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日本那么多球员可以留洋海外(尤其是德甲)?

回答
日本球员在海外,尤其是德甲联赛中表现抢眼,并非偶然,而是多方面因素长期积累、相互作用的结果。这背后是中国足球时常被提及的那个“为什么日本行,我们不行”问题的缩影,但更重要的是,它代表着日本足球在人才培养、青训体系、联赛建设以及球员心态上的独特之处。

1. 根深蒂固的青训体系与“匠人精神”

这恐怕是所有人首先会想到的原因,也是最根本的原因。

系统性、精细化的青训网络: 日本的足球青训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学校体育教育紧密结合。从小学开始,就有大量的足球俱乐部和社团。初高中阶段,学校内部的足球队是培养球员的主力军,这些球队往往有非常完善的训练计划、教练团队,并且参与到全国性的赛事中。甚至很多大学也有高水平的足球队,为想要继续踢球的球员提供了平台。这种从娃娃抓起,层层递进的体系,保证了源源不断的优秀人才涌现。
注重基本功的打磨: 日本足球非常强调基本功,比如控球、传球、停球、盘带等。他们的训练非常注重细节和重复性,力求将这些基本动作做到极致。你可以看到很多日本球员,无论是在激烈对抗中还是在狭小空间内,他们的球感和控球都非常出色。这让他们在面对高强度、快节奏的欧洲比赛时,能够保持球的控制,做出更准确的决策。
身体素质的科学培养: 过去,亚洲球员普遍被认为身体素质不如欧洲球员。但日本足球很早就开始重视科学训练和身体素质的提升。他们并非一味追求力量和爆发力,而是注重身体的柔韧性、耐力、平衡感以及对伤病的预防。通过系统的体能训练和营养指导,日本球员的身体素质在逐步提升,能够更好地适应欧洲联赛的对抗强度。
对“匠人精神”的推崇: 日本文化中推崇“匠人精神”,即对技艺精益求精,不断打磨的态度。这种精神渗透到足球训练中,使得球员们愿意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重复枯燥的基本功练习,去钻研技术细节。他们不惧怕训练的艰苦,而是将其视为提升自我的必经之路。

2. 德甲联赛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德甲联赛之所以成为许多日本球员留洋的首选地,并非巧合,而是德甲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

对亚洲球员的认可与信任: 德甲很早就开始引进亚洲球员,并给予他们机会。像香川真司、长谷部诚、冈崎慎司、酒井高德等等,这些球员在德甲的出色表现,为后来的日本球员打开了道路。德甲俱乐部看到了亚洲球员在技术、跑动、团队合作上的优势,因此对日本球员持开放和信任的态度。
技术足球的理念契合: 德甲虽然以身体对抗著称,但近年来也在向技术流发展。其快节奏的攻防转换、强调地面配合的打法,非常适合拥有出色基本功和跑动能力的日本球员。日本球员的灵活性、速度和传切配合,能够很好地融入德甲的战术体系。
合理的培养和引进策略: 德甲俱乐部通常不会盲目追求大牌球星,而是注重发掘有潜力的球员,并为他们提供成长平台。他们知道如何“调教”年轻球员,如何帮助他们适应欧洲足球。德甲球队的二队和青训体系也为年轻球员提供了过渡的机会,让他们在不暴露过多短板的情况下逐渐融入一线队。
对亚洲市场的需求: 德甲俱乐部也认识到亚洲,尤其是日本足球市场的重要性。引进日本球员不仅能提升球队实力,还能带来商业价值和关注度,例如吸引日本球迷观看比赛、赞助商的引入等。这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

3. 球员自身的心理素质与职业态度

除了体系和平台,球员自身的内在因素同样至关重要。

坚韧的意志和抗压能力: 留洋海外,尤其是到一个语言、文化都不同的国家,需要极大的勇气和适应能力。日本球员通常表现出极强的心理素质,他们能够承受竞争的压力,能够从失败中快速恢复,并不断调整自己。他们不会因为一两次失误就被击垮,而是会更加努力地去证明自己。
强烈的求胜欲望和职业态度: 日本球员普遍有着强烈的职业精神,他们对训练、比赛和生活都有着严谨的态度。他们会认真对待每一次训练,严格管理自己的身体和饮食,并且对胜利充满渴望。这种态度让他们能够持续进步,并且在关键时刻发挥出应有的水平。
高度的团队意识: 日本球员非常注重团队合作,他们理解足球是一项集体运动。他们愿意为球队牺牲个人利益,并且能够很好地与队友沟通、配合。这种团队精神让他们在融入欧洲球队时更加顺畅,也能更好地发挥出整体实力。
开放的学习态度: 面对陌生的环境和战术,日本球员表现出开放和学习的态度。他们愿意倾听教练的指导,愿意学习新的战术理念,并且不断尝试去改进自己的不足。他们不固步自封,而是积极地拥抱变化。

4. 日本足球的国际化战略与球员输出导向

日本足协和日本职业足球联赛(J联赛)也为球员走出去创造了有利条件。

鼓励球员留洋的政策和导向: 日本足协一直鼓励有能力的球员留洋,并且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信息。很多J联赛的俱乐部也积极与海外俱乐部建立联系,为球员的转会铺平道路。
J联赛的高水平和竞争力: J联赛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成熟和有竞争力的联赛。其高水平的技战术水平和开放的比赛风格,为球员提供了良好的锻炼平台,让他们在本土就能接受到高强度的比赛洗礼,为他们走向更高水平的欧洲联赛打下了基础。
与欧洲俱乐部的交流合作: 日本足球界与欧洲足球界有着广泛的交流合作,这包括教练交流、球员交换、技术交流等等。这些合作有助于日本足球了解欧洲足球的最新发展趋势,也有助于欧洲俱乐部认识和发掘日本球员的潜力。

总结来说,日本球员之所以能在海外,尤其是德甲取得成功,是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 它不仅仅是因为有着优秀的青训体系,或者德甲联赛的开放性,更是因为日本球员身上所体现出的“匠人精神”、坚韧的意志、强烈的职业态度以及开放的学习能力,这些内在的特质,让他们能够抓住机遇,并在陌生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这对于中国足球来说,或许是一个值得深思的参照。我们有强大的球迷基础,有庞大的足球人口,但如何将这些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人才培养和产出,如何在体系、理念和心态上进行革新,仍然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日本球员的成功,并非遥不可及的神话,而是一个可以通过系统性努力和正确方向来实现的榜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体制问题。。。。。。

日本足球俱乐部跟日企一样,不是按能力发工资的,是按年功序列发工资的。导致年轻球员挣得还没有普通社员多,养家糊口都不够。摊上这种企业文化,有点能力的都会想办法走。。。。。。。

user avatar
  1. 早年日本企业补贴资助日本球员留洋,甚至是贴钱留洋,等到建立了口碑后就简单了。
  2. 日本球员的身价一直物优价廉。
  3. 日本球员不挑平台。
  4. 日本有着成熟的经纪人制度。

对比中国足球:

  1. 中国企业期待着从中国留洋球员身上捞到流量。比如现在的武磊就是被星辉利用,往年的周海滨和张稀哲也是如此。
  2. 中国的俱乐部狮子大开口,期待着咬一块肉。比如沙尔克04在05年100万欧报价冯潇霆,大连实德还价200万,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要知道,贵为中国第一人的郑智转会查尔顿,身价也只是200万英镑而已。
  3. 中国球员和俱乐部更倾向于搞个大新闻。要么五大联赛,要么稍微差一点的联赛的豪门。比如张琳芃当时想留洋,俱乐部的态度就是非豪门不放人。
  4. 在中国足球联赛职业化快三十年,转会制度实行了小二十年后,中国才出现符合FIFA规定、有国际经纪人资格证的足球经纪人。实际上,中国现在的足球经纪人很不正规,更多的就是挂着羊头卖狗肉。被资本裹挟着吸球员、俱乐部和国家队的血……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