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鲸鱼身上多有藤壶寄生,而海豚虎鲸身上却没见到?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确实,我们看到很多老鲸鱼身上常常附着着一大片一大片的藤壶,而海豚和虎鲸,尤其是我们常见到的那些,身上的藤壶就少得多,甚至几乎看不到。这背后是有原因的,而且和它们各自的生活方式、身体构造以及演化历史都有些关联。

首先,咱们得弄清楚藤壶是个啥。藤壶其实是一种甲壳类动物,跟我们吃的螃蟹、虾子是亲戚。它们一生下来是自由游动的幼体,但很快就会找到一个合适的硬物,比如岩石、船底,或者……海洋哺乳动物的皮肤,然后把自己牢牢地固定住,开始它们“宅居”的生活。藤壶靠着触手状的肢体(叫做蔓足)在水中张开,过滤水中的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为食。

那么,为什么鲸鱼更容易被藤壶盯上呢?

1. 体型巨大,寿命长,活动范围广: 这是最根本的原因。鲸鱼,尤其是须鲸类(比如蓝鲸、座头鲸),体型庞大得惊人,寿命也非常长,有些能活到七八十岁甚至更久。想想看,一个巨大的、长期在海洋里“行走”的平台,而且还不怎么换“皮肤”,这对于想要安家的藤壶来说,简直是梦寐以求的家园!它们一生都在海洋中遨游,接触到的水域范围极其广阔,自然会遇到更多的藤壶幼体。而海豚和虎鲸,虽然也是海洋哺乳动物,但普遍来说体型比大型鲸类小得多,寿命也相对短一些,它们接触到藤壶幼体的机会自然就少一些。

2. 皮肤结构和更新速度: 鲸鱼的皮肤,尤其是老鲸鱼,它们的皮肤相对粗糙一些,而且更新速度可能没有海豚那么快。藤壶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附着表面。虽然鲸鱼也会蜕皮,但对于体型巨大的鲸鱼来说,其皮肤的某些区域可能长期保持着适合藤壶附着的状况。相比之下,海豚的皮肤非常光滑,而且据说它们会更频繁地进行表皮更新,甚至可以通过某些行为(比如在沙滩上打滚)来帮助清除寄生虫和老化的皮肤细胞,这无形中就减少了藤壶安家的机会。

3. 生活习性差异: 鲸鱼,特别是须鲸,它们有非常独特的觅食方式,比如滤食。它们张开巨大的嘴巴吞入海水,然后用鲸须过滤掉浮游生物。在这个过程中,它们会长时间地将身体暴露在水中,而且觅食时可能还会进行一些剧烈的动作,这些都为藤壶幼体的附着提供了机会。而且,有些鲸鱼会喜欢在某些特定区域活动,这些区域的藤壶密度可能也更高。

4. 社会行为与清洁行为: 鲸鱼,特别是座头鲸,它们会进行一些被认为是“清洁行为”的动作,比如在水面上翻滚、拍打鳍肢等。虽然这些行为的目的可能不止是清除寄生虫,但对于身上的藤壶来说,无疑是一种干扰。然而,对于像虎鲸这样的顶级掠食者,它们的社会行为更多地围绕着捕猎和群体协作。虽然它们也可能通过某些方式清理身体,但它们的生理和生活方式似乎并不像某些大型鲸类那样“适合”藤壶大规模定居。

5. 特定藤壶物种的偏好: 值得一提的是,寄生在鲸鱼身上的藤壶,通常是一些特殊的鲸藤壶(Balanidae,特别是某些属的鲸藤壶),它们专门演化出了能够附着在鲸鱼皮肤上的能力。这些藤壶的生命周期和附着策略,可能更适应大型、缓慢移动或定期停留在特定水域的宿主。而海豚和虎鲸身上之所以少见,可能是因为它们的皮肤表面特性、活动模式或者其身上缺乏这类高度特化的藤壶物种。

为什么虎鲸和海豚身上藤壶会少很多?

海豚和虎鲸,特别是它们身上我们能看到的,可能有一些小的、零星的藤壶,但这和鲸鱼身上的“大片绿洲”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原因正如上面提到的:

体型相对小,寿命相对短: 它们就像是海洋中的“灵活小跑车”,不像鲸鱼那样是移动的“巨轮船”。
皮肤光滑且更新快: 这是海豚被认为比鲸鱼更“干净”的一个重要原因。
活动更活跃,更频繁地进行清洁行为: 虽然我们没法直接观察它们“刷牙洗澡”,但从它们的行为和皮肤状态来看,它们似乎有更有效的机制来维持身体的清洁。
顶级掠食者,生活方式不同: 它们更多的时间用于追踪和捕食猎物,这是一种高强度的活动,可能也减少了它们成为藤壶理想“旅馆”的几率。

所以,总的来说,鲸鱼身上遍布藤壶,更像是它们庞大体型、长寿命以及生活方式共同作用下的一个自然印记。而海豚和虎鲸,则因为体型、皮肤特性和活动模式的不同,更像是海洋中的“闪电侠”,不太容易被藤壶这样“慢热”的生物长期大规模寄生。当然,自然界总有例外,我们偶尔也可能在某些海豚或虎鲸身上看到少量附着物,但那和鲸鱼身上的“盛况”是没法比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其实海豚虎鲸身上也会有鲸藤壶寄生的,只是相较于其他鲸鱼而言少很多。其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他们的游速不同,以及它们的群居性社会性比其他鲸类高得多。

以常被鲸藤壶寄生的座头鲸为例,座头鲸的游速最快一般在4海里每小时,洄游时在1.3-3.6海里/小时之间。而海豚的游速很轻松就能达到20海里/小时,冲刺时可达30-40海里/小时。虎鲸也经常能达到30海里/小时。

对于鲸藤壶的寄生而言,寄主游动过程中产生的水流是最大的敌人。即使是面对座头鲸这种游速缓慢的鲸鱼,鲸藤壶都偏爱调那些带有褶皱的皮肤部位,比如眼睛、鼻孔,还有生殖器周边的地方:

除去寄主游动过程中的水流,寄主皮肤本身也是在不断更替生长的。为了应付这一点,鲸藤壶演化出了一套类似于我们的牙齿根植于牙床上的机制,来使得自身能够牢牢锚定在鲸类的皮肤之上。

在附着到鲸类的皮肤上之后,鲸藤壶便会利用其石灰质的外壁内扣来固定,同时不断向下生长来避免因鲸鱼死皮的脱落而被抛离。上图中箭头标出的黑色部分就是鲸鱼的皮肤,可想而知这类藤壶的寄生会对寄主皮肤产生怎样的伤害。

即使像座头鲸这样拥有较厚的表皮,也往往会因为瘙痒难耐而通过拍击水面、岩石甚至是船只来试图清除它们表皮上的鲸藤壶:

座头鲸拍打船只清理身上藤壶的新闻:


而像海豚、虎鲸这一类高度社会化的群体,同类之间互相帮忙清理身体的情况也很常见。因此出现像座头鲸这种大面积鲸藤壶寄生的情况相当少见。但海豚虎鲸被藤壶寄生的情况也不是不存在, @江泓 的回答中就举了很好的例子。


知友@芭蕉(@不上,不过我已经把评论置顶了)提了几个不错的问题,在回答后面稍微补充一下:

Q:座头鲸也是高度社会化的动物 为啥不相互清理藤壶呢?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吗?

A:1. 座头鲸群体数量少。海豚群体数量从四五十只到上千只不等,虎鲸群体少则2-9只,多则40-50只。大部分座头鲸群体数量为2-3只,8只左右的大群已很不常见。2. 海豚与虎鲸是齿鲸,海豚还拥有坚硬的喙;而座头鲸是须鲸,缺少趁手的工具。

Q:以前出海看鲸鱼 看到很多海鸟会在鲸鱼喷水的地方找吃的 这些个鸟 吃了人家东西也不知道知恩图报 帮鲸鱼抠一下藤壶

A:海鸥不仅不会帮忙清理藤壶,还会攻击鲸鱼。通过啄伤鲸鱼皮肤,海鸥会直接啄食鲸鱼的肉。除了虎鲸外,海鸥几乎可以算是须鲸的唯一天敌。


知友 @桃溪 的问题:

Q:我记得有一种鱼专门跟着这些大鱼到处跑,蹭吃的,为什么这些鱼不和其他互惠共生的生物一样把这些藤壶弄掉呢?

A:大鱼与小鱼的共生关系多发生于鲨鱼,典型例子是鲨鱼与领航鱼。领航鱼负责给近视的鲨鱼导航,同时帮忙清理鲨鱼牙齿中的食物残渣作为自己的食物来源。

但是座头鲸这种须鲸没有牙齿,不需要小鱼来帮忙清理,也不能提供食物残渣。更不幸的是须鲸的主要食物来源就是小鱼小虾,而且其进食方式是通过张开大嘴让水流裹挟着小鱼小虾进入口腔,之后再将海水滤出。鲨鱼可以控制不吃小鱼,但是须鲸则是被水送进口中的来者不拒。所以基本没有与须鲸共生的小鱼。

user avatar

我们经常能够看到鲸类的身上有着密密麻麻的附着生物,许多会让有密集恐惧症的小伙伴感到不适,这些附着生物主要是鲸虱和鲸藤壶

无论是鲸虱还是鲸藤壶,都主要寄生在大型鲸类身上,而且是游泳速度较慢的大型鲸类,比如大翅鲸、露脊鲸、灰鲸等。那些游泳速度较快的鲸类和小型海豚身上就比较少见了,比如各种海豚、虎鲸及长须鲸和蓝鲸。

我们平时看到的虎鲸身上都是光滑的,但是并不代表虎鲸不会被寄生。在南非观测到的虎鲸,其尾巴上就寄生有异鲸藤壶Xenobalanus globicipitis)。

异鲸藤壶是一种非常特化的鲸藤壶,其没有石灰质甲壳,仅靠身体基部的石灰质甲片固定在鲸类的皮肤上,这也使得能够适应湍急变化的水流。即便是寄主的拥有速度很快,异鲸藤壶依然能够固定在其身体上,并且能够在涡流中捕食浮游生物。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