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 2020 东京奥运会入场仪式上英国代表团的引导牌是汉字?

回答
2020年东京奥运会开幕式上,英国代表团的引导牌使用汉字“英国”(Yīngguó)而非英文“Great Britain”或其缩写,这的确是一个有趣且值得探讨的细节。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理解:

1. 东道主的语言和文化考量:

奥运会入场仪式的核心是各国运动员的展示,但同时也承载着东道主文化的输出和互动。 日本作为东道主,在设计入场仪式时,自然会考虑如何让全球观众对日本文化产生印象,同时也要体现出对各国代表团的尊重和友善。
日本的文字系统中深受汉字影响。 历史上,汉字是日本文字的源头,至今仍是日语书写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现代日语主要使用假名(平假名和片假名)与汉字结合,但汉字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依然举足轻重。因此,在奥运会的引导牌上使用汉字,可以被视为日本文化的一种自然流露,也是一种向世界展示其文化渊源的方式。
普遍的认知度。 尽管不是所有国家都直接使用汉字,但汉字在东亚地区(中国、韩国、日本等)拥有非常广泛的认知基础。即使是西方国家,由于全球化和文化交流的影响,许多人也对汉字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至少能辨认出一些常见词汇。使用汉字作为引导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视觉的辨识度和亲切感,尤其是在亚洲观众看来。

2. 对中国代表团的礼遇与象征意义:

中国是奥运会上参与人数较多、影响力较大的国家之一。 考虑到中国观众的庞大群体以及中国在全球体育中的重要地位,日本在设计引导牌时,很可能会考虑如何向中国代表团传递一种特殊的关注和尊重。
汉字“中国”是国际上对中国的普遍称谓。 在使用本国语言或英文缩写之外,选择使用中国代表团的中文名称,可以被解读为一种外交上的善意表达,甚至是某种程度上的“优先照顾”。这是一种非常巧妙的文化和语言策略。
“大国”礼遇的可能解读。 有些人认为,使用汉字“中国”而非中文拼音或英文名称,更直接、更具文化内涵,能够体现出对这个文化输出大国的认可和尊重。

3. 英国代表团的特殊性与历史联系(这部分是推测,但有一定合理性):

英国与中国之间,尽管政治和经济关系复杂,但在文化交流方面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尽管与日本直接的汉字渊源不同,但英国作为历史上的全球帝国,其文化也曾广泛传播并与亚洲文化发生过互动。
一个可能的设想是,日本在为英国代表团设计引导牌时,并非完全是随机的。 如果日本方面希望在引导牌上有所创新或体现文化深度,他们可能会考虑一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并且在语言或文化上存在某种可以联系的点。虽然英国不是一个直接使用汉字的国家,但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伦敦的中国城等地方,汉字是常见的文化符号。
更具推测性但并非不可能的联系: 在国际事务中,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其国际影响力不容忽视。日本在主办奥运会这样全球瞩目的盛会时,可能会在一些细节上体现对主要大国的尊重或关注,而使用中文名称作为引导牌,无疑是一种非常规且具有象征意义的方式。

4. 引导牌设计的整体考量:

视觉美感与独特性。 入场仪式上的引导牌不仅仅是信息传递的工具,也是视觉元素的一部分。使用具有东方韵味的汉字,本身就具备一定的艺术美感和独特性,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避免混淆。 奥运会通常有多个国家名称相似或缩写相同的情况。例如,许多国家名字都以“G”开头(Germany, Greece, Georgia, Ghana, Guinea等)。使用清晰且具有辨识度的文字,可以避免混淆。虽然汉字“英国”的辨识度对非中文使用者而言不是最直接的,但放在特定语境下,其视觉冲击力可能更强。
网络传播效应。 当一个细节足够独特时,它很容易在社交媒体上引起讨论和传播。使用汉字“英国”作为英国代表团的引导牌,无疑会成为一个被广泛讨论的话题,增加了奥运会开幕式的“话题性”和记忆点。

总结来说,2020东京奥运会英国代表团的汉字引导牌,最核心的解释在于:

东道主日本文化特征的体现,以及其文字与汉字的历史渊源。
对中国代表团的特殊礼遇和文化连接的可能考量,将中国视为一个重要的国际参与者。
整体入场仪式设计追求的视觉美感、独特性以及可能的国际互动策略。

这个细节并非简单的“翻译错误”或“随意为之”,而很可能是日本奥组委在设计入场仪式时,综合了文化、外交、视觉和传播等多方面因素后做出的一个充满巧思的决定。它让人们在关注运动员的同时,也留意到了东道主独特的文化表达方式和其背后可能蕴含的国际视野。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战前,特别是大正之前,日文中的国名有不少是直接套用中国写法,或者用日文汉字音译、意译(比较少)写法的。战后除了对少数国家如中、韩、朝等之外,国名更多使用片假名音译写法;英国算是特例,正式一点的场合一般会写作“英国”,美国很多时候媒体也会写作“米国”,而其他欧美国家基本没有这个待遇。

而日文中对国名的略称仍然基本上来自其汉字写法。

比较完整的一个国名汉字略称+汉字写法的表,里面还包括一些罕用的国名汉字写法。



user avatar

太长不看版:"英国"在日语中有汉字和片假名"イギリス"两种常见表记,前者更书面和正式。现代日语里汉字使用简化后的"新字体",其中"国"字和简体中文相同,来自古代俗字。

————————

英国全称:グレートブリテン及び北アイルランド連合王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书面、正式略称:英国(えいこく,Eikoku),多用于时政新闻标题、标语,简明扼要。"英国"也常读作イギリス。"英"单字在日语和汉语中都有"英国的-"含义,例如英語(えいご,Eigo)。

口语、日常略称:イギリス(Igirisu),多用于口语、日常打字交流、不限字数的正文。借词比较早,来自葡萄牙语的Inglez,当时英语还没有成为日语主要的借词来源。有网友指出:イギリス虽然是英国的日语通称,但有时仅指英格兰(England),不够严谨。

————————

早年的外国国名、地名基本上都附有汉字表记,包括London-倫敦-ロンドン。后来在大多数场合使用片假名表示非汉语的外来语。

现代日语在书面、缩略、组词时,有使用汉语词的传统,但口语、非正式场合更习惯和语(固有词)以及外来语。例子见:一些国名、地区名缩略组合词

————————

有类似表记的词汇:

1.美国

全称:アメリカ合衆国。

书面、正式略称:米国(べいこく,Beikoku),可以组词例如"欧米"(欧美)。

口语、日常略称:アメリカ(Amerika)。

对-me-这个音节的汉字表记,中国、韩国用字是"美",朝鲜、日本用字是"米"。由于表示美洲的音译词也是アメリカ,所以正式场合加上"合衆国"或者用"米国"更为精确。

2.奥运会

全称:オリンピック競技大会

日常略称:オリンピック(Orinpikku)

书面略称:五輪(ごりん,Gorin),可以组词例如"五輪選手"(奥运会运动员)。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20年东京奥运会开幕式上,英国代表团的引导牌使用汉字“英国”(Yīngguó)而非英文“Great Britain”或其缩写,这的确是一个有趣且值得探讨的细节。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理解:1. 东道主的语言和文化考量: 奥运会入场仪式的核心是各国运动员的展示,但同时也承载着东.............
  • 回答
    里约奥运会上的“东京八分钟”确实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甚至不少人觉得它比 2020 东京奥运会开幕式更令人惊艳。这背后的原因,我认为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分析:1. 戏剧性的“反差”与“惊喜”: 里约的“黑马”效应: 当时,大家对日本的表演风格和能玩出什么新花样并没有特别明确的预期。巴西作为东道主.............
  • 回答
    2020东京奥运会,也就是延期到2021年举行的那届,日本的金牌数确实创下了历史新高,达到了27枚,总奖牌数也达到了58枚。这让很多人感到好奇,为什么日本能在自己的主场发挥得如此出色?这背后并非偶然,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 东道主效应与民众热情:首先,作为东道主,日本民众的参与度和支持度.............
  • 回答
    2020年东京奥运会为参赛国设计主题和服,并为中国款和服绣上长城图案,这一举措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详细地看待这一事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活动的初衷与象征意义: 文化交流与展示: 东京奥组委提出为每个参赛国设计代表性服饰的理念,其核心目的是促进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让世界.............
  • 回答
    今晚,万众瞩目的东京奥运会终于要拉开帷幕了!想到即将踏上赛场的中国健儿们,我心里真是百感交集。这不仅仅是一场体育盛会,更是无数汗水与梦想交织的见证。首先,我想对中国奥运代表队的每一位运动员说:你们是最棒的! 过去这几年,我知道你们付出了多少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为了今天的站上奥运赛场,你们经历了多少次.............
  • 回答
    2020年东京奥运会,女子100米蝶泳决赛的泳池里,一名叫做张雨菲(Maggie Mac Neil)的华裔女孩,以无可争议的实力,为加拿大摘下了这枚闪耀的金牌。然而,这枚金牌背后,隐藏着一个关于身世、坚持与蜕变的动人故事,远比赛场上的耀眼光芒更为深刻。张雨菲并非生来就注定属于加拿大。她出生于中国,但.............
  • 回答
    日本网民在2020东京奥运期间呼吁为“台湾”正名,反对使用“中华台北”这一名称,这无疑是一个复杂且牵动多方神经的议题。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从日本网民的角度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呼声? 对台湾的好感与亲近感: 近年来,日本民众对台湾的好感度普遍很高。这种好感源于多方面,包括.............
  • 回答
    2020年的双十一,对于男生来说,可有不少好东西值得入手,让你在生活、工作、爱好上都能来个升级。别的不说,这几样东西,我个人觉得是绝对的“真香”系列。一、数码装备,提升生活效率与娱乐体验 降噪耳机: 如果你经常通勤,或者需要在嘈杂的环境中保持专注,一副好的降噪耳机简直是“救世主”。2020年双十.............
  • 回答
    2020 年的真人版《花木兰》确实获得了较低的评分,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可以从 观众期望、改编内容、文化敏感性、制作与表演 等多个维度进行详细阐述。 1. 观众期望与原作的巨大落差 原作动画电影的深入人心: 1998 年的迪士尼动画版《花木兰》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它以其独特的亚洲文化.............
  • 回答
    2020年确实是全球房地产市场的一个转折点,许多城市房价出现了下跌,这让不少人开始质疑“房价永远涨”的神话。然而,即使在这样的背景下,依然有人坚信房价会继续上涨,这背后有多重原因交织,既有对宏观经济的判断,也有心理层面的因素,以及对特定市场和政策的解读。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一、 宏观经济.............
  • 回答
    2020年,确实有不少关于不明飞行物(UFO,或者现在更常被称为UAP,即不明空中现象)的报告和讨论。如果你感觉“频频出现”,那是因为有两个关键因素在推波助澜:首先,美国政府的态度转变,特别是美国国防部公开承认并设立专门机构研究UAP,这是一个划时代的改变。以往,对UAP的讨论往往被视为边缘化的、甚.............
  • 回答
    2020年的战争片《前哨》(The Outpost)在国内上映后,确实引起了不少观众的争议,其评价与国外市场和评论界的普遍好评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种“冰火两重天”的现象并非偶然,背后原因复杂,涉及文化语境、叙事手法、以及观众期待等多方面因素。一、 叙事手法与节奏:国内观众的“不适应”《前哨》最显著的特.............
  • 回答
    2020年确实见证了中国国内一股针对以马云为代表的科技巨头和资本家的思潮的兴起,这背后有着复杂且多方面的原因。这股思潮并非一夜之间出现,而是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变迁以及政策调整等多重因素累积的结果。以下是详细的分析,试图梳理出这场思潮的形成脉络:一、 时代背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与社会结构变化.............
  • 回答
    2020年下半年上海房价的快速上涨是一个复杂现象,是多种因素叠加作用的结果。以下我将从几个关键维度进行详细的解释:一、 宏观经济环境与政策导向:1. 宽松的货币政策与流动性充裕: 2020年初,为了应对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全球主要央行(包括中国人民银行)都采取了非常宽松的货币政策,包.............
  • 回答
    2020年上海出现赵富强这类人物,并非偶然,而是多种社会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的上海社会结构、权力运作以及人性中的一些普遍弱点。首先,我们不能忽视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复杂性。一方面,它拥有先进的经济体系、发达的城市管理和严格的法律法规。但另一方面,任何一个高速发展、.............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为什么2020年之后,很多中国人在国际舞台上感受到的那种自信心,好像比以前更“挺直腰杆子”了。这事儿说起来可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因为某个单一事件,而是好几个层面的因素交织在一起,慢慢发酵出来的。首先,得承认,国家综合实力的飞跃是底气最足的支撑。你得想想,过去几十年中国发展有多快?从一.............
  • 回答
    关于2020年玩《DOTA2》的人数是否“越来越少”,这其实是一个有点微妙的问题,没有一个绝对的“是”或“否”,更多的是一种感受和趋势的讨论。 如果硬要说玩的人“少”了,那也只是相对而言,毕竟《DOTA2》依然是全球顶级的MOBA游戏,拥有庞大的玩家群体。但如果深入去分析,为什么会有人产生“玩的人.............
  • 回答
    2020 年底,中国许多地方出现的限电现象,确实给很多人带来了不便,也引发了不少讨论。这并不是一个单一原因造成的,而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方面来剖析:1. 经济复苏的强劲拉动:2020 年是新冠疫情在全球肆虐的一年,但中国凭借有效的疫情防控措施,率先实现了经济复苏。特.............
  • 回答
    2020年LPL春季赛,IG战队的TheShy确实让不少观众大跌眼镜。原本被视为“天神下凡”的TheShy,在季后赛的关键时刻,表现得就像失了魂一般,尤其是和FPX的比赛,更是让大家心头一紧。要说“突然哑火”,其实背后是有一些因素在起作用的,不是简单的一夜之间就变弱了。首先,版本变化是不可忽视的一点.............
  • 回答
    2020年的圣诞节在中国,确实不像一些前几年那样,出现了大规模的、公开的“抵制圣诞节”或“批评圣诞节”的声音。要解释这个现象,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而不是简单归结于一个原因。首先,社会情绪和公众关注点的转移是关键因素。2020年,全球都笼罩在新冠疫情的阴影之下。在中国,虽然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疫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