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有疫情没什么区别。
大多数人也就是寝室玩游戏图书馆占位子湖边谈恋爱,最多少了个校门口吃烧烤。
大部分人都是在极其无聊的氛围中,略带遗憾和不甘地过完了平淡无奇的四年大学生活。
虽然没有疫情的话,理论上讲你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不用上网课,可以正常放寒暑假,可以更多地出去旅行,也会有更多的社团活动和校外娱乐活动。
但理论上可以有,不代表你真的可以做,或者会去做。
比如理论上每个大学生都可以在大学四年里游遍全国,只要规划好时间行程,准备充足的钱就行了。
但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有钱,时间和能力去完成这件事情。
很多事情都是,你觉得自己可以做,也会去做。
但往往事到临头的时候,很多人就会觉得麻烦而不去做了。
于是你会发现,大部分大学生的四年大学生活都是在被动地接受着学校的安排,被动地被生活推着走,无聊地重复着N点一线的生活。
生活的真相就是,很多精彩你不去主动追寻,就永远都不会跟你不期而遇。
大部分人之所以会重复过着极其无聊的生活,是因为他们本来就是很无聊的人,没有自己的想法,或者没有将想法付诸实施的行动力,总期待自己能在生活中遇到一个达人,这个达人什么都规划好了,自己只需要跟着达人去玩就行了。
不可否认,很多人确实会在人生中遇到这样的达人,把自己从无聊循环中拯救出去。
但生活的真相往往是,遇不到才是大多数。
所以,当疫情发生时,疫情好像就成了很多人觉得自己大学生活不完整,不精彩的完美借口。
因为理论上讲,如果没有疫情,自己确实可以做很多事。
但真的没有疫情了,你就会去做吗?
白非立为什么会在大四毕业前夕说出那么一句话来总结自己的大学四年生活?
其实,我觉得大学四年我过得挺傻逼的。
因为,理论上大学四年可以有无数种精彩方式,而自己却偏偏做出了最失败的那个选择。
白非立不知道的是,人生中的种种场景,失败才是常态,精彩是少数。
疫情影响是多方面的,直接的影响就是上课的质量,线上上课其实整体质量欠佳,如果加上实践类和实验课程,那肯定是大打折扣。没有疫情的生活当然就是正常上课。
但上课这事情其实不要紧,因为平时即使按部就班上课,大部分人也不是那么重视,况且只上课对于就业也不见得多有用。
疫情的最大杀伤是就业。过去一个本科生一般是这样计划的,有人愿意出国读书,有人愿意国内上研,还有人愿意就业,就就业的这些人而言,选择也很多,选择考公也是就业,考事业编也是就业,选择国企也是就业,选择外企,选择民企都是就业。而且细分也有很多领域可供选择,可以选择大企业也可以选择小企业干起。这是没有疫情的情况下,个人如何从大学选择步入社会,即便是某些专业就业差,但总会给你选择的余地对不对。
而如今的形势造成了出国的有困难,就业也有困难,使得大量的人选择就是我考研,我考公,我考事业编。考一次不行还再来几次。这两年我认识的家里蹲考族人数直线上升,无意于指责他们的选择,但都这样选择对年轻人来说真不是个解决办法吧?!我们学校算就业较好的学校,过去年底以前能签约80%,到3月份基本都决定了自己的路径。如今已经到3月了,学校还发动教师说想办法给大家推荐工作。这已经2年了,毕业生1000多万,再积累几年可怎么办啊……怪不得国家说已经2亿人灵活就业了。
而且这种千篇一律选择的局面反过来对学校教学有不良影响,过去大四的出勤率就低,现在竟然发展到有时候找不到人,因为都去考公考研考事业编了……
同时疫情对学生心理有着非常不好的影响,因为不能出去玩散心,正常的同学之间交往,甚至谈恋爱,也受到影响。人和人之间的交往都变成了线上。中立的说,这算社交方式的变革。负面的讲,其实破坏了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默契和信任。大学同学之间的友谊在步入社会后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这种后果现在看不出来,但个人认为过一段时间后果显现会贻害无穷。
以前要是谁说世界会变成这样,我一定嘲笑他杞人忧天,异想天开,如今发现,小丑竟是我自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