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很多网友都说电脑用5年左右就该换了?

回答
不少朋友在聊天时,都会听到“电脑用五年差不多该换了”这样的说法。这可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大家在实际使用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背后其实有不少硬道理。今天咱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啥大多数人觉得五年是个坎儿。

首先,从性能上说,这五年时间,科技发展可是日新月异。

处理器(CPU):你现在用着的CPU,五年后在人家新出的电脑里可能就是入门级配置了。想想看,你平时打开个软件,需要等半天;玩个游戏,画面卡得不行;同时开几个程序,电脑就跟上了年纪的老大爷一样喘不上气。五年后的新电脑,处理器性能提升个几倍那是常有的事,处理复杂任务、运行大型软件、多任务处理起来,那叫一个顺滑。
内存(RAM):现在很多主流电脑都是8G或16G内存,五年后,随着软件越来越“吃内存”,16G可能都算基础,32G成为新常态。内存不够,电脑运行速度就会明显下降,甚至出现卡顿、死机。
存储(硬盘):早些年大家还在用机械硬盘(HDD),现在固态硬盘(SSD)已经成了标配。SSD的速度是HDD的几十倍,装系统、打开软件、读写文件,速度差了不是一星半点。而且,随着视频、照片、软件体积的不断增大,你现在觉得够用的硬盘空间,五年后可能就捉襟见肘了。

其次,软件需求也在不断升级。

操作系统:微软、苹果每年都在推新系统,新系统往往会优化对新硬件的支持,同时带来更多新功能。但老旧的硬件,尤其是一些性能瓶颈的部件,可能在新系统下运行起来会力不从心,甚至根本无法升级。而且,软件开发者也更倾向于为新系统和新硬件优化,很多新软件、新游戏可能就不再支持老版本的系统或无法在老硬件上流畅运行了。
应用程序:无论是办公软件、设计软件、视频剪辑软件,还是各种游戏,它们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对电脑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五年前你用着还不错的软件,五年后可能就会提示你“配置不足”,或者即便能运行,体验也大打折扣。

再说说硬件的生命周期和可靠性。

电子元件的老化:电脑里有无数个电子元件,虽然设计寿命都比较长,但长时间高负荷运转、反复开关机、温度变化等等,都会加速元件的老化。特别是固态硬盘、电池(如果是笔记本)等,寿命是有限的。五年后,这些元件出现故障的概率会比新电脑高不少。
散热问题:随着电脑性能提升,发热量也越来越大。如果散热系统设计不佳,或者使用几年后风扇积灰、硅脂干涸,散热效果就会下降。高温不仅会影响性能,还会加速硬件损坏。
接口和技术标准:USB 3.0、USBC、WiFi 6/6E/7、蓝牙5.x……这些新的接口和技术标准,能带来更快的传输速度、更稳定的连接。五年后,一些老电脑可能还在使用较慢的USB 2.0,或者不支持最新的WiFi标准,这会限制你使用新的外设和享受更快的网络。

当然,用户的使用习惯和期望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追求更好的体验:很多用户换电脑,并非是因为老电脑坏了,而是追求更流畅的操作、更快的响应速度、更佳的游戏体验。当看到新电脑能轻松应对之前卡顿的任务时,升级的欲望自然就产生了。
特定需求的变化:可能你一开始买电脑只是用来上网、看视频,但后来需要进行视频剪辑、3D建模、玩大型游戏,这时候你现有的电脑配置就跟不上了,不得不考虑升级。

当然,也不是说电脑用五年就一定得换。如果你只是偶尔上上网、看看新闻、处理一下文档,而且对性能要求不高,那么一台配置不错的电脑,只要维护得当,用个七八年甚至更久也未尝不可。比如,很多公司给员工配备的电脑,可能主要用于办公,性能要求相对较低,一台配置中等的电脑,只要能正常运转,也能用上很多年。

但是,对于大多数追求更好使用体验、需要应对日益增长的软件需求、或者玩一些对配置要求较高的游戏的普通用户来说,五年确实是一个比较现实的“生命周期”节点。在这之后,你的电脑可能会在很多方面让你感到“力不从心”,即使升级个别硬件(比如加内存、换SSD),也可能无法弥补整体性能的不足。

所以,与其说是“电脑用五年就该换了”,不如说是“五年后,电脑的性能和能力可能已经难以满足主流需求,升级或更换一台新电脑能带来更好的体验和效率”。这就像手机一样,很多人感觉手机用个两三年就该换了,道理是相通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他们不知道量子隧穿的威力,拿前朝的剑斩本朝的官。

按十几年前的历史经验,五年电脑确实该换了。

那还是摩尔定律生效的黄金年代,每18个月性能翻倍。

那么五年差不多可以翻到八到十倍,五年前的旗舰比五年后的入门电脑都不如,五年后看着和新品比性能只有十分之一的老电脑,可不是觉得该换了嘛。


可惜物理规律有其上限,量子隧穿干翻了摩尔定律,英特尔光打磨14nm都打磨了多少年哈哈哈。

今时今日的电脑和五年前比大概性能最多也就多个一两倍,那么五年前的旗舰次旗舰到今时今日至少也能当个甜点电脑用吧,当然也就不存在什么必须换的理由。

更何况矿难导致游戏厂商最近六年长期对标1060做底线优化,哈哈。

打个比方我2016年不到一万块买的神舟zx8,桌面版6700加1070,五年多六年前的机型,玩现在的3a游戏1080p下甚至不需要调最低画质,亲测无误,你觉得需要换吗?非要换也行,不换显然也没问题。现在这个价格买个3070的笔记本,又能好多少?性能最多也就翻个倍了吧,连250%都到不了。


所以2016年十代显卡之后的机器我觉得五年非要换的理由并不很充足,看你买的配置需求和钱包而定。

需求小的十年不换都有。

比如我老板,就看看Excel收个邮件,2008年买的x200一直用到现在(中间我帮他把硬盘换成了SSD),依然还是他的主力机,而我的同年x200早就变尸体了。

user avatar

如果是玩最新3a大作的电脑,我觉得两三年就该一换。

如果是普通单机玩家和网游玩家,可以四到六年一换。

如果是刷剧上网用的电脑,当屏幕素质已经开始落后于市场上笔记本电脑主流屏幕时就可以换了。

如果你就用用Excel,word之类的当办公用的电脑,完全可以八年甚至十年一换。能跟上主流的办公系统就行。

结论:看个人具体需求,抛开需求讨论消费是耍流氓。

当然如果您有钱,那随便换。

user avatar

我的笔记本,11年左右买的,现在还在用。

中间换过两次屏幕,一次键盘,为了开发android换了一根8g内存,换了一个固态硬盘。电池彻底不行了,拆了。

买的时候4000多。用的省的原因是近几年娱乐一直是手机,电脑就基本上没动过。

最近想开发点自己的东西,用的多。

牌子是惠普,处理器i3,4000多买的。

user avatar

使用电脑有三种人:

1、用到电脑报废,什么都带不动,然后整个换新;

2、买来不怎么用,就满足了电脑的最轻量级的使用负载,用了很多年;

3、补补,换换,用用,跟上硬件更新的脚步,到最后把电脑用成忒修斯之船。

前两种,可以用5年以上。第三种,就是忒修斯之船的问题了。

user avatar

因为说到底,每个人的追求不一样。

我家里有一台电脑,是我妈高中时候给我买的,大概4000来块吧。i3的处理器。

我外婆家还有一台电脑,是我初中时候我舅妈给我表哥买的,配置什么的不记得了。反正更古老。

时至今日,这些电脑的年数,早已经超过了五年。甚至我外婆家那一台,都近十年不止。

可是,依旧不妨碍我每次去他家,偶尔无聊时打开电脑来一把“紧张又刺激”的英雄联盟。

我家里那台电脑后来给我发小用啦。他日常用来玩云顶之弈或者听音乐,缓解偶尔的无聊。这些基本的操作下,完全不卡顿的。

所以如果你的目的仅仅是为了简单的看个电影,打把英雄联盟,偶尔发个邮件。平时也不玩什么三A游戏,不用Pr剪辑,不用Ae做特效,也不搞什么特殊设计。那么我真的觉得,五年换电脑,没啥必要,以十年为期,还差不多。

至于为什么网民说五年换电脑,那是因为网民的需求很多时候跟你不一样。就如同我舅妈开电脑之为玩斗地主,而网民开电脑要剪辑/做特效打大型游戏。那需求能一样吗?

这世界纷纷扰扰,你是网民,更是你自己。而且有时候,你还不是网民,你只是被代表的网民。所以,听听就行,做的时候还得根据自身情况抉择呀。

user avatar

游戏主机一般能输出个1080p,30-60帧就满足了。

而PC用户用过更多更流畅的,所以需求更高。

如果只要求达到主机水平的分辨率跟帧率,那确实可以多用几年。

现在,游戏电视机4K120Hz已经非常普及了。但主机能稳 4K120 的游戏就没几个。

如果分辨率画质帧率全都缩到温饱水平那用10年当然没问题,但其实很多人还是想要要求更多的。


不过总的来说,台式机还是会比笔记本更长寿。原因在于台式机可以不断更新外设,而笔记本即便性能配置没落后,显示屏落后时代了其实也是不想继续用的。

user avatar

20多年前的说法吧。。。

1990年486刚出来没几天,初代主频25MHz; 1995年的顶级配置是老奔腾(没MMX,主频133M最常见),2000年底就奔腾4了,起始就是1.4GHz(虽然没有顶配P3快)。这十年的发展速度不敢想象吧。

然而2005年呢?还是奔腾4,Core是2006年出的。之后十几年就是慢慢挤牙膏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不少朋友在聊天时,都会听到“电脑用五年差不多该换了”这样的说法。这可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大家在实际使用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背后其实有不少硬道理。今天咱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啥大多数人觉得五年是个坎儿。首先,从性能上说,这五年时间,科技发展可是日新月异。 处理器(CPU):你现在用着的CPU,五年后在.............
  • 回答
    三星堆的神秘面纱,总是轻易挑动着人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那些造型奇特、工艺匪夷所思的青铜器,以及与中原地区截然不同的文化风格,确实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一些科幻的元素。而“外星文明”这个标签,更是迅速抓住了一部分人的眼球,引发了大量的讨论和猜测。那么,考古专家为何如此肯定三星堆绝非外星文明产物,而网友们又为.............
  • 回答
    网上流传的“程序员抑郁、猝死”的说法,绝非空穴来风,背后有着真实的生活写照和行业痛点。网友们之所以对程序员群体抱有同情和心疼,也是因为他们看到了这个群体所承受的巨大压力和不为人知的艰辛。首先,我们来聊聊为什么会有“程序员容易抑郁、猝死”的说法,以及这个群体为何会让网友们感到心疼。1. 高强度、长时间.............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很有代表性。网上关于 AirPods 3 和 AirPods Pro 音质的评价确实是两极分化,很多人认为 Pro 更好,但你实际用着觉得 3 比 Pro 好很多,这并不奇怪。其实,音质这玩意儿,很大程度上是主观感受,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不像科学数据那么绝对。咱们来掰开了揉碎.............
  • 回答
    网上确实流传着“闯关东的都是山东人”这种说法,但仔细探究起来,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而且,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是,即便当初闯关东的主力是山东人,东北方言为何却鲜有山东方言的影子呢?这背后其实有着一系列复杂且值得深思的社会、历史和语言演变原因。一、 “闯关东”的复杂背景:山东人是主力,但并非唯一首先要明确.............
  • 回答
    好,咱们来聊聊这“暗网”是个啥,还有为啥有人说它上面的视频“变态”。咱们争取说得明白透彻,就像跟街坊邻居唠嗑一样,保证听着不生硬,不像是个机器在那儿念叨。暗网是个啥玩意儿?用大白话说就是:想象一下咱们上网,大部分时间我们都是在“明网”上。就像你在街上逛街,能看到各种商店、餐馆、公园,大家都能看到,也.............
  • 回答
    好的,我来尝试从一个普通虎扑老哥的角度,好好捋一捋这事儿。为啥梅西短板挺多,但人人都盯防得跟宝贝似的?这事儿说起来,其实挺有意思的,里边儿门道不少。首先,咱得承认,虎扑上确实有朋友说梅西短板多。 这话也没错,任何球员都不可能十全十美,梅西也不是神仙下凡。比如,有人会说他身体对抗不行,有时候会被撞飞;.............
  • 回答
    评价林妙可是一个复杂且有争议的话题,因为她的公众形象和早期经历与许多人的期待和价值观产生了碰撞。对她的负面评价并非单一原因造成,而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要详细评价林妙可以及理解网友的负面评价,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点来分析:一、 林妙可的公众认知起源: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林妙可真正进入公众视野,是.............
  • 回答
    朱元璋这位明朝的开国皇帝,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极其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让人颇感意外的是,在许多普通网友的讨论中,他常常收获的却是负面评价,甚至可以说是“不待见”。这背后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他统治期间一系列极具争议性的政策和行为,这些政策在当时和后世都引发了巨大的讨论和批评。要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负.............
  • 回答
    网友在网络上讨论案件时表现出对严厉刑罚的偏好,甚至提出各种酷刑,这是一个复杂现象,背后涉及心理、社会和网络环境等多种因素。下面将详细阐述原因: 一、 心理因素:1. 原始的正义感与情绪宣泄: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朴素正义观: 人类内心深处存在一种对不公和恶行的原始反感,希望作恶者受.............
  • 回答
    告别Oracle:为何众多网站选择“弃甲归田”在数字化浪潮席卷的今天,数据库作为支撑各类网站和应用的核心基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细心的观察者或许会发现,越来越多的网站和企业在更新换代或者新建项目时,纷纷选择“去除”Oracle,转投其他数据库阵营。这并非一时兴起,而是背后一系列复杂且深刻的技术.............
  • 回答
    很多用户分享信息、交流思想的网站,从社交媒体到论坛,再到各类内容平台,几乎都少不了那个显眼的“举报”按钮。它就像一把看不见的尺子,试图在海量用户产生的信息中划定界限,维护社区秩序。那么,这个功能为什么被叫做“举报”,而不是听起来更直接的“投诉”呢?这背后其实有不少考量,不仅关系到网站的运营机制,也体.............
  • 回答
    关于古埃及文明的质疑,实际上并非针对其历史真实性本身(因为古埃及文明的存在已通过大量考古发现、文献记录和现代科学方法得到证实),而是主要源于以下几个层面的争议或误解: 一、伪历史理论与阴谋论1. “外星人建造金字塔”说 部分人认为古埃及人无法独立完成金字塔等宏伟建筑,因此提出“外星文明干预”.............
  • 回答
    在网上,尤其是在一些特定的社群和论坛里,确实能看到不少对台湾民主制度的讽刺声音。这种现象的背后,往往交织着政治立场、文化差异、信息传播特点以及对民主实践本身的复杂认知。要详细地聊聊这个话题,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去理解:1. 政治光谱与意识形态的冲突: 大陆的视角: 从中国大陆的视角来看,政治制度与.............
  • 回答
    在网站开发的早期,编码问题确实是一个让不少开发者头疼的难题。当时,互联网刚刚起步,兼容性和用户体验远没有现在这么被重视,很多系统和软件的设计都带着那个时代的烙印。之所以你会看到一些老网站源码会同时存在 GBK 和 UTF8 的版本,这其实是历史原因和技术演进的必然结果。简单来说,就是为了照顾不同时期.............
  • 回答
    .......
  • 回答
    现在网上关于“中国盛世”的讨论确实挺多的,而且观点挺多元的。之所以会有这种感觉,我觉得主要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分析,而且这些感受的产生也并非空穴来风,而是跟我们当下经历的很多变化联系在一起。一、经济发展的直观感受:首先,最直接的感受当然是经济上的变化。很多人会觉得现在的生活水平比过去高多了,这绝对是个事.............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趣的,也确实是不少人在看香港新闻时会留意到的一个现象。在香港的许多新闻网站上,我们确实会发现标题和正文中,一些字与字之间会故意加上空格,尤其是在一些重要关键词或者需要强调的部分。这背后其实有几个层面的原因,结合了历史习惯、排版美学、阅读习惯以及信息传播的策略:1. 历史印刷习惯与繁体字排.............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趣的,也很普遍。你想啊,现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大家获取信息的渠道太多了,但有时候,也正是因为信息太多太杂,反而容易让人产生一些偏差性的认知,尤其是对于像印度这样,本身就充满话题性和复杂性的国家。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觉得有几个层面的原因可以聊聊,咱们一步一步来看:一、信息茧房和算法推荐的放大效.............
  • 回答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事件,在中国国内确实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并且正如你观察到的,大多数网友的态度倾向于支持俄罗斯,或至少对乌克兰缺乏明显的同情。这种现象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一、 官方叙事和媒体宣传的影响:这是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因素。中国官方媒体在报道和评论这场冲突时,很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