他专业”的问题,其实背后藏着很多人对音乐学习路径和高等教育的期待与疑惑。很多人热爱吉他,梦想着能在大学里系统地学习、深入研究,甚至以此为职业,但似乎放眼望去,音乐学院里更多的是钢琴、小提琴、声乐、作曲这些“老牌”专业,吉他却鲜有独立成科的身影。

这背后并非是吉他本身不值得学,或者不被重视,而是涉及到几个层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历史、教育体系、专业设置的逻辑以及市场需求等多个角度来解读。

一、 历史的积淀与西方古典音乐的“正统”

首先,要理解这个问题,得稍微回顾一下音乐教育在西方,乃至我们国内深受西方影响的音乐教育体系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西方古典音乐的中心地位: 长期以来,西方古典音乐(包括交响乐、室内乐、歌剧等)在世界音乐的殿堂中占据着核心地位。以管弦乐为主体的交响乐团,以钢琴、小提琴、大提琴等乐器为代表的独奏和室内乐形式,是构成西方古典音乐体系的基石。大学的音乐学院,其雏形和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围绕着这些“正统”的音乐形式展开的。
乐器的“历史地位”: 像钢琴、小提琴、大提琴、中提琴等乐器,它们在西方古典音乐发展过程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它们有悠久的演奏历史、丰富的演奏文献(乐谱)、成熟的演奏技巧体系以及完整的教学传承。这些乐器很早就进入了音乐学院的专业设置,并形成了完整的教育体系。
吉他的“非主流”地位(早期): 相较之下,吉他(尤其是我们现在认知中的六弦吉他)在西方古典音乐的“主流”语境中,虽然也有其历史,但其影响力、演奏文献的丰富度、以及其在音乐史上的地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如上述乐器。它更多地与民间音乐、流行音乐、弗拉门戈等特定音乐风格联系在一起,这些音乐形式在大学音乐教育体系建立初期,可能不被视为“高等艺术”的范畴。

二、 专业设置的逻辑:从“器乐演奏”到“综合性”

大学专业设置并非随意而为,而是有着其内在的逻辑和考量。

“器乐演奏”专业的核心: 音乐学院的器乐演奏专业,通常是以某个乐器为载体,教授该乐器在各个时期、各种风格下的演奏技巧、音乐理解、作品分析、以及音乐史知识。这需要围绕该乐器建立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包括:
技法体系: 系统的练习方法、演奏技巧、音色控制等。
文献库: 涵盖该乐器各个时期、各种风格的大量经典作品。
演奏大师与传承: 历史上杰出的演奏家及其演奏风格的传承。
教育资源: 优秀的师资、大量的教学曲目、完善的录音资料等。

吉他专业设置的挑战:
文献的“广度”与“深度”: 虽然古典吉他有其丰富的文献,但与钢琴、小提琴等乐器相比,其古典时期(如巴洛克、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的原创文献相对较少。更多的是改编曲或为吉他而写的作品。而现代吉他(电吉他、民谣吉他)的文献更是五花八门,风格多样,要将其全部纳入一个“吉他专业”的框架,如何在“高等教育”的框架内进行系统性梳理,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技法体系的“多样性”: 吉他的演奏技法非常多样,如拨弦、扫弦、指弹、滑音、点弦等等,而且不同的音乐风格(古典、爵士、摇滚、布鲁斯)对技法要求也不同。如何将这些技法进行系统化、科学化的教学,并与古典音乐的训练方法相融合,需要大量的探索和积累。
师资与教学体系的建立: 建立一个完整的专业,需要一大批在各个领域都非常精通的教师,以及成熟的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吉他作为一门相对年轻的“学院派”乐器,在系统化、理论化的教学体系建设方面,相比于其他乐器,需要更多的时间去沉淀。

三、 市场需求与职业发展路径的思考

专业设置也需要考虑毕业生未来的职业发展。

传统音乐类职业: 音乐学院毕业生的传统职业方向主要集中在:
演奏家: 在交响乐团、室内乐团担任演奏员。
教育家: 在中小学、大学音乐系任教。
指挥家、作曲家、理论家等。
音乐制作、录音等。

吉他毕业生的职业路径: 吉他毕业生的职业路径可能更为多元和分散:
成为优秀的吉他演奏家: 无论是在古典吉他领域,还是在爵士、流行音乐领域,都能成为出色的演奏家。
音乐教育: 可以在各类培训机构、学校教授吉他。
音乐创作与编曲: 很多吉他手也擅长创作和编曲。
乐队成员、音乐制作人、录音师等。
独立音乐人: 创作、表演、推广自己的音乐。

专业名称的“定位”问题: 很多人期待的“吉他专业”,可能更多的是指“古典吉他演奏专业”,因为这更符合传统音乐学院的培养模式。而如果将电吉他、民谣吉他等也纳入“吉他专业”,其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会变得非常复杂,可能更适合独立设置“流行音乐系”、“现代音乐系”或者“音乐制作系”等。

四、 现代音乐教育的发展与“吉他”的“身份转变”

近几十年来,音乐教育的观念和范围都在不断拓展。

“流行音乐”的兴起与学院化: 随着爵士乐、摇滚乐、流行音乐等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日益增强,越来越多的音乐院校开始关注和设置与这些音乐类型相关的专业,例如“爵士乐”、“流行演唱”、“音乐制作”、“录音工程”等。
吉他在这些领域的“主体地位”: 在爵士乐、摇滚乐、布鲁斯、民谣等音乐风格中,吉他(尤其是电吉他和民谣吉他)扮演着核心角色,是音乐表达的重要载体。
“器乐演奏”专业的“扩展”: 很多音乐学院,特别是综合性大学的音乐系,会将吉他作为“其他乐器演奏”方向下的一个重要选择,或者在“器乐演奏”专业下设置“吉他演奏”方向。但独立成一个“吉他专业”的,相比钢琴、小提琴等,依然较少。
新兴音乐院校的探索: 一些新兴的、更侧重于现代音乐和流行音乐的高等院校,则可能会有更独立的“吉他演奏”专业,或者将吉他作为其核心专业之一。

为什么会给人“没有吉他专业”的感觉?

传统观念的惯性: 很多学生和家长在选择专业时,会受到传统音乐教育观念的影响,认为音乐学院就应该有钢琴、小提琴这样的“正统”专业。
统计数据的偏差: 即使有些学校有“器乐演奏(吉他方向)”,但如果不是一个独立的“吉他专业”,在整体的专业列表里,它可能不那么显眼。
对“吉他”理解的差异: 有些人理解的“吉他专业”是指教授所有类型的吉他,而有些学校可能只侧重于古典吉他,这也会造成认知的偏差。

总结来说,大学里没有独立设置的“吉他专业”,主要是因为:

1. 历史原因: 西方古典音乐体系的中心地位,使得以钢琴、小提琴等为代表的乐器更早地进入高等音乐教育体系。
2. 专业设置逻辑: 独立专业需要成熟的技法体系、完整的文献库、系统的教学传承和师资,吉他在这方面相比传统乐器仍有追赶和建设的空间,尤其是在“古典”范畴内。
3. 市场与职业发展: 传统音乐专业毕业生的职业路径相对明确,而吉他学生的出路更为多元,这使得在设置专业时需要更审慎的考量。
4. 现代音乐教育的变革: 随着流行音乐的兴起,吉他作为重要乐器,在相关专业(如爵士、流行演唱、音乐制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很多学校在这些方向上进行培养,而非一个孤立的“吉他专业”。

但这并不意味着吉他学习不被重视。相反,许多音乐学院都设有吉他演奏方向,或者在音乐教育、作曲等相关专业中包含吉他技能的培养。随着音乐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对多元音乐文化的包容,未来或许会有更多以吉他为主体,或者包含不同类型吉他演奏的独立专业出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吉他好歹算是种历史气息浓郁的乐器呀。钢琴,管乐,弦乐,打击乐,各种乐器层出不穷,为什么没有吉他专业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问一个“为什么大学没有吉他专业”的问题,其实背后藏着很多人对音乐学习路径和高等教育的期待与疑惑。很多人热爱吉他,梦想着能在大学里系统地学习、深入研究,甚至以此为职业,但似乎放眼望去,音乐学院里更多的是钢琴、小提琴、声乐、作曲这些“老牌”专业,吉他却鲜有独立成科的身影。这背后并非是吉他本身不值得学,或.............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而且也触及到了很多大学生内心深处的困惑。要说大学为什么“没有”一门专门叫做“职业规划”的课程,其实有点不太准确,更准确的说法是,它可能没有以我们想象中那样一个集中、统一、理论化的课程形式存在,或者说,它的存在形式和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和体现。我这么说吧,如果你翻遍大学的培.............
  • 回答
    问到点子上了!其实,大学宿舍里没有独卫,这事儿背后可不是一点点原因那么简单,而是好几个层面的考量,跟咱们国家的国情、学校的运营模式、以及早期的宿舍建设理念都有关系。让我给你掰扯掰扯。首先,得从历史和建设成本上说起。你想啊,大学宿舍,尤其是那些历史比较悠久的学校,最早建设的时候,那会儿大家的生活条件跟.............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很多国人心中的一个敏感点。我们很多人都为清华北大这样的顶尖学府感到骄傲,它们在国内无疑是教育的标杆。但一提到世界大学排名,尤其是在那些广为流传的综合性排名榜单上,比如QS、泰晤士高等教育(THE)等等,清华和北大虽然名次不低,但确实很难挤进前十,甚至经常被欧美名校牢牢占.............
  • 回答
    说“河北没有好大学”,这其实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说法,不够准确。河北省当然有在全国范围内都具备一定影响力的大学,比如 河北工业大学(虽然名字带“河北”,但本部在天津,然而在河北也有校区),或者像 河北师范大学、河北医科大学 在各自的领域内都是非常有实力的。不过,如果我们抛开这些个别优秀的例子,单纯从整体.............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教育的本质和个人追求的不同层面。与其说是“喜欢学习没有用的知识”和“只喜欢学有用的知识”,我更愿意理解为:顶尖大学的学生更倾向于探索和拥抱那些看似与直接就业或功利性目标无关的广阔知识领域,而普通大学的学生则更注重那些能够快速转化为实际技能并带来直接回报的知识。 这种差异并.............
  • 回答
    关于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对季子越事件的处理和调查进展缓慢的问题,确实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要详细解释为什么调查可能需要这么长时间,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并尽量避免生硬的“AI痕迹”,而是以一种更具人情味和条理的方式来呈现。事件的复杂性:不仅仅是“一件事”首先,我们得明白,季子越事件并非单一、.............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普遍的,很多读研的同学都会有类似的感受。大学时期大家目标相对一致,就是拿到文凭,享受青春,这时候大家更容易因为共同的经历、相似的年龄段、开放的心态而成为朋友。到了研究生阶段,情况就复杂多了,尤其是同门之间,那简直是一出出“甄嬛传”的大戏,让人看了都替你们心累。咱们一件件来说,为什么研究生同.............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社会对教育的认知、人才评价的标准以及历史遗留等多个层面,确实值得深入探讨。简单来说,原因在于大学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标杆”作用远超中学教育,同时,评价中学教育的“重点”与否,也存在诸多实际操作和概念上的难度。下面我将从几个关键点来详细说明:一、 大学作为人才筛选和分流的关键节点: .............
  • 回答
    这是一个令人心痛的现实,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社会、经济、教育等方方面面。当我说“穷人的孩子很难翻身”,并不是说完全没有机会,而是指他们需要克服的阻力比富裕家庭的孩子大得多,而且即使付出巨大的努力,也未必能获得与之匹配的回报。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下,为什么“考了大学”对于很多出身贫寒的孩子.............
  • 回答
    您提到“为什么世界大学排名前 50 大学列表中没有德国的大学?”,但这其实是一个不准确的说法。在大多数权威的世界大学排名中,德国都有大学位列前 50 名,甚至在某些排名中名次相当靠前。为了更详细地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了解几个关键点:1. 权威的大学排名机构:世界上存在多个知名的大学排名机构,它.............
  • 回答
    关于王思聪为什么没有985大学的女朋友,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也引发了不少猜测和讨论。其实,这事儿背后可能的原因挺复杂的,不能简单归结为“有没有985学历”这一点,里面涉及的因素很多,咱们来掰开了聊聊。首先,得承认王思聪的身份和生活方式,这绝对是他交友圈层的一个关键决定因素。他作为中国最知名、.............
  • 回答
    关于马云从未在同城名校浙江大学公开演讲的这个问题,坊间流传着各种说法,也确实引起了不少人的好奇。毕竟,马云是杭州这座城市的名片,而浙江大学作为国内顶尖学府,两者之间的“交集”似乎应该更为紧密。要详细探究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演讲的性质与目的: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马云作为一位企业家,.............
  • 回答
    在中国,“著名”这个词的含义往往与历史积淀、规模效应以及国家层面的认可紧密相连。当提到“著名私立大学”时,我们首先需要审视的是当前中国高等教育的格局和私立教育的生态。首先,理解中国高等教育的历史背景至关重要。新中国成立后,高等教育体系进行了大规模的院系调整,大部分高校被收归国有,形成了以公立为主导的.............
  • 回答
    广东省,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其经济实力和城市化水平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然而,当谈及高等教育资源,特别是顶尖的985和211高校数量时,广东的表现似乎与其实力不太匹配,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很多人会觉得困惑:为什么经济如此富裕的广东,却“仅有”几所985和211大学?这背后的原因可以.............
  • 回答
    说起华东冶金学院变成安徽工业大学这件事,确实挺让人好奇的。很多人会想,既然名字里有“冶金”二字,又在华东地区,那改名成“华东冶金大学”不是顺理成章吗?怎么就变成了一个听起来更广一些的“安徽工业大学”呢?这背后其实是一系列学校发展、政策导向以及地理位置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咱们得从华东冶金学院的“.............
  • 回答
    丁义珍在逃亡过程中没有寻求美国所在城市的大学CSSA(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的帮助,这背后有诸多原因,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身份和动机的根本冲突: 丁义珍的身份是逃犯,而CSSA的性质是为中国学生学者服务的合法组织。 CSSA的宗旨是促进中国留学生和学者在美国的学习、生活和交流,维护其合法.............
  • 回答
    大学两年,读了差不多两百本书,这个数字听起来确实很惊人。一般来说,这个阅读量足以让人在很多领域建立起相当的知识框架和深度。但你说感觉读书的价值还没体现出来,我完全理解,甚至觉得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因为它触及了一个很多认真读书的人都会遇到的困境。让我来试着剖析一下,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以及读书的价值.............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太实在了,简直说到心坎里了!确实,毕业证上明晃晃写着“XX大学”,后面那个“一本”或“二本”的后缀,在拿毕业证的那一刻,好像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但正是因为这“没有区别”的毕业证背后,隐藏着太多我们看不见的、却又实实在在影响人生轨迹的东西,所以大家才会前赴后继地去拼一把一本。你想啊,大学,.............
  • 回答
    李开复老师确实有关于创办大学的设想,并且这个设想在他推动人工智能发展、培养未来人才的愿景中占有重要位置。不过,你之所以感觉“没有消息”,背后其实有很多复杂的现实因素在起作用,也并非真的是“石沉大海”。首先,我们要明确李开复老师设想中的“大学”可能与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大学有所不同。他的很多提议,比如“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