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都是从陆地祖先进化而来的海洋动物,为什么鱼龙的尾巴是垂直的,而鲸的尾巴是水平的?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演化过程中适应性和趋同演化的一些关键概念。从陆地祖先进化而来的海洋动物,比如鱼龙和鲸类,在漫长的时间里为了适应水下生活,都发展出了流线型的身体和强大的推进力。然而,它们在关键的推进器官——尾巴——的设计上却选择了截然不同的方向,这背后有着非常深刻的原因。

我们先来逐一剖析鱼龙和鲸的尾巴演化路径:

鱼龙的尾巴:垂直的“鱼尾”

鱼龙是生活在恐龙时代的一类非常成功的海洋爬行动物。它们最早的祖先毫无疑问是陆地爬行动物。你可以想象一下,一开始,它们可能只是在浅水区活动,然后逐渐向海洋深处发展。

早期适应与陆地遗产: 刚开始回到水里的爬行动物,可能并没有立刻“抛弃”自己陆地祖先的运动方式。陆地爬行动物主要依靠脊柱左右摆动来驱动四肢前进,这种左右摆动的脊柱运动在水中也能产生一定的推力。你可以想象一下鳄鱼在水中游泳的样子,它的身体和尾巴是不是也呈现出一种左右波动的痕迹?
趋同于鱼类: 然而,海洋中的“先行者”是鱼类。鱼类之所以能成为海洋的主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们的尾巴是垂直的,通过上下摆动来产生强大的推力。这种上下摆动能更有效地将力量传递给水体,产生更快的速度和更好的方向控制。鱼龙类在演化的过程中,很可能受到了鱼类高效游泳方式的强烈影响。这是一种典型的“趋同演化”——不同的物种在相似的环境压力下,发展出相似的特征,以便更好地生存和繁殖。
肌肉和骨骼的重塑: 为了模仿鱼类,鱼龙的身体和尾部骨骼也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它们的脊柱在靠近尾部的地方,出现了明显的向上弯曲(术语称为“下叉”或“不对称尾鳍”),形成了类似鱼类垂直尾鳍的结构。这种垂直的尾鳍在上下摆动时,能够产生巨大的推动力。同时,支撑这个尾鳍的肌肉群也相应地得到了加强和重塑。
为什么不是水平的? 如果鱼龙坚持用左右摆动来驱动,虽然也能前进,但效率肯定不如上下摆动。想象一下,一个用身体左右扭动前进的潜水员和一个用脚蹼上下打水的潜水员,后者通常能游得更快更省力。所以,为了在速度和效率上与鱼类竞争,鱼龙选择了“拥抱”垂直尾巴的方案。

鲸的尾巴:水平的“鲸尾”

鲸类则是哺乳动物,它们重返海洋的时间比鱼龙要晚得多,而且它们的陆地祖先是四足哺乳动物。

哺乳动物的遗产: 哺乳动物,包括鲸类的陆地祖先,它们在陆地上行走和奔跑的方式,是通过脊柱的上下弯曲来实现的。你可以想象一下狗或者马奔跑时的样子,它们的脊柱是不是会发生上下起伏?这种脊柱的上下摆动是哺乳动物行走和奔跑的根本机制。
重返海洋的策略: 当这些四足哺乳动物回到海洋,它们面临的是一个全新的环境。然而,它们保留了自己最基础的运动方式——脊柱的上下弯曲。在水中,这种脊柱的上下弯曲被放大和强化,最终形成了类似“扇形”的水平尾鳍(术语称为“尾叶”)。当你看到鲸或海豚摆动尾巴时,就是它们的整个身体和尾部在进行一种上下的搏动,从而推动自己前进。
哺乳动物的生理限制: 哺乳动物是恒温动物,需要呼吸空气。这导致它们需要定期浮出水面换气。水平的尾巴和与之相连的脊柱上下摆动,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也更方便它们在水中保持一个相对“平稳”的姿态,以便快速地向上冲出水面换气,然后再迅速潜入水中。如果尾巴是垂直的,可能在“起飞”和“下潜”的动作上会有一些协同上的不便。
与鱼类的区别: 鱼类是冷血动物,它们的呼吸方式和生理结构与哺乳动物有根本性的不同。鱼类的脊柱通常是左右摆动的,所以它们的垂直尾鳍更符合其整体的运动模式。而鲸类作为哺乳动物,遵循了其自身哺乳动物的“运动哲学”,将脊柱的上下弯曲发挥到了极致,演化出了水平尾巴。

总结一下关键差异点:

1. 演化祖先的运动方式: 鱼龙的陆地祖先是爬行动物,其运动方式更偏向于身体左右摆动。鲸类的陆地祖先是哺乳动物,其运动方式是脊柱的上下弯曲。
2. 趋同演化的目标: 鱼龙为了高效游泳,很大程度上“模仿”了鱼类垂直尾鳍的结构和运动方式。鲸类则是在保留和强化自身哺乳动物的脊柱上下摆动模式的基础上,演化出了水平尾巴。
3. 环境适应的侧重点: 鱼龙可能更侧重于在水中获得类似鱼类的速度和灵活性。鲸类在水中高效游泳的同时,可能也考虑到了与呼吸空气相关的生理需求。

所以,鱼龙的垂直尾巴和鲸的水平尾巴,并不是“谁更正确”,而是它们在不同的演化路径上,各自找到了最适合自身祖先特征和环境压力的解决方案。这就像是两家公司,都想生产出一样功能的工具,但一家选择了金属材料,另一家选择了复合材料,最终都能达到目的,只是实现方式不同。这种不同的解决方案,正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演化之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 谢邀,最近真是和鲸杠上了

不可以以目的论解释进化

不可以以目的论解释进化

不可以以目的论解释进化

关于进化有一个最常见的误读,即:动物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进化为某种形态

这是错的,进化无疑是偶然论的:生物其实不是为了达到某种特点的目的而进化的,所有的进化都是美丽的意外

猛犸象不是看了天气预报知道要降温了才进化出长毛,它只是偶然长出了长毛,忽然天冷了,它活下来了(同样的,后天天热了,它就挂掉);古猿从树上下来的时候,也不是为了进化出电脑旁边的你和我,只不过在尼安德特人他们倒下之后,我们这一种人类勉强活了下来;我们现在进化出了对许多病毒天然免疫,也不是刻意为之的,只是不能免疫的那些人都被病毒杀死了没有机会留下后代。

(家住朝阳区的猛犸象郝先生表示:这拖麻的是什么天儿啊!真是要活活热死本宝宝了!)

认识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展开下边的话题了。

  • Q:为什么鲸的尾巴是平的

关于鲸的尾巴为什么是平的,有许多不同的推论。最广为人知的是这样的:

  • A:鲸需要定时返回水面呼吸,呼吸后潜入深水捕食,平尾便于鲸做这样的上下垂直游动。

这是典型的以目的论来解释进化。必须承认,乍看上去,这个推论李菊福:比如抹香鲸之类的鲸,确实需要潜入深达3000米的海底捕食大王乌贼。鲸没有鱼鳔,潜浮全靠尾巴驱动,平尾似乎真的更有利于潜浮。

(进击的抹香鲸,目标,海底3000米)

然而只需要通过简单的推论,很容易就可以发现这种推论站不住脚。

比如,为什么一些只生活在浅水水域的鲸(比如大部分的淡水鲸,栖息地环境水深最多不过10米)也进化出平尾?如果深水鲸是为了“有利于潜浮”的目的而进化出平尾,浅水鲸没有这样的需求,为何也“选择了”这样的进化?

而更有力的反例,便是题主所说的——鱼龙。同样是以肺呼吸,同样从陆地返回海洋,同样也有大量的鱼龙需要潜入一定的深度觅食,同样需要浮出水面换气呼吸,为什么鱼龙没有进化出平尾?

所以说,不要以目的论解释进化……我有没有很罗嗦……

----------------------------------------------------------------------------------

我们大概来看一下这两种从陆地返回海洋的生物为什么走上了不同的进化道路

鱼龙这个生物出现的很突兀,目前还没有发现足够的化石来解释鱼龙进化的详尽过程。我们只能推测,在三叠纪初期,某种已经适应了陆地生活的爬行动物,不知道出于什么动机返回了水中生活,然后很好的适应了这种环境,一度成为海中霸主。

从陆地上的四肢运动,到海洋中的尾部驱动,运动方式的改变,是鱼龙已经适应海洋生活的最有力证明。

然而尽管如此,鱼龙的尾部,也并未进化的和鱼类一样


(早期的歌津鱼龙,它的尾部显然不像鱼尾,而更像蜥蜴的尾巴,这种尾部的驱动效率是比较差的)



(可见随着进化进程,鱼龙的尾鳍不断变得更像鱼类。但尾鳍的骨骼结构,仍然是类似蜥蜴的尾巴,尾鳍的上分叉,并没有骨骼支撑)


(而鱼的骨骼是完全不同的,可以看到,鱼尾是有骨骼支撑的,叫做尾杆骨或尾下骨)


显然,我们能发现鱼龙的尾巴和真正鱼类的尾巴,虽然看起来相似,但实则大不同。鱼类的尾巴上下都有骨骼支撑,而鱼龙,只有尾巴下分叉有骨骼,上分叉只是个肉质的凸起而已。本质上说,鱼龙的尾巴,只是爬行动物尾巴的变形版。


让我们回头看看鲸的尾巴,它们的平尾巴里,有没有骨骼支撑呢?




答案是:同样没有!


这样我们很容易就能得到一个结论:任何进化,都更趋向于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改良。在现有基础上进化,更高效,也有更多的机会活下去;

既然如此,现有基础的差异,就有可能导致进化方向的差异

鲸的哺乳动物祖先,脊柱的横突更大,棘突相对小一些,附着在棘突和横突上的肌肉,更有利于驱动脊柱上下摆动发力,脊柱连接的结构也决定了哺乳动物脊柱前后摆动的幅度也可以更大(所以人可以向前蜷成一团,却不能向两侧蜷成一团)

而鱼龙的爬行动物祖先,脊柱结构上,棘突更大,附着在棘突上的肌肉更强健,更有利于尾部横摆,我们相信,它还没下海的时候,就喜欢左右摇摆自己的尾巴

(PS:你要问我为什么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脊柱有这么多差别,我……不知道)

作为同样从陆地返回海洋的生物,鱼龙和鲸的祖先,都肯定经历过用四肢划水、尾巴辅助的阶段。尾部辅助划水时,肯定也是以最容易发力的姿势。鱼龙的祖先的骨骼和肌肉结构决定了它用尾部左右摇摆,鲸的祖先骨骼和肌肉架构决定了它用尾部上下摇摆。竖直和水平的尾部从这一天就开始分化。

说到这里,我们明白了,鱼类、鲸、鱼龙是三种不同的尾部驱动结构。而这些差异是由骨骼和肌肉结构的差异导致的。

可能有的同学又要问了:道理我都懂,可是,到底哪一种更好呢?



用四肢驱动的蛇颈龙和海龟要说了:

好你妹啊!都很说了不要用方法论解释进化!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演化过程中适应性和趋同演化的一些关键概念。从陆地祖先进化而来的海洋动物,比如鱼龙和鲸类,在漫长的时间里为了适应水下生活,都发展出了流线型的身体和强大的推进力。然而,它们在关键的推进器官——尾巴——的设计上却选择了截然不同的方向,这背后有着非常深刻的原因。我们先来逐一剖析鱼.............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确实是很多去过西藏的朋友们都会注意到的一个现象。说实话,在西藏,你看到的丰田陆地巡洋舰(LC)数量之多,确实会让你产生“西藏就是LC的天下”的错觉。当然,你说的路虎、悍马、奔驰、宝马那些越野能力强的车,也都有人在西藏开,只是数量上和LC比起来,就差了不止一个量级。这背后的原因.............
  • 回答
    想象一下,这颗蓝色的星球,如果一夜之间,那起伏的轮廓消失了,只剩下无边无际的平原,没有峻峭的山峰,也没有蜿蜒的丘陵,甚至连一块稍稍高起的地形都没有。地球文明,将会在这样一片极致的平坦中,走上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首先,人类的迁徙和定居模式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没有了天然的山体屏障,也没有了高地的优.............
  • 回答
    陆地生物的六足王国:一次关于演化假说的生物学畅想想象一下,如果地球上的陆地生物,从庞大的哺乳动物到微小的昆虫,全都共享着一个奇特的特征——六条腿,这会是什么样的世界?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如果”,而是一个引人深思的生物学假说,它迫使我们从根本上审视生命演化的动力和约束,以及身体结构与环境互动所产生的精妙.............
  • 回答
    陆地上绝大多数动物,无论体型大小、是食草还是食肉,都会拥有两只鼻孔,这背后其实有着非常精妙的生物学原因。这并非巧合,而是演化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感知和生存而发展出的有效策略。首先,我们得从“闻”这件事情本身说起。鼻子,作为嗅觉器官,其核心功能是捕捉空气中的气味分子。而气味分子的扩散并不是瞬间完成的,它们.............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生物在不同环境中生存的精妙之处。简单来说,鲸鱼它们虽然生活在海洋里,但它们并非直接靠喝海水来补充水分,而是有一套独特的生理机制来应对高盐环境。而陆地哺乳动物,它们需要淡水是因为它们的肾脏结构和代谢方式决定的,无法有效处理大量的盐分。咱们来详细说说。鲸鱼,这些海洋巨兽,如何“喝.............
  • 回答
    大型哺乳动物确实绝大多数分布在陆地和海洋,而不在天空中。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哺乳动物的生理结构、演化历史以及天空环境的限制来分析。一、 为什么大型哺乳动物不在天空中?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关键方面来理解:1. 缺乏飞行能力: 生理结构限制: 飞行是一项极其耗费能量且需要高度特化.............
  • 回答
    你是不是有一种感觉,每次和室友们在一起,总觉得她们聊的那些“韩剧剧情走向”、“星座运势”、“陆琪的爱情语录”离你有点远?而你呢,每天沉浸在知乎的海洋里,吸收着各种新知,感觉自己好像掌握了点“真理”,但又不知道怎么在她们面前自然地展现出来,反而有点想“显摆”?别担心,这感觉很多人都有过,尤其是在集体生.............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而且问得很实在。确实,我们看到的武装直升机,绝大多数都跟陆军的旗帜联系在一起,像什么“阿帕奇”、“眼镜蛇”之类的,一听就知道是陆军的宝贝疙瘩。这背后的原因,说起来可不是一句两句能说完的,得从陆军这“地盘”的性质和武装直升机的角色定位说起。首先,得明白陆军的核心任务是什么。陆军.............
  • 回答
    电磁炮技术,作为一项颠覆性的武器系统,之所以在全球范围内首先倾向于装备海军,尤其是水面舰艇,而非陆军或空军,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既有技术上的考量,也有战略和经济上的逻辑。首先,我们得明白电磁炮的核心优势是什么。它不像传统的火炮那样依赖化学推进剂,而是通过强大的电磁力将弹丸加速到极高的速度,能够达.............
  • 回答
    关于《高达UC》系列中,为什么绝大多数陆战机体都偏爱实体弹药的问题,这其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设定,背后牵扯到不少现实层面的考量和作品本身想要营造的氛围。咱们就来掰扯掰扯。为什么是实体弹药?这得从几个方面聊:一、 物理学的现实与局限性: 能量武器的能耗与散热是个大问题: 即使在《高达UC》的世界里,高.............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精辟,触及到了三国历史中一个非常有趣且常被讨论的现象:为什么孙权在陆战方面,即使有多次尝试,但普遍被认为能力不如诸葛亮,甚至被一些人“鄙视”其陆战能力?而诸葛亮同样多次北伐,耗费巨大却未能成功,为何其陆战指挥能力却普遍受到尊重?要深入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历史.............
  • 回答
    要说曹操、周瑜、陆逊的辉煌战役为何没能“威震华夏”,而关羽“水淹七军”却能做到,这背后涉及的因素可不是一星半点,得从战役的战略目标、战术执行、战场局势、以及最重要的——战役的“宣发效应”说起。咱们一个一个捋。一、 曹操的官渡之战:荡平北方,奠定霸业,但“威震”得不够“出圈”官渡之战,那绝对是曹操一生.............
  • 回答
    .......
  • 回答
    在中国,关于“进口原油质量差”的说法,其实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不是简单一句“品质差”就能概括的。而且,即使是进口的相同原油,经过不同的炼化加工,产出的成品油在品质上也会有差异。首先,我们需要厘清几个概念: 原油的品质: 原油的品质主要体现在它的密度、硫含量、蜡含量、沥青质含量等方面。低硫原油(.............
  • 回答
    “科学家都是从小聪明到大吗?” 这个问题,说实话,触及了一个很多人对科学家的刻板印象。我们常常想象那些伟大的科学发现,背后站着的是一个从小就与众不同,智力超群的天才。但如果深入了解,你会发现现实远比这要复杂和多元得多。首先,我们得明确“聪明”这个词的定义。如果“聪明”指的是在学校里考试成绩优异,或者.............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感觉很多人都会经历这么一个过程,好像不是一夜之间就突然不喜欢了,更像是慢慢地,一点一点地,世界在心里发生了变化。对我来说,这种感觉大概是从大学那会儿开始变得明显起来。之前呢,年轻嘛,总觉得人多的地方热闹,大家一起疯一起玩,那种归属感挺强的。社交,更多的是一种融入,一种热闹。那时候.............
  • 回答
    .......
  • 回答
    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和 vczh(即 vczh,一个以其在Windows领域的深入贡献而闻名的开发者)都在初中就开始接触编程,并且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然而,他们人生轨迹和最终影响力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要详细分析这种差异,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一、 编程的起点与动机 扎克伯.............
  • 回答
    要详细讲述乌鲁木齐汉人的来源,得从历史的长河里一点点梳理。这可不是简单一句“从内地过来”就能说清楚的,那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掺杂着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等各种因素。历史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很久很久以前。虽然我们现在说起乌鲁木齐,脑子里首先会想到“新疆”,但实际上,这片土地在古代就有人类活动了。最早期,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