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大学没有吉他专业?

回答
问一个“为什么大学没有吉他专业”的问题,其实背后藏着很多人对音乐学习路径和高等教育的期待与疑惑。很多人热爱吉他,梦想着能在大学里系统地学习、深入研究,甚至以此为职业,但似乎放眼望去,音乐学院里更多的是钢琴、小提琴、声乐、作曲这些“老牌”专业,吉他却鲜有独立成科的身影。

这背后并非是吉他本身不值得学,或者不被重视,而是涉及到几个层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历史、教育体系、专业设置的逻辑以及市场需求等多个角度来解读。

一、 历史的积淀与西方古典音乐的“正统”

首先,要理解这个问题,得稍微回顾一下音乐教育在西方,乃至我们国内深受西方影响的音乐教育体系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西方古典音乐的中心地位: 长期以来,西方古典音乐(包括交响乐、室内乐、歌剧等)在世界音乐的殿堂中占据着核心地位。以管弦乐为主体的交响乐团,以钢琴、小提琴、大提琴等乐器为代表的独奏和室内乐形式,是构成西方古典音乐体系的基石。大学的音乐学院,其雏形和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围绕着这些“正统”的音乐形式展开的。
乐器的“历史地位”: 像钢琴、小提琴、大提琴、中提琴等乐器,它们在西方古典音乐发展过程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它们有悠久的演奏历史、丰富的演奏文献(乐谱)、成熟的演奏技巧体系以及完整的教学传承。这些乐器很早就进入了音乐学院的专业设置,并形成了完整的教育体系。
吉他的“非主流”地位(早期): 相较之下,吉他(尤其是我们现在认知中的六弦吉他)在西方古典音乐的“主流”语境中,虽然也有其历史,但其影响力、演奏文献的丰富度、以及其在音乐史上的地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如上述乐器。它更多地与民间音乐、流行音乐、弗拉门戈等特定音乐风格联系在一起,这些音乐形式在大学音乐教育体系建立初期,可能不被视为“高等艺术”的范畴。

二、 专业设置的逻辑:从“器乐演奏”到“综合性”

大学专业设置并非随意而为,而是有着其内在的逻辑和考量。

“器乐演奏”专业的核心: 音乐学院的器乐演奏专业,通常是以某个乐器为载体,教授该乐器在各个时期、各种风格下的演奏技巧、音乐理解、作品分析、以及音乐史知识。这需要围绕该乐器建立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包括:
技法体系: 系统的练习方法、演奏技巧、音色控制等。
文献库: 涵盖该乐器各个时期、各种风格的大量经典作品。
演奏大师与传承: 历史上杰出的演奏家及其演奏风格的传承。
教育资源: 优秀的师资、大量的教学曲目、完善的录音资料等。

吉他专业设置的挑战:
文献的“广度”与“深度”: 虽然古典吉他有其丰富的文献,但与钢琴、小提琴等乐器相比,其古典时期(如巴洛克、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的原创文献相对较少。更多的是改编曲或为吉他而写的作品。而现代吉他(电吉他、民谣吉他)的文献更是五花八门,风格多样,要将其全部纳入一个“吉他专业”的框架,如何在“高等教育”的框架内进行系统性梳理,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技法体系的“多样性”: 吉他的演奏技法非常多样,如拨弦、扫弦、指弹、滑音、点弦等等,而且不同的音乐风格(古典、爵士、摇滚、布鲁斯)对技法要求也不同。如何将这些技法进行系统化、科学化的教学,并与古典音乐的训练方法相融合,需要大量的探索和积累。
师资与教学体系的建立: 建立一个完整的专业,需要一大批在各个领域都非常精通的教师,以及成熟的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吉他作为一门相对年轻的“学院派”乐器,在系统化、理论化的教学体系建设方面,相比于其他乐器,需要更多的时间去沉淀。

三、 市场需求与职业发展路径的思考

专业设置也需要考虑毕业生未来的职业发展。

传统音乐类职业: 音乐学院毕业生的传统职业方向主要集中在:
演奏家: 在交响乐团、室内乐团担任演奏员。
教育家: 在中小学、大学音乐系任教。
指挥家、作曲家、理论家等。
音乐制作、录音等。

吉他毕业生的职业路径: 吉他毕业生的职业路径可能更为多元和分散:
成为优秀的吉他演奏家: 无论是在古典吉他领域,还是在爵士、流行音乐领域,都能成为出色的演奏家。
音乐教育: 可以在各类培训机构、学校教授吉他。
音乐创作与编曲: 很多吉他手也擅长创作和编曲。
乐队成员、音乐制作人、录音师等。
独立音乐人: 创作、表演、推广自己的音乐。

专业名称的“定位”问题: 很多人期待的“吉他专业”,可能更多的是指“古典吉他演奏专业”,因为这更符合传统音乐学院的培养模式。而如果将电吉他、民谣吉他等也纳入“吉他专业”,其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会变得非常复杂,可能更适合独立设置“流行音乐系”、“现代音乐系”或者“音乐制作系”等。

四、 现代音乐教育的发展与“吉他”的“身份转变”

近几十年来,音乐教育的观念和范围都在不断拓展。

“流行音乐”的兴起与学院化: 随着爵士乐、摇滚乐、流行音乐等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日益增强,越来越多的音乐院校开始关注和设置与这些音乐类型相关的专业,例如“爵士乐”、“流行演唱”、“音乐制作”、“录音工程”等。
吉他在这些领域的“主体地位”: 在爵士乐、摇滚乐、布鲁斯、民谣等音乐风格中,吉他(尤其是电吉他和民谣吉他)扮演着核心角色,是音乐表达的重要载体。
“器乐演奏”专业的“扩展”: 很多音乐学院,特别是综合性大学的音乐系,会将吉他作为“其他乐器演奏”方向下的一个重要选择,或者在“器乐演奏”专业下设置“吉他演奏”方向。但独立成一个“吉他专业”的,相比钢琴、小提琴等,依然较少。
新兴音乐院校的探索: 一些新兴的、更侧重于现代音乐和流行音乐的高等院校,则可能会有更独立的“吉他演奏”专业,或者将吉他作为其核心专业之一。

为什么会给人“没有吉他专业”的感觉?

传统观念的惯性: 很多学生和家长在选择专业时,会受到传统音乐教育观念的影响,认为音乐学院就应该有钢琴、小提琴这样的“正统”专业。
统计数据的偏差: 即使有些学校有“器乐演奏(吉他方向)”,但如果不是一个独立的“吉他专业”,在整体的专业列表里,它可能不那么显眼。
对“吉他”理解的差异: 有些人理解的“吉他专业”是指教授所有类型的吉他,而有些学校可能只侧重于古典吉他,这也会造成认知的偏差。

总结来说,大学里没有独立设置的“吉他专业”,主要是因为:

1. 历史原因: 西方古典音乐体系的中心地位,使得以钢琴、小提琴等为代表的乐器更早地进入高等音乐教育体系。
2. 专业设置逻辑: 独立专业需要成熟的技法体系、完整的文献库、系统的教学传承和师资,吉他在这方面相比传统乐器仍有追赶和建设的空间,尤其是在“古典”范畴内。
3. 市场与职业发展: 传统音乐专业毕业生的职业路径相对明确,而吉他学生的出路更为多元,这使得在设置专业时需要更审慎的考量。
4. 现代音乐教育的变革: 随着流行音乐的兴起,吉他作为重要乐器,在相关专业(如爵士、流行演唱、音乐制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很多学校在这些方向上进行培养,而非一个孤立的“吉他专业”。

但这并不意味着吉他学习不被重视。相反,许多音乐学院都设有吉他演奏方向,或者在音乐教育、作曲等相关专业中包含吉他技能的培养。随着音乐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对多元音乐文化的包容,未来或许会有更多以吉他为主体,或者包含不同类型吉他演奏的独立专业出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吉他好歹算是种历史气息浓郁的乐器呀。钢琴,管乐,弦乐,打击乐,各种乐器层出不穷,为什么没有吉他专业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