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海豚虎鲸身上也会有鲸藤壶寄生的,只是相较于其他鲸鱼而言少很多。其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他们的游速不同,以及它们的群居性社会性比其他鲸类高得多。
以常被鲸藤壶寄生的座头鲸为例,座头鲸的游速最快一般在4海里每小时,洄游时在1.3-3.6海里/小时之间。而海豚的游速很轻松就能达到20海里/小时,冲刺时可达30-40海里/小时。虎鲸也经常能达到30海里/小时。
对于鲸藤壶的寄生而言,寄主游动过程中产生的水流是最大的敌人。即使是面对座头鲸这种游速缓慢的鲸鱼,鲸藤壶都偏爱调那些带有褶皱的皮肤部位,比如眼睛、鼻孔,还有生殖器周边的地方:
除去寄主游动过程中的水流,寄主皮肤本身也是在不断更替生长的。为了应付这一点,鲸藤壶演化出了一套类似于我们的牙齿根植于牙床上的机制,来使得自身能够牢牢锚定在鲸类的皮肤之上。
在附着到鲸类的皮肤上之后,鲸藤壶便会利用其石灰质的外壁内扣来固定,同时不断向下生长来避免因鲸鱼死皮的脱落而被抛离。上图中箭头标出的黑色部分就是鲸鱼的皮肤,可想而知这类藤壶的寄生会对寄主皮肤产生怎样的伤害。
即使像座头鲸这样拥有较厚的表皮,也往往会因为瘙痒难耐而通过拍击水面、岩石甚至是船只来试图清除它们表皮上的鲸藤壶:
座头鲸拍打船只清理身上藤壶的新闻:
而像海豚、虎鲸这一类高度社会化的群体,同类之间互相帮忙清理身体的情况也很常见。因此出现像座头鲸这种大面积鲸藤壶寄生的情况相当少见。但海豚虎鲸被藤壶寄生的情况也不是不存在, @江泓 的回答中就举了很好的例子。
知友@芭蕉(@不上,不过我已经把评论置顶了)提了几个不错的问题,在回答后面稍微补充一下:
Q:座头鲸也是高度社会化的动物 为啥不相互清理藤壶呢?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吗?
A:1. 座头鲸群体数量少。海豚群体数量从四五十只到上千只不等,虎鲸群体少则2-9只,多则40-50只。大部分座头鲸群体数量为2-3只,8只左右的大群已很不常见。2. 海豚与虎鲸是齿鲸,海豚还拥有坚硬的喙;而座头鲸是须鲸,缺少趁手的工具。
Q:以前出海看鲸鱼 看到很多海鸟会在鲸鱼喷水的地方找吃的 这些个鸟 吃了人家东西也不知道知恩图报 帮鲸鱼抠一下藤壶
A:海鸥不仅不会帮忙清理藤壶,还会攻击鲸鱼。通过啄伤鲸鱼皮肤,海鸥会直接啄食鲸鱼的肉。除了虎鲸外,海鸥几乎可以算是须鲸的唯一天敌。
知友 @桃溪 的问题:
Q:我记得有一种鱼专门跟着这些大鱼到处跑,蹭吃的,为什么这些鱼不和其他互惠共生的生物一样把这些藤壶弄掉呢?
A:大鱼与小鱼的共生关系多发生于鲨鱼,典型例子是鲨鱼与领航鱼。领航鱼负责给近视的鲨鱼导航,同时帮忙清理鲨鱼牙齿中的食物残渣作为自己的食物来源。
但是座头鲸这种须鲸没有牙齿,不需要小鱼来帮忙清理,也不能提供食物残渣。更不幸的是须鲸的主要食物来源就是小鱼小虾,而且其进食方式是通过张开大嘴让水流裹挟着小鱼小虾进入口腔,之后再将海水滤出。鲨鱼可以控制不吃小鱼,但是须鲸则是被水送进口中的来者不拒。所以基本没有与须鲸共生的小鱼。
我们经常能够看到鲸类的身上有着密密麻麻的附着生物,许多会让有密集恐惧症的小伙伴感到不适,这些附着生物主要是鲸虱和鲸藤壶。
无论是鲸虱还是鲸藤壶,都主要寄生在大型鲸类身上,而且是游泳速度较慢的大型鲸类,比如大翅鲸、露脊鲸、灰鲸等。那些游泳速度较快的鲸类和小型海豚身上就比较少见了,比如各种海豚、虎鲸及长须鲸和蓝鲸。
我们平时看到的虎鲸身上都是光滑的,但是并不代表虎鲸不会被寄生。在南非观测到的虎鲸,其尾巴上就寄生有异鲸藤壶(Xenobalanus globicipitis)。
异鲸藤壶是一种非常特化的鲸藤壶,其没有石灰质甲壳,仅靠身体基部的石灰质甲片固定在鲸类的皮肤上,这也使得能够适应湍急变化的水流。即便是寄主的拥有速度很快,异鲸藤壶依然能够固定在其身体上,并且能够在涡流中捕食浮游生物。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