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现在鲜有富有乐趣的平价跑车?

回答
说起“好玩儿不贵”的跑车,大家心里可能都会涌现出一堆经典的画面:年轻时攒钱买的第一辆马自达MX5,穿着牛仔裤、开着本田S2000在山路上飞驰的兴奋感,或是那辆随时能让你嘴角上扬的丰田GT86。这些车,它们可能没有惊世骇俗的动力,没有极致的操控极限,但它们身上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乐趣”,一种纯粹的驾驶沟通感,而且最关键的是,它们的价格,在很多人的可接受范围内。

然而,放眼当下,仔细回想一下,这样的车型是不是越来越少了?或者说,它们的存在感是不是不像过去那么强了?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层原因,不能简单地归咎于某一个厂商的失误,而是整个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和消费者需求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我们得聊聊“环保”这个大背景。

这年头,哪个汽车厂商不把环保挂在嘴边?欧盟的排放标准越来越严,美国的CAFE标准也是步步紧逼。跑车,尤其是那些传统意义上的、排量大、油耗高的跑车,在这个大背景下生存的压力越来越大。为了达到这些排放法规,厂商们不得不对发动机进行一系列的“驯服”,比如涡轮增压、缸内直喷、更复杂的排放控制系统等等。

这些技术在提升燃油经济性、降低排放的同时,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发动机的性格。想想过去那些自然吸气发动机,虽然不一定强劲,但它们的声音、它们响应的线性感,以及在你踩下油门后那种直接、毫不犹豫的推力,这些都是能直接传递到驾驶者心中的“乐子”。涡轮一旦介入,那种瞬间爆发力固然刺激,但那种细腻的、循序渐进的反馈感,以及发动机的声浪变化,有时候会被涡轮的啸叫声和一些电子系统的介入所掩盖。

而且,为了满足更严苛的排放,厂商还得给发动机加装GPF(汽油颗粒过滤器)之类的装置,这些东西不仅增加了成本,也可能会对排气声浪产生一定的影响,让那些曾经“放荡不羁”的排气声变得更加“斯文”。

其次,成本的螺旋上升,让“平价”变得越来越难。

现在的汽车制造,可不是几十年前那样了。安全配置是必须堆到顶,碰撞测试标准越来越严,气囊越来越多,车身结构也越来越复杂,这些都是钱。然后是科技配置,大屏幕、智能互联、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这些东西虽然提升了驾乘体验,但也实实在在增加了成本。

对于跑车来说,这些成本更是无法回避。悬挂系统要调校得有韧性,刹车要够用,轮胎也要有抓地力,这些都是消耗品,而且是昂贵的消耗品。再加上研发的投入,比如为了提升操控性而开发的电子差速锁、扭矩矢量控制系统等等,这些技术的应用,无疑都会让车辆的制造成本水涨船高。

当这些高昂的成本最终叠加到最终售价上时,一款原本定位“平价”的跑车,可能就悄悄地滑向了“轻奢”的区间,甚至直接挤进了豪华车的门槛。消费者一看,这个价位,我可能能买到一辆更舒适、配置更高、品牌也更有“面子”的普通轿车,或者是一辆动力更强的“伪”跑车,而不是一辆牺牲了舒适性和实用性来换取驾驶乐趣的纯粹跑车。

再者,消费者口味的变化,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如今的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一代,他们成长在互联网时代,信息获取能力极强,对汽车的认知也更加多元化。他们可能更看重的是品牌的附加值、科技配置的吸引力、以及车辆在社交媒体上的“话题性”。纯粹的驾驶乐趣,虽然依然有它的拥趸,但在大众消费者眼中,可能已经不是购买一辆车的首要考量了。

你看现在卖得好的那些车,SUV销量依旧坚挺,它们提供了更好的视野、更大的空间和更高的通过性,满足了大部分人的日常需求。即使是那些追求性能的消费者,他们也可能更倾向于购买动力更强劲、科技配置更丰富,甚至拥有更“酷炫”造型的性能轿车或SUV,而不是一辆可能在日常通勤中略显“不便”的纯粹跑车。

最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市场的定位与利润。

对于汽车厂商来说,一款车是否值得投入研发和生产,最终还是要看市场的需求和利润空间。那些能够带来高销量、高利润的车型,自然是厂商的重点。跑车,尤其是平价跑车,它们的市场份额相对较小,而且因为需要额外的研发投入和特殊的调校,利润空间往往不如那些销量更大的车型。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厂商更倾向于将精力放在那些能够带来更大回报的产品线上。即使是那些曾经推出过经典平价跑车的品牌,它们现在可能也面临着艰难的抉择:是继续投入资源去研发一款风险较高但可能小众的平价跑车,还是将这些资源投入到更受欢迎的SUV、电动车或者技术含量更高、利润更丰厚的豪华车型上?答案往往是不言而喻的。

所以,当你发现现在市场上“好玩儿不贵”的跑车越来越少的时候,并不是因为厂商们突然失去了创造乐趣的能力,而是因为多方面的现实因素,让这样的车型在当下的汽车生态中,变得越来越像一种“奢侈品”,或者说是一种需要特殊市场空间才能存在的“小众艺术品”。

它需要消费者愿意为此付出更高的价格,去牺牲一些实用性,去拥抱那种纯粹而直接的驾驶沟通感。而当代的汽车工业,在整体上正朝着更高效、更智能、更环保、也更均衡的方向发展,这使得那些简单、纯粹、但可能不太“主流”的驾驶乐趣,在这个过程中,不经意间被稀释了。

这并不是说这些乐趣就完全消失了,只是它们变得更难寻觅,也更需要那些真正懂得欣赏的灵魂去发掘和守护。也许,未来当我们回顾这段历史时,会发现那些曾经的“平价乐趣”,其实是那个特定时代,对纯粹驾驶体验最真挚的致敬。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主要原因是市场变化,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是赛车运动的巅峰时期,同时日本经济泡沫化严重,导致日本国内市场对跑车、奢侈品等贵价消费品产生了不正常的热烈需求。当时只要汽车厂推出一款跑车总会有大批人热烈追捧,即使不考虑国际市场单单是国内市场都能让跑车赚钱,所以当时日本汽车厂的跑车及性能车产品异常丰富。

这里简单的解释一下日本86~91年的泡沫经济(平成景气),主要的起因是日本经过60年代到80年代的极速发展,对西方世界主要经济体产生了大量的贸易顺差,这种不正常的顺差威胁了整个西方经济体系的稳定,因此研究决定让日元升值,来补齐美元的赤字。

美元日元的汇率由1:240很快升到了1:120,因为日元的疯狂升值导致国际上大量的资金流入日本金融市场避险或投机,同时日本为了补偿因日元升值而导致出口困难的本国企业也采取了宽松的金融政策,两方面原因导致了不动产市场和股票市场的空前繁荣(因为日本制造业因日元升值而业绩下滑,资金只能流去虚拟经济和不动产市场)。

对于日本国民最直观的影响就是身价大涨,以前贷款买的房子一百块一平,现在一万块一平,转手卖掉直接千万富翁,以前手里的股票1块钱一股,现在100块一股,倒倒手就一辆法拉利。激增的身价导致了对各种贵价商品的热烈需求(跑车、名表、名牌衣服、海外旅行等),毕竟一夜暴富大家的表现都是类似的。

当然结果大家都知道,好景不长,美元日元汇率长期稳定在1:120,经过几年的热炒日本国内的不动产及股票市场已经过度繁荣,失去了避险及投机价值,国际资金大量外逃,失去了资金的注入不动产及股票市场难以为继,泡沫破裂股价房价双跌。

对于国民来说,直接影响就是身价大幅缩水,最惨的还数贷款买房一族,当时买房贷款得按一万一平还,每月赚的钱大半用来还贷,半辈子赚的钱都用来买房,最后房价变一千一平了,相当于白玩了几十年。手里的股票也是全线飘红,再怎么股神也就是比别人赔的少点儿。手里没钱(被股票和不动产套牢)工资也不涨(制造业因为汇率问题已经一蹶不振)当然没钱买跑车了。

日本车企受此经济形势的影响,开发的跑车国内是肯定卖不出去了,国外市场需求也不明朗,所以都大幅削减了跑车的开发数量。

后来日本经济迷失了20年(再过两年就迷失30年了),然后紧接着就是互联网时代了,大家的主流娱乐方式早就不是看电影听歌飙跑车了,发达经济体的年轻人对汽车的兴趣越来越低,再加上前几年世界整体经济形势也不怎么样,国际国内市场都不景气,跑车这种贵价商品自然是需求不多。近几年整个世界的趋势都是贫富差距加大,导致贵价跑车需求旺盛,而平价跑车需求不足。日本的御三家这几年也是着重开发LFA、GTR、NSX这种贵价跑车,毕竟既能提高企业形象拓展市场也有可能赚钱。86和MX5这种有深厚的群众基础的车型主要是维持平价跑车的基本盘(需求小不代表没需求),像MR2或者celica之类没啥信仰的小跑铁定是做一个赔一个,车厂也不是搞慈善的,尤其日本车厂更是不见兔子不撒鹰,不赚钱的事怎么会做呢。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