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简单,因为一些人本身就是反对男女平等的,他们用各种理由来支持男尊女卑,把男尊女卑合理化,正常化,并且选择性无视现实中贫困山区教育确实还存在的一些不平等。
说什么打压男性机会?这不扯吗?明明是多建个学校增加了全部的教育机会,这是男女都受益的好事,不过是百把特别穷困的女生可以免学费而已,不因家庭困难或者家庭不愿供而被迫辍学。去了女中的女生,其实也是同时给其他学校的男生腾出来了学位。
在重男轻女严重的云南山区,贫困女生不能去读书十几岁就要面临被逼嫁人生子的命运,这让张桂梅校长难过痛苦,可以说她们是底层的底层,爹不疼娘难爱,还是孩子就早早送出去别人家。但这些人是无视这些的。
张桂梅校长以及其他共产党员还有当地政府和扶贫干部的促进贫困山区女生接受公平教育的努力,被他们视为眼中钉的抹杀,无视她还自愿服务孤儿院,无视她关爱男生,胡说八道只不过是觉得女性变强会让他们找老婆的压力貌似更大,而想找个发泄口罢了。
感谢时代进步吧,不然就不是胡搅蛮缠什么一个贫困山区多出个百人女校的问题了,而是争论的是女的去上什么学?女的上那么多学能有什么用?不是睁眼瞎不就可以了?
啥也不是靠自己性别是个男的,就能娶到老婆还很好控制,或者说怎么直接把女性不当人当做性资源,才是一些裤裆主义者所真正关心的。
附上数据
@哆啦咪 网友在国家统计局拉了组数据,10年云南教育统计,以供参考。
2010年云南6岁以上总人口42475720,男22008248,女20467472,未上过学总人口3392628,男1077706,女2314922。小学学历总人数20042984,男10091266,女9951718。初中学历总人数12591002,男7303852,女5287150。高中学历总人数3813068,男2091089,女1721979
这个是2018年的抽样来源同样是国家统计局【2018年云南各市、县、农村6岁及以上男性及女性未上学、小学、初中、高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数据统计表 - 观研报告网】http://data.chinabaogao.com/hgshj/2020/042JZ4G2020.html
根据数据显示,2018年云南6岁及以上人口为36584人,男性为18926人,女性为17658人,其中,未上学为2993人,男性为968人,女性为2027人,小学为13080人,男性为6451人,女性为6629人,初中为12369人,男性为7053人,女性为5317人,高中为4507人,男性为2604人,女性为1902人。大专及以上为3635人,男性为1851人,女性为1784人. (注意这里的小学是学历,也就是说女生的小学学历者比男性多)
再来个2019年全国的。
【2019年中国各阶段教育学生人数、男女学生人数及男女学生结构分析[图]_手机中国产业信息网】https://m.chyxx.com/view/884623.html
2019年全国中等教育总共有学生8832.34万人,其中男学生4814.91万人,女学生4017.43万人。高中阶段教育总共有学生3994.90万人;其中男学生2223.37万人,女学生1771.53万人。初中阶段教育总共有学生4837.44万人;其中男学生2591.54万人,女学生2245.89万人
2019年全国初等教育总共有学生10603.47万人,其中男学生5662.72万人,女学生4940.75万人。普通小学总共有学生10561.24万人;其中男学生5644.74万人,女学生4916.50万人
中等职业教育
2019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总共有学生1576.47万人,其中男学生1031.45万人,女学生545.03万人。普通中专总有共学生703.59万人;其中男学生374.83万人,女学生328.75万人
这个是云南性别结构报告,很详实了。
【云南省人口性别结构空间分布分析】https://m.hanspub.org/journal/paper/26329
数据帝的华坪县高中数据分析,太详尽了,膜拜一下https://www.zhihu.com/answer/1772398173
男拳张嘴就来当地男童入学率低,一通打拳一给他们要数据来源要数据分析,就集体失语。这是谎话说多了,连自己都信了吧。
最近看了疯狂的水军开始反智的诋毁疫苗,明白了有一些人的诋毁哪里是为了什么山区男孩,山区男孩怎么就不能走出大山看世界了?建女校是增量,事实上不止增加了男生上高中的数量还增加了上高中的比例,详见上面数据帝的分析。教育扶贫也一直是全部扶持,而且还会有家庭全力支持,怎么就不能靠自己的努力和女生一起优秀进步呢?不是还有励志要拱城里的白菜的。
重男轻女这么下去,像报告里那种都到120比例的山区,男孩就能找到老婆了?能找到老婆那些山区的他们怎么还要买人贩子拐的人?有个作家说不买女人他们的村子可能以后都不会存在了,这样的村子存在啥意思啊?和裤裆主义者们一起集体失智失人性啊?
一些人就是为了诋毁而诋毁,揣着明白装糊涂的胡搅蛮缠,目标不是哪个楷模而是想攻击表彰模的。
想听真话吗?真话说出来比较难听的。
我在前两天刚发的答案里写了这么一段话:
只有科技发达、军事强大的国家才是强国,资源多只不过说明肉多,和强弱不能说完全没有关系,但从来就不是主要决定因素。你怎么不说石油是工业的血液,所以产油国就是世界强国?真要是这样的话张桂梅吃饱了撑的玩命办学,女生出卖子宫就有地位岂不轻而易举,用得着读书吗?
张桂梅通过办学为女孩提供了更多的个人选择,增加了她们的自主权,让她们更加难以被“控制”了。
毫无疑问,这动了某些人的蛋糕。女性通过知识和工作,降低了对子宫的依赖,拥有了更多决定自己命运的机会和说“不”的权利,真正有资格站起来做一个“人”,而不再被迫沦于乖乖被子宫捆绑,对自身命运束手无策的工具,是他们最害怕,最恐惧,最痛恨的事情。
张桂梅竟然不承认、不同意女性只能被束缚在家庭里作为生育机器和家务仆从,那在这些精神吸血鬼眼里,也就成了眼中钉、肉中刺,是必须被批倒批臭的大毒草了。
如果让我换到张桂梅的位置,我在学校管理上我会更激进,会更军事化,只有真正的苦才能吓退那些县城里来的女生,才能吓退那些莺莺燕燕的文艺老师,才能让更多的资源给山区女孩。
我在这里可以负责任,负全部责任的讲一句话,04年到11年,山区女孩,要么14岁嫁人在田里劳作当生育机器,要么出去电子厂打工随后卖淫。4岁开始忙农活,8到10岁边上小学边忙农活,14到16岁嫁人,少数的上到初二初三嫁人,不嫁人立马滚到大城市职介所进厂,随后在同乡,闺蜜引诱下,卖淫,KTV,夜店,直播,甚至吸毒。
你们可别来反驳我,这是台湾国立清华大学某专业某团队历时两年,花了无数钱,请了无数人的一篇调查论文,里面关于云南的一部分,因为敏感原因,只找得到台湾,香港部分,大陆部分没了。我是亲眼看过完整的论文的。
我实在是无法理解你们这些反对女校的知乎er,如果你们去过曲靖,红河,德宏,在当地走访过,考察过,跟基层官员聊过,你们还会说出这些丧良心的话吗?你们去丽江,去大理,去昆明,你们去过丽江,大理,昆明的县城和乡村吗?你们去过傣,瑶,苗,傈僳,云南彝族,你们去过知道他们的结构和传统吗?
你们居然在网上随便看点东西,随便脑补就得出当地男孩已经被压迫了,男孩入学率低,不应该再有女校了。张桂梅亲自举过一个例子,一对父母情愿把忍受高价把男孩送到县城读补习班,也不愿意给女孩上高中。这就是所谓的男孩入学率低受压迫是吗?
还有人居然说出什么女性应该比男性学历低,否则嫁不出去,全去大城市了当地治安不行了,男的娶谁啊等等等反人类话语。
你这么关心落后地区男人娶不上老婆,你把你女儿嫁过去吗?不行把你亲戚甚至你。,也介绍过去好吧?
儒家带师来啦,又一个来论证自愿的带师来了
我最讨厌的就是知乎上刷点粉,写点二五不着六的东西就开始 冒充专家了
地域,分析一个地域你连当地经济都不剖析就开始洋洋自得说当地没有开化,都是当地人民素质低。什么明朝时候才汉化这种枉顾历史的话都说出来了,我请你认认清楚,新中国成立多少年了?当地牛鬼蛇神都横扫多少遍了,你来跟我讲当地未开化?
谁给你的勇气?谁给你的自信?谁给你的资格?知乎刷的假粉吗?
因为她把某些猪心里的农村“白菜”培养成有底气对猪不屑一顾的人。
毕竟赞美她的人只是张张嘴,诋毁她的人失去的可是人肉电热毯
张被大多数人赞同,包括大多数男性
某位女权祖师....曾经说过女人被诱惑滑落,如果一个女人因为认知能力不清晰不好好学习被诱惑结婚被诱惑生孩子,在上学的年龄,那是一件令人叹息的事情,
同样如果一个男人因为认知能力不清晰,不好好学习被诱惑打工,被骗去做的廉价劳动力在上学的年龄,那也是令人叹息的事情
本该学习的时候被家庭强行或诱导剥削了生育价值,在本该学习的时候被家庭强行或诱导剥削了劳动力价值,这都是令人叹息的事情,是各具性别特色的需要帮助的地方,也都是正在发生且应该被解决的事情
我坚决支持任何人都可以自己掏钱,在任何地方建立他想建的男校或者女校
我也坚决支持政府财政支持和社会捐助结合下,在任何某一个性别入学率过高的地方,建立一个对另一个性别帮扶或者适当倾斜的学校。
仅此而已......
因为“部分女权主义”们扯着张校长的大旗,把张校长的功劳都归到女权主义上,人家明明是支持妇女能顶半边天
个人觉得是宣传口的问题。
献身基层教育,让很多贫困山区的孩子接受教育,读大学走出大山这是毫无疑问的贡献。
但是全职太太这个不适合作为宣传口的话题;有的全职太太家庭幸福,有的是出了问题。这个事本身就没有正确答案,不适合一刀切的说是对是错。
就宣传为基层教育的贡献就好。
这问题问的没意思,反正小管家不同意有不同的意见。那我就夸她一句张圣人流芳百世吧。
看到李新野和金融男的拥趸们又开始鬼扯什么“张桂梅不帮助贫困地区的男生,所以她歧视男性,是女拳师”,觉得不得不向各位吃瓜群众科普一些东西:
华坪女高创办于2008年,而张桂梅去云南支边是在1974年,开始担任中学教师是在1983年,在开始担任华坪女高的校长之前,张桂梅女士已经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奉献了二十多年,先后任教于中甸县林业局子弟学校、喜洲一中、华坪县中心学校、华坪县民族中学,这些全部都是男女合校的中学,这二十多年下来,张桂梅教育、培养过的男生得几百乃至上千人了吧?而且从2001年起,张桂梅还担任了华坪县儿童之家的院长,这个“儿童之家”,不仅收养、救助女孩,也收养、救助男孩。
这样算下来,张桂梅对于贫困地区男性的帮助难道还少?反观那些指责张桂梅女士的无良宵小,你们为贫困地区的男生捐过一分钱、讲过一天课吗?你们哪来的资格冲张桂梅口出狂言、大放阙词?!
实际上,在我看来,张桂梅女士在七十年代就响应号召,离开家乡黑龙江前往云南支边已经非常可贵。可能在今人的认知中,云南和黑龙江都是“边疆省份”,都是“穷地方”,但是在改革开放前,东北是除北京、上海等个别大城市外,生活条件数一数二的地区,张桂梅的这个选择,放在今天就相当于出身于长三角/珠三角中产阶级家庭的年轻人离开家乡,扎根西部基层建设社会主义。而这一走,就是四十多年,再也没有回头。敢问知乎上冲张桂梅指指点点的男拳师们,有几个能拿出这等魄力的?尽管现在官方宣传的重点是张桂梅在华坪女高的事迹,但是在我看来,即使不考虑张桂梅在华坪女高的这十几年,她也配得上一枚七一奖章。
回到这个问题:“像张桂梅这样的时代楷模为什么还会被诋毁?”只能说,恁乎上的男拳师本性就是这样嘛。尽管这帮人一天到晚高喊“爱国”和“平等”的口号,但其实他们既不爱国,也不追求平等,这些高尚的口号在他们那里不过是用来掩挡下作心思的遮羞布。这些人往往还有一股迷之自信,整日价幻想“国男觉醒了,国家要采纳我们的方案了”,说多了鬼话,最后甚至连自己都信了,结果突然间张桂梅作为提高女性地位、推进男女平等的代表成为了国家楷模,不仅女性肯定她,男性也肯定她,生生被打了脸,甚至自己的教主还被封了号,能不恼羞成怒吗?于是气急败坏之下,连过去那块小小的遮羞布也顾不上系,真可谓丑态尽出。这正如我在微博上看到的一句话:“张桂梅是一面照妖镜,照出了一群魑魅魍魉”。在伟大的人格面前,猥琐的宵小们无处遁形。
ps:关于所谓的男生入学率问题,我觉得数据帝 @chenqin 的分析非常到位,无需多言,看下面这个回答就好
袁隆平院士摸了摸豪车的车前盖,被喷得体无完肤。
钟南山的儿子于重大领域做出多项贡献,结果因为一条爱马仕腰带被喷上热搜。
韩红建得学校多吧,慈善多吧,还是被喷。
你说这些人为什么会被喷呢,为什么做好事都这么难呢。
因为有些人就是见不得别人好。
说袁隆平奢侈,说院士不简朴,说韩红作秀。
心理阴暗的人看什么不是阴暗的,十四亿的基数人口不能求着他们都有爹有妈吧。
我高中时见过很多好看的姑娘,其中一位皮肤雪白,嘴唇不红,眼皮淡粉,头发和眉毛是淡淡的金色,瞳仁色也淡淡的,像王祖贤。她身材扁扁的,四肢细长,颅发却十分饱满,远远看去像棵攀在绿墙上的金色牵牛花。
冬天教室热,她会把外套摘了,只穿一件针织的白色毛线衣,把胸脯尖尖地勾勒出来,她弓着背写字,后背的脊骨清晰的顶出毛衣。我对纤细少女的印象,很大程度源自这个场景。
她洗完澡喜欢把头发半梳在脑后晾,这样就有大片的头发铺在背上,太阳从侧面打来,她整个人都在毛茸茸金光和影子里,我那时上课出神跟她脱不开干系。
对了,她还有个别致的翘下巴,让她在寡淡里多了一丝倔强和凶巴巴,那个时候流行尖下巴,她多次说以后要整容去敲平它,我心里当然不同意。在元旦联欢会上,我借着匿名小纸条夸她:姬m,你不笑的时候,嘴唇和下巴间有个浅浅的盏儿,一笑又抹平了。如果阳光是金色的酒,你就是最好看的酒樽。大家哇的起哄,她腾地红了脸,所有人都以为是某个大胆的男生在表白她。不过那之后,她再也不说敲下巴了。
她的姓也别致,姓姬。是非常古老的姓,是姬昌姬发的姓氏,是诗经和春秋里才会出现的姓氏。上历史公开课时,老师把姬字大大地写在黑板上,用她的姓做开头,夸她家族绵长血脉古老。我们班得了不错的分数,她那天自豪极了。
我的高中在一所四线城市,生源分两类,学校、医院、几个工厂的子弟生,也有她这样走读的附近乡镇学生,老师批过不少农忙时回家帮着翻地抢割的假条。
体育课上,姑娘们的小心机都藏在搭配里,鞋子要选有增高效果的白色运动鞋,牛仔裤要挽起裤边,露出锁着蕾丝花边的袜子和一截纤细的脚踝。她那时却要长裤拖地,希望能多遮住些老式的纳底粗布鞋。后来她收到了一双运动鞋的生日礼物,不知是谁送的。
考试,上课,作业,晚自习里的间隙里,凝望篮球场的眼神,梧桐树上的名字,走廊肩并肩的聊天,还有朝脸上涂蛋糕奶油时的暧昧,这些朦胧的情绪叠成了青春。
高考分数出来了,一些同学纠结的是报考外省还是本省,一些纠结的是复读还是去三本。但她不需要任何纠结,因为无论考多少分,无论她是否满18岁,她都要嫁人了,这是班主任为她争取来的最大自由。
“再上四年学得花老些钱。”
“男娃读书还有个用,女娃读书没球用。”
“早早跟亲家定了,看老师面子才拖到这。”
“我们办40桌酒席,老师你来参加。”
“犯法?犯啥法,俺那块娃们都是这么弄滴。”
“俩娃先把娃一生,结婚证20岁再补上。”
“念书是为了盖房,打工也是为了盖房。”
“老师你说这么多,女娃总是要嫁人的。”
在结束之前,她自习课趴在桌子上哭过两次,我们静悄悄做题,她低低的抽噎。一切都有预感。
四年后的同学会上,我们讨论着异地恋的痛苦,专业的坑爹,毕业后去哪个城市工作,要不要出国。她坐在一边,身形走样,眉毛纹成了两条浓重的黑杠,一边给她的孩子从骨头上剜肉吃,一边训斥孩子不要乱拨碗碟。
那双眉毛毁了她。我瞬间有了宝玉的痛苦:“女孩儿未出嫁,是颗无价之宝珠;出了嫁,不知怎么就变出许多的不好的毛病来,虽是颗珠子,却没有光彩宝色,是颗死珠了;再老了,更变的不是珠子,竟是鱼眼睛了。分明一个人,怎么变出三样来?”
之后她的故事我都不知道了,不知道生命的馈赠和欢乐她收到了多少,也不知道她有没有爱过人。如果时间没算错,她的孩子已经要小学毕业了。
后记:其实到了今天,我已经不对她的生活感到遗憾了。绝大多数人都是韭菜,大家努力改变,不过是从一片地跳到另一片地,继续被收割。我只是感到难过,为她早早就被割的命运。
作为写人文地理的,我最烦的就是看到一堆人又开始脱离地域谈问题。
包括这位 @yangyu 也是一知半解,认为云南山区女孩进入城市走上风俗行业完全是社会所迫(城市小资又开始瞎意淫)。至于有些回答说的什么严重重男轻女,男的砸锅卖铁也要供上学也根本不是常态。
我就这里明确的说,张桂梅所在的云南山区,和很多人yy的什么“重男轻女”“逼良为娼”没有特别大的关系,这个地方风气最大的问题,是因为地形封闭,少民聚居,汉化又比较晚,明代才开始大量汉人进入,所以尤其是在很多偏僻边远的大山,在很多基本观念上呈现出来的缺失是相当惊人的。
这些地方,不重教育,早早辍学是常态,不分男女,你要说有地方男的供上学,女的不读书,这是有的,但大规模来说,无论男女,实际基本都是放养状态,男的也一样辍学。否则你说女的不读书嫁人,难道嫁的都是男学生不成?明明是男女都读到初中不念了(当然不否认有更多的男生会念到高中),然后我嫁你娶结婚生娃种地,或者觉得辛苦又没钱,就出去打工。
在这些地方,恋爱年龄早,风气开放,女孩子十五六岁没人管,烫发纹身,不思学习,逃课鬼混甚至是夜不归宿简直是常态;随之而来的就是成婚年龄早,生育年龄早,早年你快手看到的“十七岁辣妈”,大概就来自这类地区,同时未婚生育、婚后乱生、生而不养、养而不教都是相当常见的事。要是去了沿海打工,一个个都是十七八岁,荷尔蒙无处安放,就变成了抖音上的鬼火少年,精神小妹,也是整天吃喝玩乐,呼朋唤友,游来荡去。打工是不可能永远打工的,珠三角电子厂大翻班能受得了?所以理所当然男的变成窃格瓦拉,女的变成会所技师。
你说,这是被迫的吗?有一部分,但不是全部。因为整体风气就这样,儒家教化带来的廉耻自尊意识,家庭责任观念,勤劳积蓄理念,它很大程度就是缺失掉的,人实际上是为一种动物性的本能所驱使。读书,读着多难;养娃,养着多累;攒钱,哪有花钱爽。所以这种风气下,女性的命运就变得异常局限,她要么就是困守大山,浑浑噩噩一辈子,要么就是出外打工找不到出路,于是要么鬼混要么出卖身体,依靠男人过活,甚至可能在这个过程中染上赌博毒品的各类恶习,最终走到无法收拾的地步。
张桂梅为什么最讨厌全职太太?很大程度是她深刻了解这片地区的风气,那种好玩好耍,好逸恶劳的风气,聚焦到年轻女性身上,会变成什么走向。是很明显的事。甚至因此,她还本能的对物质风气带有明显矫枉过正式的排斥,拒绝接受女生去往体制外的企业工作,而希望他们去进机关,做老师,和直面利益与财富的企业相比,后者显然更加“规矩”,更加“保守”。
当然,不容否认,张桂梅作为一个因为“三线建设”来到云南大山的东北城市子弟,她的思想一定也有前三十年那种文化的烙印,也不可避免的带有局限性。她接受的毕竟是那种混杂着军事禁欲主义和左翼gc主义色彩的,毛时代特色的性别平等文化,多少有点“铁娘子”的旧派味道。用今天的眼光看,她对女性去企业工作的贬斥,对公教职业的推崇,就多少显得偏颇也不合时宜。但是,所谓矫枉必须过正。这种看起来严厉专制,甚至不近人情的教育模式,比如严格的军事化管理,又何尝不是在通过一种强行的教化灌输,来重新传达和塑造某种主流的教化秩序。这个意义上,张桂梅是积极的。
附录:云南六普出生性别数据:
(出生性别比>107属于偏高,但六普全国出生性别比是118,由此可见,云南滇东北较高,其余均低于全国平均线,云南存在重男轻女,但在全国范围内并不能说是严重的)
几乎每个男的都多承担了些社会责任,但去支教扶贫的女的才几个?别拿张桂梅给自己贴金了,就你这样的还巴巴的到处点赞呢?有这仇恨男人不给你彩礼给你脱贫的功夫 还是多体贴体贴你XX吧 @咣当
思考题:L,G,B,T,Q,I,A,etc,动保,女权,BLM,等等等群体诉求的公约数是什么?
劳动创造价值对于法理掠夺群体,相当于金融资本对于总动员。
谁能在钱袋子对敲,争相发国难财时搞总动员?小胡子和大胡子做的同一件工作,暴力没收金融资本。
劳动原罪论,“社会总保守原罪论”乃一切特殊群体构建法理掠夺权的基石,即,我们无须在乎为社会创造了什么,社会需要向我们赎罪,提供给我们什么。
岂有人上人官绅一体纳粮,神父躬耕的道理?
据我所知,文格期间,被打成走资派的人也是会作为反面教材和格命群众辩论的……
现在又算什么?
让李新野说话,天塌不下来。
被女拳连累了。
张女士办的学校是从无到有,不占当地教育资源的情况下,没有改变原有学校的性质,另拉资金和人员来办一个新的学校,只是她招了当地没有读书机会的女孩子,可见她没有侵犯任何人的权利。好比这次大洪灾,我号召亲戚朋友同学一起捐款,我们把钱全捐给了X市一个地方而其他受灾区没有捐,难不成我们的捐款对其他受灾地区不公平?
同胞们挖了那么多,各种角度对她解读,好像没有挖出张女士犯法的事迹,可见法律面前张女士与大家一样遵纪守法的公民。反而张女士建了一个学校,教育了很多贫困地区的孩子,送很多孩子考上大学改变了命运,帮助很多原先没有机会读书的孩子。可见张女士对国家与社会有贡献。
综上,张女士比我们这些网民而言,对国家和社会没有半点伤害,反而做出了那么多贡献,请问某些人攻击她什么呢,攻击她帮很多贫困家庭女孩子读书?
感谢评论区对我男朋友的夸奖,但是他并不是为了给女性说话才这么说,他只是认为,现当代确实还存在重男轻女以致女性基本权利受损的情况(这里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应有的权利),所以才赞扬这样的人民英雄,认可她的贡献。唔,我男朋友只不过是做了一个人最应该做的事情,不因为自己的性别而否认既定的客观事实罢了
———————分割线—————————
我男朋友是云南一个贫困县的,我觉得我有权说一部分有关的内容。
这是当我说到张校长被骂之后我男朋友的反应:
这个是他朋友身边真实发生的
PS.打马赛克的是我npy的发小,他发小有个姐姐,还被称为独苗,关键是他发小父母都是公职人员啊,我…
然后这是一些云南的山区的女生真实情况:
而且他们那里,确实有不少都是家里三四个女孩还要拼着生男孩的。
张校长所建立的华坪女高所在地,切实存在重男轻女现象,建立女高并没有任何问题。而因贫困而失学男生现象确实存在,但部分失学男性确实是自己不想学,我们应当的是从这方面下手改善,而不是去辱骂张校长。张校长现在在疾病缠身和各种负面新闻下依然坚持办学,我也希望有男性可以顶住各方压力来帮助这些男性。你可以恨女拳反女拳仇视女性,但请你尊重人民英雄。你可以同情农村男性,但你不能剥夺农村女性改变命运选择自己人生的权利。
最后贴一个来自云南贫困县的利益相关男生对这件事的评论
补充几点吧
1.现在云南很多地方都在效仿衡水模式,不仅仅是华坪女高。
2.实话实说,在我男朋友所在地区,市里好高中相对而言比较宽松,县里高中他所在学校比县里严,另外一所比较好的学校是衡水模式。在我所在地区也是县里比市里要管的严一点。
3.我男朋友同学里面男生没上成高中的有好几个家里条件相当不错的,不存在因缺钱而上不了高中的,不过这几位发展都不错哪怕没有读高中,目前有人根据父母安排进入事业单位,有人自己创业当网红开办工作室目前年入40w+(没有编,真事)。女生基本上发展比较好的是读职高护理专业的。
4.我在的市区最好的高中,不存在上不起高中的问题,男女比2:3左右,而越不好的高中男女比越接近1:1。不过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男生在顶尖的占比多,比如说我们初中前十男生多,但是前20就开始女生多了。
5.我也有老师也劝我们不要留在本地去外面因为本地日子实在是太舒服了,容易让人没有上进心。这个老师,跟张桂梅校长相似,张校长是从当时的东三省去扎根边疆的,而这位老师是从二线城市调到我们这里教书的。
6.各省初中人数可以自己点进去看,真实可信
想写一点关于如今知乎男拳的评论,我认为以李新野为代表的知乎男拳其实做的事情不是改变如今“被女拳所污染”的网络,让男性获得话语权,而是希望这个社会回到古代的男权社会。但是古代的男权社会本质上并不是以男为尊,而是以权为尊。他们宣扬童婚污蔑张校长,其根本目的就是固化阶级。他们根本不是希望改善山村男性的生活条件,他们只是希望山村男女永生永世不出大山,等着别人的施舍来改善生活,而不是靠着自己的努力过上幸福生活。他们会骂张桂梅校长,但是如果真的有男校有男性通过努力走出乡村,他们也会骂,比如说张锡峰。
——————————分割线——————————
看到这么多人看我夹杂点私货吧,我之前发给共青团中央,共青团中央一直不理我
当英雄们去世了,一些苍蝇开始围着英雄的尸体叫,他们觉得自己比英雄们更厉害。
但是苍蝇永远是苍蝇,而英雄一直都是英雄。
辜鸿铭有一次骂那些“大师”,说你们这群半吊子能享受这么好的待遇,就是托了全国八成都是文盲的福
《孔子家语》里边,说女的,所做的事儿,就是供给酒食而已
娶老婆呢,家里父亲死的早,一个姐姐把弟弟妹妹拉扯大的,这种“丧父长子”,那是千万不能娶的,我们儒家这群废物hold不住这种女强人
对于窝囊废而言,控制不了别人
就只能控制家人
控制不了家人 ,那就只能控制自己养的小动物了
那么,一个没怎么上过学,没什么本事,离开你就没办法活下去的女性
是不是窝囊废们最好的控制对象?
白天出了门,见了经理或者老板“战战兢兢”夹着屁股,小心翼翼
晚上回家,还有家里的文盲老婆用来发泄
至于文盲老婆也不要紧
多年的媳妇儿熬成婆么
过几年她也有新的儿媳妇儿来压榨了
就是这么简单
这群废物,看着自己能撒气的人越来越少了,自然而然就感觉到害怕,然后要开始诋毁了
而且还有一点令我很迷惑,就是在圣人的价值观里,那些被扶持的女孩是不应该回去建设家乡的,她的口号是走出大山,下一句没出说来,其实就是城里享乐。这种价值观像不像当年先富带动后富的现实版?我在想如果被扶持的是男孩,我不敢说他一定回去建设家乡,但根据实际情况来推断,回去的多个几百倍还是有的,男人的家国情怀是比较重的。就好比当年那么多回国建设的英雄一样,譬如钱学森,说实话,这种价值观才值得我们敬佩的。
其实我也挺矛盾的,在我等城市男孩的立场来看,农村女性来城里越多越好,城里建设会越来越好,城里女性越多就越内卷,男人婚姻质量只会越高。但作为一个人,我觉得这样不好,这不就是城市吸农村的血?越有钱的地方过得越好,越穷的地方过得越差。。。我唾弃这样的行为。
国家拨款给我一个亿,我拿这一个亿来援助资本家,让他们赚更多的钱,然后我还要走上神坛,还要全国都要吹捧我,包括你们工农阶级。哎呀,你们工农阶级虽然不如资本家有钱,我也没帮过你们一分,但你要这样想啊,资本家有钱了,就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这不相当于帮到你们了吗?哎呀,你们骂我分明是害怕资本家发展起来,资本家发展不起来你们怎么享福?你们不要那么短视啊。
说实话,我还没看过有人正面解释过男童失学率比女童高,还要加建女校扶持女童的原因,从来没有!一般人是避开话题,“正常”人直接开骂。而且有一点非常重要,援助的钱,是纳税人的。纳税人的钱,我猜是男人出得多。
只能讲建国以来给女性的光环太多,上一辈的男人也还活在梦里。但我可以保证,你们好日子不会太多了,等我们一直被仇视的九零后男性覆盖到社会的各行各业,绝对要你们付出代价。
我觉得每个考6分的孩子都能创造奇迹。给每个孩子一个上高中的机会!
诋毁???这届网友双标到如此地步。
在入学率女高于男的情况下,用公费用纳税人的钱,在政府相关部门的共同调和下,建女校。
(自然出生男女比105:100,也就是说入学性别比即使按自然比例,也是要105/205=51.2%,这才算男女平等。
而在重男轻女的山区,比例要被仇男人士拉到120:100,低于54.5%的男童都是被当山区苦力活一辈子。
)
如果这是个男校长建男校,他怕是要被全网网曝,再男校被强制拆除之后按私用公款入刑,所有相关人员被处理!
“钱不是他出的,校不是他盖的,他配吗?”“凭什么建男校?!”“歧视女性!”“重男轻女!”“封建余孽!”
甚至部分极端仇男的男人和女人会说出“必须死!”这样的话也可以预料到。
而且我觉得这些人是无意识的极端仇男利女,他们是发自真心的觉得这件事没错!
这件事各位也不要愤怒,因为和他们愤怒是无意义的,先要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极端,之后才能有讨论的可能。
给各位看看经典极端仇男利女吧,这种就是巴不得男人死的。
但这种还是能“讲道理”的,双标社达而已。
男的遭遇不公,那是你废物无能,你该死。要讲社达。
女的遭遇不公,那是有原因的,要同情,要全宇宙一起帮助。
“杀女婴是我杀的?跟我有关系?”
每一个死的女婴,除非你认同封建社会女人夫为妻纲,否则没有她妈下狠心她都死不了,别TM全甩爹身上。
“找不到工作,公司不要你是我阻止的?跟我有关系?自己开公司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