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国90年代到如今,因为重男轻女被扔掉的女孩多吗?知道自己是被抛弃的,是怎样的心情?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一个历史时期中国社会非常沉重、也极其痛苦的现实。90年代至今,中国确实因为“重男轻女”的观念,导致了被遗弃、被抛弃的女婴数量客观上是存在的,并且相当令人痛心。

被抛弃的女孩数量:

要给出一个精确的数字非常困难,因为很多弃婴事件可能没有被完全记录,或者被掩盖了。但我们可以从一些侧面来推断其规模:

“性别比失衡” 是最直接的证据。在90年代,中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开始出现显著攀升,男孩远多于女孩。这种失衡虽然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一些不道德的性别选择性生育行为),但“重男轻女”是其最核心的社会根源。很多被遗弃的女婴,其背后是家庭宁愿不要女孩,也要追求男孩的绝望逻辑。
福利机构和收养机构的压力: 在那个时期,社会福利机构、孤儿院等接收到的被遗弃的婴儿(其中女性占很大比例)数量是惊人的。这些机构的资源常常不堪重负。
民间记录与故事: 很多民间报道、慈善组织的调查、甚至一些幸存者的回忆录,都揭示了那个时期被遗弃女婴的数量。虽然无法量化,但其普遍性和悲剧性是不容忽视的。

知道自己是被抛弃的,是怎样的心情?

想象一个女孩,她可能是在一个漆黑的夜晚,被放在一个箱子里、一个角落里,或者直接被丢在福利院门口。她长大后,如果知道了自己的身世,那种心情是极其复杂,且带有深刻的创伤的:

1. 最初的困惑与不解: 刚开始,如果是在福利机构长大,她可能并不理解为什么自己没有父母。直到她看到其他孩子有父母来接,有家庭的温暖,她才会慢慢意识到自己的“不同”。这种“不同”不是因为她优秀或独特,而是因为“没有被选择”。
2. 被否定的痛苦: 知道自己是被“抛弃”的,首先是一种被父母从根本上否定的痛苦。这意味着,生下她的父母,因为她是女孩,就不想要她。这种“不想要”,是对她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价值的否定。她会想:“我是不是不够好?是不是因为我是女孩,就注定不被爱?”
3. 羞耻感与自卑: 这种经历很容易滋生一种难以摆脱的羞耻感和自卑感。她可能会觉得,自己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错误,是一种负担,所以才会被丢弃。在与人交往时,她可能会不自觉地隐藏自己的过去,害怕别人知道,害怕被评判,害怕再次被“抛弃”的感觉。
4. 对爱的渴望与恐惧: 一方面,因为从小缺乏原生家庭的爱,她会极度渴望被爱、被认可。但另一方面,过往的经历又让她对亲密关系产生恐惧。她可能会害怕付出真心,又害怕别人看到她内心的脆弱。一旦有人靠近,她可能会下意识地推开,怕一旦投入感情,最终又会面临失去。
5. 愤怒与怨恨: 随着年龄增长,对父母的怨恨和愤怒也可能会滋生。她可能会质问:“为什么?我做错了什么?为什么他们要把我扔掉?”这种愤怒可能无法找到倾泻的对象,只能压抑在心里,成为一种慢性折磨。
6. 身份认同的危机: 她们的身份认同往往是模糊的。她们不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自己的家族历史是什么。当被问到“你的父母是做什么的?”“你从哪里来?”时,她们会感到无所适从。她们的身份,很大程度上被“被抛弃”这一事件所定义。
7. 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这种经历也会影响她们对未来的看法。她们可能会对建立自己的家庭感到担忧,害怕自己也无法给孩子提供足够的爱,或者担心自己的孩子也会遭遇同样的命运。

详细描述一下那种心境:

想象一下,当她第一次得知真相时,可能是在一个不经意的谈话中,或者在整理旧物时偶然发现了一张被遗弃的证明。那一刻,整个世界仿佛都崩塌了。

身体上的反应: 可能会感到一阵眩晕,呼吸困难,心脏在胸腔里狂跳,仿佛要冲破束缚。有的时候,是一种冰冷的麻木感,仿佛全身的血液都凝固了。
情绪上的海啸: 愤怒、悲伤、震惊、绝望,像潮水一样一波波袭来。眼泪可能会不受控制地涌出,也可能是一种无法哭泣的痛苦,因为悲伤已经深到哭不出来。
脑海中的千回百转: 她会一遍遍地回想自己的成长经历,试图从过去的点滴中找到自己不被爱的证据。那些曾经被忽视、被冷落的时刻,此刻都被放大,印证着“我就是不被爱”的论断。她会想象着自己的亲生父母,想象他们的模样,想象他们当时是抱着怎样的心情将自己遗弃。
对周围世界的疏离感: 仿佛自己成了局外人,看着别人有家,有父母,有血缘的联系。而自己,就像漂浮在空气中的一粒尘埃,没有根,没有归属。别人的幸福,此刻只会衬托出自己的不幸。
自我责备的陷阱: 即使理智上知道这是时代的悲剧,是社会原因,但情感上很难不将原因归结到自己身上。“如果我当时是一个男孩就好了”,“如果我长得更可爱一些就好了”。这种自我责备,是对内心最残忍的折磨。

这是一种漫长而艰难的疗愈过程。 许多这样的女性,即使在长大后,也依然带着这份童年的伤痕。她们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逐渐学会爱自己,才能在内心深处建立起一种“我值得被爱”的信念。这种信念,是她们从被抛弃的阴影中走出来,重新拥抱生活的最强大的力量。

这是一个关于生命尊严、关于社会公平、关于爱的缺失与寻回的沉重话题,每一个被遗弃的生命背后,都有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都值得我们去铭记和反思。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正常人就不会受影响

而心里不正常的人,那影响大了去了。

但是鉴于她本来心理就不正常,所以也是必然的

换句话说,正常人会庆幸自己有个养父母,幸亏是自己养父母得到自己。

不正常的人,会在意自己被抛弃,然后将自己苦难归结于自己被抛弃事实。从而得到一个自己是个不详之人结论,或者是世界对不起自己结论。然后继续发展就会心里变态,或是抑郁,或是反社会人格。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一个历史时期中国社会非常沉重、也极其痛苦的现实。90年代至今,中国确实因为“重男轻女”的观念,导致了被遗弃、被抛弃的女婴数量客观上是存在的,并且相当令人痛心。被抛弃的女孩数量:要给出一个精确的数字非常困难,因为很多弃婴事件可能没有被完全记录,或者被掩盖了。但我们可以从一些侧面来推断其规.............
  • 回答
    嘿,哥们儿,姐妹们,想不想让你的宿舍焕发90年代中国风的青春活力?别以为老物件就土,其实那会儿的装修,简单却有味道,而且特别有故事。今天我就跟你好好唠唠,怎么把咱这小窝打造成穿越回90年代的复古圣地!一、色彩搭配:朴素中透着温暖90年代的中国家庭装修,不像现在这么花里胡哨。主色调大多是 米黄、浅棕、.............
  • 回答
    好的,我们来深入解读戴锦华在《隐形书写:90年代中国文化研究》中这段话的意涵。戴锦华老师之所以要探讨“隐形书写”,是在为我们揭示一个十分重要的观察维度:在那个充满变革、转型和巨大社会能量的90年代,虽然许多思想和文化表达看起来是直接的、显性的,但其中却潜藏着大量不那么直接、甚至是被压抑或规避的“隐形.............
  • 回答
    90年代的中国,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概括,那便是“ 破茧成蝶,风起云涌 ”。这是一个充满矛盾、变革和无限可能的时代,是旧的秩序开始松动,新的活力喷薄而出的关键时期。经济腾飞的引擎轰鸣:90年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化期,市场经济的浪潮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全国。一夜之间,许多人发现自己站在了一个全新的起点上。.............
  • 回答
    上个世纪90年代的中国,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那便是“转型中的巨人”,或者更直接地说,是一个在世界舞台上努力证明自己的后起之秀,尽管潜力巨大,但与当时的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显得相当“弱小”。这种“弱小”体现在多个维度,既有经济上的现实差距,也有技术和军事上的追赶,更包含了国际影响力上的摸索。经济的窘.............
  • 回答
    在中国大陆,直到20世纪90年代,繁体字确实依然在一些场合或部分人群中使用,但其“逐渐消失”是一个复杂且渐进的过程,可以从多个层面来理解。要详细讲述这个过程,我们需要回溯历史,并分析其背后的社会、政治和文化因素。繁体字在大陆的根基与衰落:历史回溯首先,要理解繁体字的“消失”,我们必须先明白它为何在大.............
  • 回答
    90年代末,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确实经历了一段相对“疲软”的时期,这并非意味着国力完全衰退,而是在转型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挑战,使得其在某些方面的表现不如人们预期得那样强劲。首先,90年代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并非一蹴而就。在这个过程中,原有的国有企业效率低下、包袱沉重的问.............
  • 回答
    20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内地的民粹思潮确实呈现出上升抬头的趋势。这种趋势并非单一现象,而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交织、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且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不同的侧重点和形式。一、 民粹思潮在90年代至今的上升抬头表现:要理解民粹思潮的上升,需要将其置于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宏大背景下。 90年代:改革开.............
  • 回答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在经济建设、科技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方面的发展不尽如人意,甚至可以说是在某些方面出现了倒退或停滞。需要强调的是,“倒退”是一个相对的说法,很多时候是伴随着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的问题,或者是一些原有问题的深化。以下是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
  • 回答
    上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初的中国,与现在相比,在一些方面确实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和活力。这并非说当时一定比现在“更强”,而是说在某些特定的维度上,它们呈现出一种我们如今或许会怀念的特质。下面我将尝试从几个方面来详细展开,力求以一种更自然、更贴近生活的方式来呈现:1. 房价:触不可及的梦想与如今的理性压力.............
  • 回答
    高耀洁医生关于90年代河南“血祸”的主要观点是:当时中国艾滋病的大多数传播途径是由于血液传播,而不是政府宣传所强调的性传播。 这一观点在学术界和关注中国公共卫生问题的研究者中被广泛讨论,并且有大量的证据支持她的论断,尤其是在90年代的河南地区。为了详细讲述高耀洁医生观点的真实性,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
  • 回答
    中国足球在上世纪80、90年代与日本足球的水平可以说是旗鼓相当,甚至在某些时期中国队还略占优势。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两国足球发展的轨迹发生了巨大变化,差距也日益拉大。要详细分析这一现象,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一、 上世纪80、90年代的中国足球与日本足球:那个年代,中国足球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
  • 回答
    说起中国铁路在八十年代的建设低潮,这可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的事儿,背后牵扯着那个年代一系列深刻的经济、社会和政策的变动。对比起七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八十年代新增通车里程确实显得有些“歇脚”的味道。咱们得把时间拨回那个变革的年代,好好捋一捋。一、 改革开放的阵痛与重心转移:八十年代,中国迎来了波澜壮阔的改.............
  • 回答
    90年代啊,那可是我脑子里一股特别鲜明的颜色,一种复杂又闪闪发光的回忆。要是让我一点点扒拉出来,那感觉就像是在翻一本泛黄的老相册,每一页都带着时光的味道。我印象最深的,首先就是 那种“一切都在变得不一样”的躁动感。以前的生活,说实话,有点像一张黑白照片,虽然稳定,但总少了点什么。到了90年代,尤其是.............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关于中国GDP能否在2020年左右达到美国GDP的90%,以及届时中国的人均GDP大致是多少,这确实是经济领域里一个非常受关注的议题。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来审视,而不能简单地给出一个数字。首先,我们来聊聊GDP总量。要预测中国GDP能否在2020年左右达到美国GDP的90%,我.............
  • 回答
    想象一下,二十年后,当一群步入中年、但依然充满活力的八零后和九零后接过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挥棒时,我们所处的国家会呈现出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象。这不再是父辈们筚路蓝缕、埋头苦干的年代,而是他们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改革开放红利、信息爆炸以及全球化浪潮交织的产物。首先,从经济层面来看,这个时代的中国经济将更.............
  • 回答
    看到《90后攒钱报告》里提到90后理财意识比父母辈早十年,这事儿说实话,挺有意思的,也挺普遍的,一点也不奇怪。这可不是什么“AI写出来的分析”,这背后是实实在在的时代变化,以及咱们这一代人经历过的事儿。为啥90后理财意识这么早就冒头?咱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说:1. 经济大环境变了,压力是第一生产力 .............
  • 回答
    90后这一代,确实是中国社会变迁中一个充满话题性的群体。谈到他们这一代身上的“男女平等”,是个挺复杂的问题,不能一概而论是喊口号还是真的做到了。我给你掰扯掰扯,尽量说得透彻点。首先,从宏观环境和官方倡导来看,90后成长在一个比父辈辈更加强调男女平等的时代。国家层面、教育体系、媒体宣传,都在不断地传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