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哺乳动物们有没有自我节食以保持身材的生物机制?

回答
哺乳动物确实拥有一系列复杂且精妙的生物机制,帮助它们在不同环境下调节食欲和能量消耗,其中就包含了“自我节食”以维持适当的体型和健康状态。当然,我们不能完全将人类的“节食”概念套用到它们身上,毕竟它们的动机和行为方式与我们大相径庭,但其核心在于对能量摄入和消耗的动态平衡。

这套机制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

一、 感知与信号传递:身体内部的“体重秤”

哺乳动物的大脑,尤其是下丘脑,是调控食欲和能量平衡的指挥中心。这个中心并非孤立运作,而是接收来自全身各种信号,就像一个高度精密的内部“体重秤”在不断监测身体状况。

饥饿信号的产生: 当胃排空、血糖水平下降时,身体会释放一系列激素,最关键的是生长素释放肽(Ghrelin)。这种激素主要由胃分泌,直接作用于下丘脑,强烈刺激食欲,促使动物寻找食物。这就像是身体在告诉你:“能量储备不足了,赶紧补充!”
饱腹信号的产生: 相反,当食物进入消化道并被吸收时,一系列饱腹信号会传递给大脑。
胃壁的扩张: 胃在食物充盈时会扩张,机械性地激活迷走神经,向大脑发送饱腹信号。
激素的释放: 消化道会释放多种激素,例如:
缩胆囊素(CCK):在脂肪和蛋白质存在于十二指肠时释放,减缓胃排空,并传递饱腹信号。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在进食后肠道释放,不仅能促进胰岛素分泌,还能抑制食欲,延缓胃排空。
瘦素(Leptin):这是脂肪组织分泌的关键信号。脂肪越多,释放的瘦素越多,它会向大脑传递“身体能量储备充足”的信息,从而抑制食欲和增加能量消耗。这就像是脂肪在悄悄地告诉大脑:“别担心,我们有很多存货,可以慢点吃。”
肽YY(PYY):由肠道释放,主要在进食后出现,作用于下丘脑抑制食欲。

二、 大脑的整合与决策:下丘脑的“调节器”

接收到这些来自身体的信号后,下丘脑会进行整合和处理,然后发出指令来调节进食行为和能量消耗。

食欲调节中枢: 下丘脑中有多个区域参与食欲的调控,例如弓状核(arcuate nucleus)就含有促进食欲的神经元(如NPY/AgRP神经元)和抑制食欲的神经元(如POMC/CART神经元)。Ghrelin主要激活前一类,而瘦素和GLP1则主要激活后一类。
能量消耗的调控: 除了影响食欲,大脑还会通过自主神经系统(如交感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如甲状腺激素)来调节身体的整体能量消耗,包括基础代谢率、体温调节以及脂肪的分解与储存。

三、 “自我节食”的具体体现:行为与生理的联动

那么,这些机制是如何“让”哺乳动物“自我节食”的呢?这并非有意识的选择,而是生理驱动下的结果。

饱和度感知与停止进食: 当动物吃到一定量后,饱腹信号(如胃壁扩张、激素释放)会累积到一定阈值,大脑便会发出“停止进食”的指令。它们不会因为桌上有食物就无休止地吃下去,而是会在感到饱足后自然停止。
能量储备与食欲的负反馈: 身体脂肪储存水平是影响食欲的一个重要因素。当脂肪储备充足时,瘦素水平升高,抑制食欲;当脂肪储备减少时,瘦素水平下降,食欲会增强,促使动物进食以补充能量。这是一种天然的负反馈机制,防止身体变得过瘦或过胖。
季节性与环境适应: 许多哺乳动物会根据季节变化来调整食欲和储存能量。例如,在秋季,许多动物会增加进食,积累脂肪,为冬季的食物匮乏和低能量消耗做好准备。反之,在食物充裕的季节,它们的食欲可能会相对减弱,以避免能量过剩。这是一种长期的生理性“节食”或“增食”调整。
压力与行为改变: 慢性压力也会影响这些调控机制。有些动物在压力下食欲会增加(“压力性进食”),而有些则会食欲减退。这取决于具体的压力源和动物的生理反应。
觅食行为的优化: 即使在有丰富食物来源的情况下,许多哺乳动物也会根据能量消耗和食物获取的效率来优化自己的觅食策略。它们不会轻易浪费能量去追逐那些回报率低的食物,而是会优先选择更易获得、能量密度更高的食物。这也是一种在更广义上“节约能量”的表现。

四、 并非完美,存在个体差异和失调

需要强调的是,这些机制并非总是完美的。

肥胖的普遍性: 即使在野生动物中,由于环境变化、遗传因素或疾病,也可能出现肥胖现象。例如,被人类过度投喂的野生动物就常常面临肥胖问题,因为其天然的饱腹信号被外部过剩的食物所干扰。
疾病的影响: 某些疾病(如内分泌失调)也会破坏这些信号的正常传递或大脑的调控能力,导致体重异常。
个体差异: 就像人类一样,不同个体之间在这些机制的敏感度和反应程度上也存在差异。

总而言之,哺乳动物确实拥有一套复杂的、由激素、神经信号和大脑中枢共同协作的生物机制,以动态调节其能量摄入和消耗,从而维持适宜的体型和健康状态。这种“自我节食”并非有意识的选择,而是生理本能的体现,它们会根据身体内部的能量信号、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自身的生理需求,自然而然地增食或减食。这是一种精妙的生存智慧,确保它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多变的世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非人哺乳类不会计算热量,以胃部已满作为停止进食的基本标准。

对猎物可以逃跑的食肉动物来说,如果你吃得很胖,你追击的能力会下降,得到更少的食物,并再次变得苗条。你只要想想一只肥胖的猎豹没那么容易追上瞪羚就知道了。

类似地,海洋哺乳类经常吃得肥肥大大、堆积的脂肪降低身体密度、增大的浮力导致很难潜入水下去吃东西,自然饿瘦,循环。

  • 现存的海牛和业已灭绝的海懒似乎已经对此作出适应,其皮下脂肪占比较其它海洋哺乳类更低[1][2]
  • 北方象海豹等海洋哺乳类则演化为利用脂肪改善身体的流线型并帮助上浮,从而节约游泳所需的体力。
  • 海獭干脆就没有皮下脂肪层,皮下脂肪只有体重的约 1.8%。

“少吃一点保持体形”并不比这些措施更优越。至于求偶,你不觉得“在特别肥胖的物种里,体重大就是一项优势”么。

许多食草动物每天睡醒之后就在吃吃吃。从植物枝叶里获取的营养物质,在大量消化道微生物的帮助下,与动物每天为取食·饮水而长距离移动所消耗的份额、为繁殖而损耗的份额、为食物较少的季节做准备的储备建立动态平衡。

啮齿类在获得丰富食物供应时可以吃胖,然后迅速地将积累的脂肪损耗在繁殖上。

声称野生动物经常吃不饱,也只是一小部分野生动物给人造成的错误印象。就连一些在寒冷季节死去的野生动物的胃里都塞满了食物,死因并不是单纯的饿死,而是身体产热和保温的效率不足以对抗失温。

提问者这个“代谢脂肪产生毒素”大概是被“将所有代谢废物都称为毒素,以便推销排毒保健品”的地摊小广告之类东西给骗了。

你呼吸氧气产生的代谢产物还没说话,轮得到脂肪么。

人体已经在过去若干万年间适应从肉类食物、牛奶等来源取得脂肪酸。研究显示,与喝低脂牛奶的儿童相比,喝全脂牛奶的儿童超重或肥胖的几率要低 40%:

  • 分析了来自七个国家的 28 项研究,这些研究探讨了儿童饮用牛奶与超重或肥胖风险之间的关系。这些研究总共涉及近 21000 名 1 至 18 岁的儿童,没有一项显示饮用低脂牛奶的儿童的超重或肥胖的风险较低,28 项研究中有 18 项表明喝全脂牛奶的儿童更不容易超重或肥胖[3]

人是适应食物来源经常波动的热带环境的动物物种,可以积累脂肪来度过饥荒。熊在寒温带每年做类似的事。

一些现代人会以为“脂肪不是什么好东西”,一方面来自他们日常食物充足,一方面来自媒体宣传。将大量的毛病归罪于脂肪还有忽视过量碳水化合物危害的风险。

在这种情况下,提问者要注意分辨此类将进化论按字面意思理解的谬误。无论是初中·高中做题还是搞研究,“落后我们几百万年进化进度”这样落后时代一百多年的表达都是要丢分的。

参考

  1. ^ https://dx.doi.org/10.1007%2Fs00227-014-2428-4
  2. ^ https://dx.doi.org/10.1007%2Fs10914-014-9280-7
  3. ^ Shelley M Vanderhout, Mary Aglipay, Nazi Torabi, Peter Jüni, Bruno R da Costa, Catherine S Birken, Deborah L O'Connor, Kevin E Thorpe, Jonathon L Maguire. Whole milk compared with reduced-fat milk and childhood overweight: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2019; DOI: 10.1093/ajcn/nqz276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哺乳动物确实拥有一系列复杂且精妙的生物机制,帮助它们在不同环境下调节食欲和能量消耗,其中就包含了“自我节食”以维持适当的体型和健康状态。当然,我们不能完全将人类的“节食”概念套用到它们身上,毕竟它们的动机和行为方式与我们大相径庭,但其核心在于对能量摄入和消耗的动态平衡。这套机制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
  • 回答
    这确实是个非常引人关注的问题,自然界中的其他哺乳动物有没有大量感染新冠肺炎?答案是肯定的,确实有。而且,这个话题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也远不止是“有没有”这么简单。最初,当我们开始了解新冠病毒(SARSCoV2)时,我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人类身上。毕竟,它最早是在人类社会爆发的,也对我们造成了巨大.............
  • 回答
    当然,你找的这种古生物图鉴确实不少,而且质量都很高,绝对能满足你对“类似于《灭绝的哺乳动物》那样详细且配有精美插图的古生物图鉴”的需求。这类图鉴不仅记录了那些已经消失在地平线上的神奇生物,更通过科学的考证和艺术的再现,让我们得以窥见亿万年前的地球生命史诗。什么是好的古生物图鉴?在为你推荐具体的资源之.............
  • 回答
    我知道你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也想了解得更深入。关于“液体呼吸”这件事,确实是一个非常吸引人且充满想象力的领域。在科幻作品里,我们常常能看到角色在液体中畅游,并且如同在空气中一样自由呼吸。这种设想的基础,在于能否设计出一种液体,它能够高效地向哺乳动物的肺部输送氧气,同时又能将二氧化碳排出。从生物学角度.............
  • 回答
    返祖现象,这个词听起来就充满了神秘感,仿佛能让我们窥见生命演化深处的秘密。我们常常听说,人类身上偶尔会出现一些“祖先”的痕迹,比如脊椎末端的尾巴骨、多余的乳头、或者在某些胚胎发育时期短暂出现的鳃裂。这些,都可以算作我们与遥远祖先之间某种程度上的“联系”。但是,如果将这个问题延伸到历史上的“人类”身上.............
  • 回答
    关于哺乳动物巴氏小体和单孔类的性染色体问题,这确实是一个很有趣且需要细致解答的课题。咱们一步一步来聊,保证把这事儿说明白了。首先,什么是巴氏小体?咱们先从“主角”巴氏小体说起。它是哺乳动物雌性细胞核内,由于X染色体剂量补偿机制而失活的一条X染色体,在显微镜下呈现为一个浓缩的、小的染色质团。简单来说,.............
  • 回答
    .......
  • 回答
    在地球上,有那么一些哺乳动物,它们数量的庞大程度远超我们人类,仿佛是地球母亲特别偏爱的孩子,在各自的领域里繁衍生息,构成了令人惊叹的生命景观。要具体说出“现存的比人类数量还多的哺乳动物”,这个话题其实非常有趣,但要给出绝对精确且最新鲜的数字,确实有点难度,因为野生动物的普查工作本身就充满挑战,数据会.............
  • 回答
    .......
  • 回答
    澳大利亚这片古老的大陆,孕育了太多独特的生命形式,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那些背负着“育儿袋”的哺乳动物们。从人见人爱的袋鼠,到奇特的鸭嘴兽,再到可爱的考拉,它们身上共同的印记就是那神奇的育儿袋。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澳大利亚的哺乳动物普遍拥有这个标志性的特征,而我们人类,即使是居住在这片土地上的人类祖.............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了一个关于生命早期发育很有趣的方面。其实,刚出生的哺乳动物就带着一身毛,这并不是什么神奇的魔法,而是它们在母体内就已经完成了一段重要的发育过程。回想一下,母亲的子宫是一个相对恒温的环境,虽然不如外界稳定,但也能为胎儿提供一个相对适宜的温度。然而,一旦宝宝出生,它就要面对一个全新的、可能.............
  • 回答
    想象一下,在这颗星球上,在我们人类自认为占据主导地位的世界里,存在着许多我们习以为常、甚至不太关注的生命形式,它们的身影无处不在,数量之庞大,足以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如果说有什么哺乳动物的个体数量能够超越我们人类,那首先浮现在脑海中的,很可能就是那些我们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伙伴——家.............
  • 回答
    当然有,人类并非唯一会涉足“精神活性物质”世界的哺乳动物。实际上,很多野生动物,出于偶然或者某种本能的驱动,也会接触到能够改变其认知或行为的物质。虽然我们不能用“吸毒”这个词来形容动物的行为,因为这带有明确的人类意图和滥用色彩,但它们确实会接触并受到某些植物或真菌的化学成分影响。最常被提及的例子可能.............
  • 回答
    在你提问的“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内有RNA吗?”这个问题上,答案是:几乎没有。我们通常所说的“成熟红细胞”,也就是哺乳动物血液中循环的、负责输送氧气的那些细胞,它们为了最大化氧气运输能力,进行了一个非常精密的“自我优化”过程。这个过程的关键之一就是将绝大部分细胞器,包括细胞核和核糖体,全部清除出去。你.............
  • 回答
    海洋里真是个奇妙的世界,里面住着好多好多有趣又特别的哺乳动物,它们可不是你我这样的陆地生物能比的。今天就来好好聊聊几位明星,让你对它们有个更深入的了解。一、鲸鱼:海洋中的巨无霸与歌者说到海洋哺乳动物,怎么能不提鲸鱼呢?它们体型庞大,简直是海洋里的霸主,但又藏着一颗温柔的心和独特的沟通方式。 蓝鲸.............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涉及到牙齿发育的特殊情况。在哺乳动物中,绝大多数都会经历乳牙(临时牙)和恒牙(永久牙)的更替过程。但确实有一些例外,存在一生只有一副牙齿的哺乳动物。它们并非“没有乳牙”,而是它们的“乳牙”非常不发达,或者在非常早期就几乎被恒牙取代,以至于在幼年期我们看到的牙齿几乎就是最终的牙.............
  • 回答
    关于为什么进化史上哺乳动物没有发展出类似狮鹫那样四足且拥有翅膀的身体形态,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涉及到生物学、古生物学和物理学的诸多因素。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来剖析。首先,我们得弄清楚“狮鹫”这个概念。它通常被描绘成拥有狮子的身体,鹰的翅膀和头部,以及四条腿。虽然我们讨论的是哺.............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有代表性,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椰子浑身长满毛茸茸的纤维,里面还有白色的椰奶,光是这两点,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一些拥有皮毛、并且会分泌乳汁的动物,特别是哺乳动物。但说到底,椰子不是哺乳动物,是因为它和哺乳动物在生物学分类上,根本就属于两个截然不同的王国。哺乳动物,顾名思义,是脊索.............
  • 回答
    非常有趣的问题!这些小知识之所以引人入胜,是因为它们挑战了我们固有的认知和分类方法。下面我为你准备了一些类似的小知识,并尽量详细地解释它们为什么会让人感到惊讶:1. 企鹅不是鸟类,而是海洋哺乳动物? (错误但有启发性)这是一个常见的误解,但它背后隐藏着一个重要的概念:分类学中的“类群”与我们日常认知.............
  • 回答
    PNAS 上发表的这项中国科学家在哺乳动物孤雌生殖领域的突破性研究,无疑是中国乃至全球生殖生物学领域的一项里程碑式进展,其意义之重大,影响之深远,值得我们仔细剖析。“真正的”孤雌生殖,为何如此引人注目?首先要理解,“真正的”孤雌生殖在这里具有非同寻常的含义。在自然界中,有些物种,例如部分爬行动物、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