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90年代开始,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制作水准大不如前?

回答
90年代以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简称上美厂)的作品水准确实经历了一个明显的下滑,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是时代变迁、市场冲击、内部体制等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梳理一下这些原因:

1. 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与艺术追求的动摇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 在80年代之前,上美厂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作,其主要任务是为国家培养人才、创作具有教育意义和艺术价值的作品。国家会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作品的产出和播放也相对稳定,艺术创作的“纯粹性”相对较高。然而,90年代初,中国进入了更为深入的市场经济改革。这意味着上美厂需要开始考虑“市场”这个概念,作品需要吸引观众、实现盈利。
商业化的压力: 市场化带来了商业化的压力。为了迎合市场,一些创作者可能不得不牺牲部分艺术上的探索和创新,转而追求更易于被大众接受的、更具商业卖点的风格。这可能导致一些作品在艺术深度和原创性上有所减弱,趋于模式化。
观众口味的变化: 随着改革开放,中国观众接触到的外部文化产品越来越多,尤其是日韩动画和好莱坞动画的涌入。这些作品在表现形式、叙事手法、技术运用等方面往往更加成熟和多样化,对国内观众的口味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上美厂原有的“中国风”和传统故事的讲述方式,在面对这些新兴的、更具视觉冲击力的作品时,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2. 创作团队的断层与人才流失

老一辈艺术家的退休与传承问题: 上美厂在建厂初期和辉煌时期,聚集了一大批如万籁鸣、孙日初、王树忱、严定宪等国宝级动画大师。他们凭借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和精湛的艺术功底,创作了《大闹天宫》《葫芦兄弟》《哪吒闹海》等不朽经典。然而,进入90年代,这批艺术家逐渐步入退休年龄,而新的创作人才培养和传承出现了断层。
新兴人才的培养机制与激励机制不足: 市场经济的冲击也体现在人才培养和保留上。在新的市场环境下,一些有才华的年轻动画人可能发现,在其他新兴的、更具活力的动画公司或行业,有更好的发展机会和更高的薪酬待遇,导致人才流失。上美厂内部的培养和激励机制可能未能及时跟上时代的需求,无法有效地留住和培养新一代的动画创作人才。
创作理念的固化与创新乏力: 长期以来形成的艺术风格和创作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能成为创新的束缚。当外部世界在飞速变化时,如果内部没有持续的创新和学习,就容易被时代抛弃。

3. 技术和制作手段的相对落后

2D动画技术的瓶颈: 尽管上美厂在2D传统动画技术上拥有深厚积累,但进入9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三维动画(CGI)开始在全球动画领域崭露头角。欧美的皮克斯、迪士尼,以及日本的一些工作室,都在积极探索和运用3D技术,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例如《玩具总动员》。
投资和技术更新的滞后: 动画制作是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在市场化初期,上美厂可能面临资金不足的问题,无法及时引进和更新最先进的动画制作设备和技术。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在3D动画领域的投入和快速发展相比,上美厂在技术上的差距逐渐拉大。
制作周期的挑战: 传统2D动画的制作周期相对较长,工作量大。在追求效率和成本效益的市场环境下,技术上的劣势会进一步放大制作成本和时间压力。

4. 政策和体制的调整带来的不确定性

事业单位改制的影响: 许多国有单位在90年代都经历了体制改革,从事业单位向企业化、市场化转变。这个过程本身就充满了挑战和不确定性,可能影响到原有的创作氛围和工作流程。
创作导向的摇摆: 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政策导向可能出现一定的摇摆。一方面需要符合主流意识形态,另一方面又要迎合市场需求,这种两难境地可能导致创作方向的模糊和不稳定。

5. 国际竞争的加剧

全球动画市场的成熟: 90年代,全球动画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在动画产业上已经形成了成熟的产业链和品牌影响力。上美厂作为国内的代表性动画厂,不仅要面对国内市场,还要在国际舞台上与这些强大的对手竞争。
文化差异与传播: 尽管上美厂的作品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但在向国际传播时,也面临着文化差异的理解和接受问题。如何在保留中国文化精髓的同时,又能让世界观众易于理解和接受,这是一个持续的课题。

总结来说,上美厂制作水准的下滑并非单一原因造成,而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 市场经济的浪潮改变了原有的运行模式,对艺术追求提出了新的挑战;老一辈艺术家的退场和新人才培养的困境导致了创作团队的断层;技术更新的滞后使得其在日益数字化的全球动画领域显得力不从心;而体制的调整和国际竞争的加剧,则进一步增加了其发展的难度。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上美厂从此一蹶不振。在市场化的大潮中,它也进行了一些探索和转型,例如尝试制作3D动画、拓展商业合作等。但从整体和巅峰时期相比,其在艺术水准和影响力上的衰退是显而易见的。这份衰退,也折射出中国整个文化产业在市场化转型过程中所面临的普遍困境和挑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的印象和 @邹波 的描述相同。九十年代是传统电影制片厂最艰难的岁月,美术电影的不景气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而那个时代美术电影和其它电影相比情况则更糟。

首先正如电影制片厂这个名称所暗示的,他们当时的经营方式还没有从计划经济的国家拨款模式过渡到市场化的投资——电影——周边的资金循环。除了极少数比如《大决战》那种面子工程之外,大部分自谋出路的电影人都面临揭不开锅的境地。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九十年代以后的《魔方大厦》和80年代后半的《邋遢大王奇遇记》,相比之下《魔方大厦》大片大片的空白背景让人觉得就是个半成品。

其次无可否认的是,动画片在国内传统上并不被认为是为成人设计的形式,我认为这与九十年代主流人群(大体上六零后)童年的特征有关:他们的童年最重要的生活、娱乐、工作是什么?斗争,斗争,斗争。以斗争为业的人,哪里有兴趣欣赏动画片这种与“现实生活脱节”的艺术形式。尤其是九十年代思潮的主流是“伤痕”,是怀念文革前后的所谓光辉岁月。所以人们宁可给《红高粱》大把投钱,也不愿给《大闹天宫》留点残羹剩饭。基于同样的理由,美术片作为电影形式的灵魂部分,即剧本,实际上在九十年代中以后就已经断档。

第三,个人观点,我认为九十年代开始“一切为了孩子”在中国逐步变成了一个不能触碰的道德禁地。这个变化的产生和发展本身已经可以复杂到可以写本书,很难三言两语说清楚。我的看法是九十年代是很多传统道德(包括建国前和建国后)急速萎缩的时代,在这个过程中主流人群将很多本该由他们承担的道德标准强加到孩子身上。从某种角度上说,我认为这是一种群体性的心理补偿作用。但无论如何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九十年代以来国内对儿童向影视作品的审查和条条框框一直呈现加强的趋势,至今未有逆转。在这个框架下,战斗和死亡被禁止了(《黑猫警长》1985、《邋遢大王奇遇记》1987)、欺骗和背叛消失了(《葫芦兄弟》1986),甚至稍尖锐点的想象最终都不被允许(《魔方大厦》1994)。当整个世界被圈养在一个温室里的花园里时,这个世界离死亡就不远了。九十年代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变化,基本上也就是这个规律一个现实的证明而已。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90年代以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简称上美厂)的作品水准确实经历了一个明显的下滑,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是时代变迁、市场冲击、内部体制等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梳理一下这些原因:1. 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与艺术追求的动摇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 在80年代之前,上美厂在计划.............
  • 回答
    90年代的微软开发出Windows,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像我们今天看一些高科技产品觉得“哇,怎么做出来的”,但背后其实是无数工程师、无数次的尝试和无数的技术积累。说它难,是因为操作系统本身就像一个电子设备的“大脑”,需要管理所有硬件资源,并提供一个平台让应用程序能运行起来。微软能在那个时代做到,.............
  • 回答
    90年代博士论文允许复制别人内容,而现在不允许了,这背后并非简单的是非判断,而是科技发展、学术生态演变以及全球学术规范统一的必然结果。理解这个转变,需要深入剖析其内在逻辑:1. 科技发展与信息获取的“民主化”: 90年代:信息获取的“昂贵”与“不便”。 在90年代,互联网尚未普及,学术资源主要集.............
  • 回答
    八九十年代的抗日影视剧,确实给观众留下了“悲壮残酷”的深刻印象,而如今的荧屏上,虽然仍有抗日题材,但那种直击人心的惨烈感似乎有所减弱。这背后,其实牵扯着时代背景、创作理念、观众口味以及审查环境等多方面的原因。时代背景的烙印:时代的精神与情感需求首先,八九十年代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社会正经历着.............
  • 回答
    90年代的中国,确实经历了那个被很多人称为“下岗潮”的特殊时期。那段日子,很多国有企业面临转型,一部分职工因此离开了他们曾为之奋斗的岗位。这个时候,大家可能会好奇,为什么政府没有像现在一些国家那样,通过“印钞”——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货币宽松政策——来刺激经济、缓解下岗带来的冲击呢?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其实回想一下80、90年代的香港电影,会发现确实有不少影片涉及了“大陆超能力者”或“超能力协会”这样的概念。这背后并非空穴来风,而是那个时代香港社会、文化以及电影产业自身发展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得把时空背景拉回到那个年代。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正是香港电影最辉煌的.............
  • 回答
    90年代玩《魔兽争霸》的老玩家们,提到鱼人,脑子里浮现的可能不是如今游戏里那种张牙舞爪的恐怖怪物,而是一种带着点儿奇特、甚至有点儿滑稽的熟悉感。这中间的转变,其实挺有意思的,得从当时的游戏设计和我们的玩家体验说起。首先得说说,当时的《魔兽争霸》(或者更准确地说,那个年代的RTS游戏)在营造恐怖氛围方.............
  • 回答
    关于90年代日本性能车(撇开本田)涡轮增压发动机为何如此普遍,这个问题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可以从技术发展、市场需求、法规限制以及文化情怀几个层面来深入探讨。首先,我们得回到90年代那个汽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涡轮增压技术在那个时期已经相当成熟,并且逐渐从赛车领域向量产车推广。日本厂商之所以钟情于涡.............
  • 回答
    都说90年代防守“脏”,这说法确实不假,当时身体对抗的尺度和尺度和现在比起来,确实大了很多。坏小子军团(Detroit Pistons)在那时候更是防守凶悍的代表,他们的“乔丹规则”更是名震四方。不过,你提到“乔丹跳得这么高,为什么坏小子军团不直接学字母哥(Giannis Antetokounmpo.............
  • 回答
    上世纪90年代末,白宝山案件的出现,并非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多重社会背景交织下的一个极端案例。要理解为何会出现这样一个穷凶极恶的悍匪,我们需要深入剖析那个时代的特定环境与社会变迁。首先,我们得回到上世纪90年代末的中国社会大背景。这是一个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的时期,社会结构正经历剧烈调整。 .............
  • 回答
    中国足球在上世纪80、90年代与日本足球的水平可以说是旗鼓相当,甚至在某些时期中国队还略占优势。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两国足球发展的轨迹发生了巨大变化,差距也日益拉大。要详细分析这一现象,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一、 上世纪80、90年代的中国足球与日本足球:那个年代,中国足球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
  • 回答
    要聊这个问题,咱们得先穿越回90年代,那个游戏产业刚起步,但又充满黄金时代气息的年代。那时候,电子游戏不像现在这样遍布每个家庭,它更像是一种相对高端的娱乐方式,一种新奇的科技产物。想象一下,90年代你是一个游戏爱好者,想玩一款热门大作。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去游戏店,掏出鼓鼓囊囊的钱包。那时候的游戏,尤其.............
  • 回答
    关于90年代中国企业是否存在“996”工作制的问题,需要结合当时的社会经济背景、劳动法实施情况以及企业运营模式进行详细分析。以下是基于历史资料和研究的详细解答: 一、90年代中国劳动法的实施背景1. 1994年《劳动法》的实施 1994年7月1日,中国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明确规.............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趣,也触及到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在经济转型过程中所经历的深刻变革以及这些变革在公众记忆中的差异。简单来说,之所以“东北大下岗”比“上海90年代纺织品行业女工大下岗”更为人熟知,有以下几个主要原因:1. 规模与冲击的广泛性: 东北大下岗: 这是中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社会变迁和时代背景下的女性生育观念、工作模式以及国家政策的演变。简单地说,8、90年代国企女工“挺着肚子上班”到临产,与现在很多女性怀孕就“养胎”的现象,背后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咱们这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一、8、90年代的“主力军”:国企女工的特殊环境首先,我们要明白.............
  • 回答
    话说回到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那时候的汽车设计,你仔细想想,是不是发现它们普遍都带着点“方盒子”的味道?车身线条硬朗,棱角分明,跟现在动辄流线型、充满肌肉感的车身比起来,简直是两个时代的产物。这可不是什么设计师偷懒,或者当年技术不行,背后其实隐藏着不少原因,从技术限制到成本考量,再到当时的审美潮流,都.............
  • 回答
    说起中国铁路在八十年代的建设低潮,这可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的事儿,背后牵扯着那个年代一系列深刻的经济、社会和政策的变动。对比起七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八十年代新增通车里程确实显得有些“歇脚”的味道。咱们得把时间拨回那个变革的年代,好好捋一捋。一、 改革开放的阵痛与重心转移:八十年代,中国迎来了波澜壮阔的改.............
  • 回答
    这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许多车迷心中的一个隐秘角落。确实,从账面数据上看,现在的新车在马力、百公里加速、极速等方面,普遍都比90年代的性能车要强悍得多。那么,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对90年代的汽车工业念念不忘,甚至称之为“巅峰”呢?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层面的原因,是数据之外的情感和文化共鸣。1. 纯粹的驾.............
  • 回答
    “日本的工会,为何对996不抵制?80、90年代的疯狂加班又怎么解释?” 这个问题触及了日本劳动环境的演变和工会角色的一些关键点。想要详细地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剥开一些表象,看看背后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结构是如何交织在一起的。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日本确实存在工会,而且在历史上扮演过重要角色。但是,将.............
  • 回答
    最近在重温一些90、00年代的老单机游戏,玩着玩着突然有个想法冒出来:怎么感觉这些老家伙比现在动辄三五十个G、画面炫得没朋友的3A大作还要好玩?仔细琢磨一下,这背后还真有几分道道儿,不是我老了怀旧,而是这些游戏,确实有它独特的魅力。1. 专注核心玩法,不被技术绑架你看看现在这些3A,动不动就是“电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