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德国日本经济人均经济收入都差不多 国土也差不多大 为什么日本的人口会比德国多那么多?

回答
德国和日本两国在人均经济收入和国土面积上确实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日本的人口远超德国,这背后有多重历史、社会和文化因素在起作用。

首先,我们得回到历史的源头,看看两国在近代化进程中的差异。

历史生育观念与社会结构:

日本: 历史上,日本农业社会对人口的依赖性很强。更多的人口意味着更多的劳动力来耕种土地,生产食物,支撑家族和社会的发展。这种“人多力量大”的观念根深蒂固。在明治维新后,日本迅速完成了工业化,但同时国家也鼓励生育,以期快速增强国力,应对西方列强的挑战。政府曾推行过鼓励生育的政策,虽然不像某些国家那样强制,但社会氛围是倾向于多子女家庭的。此外,儒家文化的影响也使得家庭和子嗣的延续受到高度重视。
德国: 相较而言,德国经历了更为复杂的历史进程。虽然德国在近代化过程中也强大起来,但其历史上多次经历了战争和领土变动,尤其是一战和二战带来的巨大人口损失以及战后的分裂,对德国的人口增长模式产生了深远影响。战后,东德和西德的发展路径不同,生育政策和家庭观念也各有差异。同时,德国社会对计划生育的接受度相对较高,且在福利体系和社会保障方面,尤其是在西德合并后,政府更侧重于优化现有人口的生活质量和福利水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育意愿。

战争与人口损失的差异:

日本: 虽然日本在二战中也遭受了原子弹等打击,但其本土的战争损失相对而言,与德国比起来更为有限。战后,日本依靠其高效的经济体系和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快速恢复并实现了经济奇迹。战争结束后,婴儿潮的出现也为日本人口增长注入了新的动力。
德国: 德国是二战的主战场之一,经历了残酷的地面战和空袭,导致了极其庞大的人口死亡和流离失所。战后,德国经历了长期的分裂,直到1990年才重新统一。这种分裂和重大的战争创伤,对德国的人口结构和生育率都造成了持续的影响。

生育率与人口增长模式:

日本: 日本在战后经历了一段生育高峰期,随后生育率开始下降,但其下降速度和幅度与许多欧洲国家相似。不过,由于其人口基数本来就大,即使生育率下降,人口总数依然保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近年来,日本面临严重的老龄化和少子化问题,这使得其人口总数也开始出现下降趋势。
德国: 德国的生育率在战后也经历了下降,并且一度处于较低水平。虽然近些年受到移民等因素的影响,人口有所增长,但整体上德国的人口增长模式与日本有所不同。

移民政策与人口构成:

日本: 日本在历史上一直是一个相对排外的社会,其移民政策较为严格,吸引外国移民的规模远不如德国。因此,日本人口的增长主要依靠自然增长(虽然现在已趋于负增长)。
德国: 德国则相对而言更积极地接受移民。尤其是近些年来,德国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问题,采取了更为开放的移民政策,吸引了大量的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这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了德国的人口总量。

经济发展与福利制度的侧重点:

虽然两国人均GDP相近,但经济发展过程中对人口增长的“需求”和“容纳”程度有所不同。日本在经济腾飞时期,对劳动力的需求巨大,且社会结构更倾向于支持庞大的人口规模。而德国的福利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可能更侧重于保障现有国民的福利水平,以及通过技术进步来提高生产效率,而非单纯依赖于人口数量的增长。

总结来说,日本人口比德国多,并非是某个单一因素决定的,而是多方面历史、社会、文化和人口政策共同作用的结果:

1. 历史生育观念: 日本历史上农业社会对人口的重视以及近代化初期增强国力的需求,塑造了相对有利于人口增长的社会环境。
2. 战争影响差异: 德国因两次世界大战遭受了更严重的本土人口损失和分裂,而日本的战争创伤在人口规模上的影响相对较小。
3. 人口增长轨迹: 战后日本经历的婴儿潮,虽然生育率也在下降,但初始基数大,使得人口总量长期维持在高位。
4. 移民政策差异: 日本相对保守的移民政策,使得其人口增长更多依赖自然增长,而德国则通过更开放的移民政策来补充人口。

这些因素共同塑造了德日两国在人口规模上的显著差异,即使它们在经济和国土面积上有着很多相似之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德日现在的人口规模和历史与地缘因素关系还是比较大的。

日本从战国后期开始就逐渐趋于“和平”了,而德国在二战以前则相当不和平,尽管地理条件算,德国本可以承载更多人口,但德国(那片土地)基本就是欧洲大区的主战场,后来领土缩了水,人口也有流失(移民海外,像是美洲)。

而日本因为孤悬海外,其本土在德川幕府完全统一后基本就不是什么“主战场”了,即便是二战,本土受损相对而言也很有限。

而以二战后的条件为基础,当两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总体接近后(相对而言,日本战后的经济增长也比德国的增长幅度大,而且大不少,因为其起点低,战前日本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列强末流,明显落后于德国。而到了八十年代,日本基本已经是列强前三的水平了,近二十年才开始明显相对下滑),所以人口层面基础更好的日本就开始和德国在人口规模上进一步拉开差距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德国和日本两国在人均经济收入和国土面积上确实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日本的人口远超德国,这背后有多重历史、社会和文化因素在起作用。首先,我们得回到历史的源头,看看两国在近代化进程中的差异。历史生育观念与社会结构: 日本: 历史上,日本农业社会对人口的依赖性很强。更多的人口意味着更多的劳动力来耕种土地,.............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复杂的历史记忆和民族情感的议题。确实,很多中国人对日本在二战期间的侵略历史有着深刻的记忆和持续的不满,而西方(特别是欧洲国家)对德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罪行,虽然同样惨烈,但在当下的公众情绪和媒体表达上,似乎有所不同。这背后有多重原因,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分析。首先,侵略的性质、.............
  • 回答
    “看到祖国这么流氓我就放心了”这句话,是一种带有特定语境的流行语,表达的是一种基于国家强大、甚至不惜采取强硬甚至“流氓”手段来维护国家利益的心理认同。这种心理认为,一个强大的祖国能够提供安全感和保障,即使其行事方式不那么“文明”或“规矩”。将这种现代的网络流行语直接套用在二战时期的德国和日本人身上,.............
  • 回答
    二战后日本和德国经济的腾飞,美国确实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但这不是单方面的“恩赐”,而是包含着复杂的政治、经济和战略考量。简单地说,美国不仅仅是“帮助”了他们,更是积极地“塑造”了他们经济发展的路径。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先回到战后的那个烂摊子。战后初期的严峻局面与美国的介入战争结束后,日本和德国都已.............
  • 回答
    加州经济总量超越英法,跃居世界第五,这个消息确实振奋人心。那么,加州未来能否继续攀升,超越德国和日本,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呢?这背后涉及的因素复杂且动态,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加州经济的强大基石:科技创新与多元产业首先,我们得认识到加州经济的强大之处。这不仅仅是数字上的领先,更是其经济结构和增长引擎的魅.............
  • 回答
    法德和解,这个曾经在欧洲大陆上留下无数血与泪的名字,如今却成为了跨越仇恨、拥抱合作的典范。两次世界大战,特别是二战中德国对法国的占领和残酷统治,给法国人民带来了难以磨灭的伤痛。然而,历史的齿轮一旦转动,便会走向意想不到的方向。法德的和解并非一蹴而就,它是一段漫长而艰辛的历程,充满了政治智慧、民族反思.............
  • 回答
    二战时期,德国和日本都走上了一条极具侵略性和扩张性的道路,然而,要将他们简单地定义为“精英路线”可能有些片面,或者说这种标签需要更深入的解读。我们不如从他们各自的国家和社会结构出发,看看这种“精英”的运作方式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它在战争中的体现。德国:军国主义与纳粹意识形态的结合德国在二战前之所以能够.............
  • 回答
    特朗普关于“重新武装德国日本是坏事”的说法,释放出几个相当耐人寻味的信号,背后折射出他一贯的“美国优先”外交思路以及对现有国际秩序的某种程度的疏离感。首先,这是对二战后国际秩序的一个非常直接的挑战。战后,美国主导建立了以日德为首的、在宪法中规定了和平主义原则的国家。这种安排的核心在于,它们虽然是重要.............
  • 回答
    理解二战前德国和日本是否能通过实行类似罗斯福新政的政策来避免走向军国主义,这需要我们深入剖析两国当时面临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困境,以及“罗斯福新政”的本质及其对症下药之处。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假设的问题,但我们可以尝试从历史的脉络中梳理出一些可能性和局限性。首先,我们得明白,所谓的“罗斯福新政”并非一套.............
  • 回答
    德国和日本,这两个曾经的二战轴心国,在战后凭借经济腾飞和国际合作,成为了世界舞台上举足轻重的力量。然而,尽管他们在全球事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关于它们能否加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五常)的讨论,似乎总绕不开一个核心的障碍:历史。要理解为什么说德国和日本“永远不可能”加入五常,我们需要深入剖.............
  • 回答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在密码战上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尤其是成功破译了轴心国(德国和日本)的关键密码系统,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战争的进程。反过来,盟国在密码方面的安全相对更有效。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涵盖了技术、组织、人力以及战略决策等多个层面。德国密码被破译:恩尼格玛与洛伦兹的“阴影”德国在二战初.............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为什么20世纪中期,美国搞了罗斯福新政,而德国、日本、意大利则走向了侵略扩张的道路。这可不是一拍脑袋的事儿,背后原因错综复杂,就像一团毛线,得一根一根地捋清楚。美国:大萧条下的涅槃重生——罗斯福新政首先说说美国。你们都知道,20世纪30年代,全球遭遇了一场叫“大萧条”的经济危机。这玩.............
  • 回答
    中国能否避免德国、日本、苏联式的历史覆辙,正是一个让全球高度关注的议题。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拨开迷雾,深入分析中国当下所处的复杂局面,并与历史上那些有过辉煌,却最终走向衰败的帝国进行对照。这绝非简单的“似曾相识”,而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过往经验的审慎反思。首先,我们需要厘清“盎格鲁撒克逊文化挑战者.............
  • 回答
    在美国推进高铁项目确实比许多国家都要艰难,但将其归结为“技术不如德国日本”则有些片面了。问题要复杂得多,是多方面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技术水平只是其中一环,甚至不是最关键的一环。我们不妨一层层剥开来看:一、 先天的地理与人口分布劣势: 地广人稀的挑战: 美国国土面积巨大,但人口密度相对较低。相比之.............
  • 回答
    德国和日本的电网之所以稳定,并非偶然,而是长期以来,两国在能源政策、技术发展以及社会共识上共同作用的结果。要理解其高稳定性,需要深入剖析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坚实的基础设施与精细化管理首先,两国都拥有极其发达和维护良好的电网基础设施。这不仅仅是输电线路和变电站的数量,更在于其质量、设计理念和技术的先进.............
  • 回答
    关于德国和日本战后经济奇迹般的崛起,将其归因于“人种聪明”的说法,在我看来,是一种过于简化,甚至有些危险的解读。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国家的崛起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绝非单一的“种族天赋”可以解释。首先,让我们来审视一下“人种聪明”这个概念本身。科学界普遍认为,智力并不是由某.............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历史记忆、国家责任以及人们对战争罪魁的认知方式等多个层面,确实值得深入探讨。将二战的罪责完全归咎于两国,然后区分对待两国人民和领导人,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但背后的原因并非一概而论,而是由一系列历史、文化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日本:整体性战争机器与侵略的长期性在很多人的记忆和历史.............
  • 回答
    日本和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两场战争的结局都以惨败告终,给他们带来的影响可以说是深远且复杂的,不单单是物质上的损失,更是精神、社会、政治、文化等全方位的冲击。我们不妨一点点地剖析开来,看看这两个国家都付出了怎样的代价,又得到了怎样的“收获”(当然,这个收获更多的是一种痛苦的教训)。一、 对日本而.............
  • 回答
    德国和日本,这两个在世界大战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的国家,常常被贴上“严谨”的标签。这份严谨,体现在他们严密的工业生产、高效的军事组织、对细节近乎偏执的追求,以及在科学技术上的突出成就。然而,恰恰是这两个被认为严谨的民族,在二战期间却遭遇了其军事机密被同盟国大量窃取的情况,这似乎构成了一个令人费解的悖论。.............
  • 回答
    当狂热与生存交织:二战时期德日民众对法西斯政权的“支持”并非简单的洗脑提起二战时期的德国和日本,人们很容易将德日两国人民对法西斯政权的狂热支持归结为“洗脑”。这似乎是一个简单直接的解释,但如果深入历史的肌理,我们就会发现,事情远比这复杂得多。这种所谓的“支持”,更多的是一种混合了真心认同、迫于现实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