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福建 6 天报告超 200 例阳性病例,专家研判疫情仍处于上升期,未来发展态势可能是如何的?

回答
福建省近期报告的超过200例阳性病例,这一数字确实引起了广泛关注。专家们普遍认为,目前的疫情仍处于上升期,这意味著传播链条尚未完全阻断,新增病例可能还会持续增加。要深入分析未来的发展态势,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来考量:

1. 当前疫情的传播特点与驱动因素:

首先,了解当前阳性病例的分布和传播模式至关重要。这包括:
病例来源: 是集中在特定地区、特定场所(如学校、工厂、社区聚集性爆发),还是呈现更广泛的社区传播?
传播链的完整性: 专家们能否追踪到绝大多数病例的感染来源?如果存在大量不明来源的病例,则表明社区传播的深度和广度可能超出了当前的掌握。
病毒株的特性: 是否是传染性更强的变异株?例如,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快速传播能力是当前许多地区疫情反弹的重要原因。如果新报告的病例是由传染性更强的变异株引起,那么其未来的上升速度可能会更快。
人群的易感性: 福建省整体疫苗接种率如何?尤其是老年人群和有基础疾病的重点人群的接种情况,会直接影响到疫情的严重程度。

2. 未来发展态势的几种可能情景: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预测几种可能的未来发展情景:

情景一:持续快速上升,达到高峰后回落(最可能出现的情景)
这是当前“上升期”最直接的解读。如果现有防控措施未能有效遏制传播,且病毒毒力中等、重症率可控,那么病例数可能会在未来几天到一两周内继续攀升,直至达到一个平台期或高峰,随后随着防控措施的加强、疫苗接种的推进以及人群免疫力的提高而逐渐回落。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会看到:
病例总数继续增加: 每日新增阳性病例数可能继续保持较高水平,甚至在短时间内出现跳跃式增长。
地理范围可能扩大: 如果疫情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传播范围可能会从最初的几个区域扩散到省内更多城市或区域。
医疗资源压力增大: 随着阳性病例的增加,特别是出现重症或危重症患者,当地的医疗系统(包括发热门诊、核酸检测能力、隔离场所、重症监护病房等)将面临严峻的考验。
防控措施升级: 为了应对快速上升的疫情,政府可能会采取更严格的防控措施,例如区域性封控、大规模核酸筛查、限制人员流动等。

情景二:平台期拉长,传播速度减缓,但难以快速清零
在某些情况下,即使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但由于病毒的隐匿传播或早期防控出现疏漏,疫情可能不会像预期那样迅速回落,而是进入一个较长时期的平台期。这意味着每日新增病例数可能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较高水平,但增长率会明显下降。这种情况可能发生于:
病毒变异株传播速度极快,但人群免疫力逐步建立。
防控措施的力度与疫情传播速度之间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存在大量无症状感染者,不易被发现和隔离。
在这种情景下,疫情的持续时间会更长,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也会更大。

情景三:拐点提前,防控成效显著
虽然目前专家研判处于上升期,但如果福建省能够迅速、精准、有效地执行各项防控措施,例如:
快速锁定并切断传播链: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溯源,精准识别并隔离所有风险人员。
大规模核酸筛查: 在重点区域和高风险人群中开展高频次的核酸检测,及时发现和清除潜在的感染者。
严格执行隔离措施: 确保所有密接、次密接人员得到有效隔离,防止家庭和社区传播。
疫苗接种的进一步推广: 加快老年人等脆弱人群的疫苗接种进程,提升整体免疫屏障。
如果这些措施能够发挥最佳效果,疫情的上升势头可能会比预期更快地得到遏制,甚至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出现拐点,进入回落期。但这需要极高的执行力和全民的配合。

3. 影响未来发展态势的关键因素:

防控措施的科学性、精准性和有效性: 这是最关键的决定因素。是否能做到“动态清零”的目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防控措施的执行力度和科学性。
公众的配合程度: 个人防护(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遵守隔离规定、积极配合核酸检测等,是切断传播链的重要环节。
疫苗接种率和加强针的接种情况: 尤其是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人群的免疫屏障,是降低重症率和死亡率的关键。
病毒本身的特性变化: 如出现新的变异株,其传播能力、致病性和免疫逃逸能力可能发生改变,从而影响疫情发展。
区域联防联控机制: 如果疫情涉及多个省份或地区,跨区域的协调与合作也至关重要。

总而言之, 福建省目前的疫情发展态势确实不容忽视。专家研判处于上升期,最可能的情况是病例数将继续增加,直到达到一个高峰后回落。但具体的时间点、高峰的高度以及回落的速度,将取决于防控措施的执行力度和效果、病毒本身的特性以及公众的配合程度。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根据最新的疫情数据和研判,及时调整和优化防控策略,尽最大可能地减轻疫情对人民生命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我们期待福建省能够尽快控制住疫情的蔓延,早日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线防疫的医务人员与社区工作人员,都十分辛苦,

他们用辛勤的劳动,铸就第一道防线,为福建人民与全国人民能过好中秋与国庆佳节,保驾护航。

此致敬礼!

近一年多时间来,类似这样由境外输入的局部疫情,在多个地区发生,让一些被严格防疫措施,影响了自身经济利益的行业从业人员,时不时吐槽抱怨,甚至质疑“清零原则”,

但是,这些人罔顾的事实,就是自最初武汉疫情之后,各地陆续新感染的上万名新冠患者,无限趋近于零的病死率,正是举国一致严控的防疫与隔离措施,对重症患者们不遗余力地抢救与治疗,才得以实现的。

而去年3~4月的意大利,今年5~6月的印度,都是很好的反面例子,说明一旦防疫措施不力,某地区大面积感染,导致医疗系统崩溃之后,死亡率便会迅速攀升,一直到人人恐慌,社会心理不可接受的程度。

全球范围内,病魔从未远去。单日新增患者57.4万人,新增死亡病例上万人,累积确诊病例即将突破2亿人次大关,累积死亡病例也在向500万人迈进……

这是什么概念呢?欧洲十四世纪黑死病,断断续续流行了40年时间,总死亡人数2500万,直接改写整个人类历史。

而新冠疫情从发生到现在,甚至还不到2年……

所以,在现代科技与医疗条件下,目前维持的2.1%病死率,当真代表着新冠是类同流感的“弱鸡病毒”,人类竟可以与之“长期共存”么?

在这样的严酷事实面前,那些坚持鼓吹「防疫措施过度」「死亡率低如流感」「尽快打开国门,放松边控」的言论,实在是“非蠢既坏”。

本质上,持这些奇怪论调的,无非是被严格防疫影响了自身利益的“百万漕工”,及其代言人罢了。

如今国内的安宁祥和与国泰民安,实属来之不易。防疫工作,仍不可有丝毫疏忽大意,与心存侥幸心理。

对疫情的零容忍,对病例的“清零原则”,依旧义不容辞!

user avatar

扩散风险不排除,需要加强防控,另外需做好隔离点管理,防输入后再传播

一、中疾控:莆田疫情疑似源头或在隔离期被感染

2021年9月16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办新闻发布会。

会上有记者提问,福建疫情中有感染者在隔离期间多次核酸阴性,解除隔离后21天阳性。中疾控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介绍,根据目前的流调和抗体检测,尤其根据基因测序的比对分析,认为这个病例非常可能是在隔离期间感染的新冠病毒。[1]

二、相关流调

莆田6号病例:林某某,男,38岁,为病例5的父亲,9月10日核酸检测结果阳性,已转至定点医院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救治。经流调发现,该病例为境外返莆人员,8月4日乘坐厦门航空MF852航班自新加坡从厦门机场入境,在厦门定点酒店集中隔离14天后,于8月19日点对点转运至仙游县集中隔离点继续集中隔离,(8月19日、22日、24日三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后于8月26日起实行居家健康监测。[2]

分析:

1.我国入境人员在入境口岸集中隔离14天,随后返回原籍继续隔离一段时间,一般集中隔离7天,随后居家健康监测。本次疫情的传播应该出现在14+7后的居家健康监测期间。

2.病例6在8月26日后未继续做核酸检测,转阳性并传播的起始时间不明,可能是8月26日解除集中隔离后的任意时间。

从目前的情况分析,居家健康监测缺乏监管,未起到应有的作用。

3.孩子在铺头小学上学,开学后学校进行了核酸检测,第一个发现的是孩子的同学。发现疫情并隔离的时间为9月10日。

4.疫情发现较晚,传播范围较大,在仙游铺头小学、协胜鞋厂、厦门同安工厂形成三起聚集性传播。

5.万幸的是,暂时没有发现疫情传播到省外。

由于疫情发现较晚,采取封控措施时疫情已经传播10天左右,尚不能排除疫情继续扩散到省内其他地市甚至省外的可能性。


三、建议加强隔离点管理

1.我国已经出现多次解除隔离后检测阳性的案例,造成防控隐患

据健康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自2020年10月到2021年3月,半年内至少有11位入境人员在解除14天集中隔离后,出现核酸检测呈阳性的情况,其中有6人在隔离结束后7天之内被检测出核酸阳性。[3]

2021年4月以后,至少有5例解除隔离后核酸阳性

(1)某旅客2021年4月14日从非洲尼日尔乘坐AF339航班抵达巴黎,4月15日从巴黎搭乘AF198航班至上海入境,医学观察期间多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4月30日解除隔离后乘坐K759次列车至杭州南站,后转乘T101次列车到达义乌站。抵达义乌后,直接点对点转运至综合服务点继续集中隔离医学观察。5月1日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无发热、咳嗽等症状,经专家组诊断为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4]

(2)2021年5月24日,南宁市根据广州市荔湾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协查函,在对协查重点人员进行排查及核酸检测中,发现核酸检测显示阳性人员1例。

宁某某,男,34岁,现住南宁市西乡塘区金陵镇隆宁街63号。于2021年4月25日从卢旺达回国,入境广州市后在荔湾区隔离酒店集中隔离14天。5月10日解除隔离,5月11日乘坐D204动车至金陵镇家中。5月24日南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到协查函后,立即组织开展核酸检测工作,5月25日5时37分核酸检测结果显示阳性。[5]

(3)泰安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和某某,男,70岁,中国籍,山东省新泰市人,2021年8月12日乘坐AC027国际航班从加拿大出发,途经新加坡,于8月13日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在上海市完成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其间7次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2021年8月27日解除集中隔离后乘坐G138次列车于当日17:22抵达泰安,由专人专车闭环转运至集中隔离点。8月28日核酸检测阴性。8月30日核酸检测阳性,即用负压救护车转运至定点医院隔离治疗。经专家组会诊,诊断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普通型)[6]

(4)【温州市境外输入确诊病例及其关联病例的通报】 患者王某某,女,温州市瑞安籍,居住平阳万全镇。2021年5月10日和丈夫一起从意大利回国,入境后在北京某隔离场所进行医学观察21天,期间4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6月1日解除隔离后乘坐CA1539航班抵达温州龙湾机场,由其儿子李某二驾车接回在平阳县万全镇居住。6月9日上午,患者因身体不适,由其女儿驾车送瑞安市人民医院万松院区发热门诊就诊,核酸检测阳性,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结果,诊断为境外输入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现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医院接受隔离治疗,病情稳定。[7]

(5)陈某某,男,59岁,平潭人,两次核酸检测阴性后,于2021年4月16日从肯尼亚登机回国,4月17日抵深圳,下机后核酸和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并在深圳隔离点隔离14天,期间三次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5月1日,陈某某乘坐D3344动车09车厢01C座位于21点47分到达平潭;5月2日至8日在潭城镇桂山庄居家健康监测,5月9日、10日早晨均在其住所附近锻炼,5月9日到平潭流水安置小区C区6号楼看新房装修。5月10日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目前,陈某某无发热、咳嗽等症状,正在平潭综合实验区定点医院接受隔离治疗。[8]


2.隔离酒店可能发生交叉感染

(1)中国专家五人团队于2021年4月9日入住越南安沛省的隔离酒店,4月23日中午退房离开。印度专家十一人团队则于4月18日入住,其中有人检测阳性。

截止5月17日,包括印度专家团队中的4位、中国专家团队5位和酒店前台大叔1位共10人中招。[9]


(2)2021年9月,一名隔离点工作人员在广州感染

徐某某,女,42岁,入境隔离酒店东海大厦工作人员,9月4日前其常规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9月4日核酸检测结果阳性,已闭环转运至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进行隔离医学观察管理,经专家组判定为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其生活场所、工作场所核酸检测均为阴性。[10]


(3)2021年5月的广州荔湾区1号和2号病例居住在锦龙社区,该社区和附近两家隔离酒店速8酒店和全季酒店相距较近。

官方通报称,荔湾区首位本土确诊者不排除是“意外暴露”造成偶发感染。 [11]


3.建议措施

(1)隔离点按规范选址,远离居民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八版)》要求

(2)提高隔离点一线工作人员(包括保洁、保安等临时人员)的收入水平,用高工资吸引高素质人员,进行防疫技能培训,严格考核并淘汰能力不足的人员。

(3)按规范进行垃圾处置,废水处置。汲取去年成都疫情教训,避免隔离点周边居民捡拾隔离点垃圾造成社区传播。[12]

(4)加强隔离点内部管理,杜绝交叉感染。每批次住客离开后,隔离酒店房间进行彻底消毒。

(5)学习浦东机场“14+7+7”封闭式管理措施,一线人员全部集中居住,避免上下班期间与社区人员的接触。

所谓“14+7+7”封闭式管理,是指这些一线人员,先进行14天的在岗工作,其间由专车在工作地与集中居住点之间提供“两点一线”接送保障; 随后7天离岗,在专门的酒店进行封闭式的隔离健康观察; 再接下来的7天,为居家隔离健康观察。[13]

(6)解除隔离人员有继续定期核酸检测的必要性。

(7)居家健康缺乏监管,也很难确保单独的隔离环境,建议用集中隔离代替。

为了减少从入境口岸到居住地转运过程中的传播风险,消除居家健康监测过程中的社区传播风险,建议在入境口岸一次性集中隔离21天以上。

为了平衡不同城市之间的防疫压力,可以根据各地实际隔离能力合理调配入境航班。

即将到来的秋冬季节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输入性疫情风险还会维持高位,各地都要提高警惕!加强防护!

参考

  1. ^ https://news.sina.com.cn/c/2021-09-16/doc-iktzqtyt6383637.shtml
  2. ^ https://www.guancha.cn/politics/2021_09_10_606676.shtml
  3. ^ https://news.sina.com.cn/c/2021-03-28/doc-ikknscsk2841019.shtml
  4. ^ https://news.ifeng.com/c/85ukUZ5eyP3
  5. ^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1-05/25/c_1127489057.htm
  6. ^ http://shanghai.xinmin.cn/xmsq/2021/08/31/32018965.html
  7. ^ https://3g.163.com/dy/article/GC5G5GBK0512DU6N.html
  8. ^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9456252006450622&wfr=spider&for=pc
  9. ^ https://zhuanlan.zhihu.com/p/372965045
  10. ^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4362062
  11. ^ https://www.163.com/news/article/GB2OT4MQ0001899O.html
  12. ^ http://china.qianlong.com/2021/0101/5224730.shtml
  13. ^ https://new.qq.com/rain/a/20210902A09PUM00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