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极少数特例,他们普遍没得选。
对于改编作品来说,通常流程是企划方(一般是出版社)判断可以立项制作动画,然后拉一票公司成立制作委员会。
动画公司本身只是被雇佣来打工的。
在制作委员会里的每家企业——出版社、碟片商、音乐公司、唱片公司、模型厂商乃至其他各种千奇百怪的企业....
从话语权上都要高于动画制作公司。
以您提到的《鬼灭之刃》为例,作为《周刊少年jump》的知名作品,集英社为了宣传自家作品投入资源进行动画化。
动画制作公司Ufotable并不是业内大厂,他们是没有选择作品的权利的。
Ufotable不做,自然会有别的公司接单。
整个动画行业只有东映、日升等极少数的头部大厂,才能自己选择具体作品。
能被动画化的漫画,多少都会有可取之处,毕竟企划方的钱又不是白来的。
一般拿个「××大赏提名」「××角色票选入围」「单行本销量卷均××名」「SNS软件传播度第××名」等普遍不成问题。
毕竟动画化本身只是个广告而已。
更何况真正愿意接这些漫改订单的,往往都是出于商业因素,收钱干活罢了。
制作了《国王排名》的Wit,目前已经深陷亏损状态,全社负债累累,严重影响会社运转,已经被母公司介入接管了。
更何况「平庸的漫画」未必就不行。
在动画化之前,是无法最终准确预测这部作品的人气的,《鬼灭之刃》最终能拥有国民级的热度,企划时肯定没想到。
毕竟Ufotable就是中等体量的动画公司,真正的大IP是肯定轮不到他们的。
从人员规模上讲,Wit也不是大公司。
他们是抢不到最好的原作的,许多时候并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接受现实。
做动画本来也赚不到多少钱。
所谓「一流的动画制作公司」,净资产往往也就他们总部的那栋小楼罢了。
毕竟按人员规模,连J.C.staff都是排名前列的“大厂”(足足200名正式社员)。
做动画既没钱,也没有自由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