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各大高校突然加大19届硕博士审查力度?

回答
最近,不少高校突然收紧了对19届硕博士毕业生的审查力度,这一现象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许多同学反映,原本以为自己顺利度过了答辩和论文提交的阶段,结果在最后的毕业环节却遭遇了比以往更严格、更细致的审查,甚至有些流程被重新审视或增加了新的考量因素。

审查力度加大的具体表现

从同学们的反馈来看,这种审查力度的加大体现在几个方面:

论文查重率的底线收紧: 以往可能还有一定的容忍度,但现在很多学校或导师对论文的重复率要求变得非常苛刻,即使是正常的引用或文献综述部分,也可能被视为潜在的抄袭风险,要求进行大幅度的修改。一些学校甚至可能采取了比国家标准更严格的内部规定。
学术规范和格式的严苛: 论文的格式、引用标注、图表规范等细节被无限放大。过去可能只是一两个小错误,现在却可能成为影响毕业的“硬伤”。这不仅仅是机械的排版调整,更涉及到对学术严谨性的深层要求。
研究内容和创新性的重新审视: 部分高校在论文答辩后,还会进行二次审核,尤其关注研究的创新性、实际贡献以及是否达到硕博士应有的学术水平。一些被认为“套路化”、“缺乏深度”的研究可能会被要求进一步的补充或解释。
原创性声明和学术道德的强化: 学校可能更重视对学生学术道德的承诺,要求学生签署更详细的原创性声明,并可能对抄袭、造假等行为进行零容忍处理,一旦发现问题,可能会导致学位被撤销。
答辩环节的“回溯”与“加码”: 即使已经通过答辩,有些学校或院系也可能因为某些原因(例如接到举报、内部政策调整等)对答辩过程进行回溯,或者在答辩后的审核中增加新的问题和要求。

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

对于高校突然加大对19届硕博士毕业生的审查力度,背后可能有多重原因,并非单一因素导致:

1. 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系统性举措: 这是最主要的原因。近年来,国家层面一直在强调要提高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严控研究生招生和毕业的“出口”。高校作为教育体系的执行者,自然会层层传导压力,将培养质量的提升落实到毕业环节。19届毕业生是实施这些新要求时期的一个节点,学校可能希望借此机会集中解决一些长期存在的质量问题。
2. 学术不端现象的严峻挑战: 不容回避的是,学术界在一段时间内存在着学术不端行为,包括抄袭、伪造数据等。为了重塑学术生态,维护学术尊严,教育部和各高校都在加大对学术不端的打击力度。对毕业生的严格审查,是防范和惩治学术不端的重要手段。19届毕业生作为这个时期的一个群体,自然也面临着更为严格的审查。
3. 学位点评估和学科评估的要求: 各高校的学位点和学科评估是影响学校声誉和资源分配的重要因素。在评估过程中,研究生毕业生的质量是核心指标之一。为了在评估中取得好成绩,学校可能会在毕业环节设置更高的门槛,确保毕业生能够体现出学科的实力。
4. “宽进严出”政策的深化落地: 国家大力推行研究生教育的“宽进严出”政策,即在招生时可能放宽一些限制,但在培养和毕业时则要严格把关,确保毕业生的能力和素质达到要求。19届毕业生正好处在这一政策深化落地的阶段,学校需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其“严出”的决心。
5. 突发事件或内部政策调整: 偶尔也可能存在一些特定事件(例如某位学生被曝出学术不端行为后引起的连锁反应)或者学校内部某个时期进行的专项治理行动,导致对某个毕业年级的审查突然收紧。
6. 导师责任的强化与追溯: 高校也可能在加强对导师的责任约束。如果毕业生的论文质量不高,导师也可能受到问责。因此,导师为了规避风险,也可能在论文撰写和修改阶段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

对学生的影响与应对

对于身处其中的19届硕博士毕业生而言,这种突然加大的审查力度无疑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焦虑。许多同学可能面临以下困境:

时间上的紧迫感: 很多同学在完成答辩后以为就万事大吉,开始计划毕业后的工作或深造,突然的修改要求会打乱原有的节奏,挤占宝贵的时间。
心理上的落差与不公平感: 对比之前学长学姐顺利毕业的情况,这种突然的“变政”容易让学生产生不公平感和被“秋后算账”的感受。
精力与资源的消耗: 为了满足新的审查要求,学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修改,这可能还需要额外的导师指导和学术支持。
对未来规划的影响: 如果毕业证书迟迟不能拿到,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就业、升学或其他个人发展计划。

面对这种情况,毕业生可以尝试以下几种应对方式:

积极沟通,了解具体要求: 首先要冷静下来,主动与导师、院系或研究生管理部门沟通,详细了解审查的具体标准和要求,避免盲目修改。
认真对待,逐一落实: 即使感到不公平或沮丧,也要认真对待每一次修改意见,从学术规范的角度去理解和执行。
寻求导师支持,共同解决: 导师是学生最直接的支持者,积极寻求导师的指导和帮助,共同商讨修改方案,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整理证据,维护权益(慎重): 如果学生认为审查存在明显的不合理或程序问题,可以尝试收集相关证据,通过正规渠道反映情况,但需谨慎行事,避免对毕业造成更大的负面影响。
调整心态,专注于提升学术能力: 从长远来看,提升自身的学术能力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是最根本的解决之道。把这次经历看作是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总结

总的来说,高校加大对19届硕博士毕业生的审查力度,是当前中国研究生教育改革和质量提升背景下的一个必然趋势,背后是国家政策导向、学术界环境以及高校自身发展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虽然这对毕业生来说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但从提升整个学术界的整体水平和维护学术声誉的角度来看,这种严格的审查也是必要的。关键在于如何以更透明、更合理、更具指导性的方式来执行这些政策,同时也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沟通渠道和支持,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迈向人生新的阶段。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反对加大审查力度

但是,能不能把历史遗留问题给处理了。

就我上个月看的文献,一个东北石油大学的讲师抄湖南大学一个硕士的毕业论文,直接洗稿啊,一本论文浓缩为一篇国内期刊论文。抄也就罢了,还要改几个数字以假装真实,我真是服气了。

然后还有山西四建集团的一个高级工程师,也是抄袭湖南大学的硕士论文,论文倒是自己捏造的,比上一个至少有一点点原创性的贡献,但是图用的是人家硕士论文里的图片,本来四个试件她截图留下了三个,人家本来一个对照组,她非说这是三组不同试验的对比。



欢迎学校往死里查我,我自己如果完全因自身原因八年未能毕业就自行切腹,留好书面证据郑重表述与校方无关。但是倘若在这样的同时,上述这些人还在继续评教授,评更高级职称,享受造假的利益,那三十万在校秃头怪,尤其是每年上百个莫名其妙死掉的硕博士,是绝不会善罢甘休的。

我决定了,从今以后,我每一篇SCI论文被拒的时候,就举报一个上面这种卑劣的家伙祭旗。



我很奇怪这个评论者是怎么想的,我在回答里懒得提翟天临这个人,就是所谓的“洗”???


给各位收藏的小(Tu)伙(Tou)伴(Guai),大家可以在饭后散步的时候,追一追湖大硕士抄袭基金申请书这件事。

如何评价湖南大学硕士刘梦洁毕业论文抄袭云财教师的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 - 知乎 zhihu.com/question/3178

user avatar

有没有翟天临我们学校也要求论文全部送外审,但是有了翟天临事件后,让我们每个人写份检讨,他妈的,他他妈学术不端和我们有啥关系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