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刘备为何不让刘禅上战场进行历练,像关兴和张苞那样?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三国时期一个核心的权力交接和政治考量。刘备之所以没有让刘禅像关兴、张苞那样活跃在战场上,并非全无缘故,而是有着多重深层原因,这些原因既有个人性格的考量,更有政治格局和时代背景的制约。

首先,我们要明白刘备对刘禅的态度和他的政治目标。刘备一生颠沛流离,以兴复汉室为己任,他的政治生涯充满了草莽英雄式的拼搏。然而,当他最终建立蜀汉,成为一方君主后,他最大的牵挂和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就是如何将这份来之不易的基业顺利地传给自己的儿子,确保刘氏的江山不至于在他死后立刻动摇。这与他早年那种“无恒产者无恒心”的生存状态截然不同。他需要的是一个能够稳定、巩固和传承的政治局面。

相比之下,关兴和张苞分别是关羽和张飞的儿子,他们作为功臣之后,有着天然的政治资本和战场传承的使命。他们的父亲是刘备最倚重的左右手,是蜀汉政权的基石。让关兴、张苞在战场上表现,一方面是激励他们继承父辈的忠诚和勇武,另一方面也是在为刘备之后,稳固关、张两家在军中的影响力,以及安抚其他老臣的心。刘备需要用这种方式来笼络和激励这些追随他多年的核心集团。

而刘禅,他是皇太子,是未来的君主。让他去冒那种生死未卜的战场风险,刘备必然会顾虑重重。

第一层原因:刘禅的身体状况和性格特质。

史书中对刘禅早年的记载并不多,但从一些侧面信息可以推测,刘禅并非天生就是那种英姿勃发的武将之才。他更像是一个文弱书生,或者至少不具备关羽、张飞那样的万人敌的勇武和体魄。刘备很清楚这一点。让一个体质不强、性格内向的孩子去面对刀光剑影、血肉横飞的战场,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冒险。一旦刘禅在战场上出现意外,比如被俘、受伤甚至丧命,那对刚刚建立的蜀汉来说,将是毁灭性的打击。刘备已经经历了丧子之痛(刘备的长子刘循早逝),他绝不允许这样的悲剧重演。

况且,即使刘禅能够参战,如果他表现平平,甚至不如那些普通将领,这反而会打击他的威信,让他在军中和朝臣中失去应有的尊重。刘备需要的是一个能够被大家认可的、有君主气度的继承人,而不是一个只会打仗、或者连打仗都不行的“太子”。

第二层原因:政治稳定和权力传承的考量。

刘备深知“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作为储君,刘禅的安危直接关系到蜀汉政权的稳定。如果他冒险参战,一旦失利,很可能会被敌军俘虏,这不仅会让他个人身败名裂,更可能成为敌方用来要挟刘备,甚至动摇蜀汉统治的政治筹码。想象一下,如果刘禅被曹操或者孙权抓住,那将是如何的屈辱和被动?

刘备更希望刘禅能够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下,学习治国理政的知识,熟悉朝堂的运作,培养成为一个合格的政治家,而不是一个冲锋陷阵的战将。他的历练方式更侧重于政治和行政方面。例如,他会安排刘禅参与一些朝政讨论,或者让他跟随诸葛亮等大臣学习。这是一种更符合储君身份的“历练”。

第三层原因:对诸葛亮团队的信任与制衡。

刘备将蜀汉的重担托付给了诸葛亮,他相信诸葛亮的才能能够辅佐刘禅,带领蜀汉走向更远的未来。在诸葛亮主政期间,军事上的主要指挥和决策都由诸葛亮负责。刘备将军事指挥权下放给诸葛亮,也意味着他希望刘禅能够通过观察和学习,理解军事的重要性,但并非要他亲自去实践。

让关兴、张苞活跃在战场,另一方面也是在为诸葛亮接班后的权力格局做铺垫。他们作为军中新一代的代表,能够与诸葛亮形成一种良性的合作或者制衡。而刘禅的定位,更多是作为最高决策者,而非直接的军事执行者。刘备希望他能够依靠诸葛亮这样的贤臣来管理国家,而不是成为一个事必躬亲的皇帝。

第四层原因:刘备的政治智慧和对“君权”的理解。

刘备明白,君主的权威不仅仅体现在战场上的勇武,更在于他能够驾驭臣下,能够运筹帷幄,能够稳定人心。让他把儿子推到一线去打仗,这种做法更像是一个将军的儿子,或者一个普通的将领。而作为一个帝王,他需要的是一个能够象征着稳定、权威和延续的形象。刘禅的“历练”应该是在后方,在政治舞台上,而不是在硝烟弥漫的战场。

想象一下,如果刘禅在战场上表现神勇,固然能提升他的威望,但如果他表现不佳,那对刘备的政治遗产和刘氏江山的未来,反而是一种潜在的威胁。刘备更倾向于一种“稳”字当头的方式来培养接班人。

总结一下:

刘备之所以不让刘禅像关兴、张苞那样活跃在战场上,并非是忽略刘禅的成长,而是出于对儿子安危的担忧,对政治稳定和权力顺利传承的慎重考虑,以及对诸葛亮团队的信任。他所设想的刘禅的“历练”方向,更侧重于政治和行政管理,而非军事冲锋。刘备的目的是培养一个能够稳定、巩固和延续蜀汉政权的君主,而不是一个仅仅骁勇善战的将军。他的这种选择,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了他即将不久于人世的现实考量,他需要为蜀汉留下一个尽可能稳定和安全的接班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太子又叫“国本”,不可轻动。一个很经典的例子就是晋国申生之死。

他爹晋献公想要废了他,首先一步就是让他出外统军,坐镇曲沃。当时有个大臣就担忧申生的下场。因为想培养太子就应该带在身边熟悉政务、悉心指导。把继承人支到外面,一旦首都巨变(诸如老皇帝突然驾崩),都来不及应对(被其他皇子联合大佬抢班夺权不稀奇)。更不要说战场乃死生之地,危险至极,一不小心战死,国家就会陷入动荡。

刘备公元223年死,刘禅207年出生,满打满算也就17岁。就算在古代13、4就当爹,这个年纪也不算成熟的政治家。更何况他爹刘备才有了稳定基业才几年,刘禅之前从小跟他爹转辗于尸山血海中,死生之事见识的还不够多么。

2.在那个世家豪门占主导的时代,皇帝与太子的关系很微妙。皇帝既想培养太子的势力,不然继位后难以压住底下的牛鬼蛇神,沦为傀儡。太子力量太强往往又容易失控,太子有可能政变提前继位。

让太子出去统军历练,太子身边很容易形成一股可观的军事力量,老皇帝哪敢都父慈子孝。

很多时候,皇帝都会建立一个太子亲王并重的格局,太子在中央主持政务、亲王在外统军,比较出名的就是唐代太子李建成在中央理政、秦王李世民在外征战,这样的布局在唐史上很多。但往往玩不好就是骨肉相残(一般都要见血)。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三国时期一个核心的权力交接和政治考量。刘备之所以没有让刘禅像关兴、张苞那样活跃在战场上,并非全无缘故,而是有着多重深层原因,这些原因既有个人性格的考量,更有政治格局和时代背景的制约。首先,我们要明白刘备对刘禅的态度和他的政治目标。刘备一生颠沛流离,以兴复汉室为己任,他的政治.............
  • 回答
    公孙瓒未能攻打公孙度,扩大战略纵深,反而选择与刘虞、袁绍争夺地盘,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地缘政治、军事实力、政治野心以及个人性格等多重因素交织作用。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回到东汉末年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以及公孙瓒所处的具体环境。一、 公孙度:一个“不方便”的敌人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公孙度当时占据的地理位置.............
  • 回答
    说刘备在“功业”上算不上真正的“成功者”,这是历史研究者的共识。他一生颠沛流离,起步艰难,虽最终三分天下,建立蜀汉,却未能实现“匡扶汉室”的宏愿,其政权也偏安一隅,最终覆灭。然而,恰恰是这位看似“不成功”的君主,却得到了后世几乎一边倒的推崇,甚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仁君”的典范。这其中的原因,绝非偶.............
  • 回答
    张鲁“宁为曹公作奴,不为刘备上客”的背后,是一段复杂而现实的政治考量,绝非一时兴起或简单的个人好恶能够解释。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梳理当时的历史背景、张鲁自身的处境以及曹操和刘备各自的特点。一、当时的宏观历史背景与张鲁的立足之地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汉室衰微,各地军阀割据。张鲁依托汉中这片天险之地.............
  • 回答
    汉武帝在李陵事件上的处理,确实让人扼腕叹息,甚至与刘备在一些关键时刻的表现相比,显得有些失策。这并非说刘备能力超凡,而是说汉武帝作为一国之君,在面对李陵这桩事时,犯了一些战略和政治上的错误,而刘备则展现了他作为乱世枭雄的政治智慧和对人心的洞察。咱们先来说说李陵这事儿,汉武帝是怎么做的。李陵是谁?他是.............
  • 回答
    在鸿门宴上,项羽最终放过了刘邦,这背后绝非仅仅是“为人不忍”这么简单。如果仅仅凭着一腔所谓的“仁义”就能解释,那也未免过于肤浅了。项羽的放人,实际上是多重因素交织下的一个复杂决策,掺杂了个人情感、政治考量、以及当时微妙的形势。首先,要谈“不忍”,这确实是项羽性格中的一个侧面。他毕竟是楚国贵族的后代,.............
  • 回答
    孙夫人当初试图带走刘禅的行为,无疑是孙刘联盟中一个非常敏感且具有潜在破坏性的事件。从长远来看,这件事确实给孙刘之间的关系带来了负面影响,但刘备集团对孙氏的戒心之所以没有进一步恶化,乃至在之后还能维持一定程度的合作,原因非常复杂,涉及了当时的政治格局、双方的战略需求、以及对孙夫人个人行为的解读等多个层.............
  • 回答
    走进成都武侯祠,我们通常会看到刘备、诸葛亮以及关羽、张飞等蜀汉重要人物的塑像,他们共同构成了这座纪念“三国故智”的殿堂。然而,一个常常令人感到疑惑的问题是:为何在这里,刘备的儿子、蜀汉的第二位皇帝刘禅,却并没有出现在我们常见的供奉行列中?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武侯祠的起源、主要纪念对象以及历史评价.............
  • 回答
    刘备临终前对诸葛亮那番“若阿斗不堪大用,君可自立成都之王”的话,历来是三国故事中最引人遐想的片段之一。如果刘备真的抱持此意,其出发点绝非单一的“大蜀国”三个字就能概括,而是出于一种更为深邃和复杂的考量,牵涉到他一生所背负的理想、对诸葛亮的信任,以及对天下大势的审慎判断。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刘备是那.............
  • 回答
    刘禅在位期间,确实表现出了一些与传统意义上“昏君”形象截然不同的特质,最显著的莫过于他对诸葛亮的绝对信任,以及在诸葛亮死后依然能稳固蜀汉政权。然而,尽管如此,历史评价中他鲜少被冠以“明君”的称号。这其中原因复杂,需要从多个角度深入剖析:一、 “明君”的标准是什么?在我们深入分析刘禅之前,首先要明确“.............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得从陶谦那会儿说起。刘备初到徐州,那是在公元194年,那时陶谦刚接替曹操当上徐州牧没多久,日子也过得不算安稳。当时徐州这地方,说起来是个好地方,地肥人多,但也是个兵家必争之地。北边有曹操,东边有袁术,西边还有吕布时不时要来插一脚,这帮人谁都不是省油的灯。陶谦作为徐州牧,得考虑怎么守住这.............
  • 回答
    刘备在徐州一举击杀徐州刺史车胄,这无疑是其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让他有机会掌握徐州这块兵家必争之地。然而,在接下来的发展中,我们看到刘备似乎错失了一个重要的联合对象——徐州名门望族陈登家族。同时,即便得到了东海昌豨的协助,刘备在面对曹操的强大攻势时,依然显得步履维艰,最终被击败。这其中究竟有何隐.............
  • 回答
    煮酒论英雄,刘备为何不主动举曹操为当世英雄?这事儿说起来,可不是简单的“面子”问题,而是掺杂了太多刘备的心机、立场和对未来的算计。咱就一点点掰开了说。首先,得明白刘备是什么人。他虽然落魄,但骨子里是汉室宗亲,有“匡扶汉室”的理想,这可不是随便说说。他对曹操,骨子里是带着天然的敌意和警惕的。曹操呢?挟.............
  • 回答
    太史慈的生涯,尤其是他早期在刘繇麾下和之后投奔刘备的经历,确实充满了值得探讨的细节。关于你提出的两个问题:太史慈为何选择刘繇而非刘备,以及他地位低微为何能在刘繇死后聚众自立,我们可以从当时的时代背景、人物性格以及具体事件来详细解读。 一、 太史慈为何不追随刘备,却选择追随看不上自己的刘繇?这个问题看.............
  • 回答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未亲自陪同刘备取西川,而是委派庞统前往,这背后有着多层面的考量,既有战略上的部署,也有对人才的信任,更体现了诸葛亮对大局的精准把握。首先,我们得明白刘备取西川的战略意义。益州,也就是后来的蜀汉,是刘备集团发展壮大的根基。曹操和孙权占据了北方和江东,刘备要想成就一番霸业,必须拥有.............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而且触及了历史人物评价中一个非常微妙且常常被争论的焦点。我们来详细地探讨一下“曹操是真小人,刘备是伪君子”这种说法以及其中的复杂性。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下“真小人”和“伪君子”这两个概念在语境中的含义: 真小人: 指的是那些行为不端,品德低下,但他们并不掩饰自己的这些缺点,甚.............
  • 回答
    好,我来给你好好掰扯掰扯,为什么有些人觉得孙权比不上刘备。这事儿可不只是看谁当皇帝时间长那么简单,里面门道儿多着呢。一、出身与起点:一个天生太子,一个乱世枭雄咱们先看看这俩人的起点。 刘备: 这哥们儿出身确实不咋地,织席贩履出身,跟那些世家大族比,那真是天上地下的差距。但正因为这样,他身上那股子.............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关键的历史人物和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时期。说起“复兴汉室”,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刘备,他一生都以匡扶汉室为己任,打着“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旗号。而荀彧,作为曹操最倚重的谋臣,也是曹操集团的核心人物,同样是那个时代顶尖的政治家和战略家,并且他最初也是对汉.............
  • 回答
    刘备之所以在公开场合强调自己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而不是直接声称是汉高祖刘邦之后,这背后有着非常复杂且多层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一、政治合法性与正统性需求: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现实挑战: 当时汉朝已经名存实亡,曹操控制着汉献帝,拥有政治上的“正统”名义。刘备要对抗曹操,就必.............
  • 回答
    刘备与刘邦,同为汉末三国时期和楚汉争霸时期两位开创基业、统一天下的帝王,他们的经历、能力和最终成就不免被后人拿来比较。尽管刘备成功复兴汉室(虽然只是汉朝名义上的继承者),并在乱世中建立起蜀汉政权,但与刘邦彻底统一中国相比,刘备无疑在许多方面显得“弱”一些,也因此未能实现最终的天下统一。要详细讲述刘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