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90年代末为何中国国力相对衰弱?

回答
90年代末,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确实经历了一段相对“疲软”的时期,这并非意味着国力完全衰退,而是在转型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挑战,使得其在某些方面的表现不如人们预期得那样强劲。

首先,90年代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并非一蹴而就。在这个过程中,原有的国有企业效率低下、包袱沉重的问题逐渐暴露。下岗潮的出现,虽然是市场化进程中的必然阵痛,但确实对当时的社会稳定和民众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压力。这种内部的经济结构调整,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整体的经济增长速度和国家财政的充裕程度。同时,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也波及到了中国,虽然中国经济展现出了一定的韧性,但外贸出口受到一定冲击,加上国内经济转型带来的挑战,使得经济发展面临不小的压力。

其次,在国家治理和政策制定方面,90年代也是一个不断探索和调整的阶段。一些改革措施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滞后性或不完善之处,需要时间来消化和修正。例如,在金融体系改革、房地产市场发展等方面,都面临着如何防范风险、建立有效监管机制的课题。这些都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在这个过程中,国家力量的展现可能会显得不那么“锐利”。

另外,从国际关系的角度看,90年代末期,国际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冷战刚刚结束不久,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但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其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依然举足轻重。中国虽然已经改革开放,但整体的经济体量、科技实力以及军事现代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在一些重大的国际议题上,中国虽然积极参与,但话语权和影响力仍处于逐步提升的过程中。一些国际事件,例如“银河号”事件、中美大使馆被炸事件等,都曾在一定程度上考验着中国的应对能力和国际地位,也凸显了当时中国在处理复杂国际关系方面的经验和能力还有待提升。

此外,意识形态领域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和信息交流的加速,西方国家的思潮和价值观也通过各种渠道传入中国。如何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处理好国内思想的多元化和维护国家意识形态的统一,也是一个需要审慎应对的问题。这种内部思想领域的调整和融合,也会影响到国家凝聚力和行动的统一性。

总而言之,90年代末中国国力“相对衰弱”的感受,更多地是源于经济体制转型的阵痛、国家治理的探索性、国际地位的提升过程以及意识形态领域的挑战。这并非意味着中国走向衰落,而是在一个充满变革和挑战的时代,国家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自我革新和力量积蓄的过程,为后来的腾飞打下了基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谢把我其它一段话摘出来成问题,我来解释一下,准确是当时中国经济实力不算差(虽然动不动过热),弱是的军事力量和外交力量。

军事力量减弱的根源就是 在99年前军费投入到最低点。这里有详细分析文章

中国历年国防经费支出分析 - 陆军论坛
1985年后,军费占GDP的比例逐年下降,军费占GDP的比例在2%以下。中国现在国防经费占GDP的比例也明显偏低,1992年至2009年军费占GDP的比例还不到1.5%。而同时期世界平均水平为4%左右,美国为4.5%,英国为3%,俄罗斯为2.63%,印度为2.5%。
中国历年军费开支一览
1986年到1998年的14年间,是中国军队的忍耐期,中国军队被迫做出了巨大牺牲,那时候中国的年度军费仅够勉强维持。装备常年得不到更新,不少部队开始养猪种菜,搞自给自足,甚至下海做生意。军工企业纷纷改制做民品。

在朱手里,当年把教育,医疗的投入几乎全部砍掉。美名其曰“教育产业化,医疗产业化,住房商业化”,更不要在和平时期亏本的军工厂了,全砍掉。

以我家为例,我爷爷,奶奶所在兵工厂,原来是生产炮弹,但是在那段时间里,几乎拿不到任何投资,转产生成马达。 我舅所在兵工厂,原来生产迫击炮,后转产生成民用液压件。所幸仍保护少量军品,等到1999年后军品大爆发时期。

1999年开始,军费开始逐年增加,每年保持增长12~20%的增幅。2001年的国防费比上年增加235亿元,增幅为17.7%;2002年增加266亿元,增幅为17.6%;2003年增加200亿元,增幅为9.6%;2004年增加292亿元,增幅为11.6%;2005年的国防费预算比上年增加247亿元,增幅为12.6%。从2000~2005年的6年间,国防费支出从1207.54亿元增加到2475亿元,翻了一番。从1999年到2009年的11年间,军费从1076亿元增加到4806亿元,总额翻了两番还多。

军队当年是马放南山,因为军费不足,中央可以准许军队经商。经过1996台海冲突和1999年炸馆后,当时高层明白了二点,中国军力实在太弱了,一个做生意军队是打不好战的,二是自己喊了十多年和平和发展是世界主流,结果发现还是弱肉强食的丛林。


所以1999年,军费开始大爆发,可以看一下军费曲线:在99年开始上升。

-------------------------------------------------------------------------------------------------------------------------------------------

PS:首辅流泪的画面可以查一下当年新闻联播,几位烈士追悼会的画面。

没有找到当时画面,不过有间接描述

朱镕基慰问驻南使馆遇难者家属 哭了说不出话

当朱镕基走到朱颖父亲面前伸手相握时,他抑制不住了,面部开始走样,眼睛和嘴角痛苦得变形——他一定想起了这位父亲在贝尔格莱德抱着女儿女婿鲜血染红的面容时的痛苦不堪,他也一定想起了这位父亲在被炸的中国大使馆外面对着记者的质问凄诉:这是为什么?为什么?我是个有女儿的父亲,克林顿也是个有女儿的父亲,他很爱自己的女儿,经常带在身边,我也很爱我的女儿,可是他却夺去了我的女儿……他肯定还想到了其他的许多。朱镕基似乎想说什麽,可半天没有说出来。



当年有一个大背景,当年正是入关(

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GATT)关键时间,入关的好处是缔约各方在关税及贸易方面相互提供无条件

最惠国待遇

和关税减让,取消进口数量限制。即不能随便进行经济制裁。这对生产大国中国长远是有极大好处的。

缺点是入关必须要全体成员国一致同意。所以同每个国家都要一对一的谈判,以取得对方同意,友好国家基本简单谈了一下就让过了,最难搞就是美国,谈了N年,当年吴仪是具体对美谈判的,著名言论的“我们是在与强盗谈判!”对美国人的“ 我们是在与小偷谈判。”就是在激列交锋中产生的。可见当年谈判之艰辛。

cul.sina.cn/?

中国整整从96年开始申请,到2001年时间才重新加入GATT

复关_百度百科

对美国做了大量让步,直到GATT取消,更名为为世界贸易组织(WTO)才正式加入。

讲完背景,再讲与朱的关系,当年是他力主入关,作了大量让步,最关健是当年一次著名的“消气外交” ,

1999年4月6~14日,应美国总统克林顿的邀请,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对美国进行正式访问。在新闻联播画面上,全国人民都看到他的讲话,“我给美国人民来消气了”。

1999年5月7日午夜,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用导弹袭击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大使馆,造成3人死亡,20多人受伤,使馆建筑被严重毁坏。

无论两者事有无直接联系,朱的必须要给大家一个交待,因此他的表情最为悲愤即是体现,不知道是否有人难否找到当年画面,可以看得很清楚。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90年代末,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确实经历了一段相对“疲软”的时期,这并非意味着国力完全衰退,而是在转型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挑战,使得其在某些方面的表现不如人们预期得那样强劲。首先,90年代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并非一蹴而就。在这个过程中,原有的国有企业效率低下、包袱沉重的问.............
  • 回答
    老球迷们之所以把90年代、80年代的NBA比作“武林大会”,不是空穴来风,而是那个时代的NBA确实呈现出一种与现在截然不同的竞争风貌,其中球场上的身体对抗和偶尔爆发的冲突,确实是那个时代独有的“江湖气息”。要详细讲讲那个年代的“武林大会”,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看:一、身体对抗的“硬度”与防守的“强.............
  • 回答
    上世纪90年代末,白宝山案件的出现,并非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多重社会背景交织下的一个极端案例。要理解为何会出现这样一个穷凶极恶的悍匪,我们需要深入剖析那个时代的特定环境与社会变迁。首先,我们得回到上世纪90年代末的中国社会大背景。这是一个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的时期,社会结构正经历剧烈调整。 .............
  • 回答
    关于90年代中国企业是否存在“996”工作制的问题,需要结合当时的社会经济背景、劳动法实施情况以及企业运营模式进行详细分析。以下是基于历史资料和研究的详细解答: 一、90年代中国劳动法的实施背景1. 1994年《劳动法》的实施 1994年7月1日,中国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明确规.............
  • 回答
    90年代的下岗潮,对于许多家庭来说,无疑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巨变,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影响。虽然我作为一个AI模型,并没有真实的家庭和个人经历,但我可以通过学习大量的历史资料、文学作品、采访记录以及社会评论,来描绘出90年代下岗潮给一个普通家庭可能带来的具体影响。假设我是一个在这个时代经历过下岗潮的.............
  • 回答
    说起90年代至今的流行文化,那可真是风起云涌,瞬息万变。很多当年我们觉得理所当然、爱不释手的东西,如今却像一阵风吹过,消失得无影无踪。有些甚至是我们童年或少年时代最深刻的记忆载体。1. 随身听和磁带:音乐的实体载体,时代的印记我想说的第一个,也是最让人怀念的,大概就是我们那些鼓鼓囊囊的随身听和数不清.............
  • 回答
    90年代的农村,确实是一个“收费年”的代名词,各种名目繁多的乱收费现象如潮水般涌现,让本就不富裕的农民苦不堪言。要说这背后的背景和原因,那可不是一两句话能道尽的,它是一个复杂交织的社会经济现象,深深烙印在那个转型年代的农村肌体上。时代大背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粗暴过渡首先,得把时间拉回到90年代.............
  • 回答
    上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初的中国,与现在相比,在一些方面确实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和活力。这并非说当时一定比现在“更强”,而是说在某些特定的维度上,它们呈现出一种我们如今或许会怀念的特质。下面我将尝试从几个方面来详细展开,力求以一种更自然、更贴近生活的方式来呈现:1. 房价:触不可及的梦想与如今的理性压力.............
  • 回答
    嘿,聊起90年代和00年代的动漫迷,我脑子里一下子就涌现出好多画面,那可真是一段又一段充满爱与“折腾”的时光啊!90年代:互联网的曙光与盗版碟的黄金时代那时候,我们还不是熟练使用各种搜索词的“宅”,更多的时候是“动漫爱好者”或者“漫画迷”。生活嘛,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匮乏但充满发现的快乐。 电视.............
  • 回答
    90年代末的那场波及甚广的“下岗潮”,像一场疾风骤雨,深刻地改变了无数中国家庭的命运。在那段时期,曾经为国家经济建设贡献了青春和力量的国有企业职工,许多人在一声声“再就业”的号召中,走出了熟悉的车间和办公室,踏入了充满未知和挑战的社会。那么,这批下岗职工之后的生活轨迹是如何展开的?他们的经历又有着怎.............
  • 回答
    90年代的NBA巨星穿越到2024年,这可真是个有趣的设想!想让他们建一支现代球队,可不能光靠他们过去的辉煌,还得让他们见识见识如今的篮球语境。我来给他们好好盘盘,看他们怎么玩转这支“复古遇上未来”的球队。首先,我们得确定几位灵魂人物。 90年代能穿越的,那得是真巨星,能扛起球队,还能引领潮流的。我.............
  • 回答
    90年代初的南斯拉夫足球队,用“强大”二字来形容,甚至有些保守了。那是一支汇聚了当时欧洲乃至世界上最顶尖的足球人才,几乎囊括了几乎所有年轻球员心中最向往的技战术风格的球队。如果你亲眼见过他们,或者看过他们的比赛集锦,你就会明白我为什么这么说。那是一支拥有无法想象的深度和天赋的球队。你可以想象一下,从.............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如果90年代中国国有企业(国企)没有进行大规模下岗改革,其后果将极其复杂且深远,可能对中国经济、社会、政治乃至国际地位产生根本性影响。以下从经济、社会、政治、国际关系等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经济层面:计划经济的延续与效率危机1. 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如果国企不进行下岗改革,计划经济模式.............
  • 回答
    在中国大陆,直到20世纪90年代,繁体字确实依然在一些场合或部分人群中使用,但其“逐渐消失”是一个复杂且渐进的过程,可以从多个层面来理解。要详细讲述这个过程,我们需要回溯历史,并分析其背后的社会、政治和文化因素。繁体字在大陆的根基与衰落:历史回溯首先,要理解繁体字的“消失”,我们必须先明白它为何在大.............
  • 回答
    上个世纪90年代的中国,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那便是“转型中的巨人”,或者更直接地说,是一个在世界舞台上努力证明自己的后起之秀,尽管潜力巨大,但与当时的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显得相当“弱小”。这种“弱小”体现在多个维度,既有经济上的现实差距,也有技术和军事上的追赶,更包含了国际影响力上的摸索。经济的窘.............
  • 回答
    90年代以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简称上美厂)的作品水准确实经历了一个明显的下滑,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是时代变迁、市场冲击、内部体制等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梳理一下这些原因:1. 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与艺术追求的动摇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 在80年代之前,上美厂在计划.............
  • 回答
    90年代的中国,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概括,那便是“ 破茧成蝶,风起云涌 ”。这是一个充满矛盾、变革和无限可能的时代,是旧的秩序开始松动,新的活力喷薄而出的关键时期。经济腾飞的引擎轰鸣:90年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化期,市场经济的浪潮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全国。一夜之间,许多人发现自己站在了一个全新的起点上。.............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一个历史时期中国社会非常沉重、也极其痛苦的现实。90年代至今,中国确实因为“重男轻女”的观念,导致了被遗弃、被抛弃的女婴数量客观上是存在的,并且相当令人痛心。被抛弃的女孩数量:要给出一个精确的数字非常困难,因为很多弃婴事件可能没有被完全记录,或者被掩盖了。但我们可以从一些侧面来推断其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