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柳州市文惠路,10多年前都是这么做的了
挺常见的吧?
北京至少在莲石快速路、万泉河快速路的主干道中间都各有一棵,前者不记得具体位置了,后者就在农大西门不远。
实名反对以上所有答案,支持题主 @超乎 的基本立场。
保护树木的立场是没错的,但最妥当的保护方式难道不是把规划路线避开这棵树吗?
这就好像一辆公交车跑在路上,远远看前边挡着一棵树,结果谁都不吱声,司机一脚油门冲着那棵树就怼过去了,在距离大树0.01米的时候一个急转弯+250度凌空转体空翻后漂移落地,然后全车30多位乘客集体起立鼓掌:“司机师傅好技术!”
请原谅我用一句粗话来形容:这【不友善内容】的都是【不友善内容】吧!。
题目中的古树已经活了二百六十多年了,以图中照片来看起码有十几米高。这么大的一棵树在规划施工的勘探阶段难道没有一个人看的着?还是说这棵树成精了修炼了隐身术,推土机一来把它的法术破了,突然发现这有棵树??
从地图上来看,这棵树所在位置四周都是空地,明明有着充分的躲避空间,结果一帮憨憨偏要瞄着这棵树的位置画一条路?
西安作为作为一座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古老城市,还有千年古都的卓绝地位,按理说在这种城市做规划,做工程,小学生都该知道城市里有数不清的文物古迹是需要避开的。即使在一般城市,无论修路造房也要考虑土地产权、路径效率、管线距离、土质勘测等多个问题,毫不夸张的说,要修这么一条路,从规划到施工至少要有十几个人去现场看看吧?很宽松的说,这种古树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有了解古树周边重大环境变化的责任吧?这里不说你要不要去看看那棵树,从上图来看,方圆几百米都被挖成那个德行了,这种基建工程从规划立项拆迁整地至少也要数年工夫,难道都没发现?或者,这些城建规划文(林)保部门之间都没有相应的信息沟通机制?
再者, @Rhino27 答案中图上的二维码我扫了,打开后是“陕西全民义务植树网”的首页,这个链接在本答案中也可以点开,小伙伴们尽可以去看看这张网页跟这颗古树之间有直接联系吗?如果我作为当地百姓,发现这棵树有问题有风险想要向政府反馈,这样一个网页上是否提供了相应功能?如果我想要了解这棵树的周边信息,一个植树网站又能告诉我什么?当然这个网站本身的主题和功能是没问题的,问题在于:树上的二维码及其内容对当事古树缺乏功能和意义。
我写这篇答案并不是要喷西安,毕竟全国大多数城市都没有比西安做的更好,做的更差的反而有一大片。
题主所质疑的“这种保护方式是否得当”与其曲解为“是否有必要去保护”,更准确的解读应当是“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保护方式是否得当”。将树木夹在道路中央不但对交通安全有潜在隐患,对树木的成长也有威胁:植物的根系在土壤中也需要透气呼吸,而硬化道路会封闭土壤与地表的空气交换,致使树木根系氧合不足。尽管题目中的“树岛”也预留了一部分裸露地面,但这部分裸露地面所能交换的气量与完全开放的土地毕竟是不同的。目前正值疫情,所有人应当都能理解:你戴口罩和不戴口罩呼吸的顺畅度能完全一样吗?
再者,从下图中可以看到,道路的高度要低于树木底部的高度。这意味着这棵树所在的地平面要高于四周,也就是说如果赶上下雨,这棵树将不可能获得充分的集水浇灌,甚至要依赖人工补水,所以这样的“保护方式”是可能存在问题和纰漏的,不管怎么说也不会比整体绕开更方便和廉价。
综上,个人认为对这棵树的保护措施是先天不足的,甚至这都称不上什么“保护”,只能算是为一系列失误、失职、失智所做的挽救罢了。
20200424补充:
本答案发布后有不少“专业人员”恼羞成怒,还有人一言不合就把我拉黑了(抱歉我都忘了跟你说过什么了),所以我再详细解释一下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
首先来再来看这张图,我将道路标红强调一下,这样看着更明显一些。
有些童鞋可能还看不出来,那么把背景图像去掉,这回应该很明显了:
通过画辅助线可以看出,现有路线的修造轨迹并不完全符合“最适合驾驶的圆周轨迹”。也就是说如果一辆车顺着最适合的道路轨迹行驶,方向盘只需要偏转一定角度,就可以完美的循着道路一直走下去。但如果道路弯道没有契合圆周轨迹,车轮与道路的行驶轨迹就会出现偏差,方向盘的调整动作就会增多。
“最短直线距离”用在这种弯道上其实不是很合适,因为直线与道路的转弯处需要尽量小的转弯角度,也就是使用曲线而不是直线连接,但从这样一条辅助线进行参考,我们就完全可以看出:如果道路向东边偏一些,不但可以躲开这棵树,还能缩短道路距离,提高驾驶感受。
当然这点缩短的距离还是微不足道的,其成本并不值得计算,关于绕道会节约成本的真正理由是这个:
如图:左边是绕道的效果,道路直通,古树在路边,只会占用很小一部分面积,甚至不会影响停车场的机动车通行。
但在右图中,古树在道路中间,被树岛挤占的面积会被反馈到路边,占用了两边停车场的面积。所以也就等同于降低了停车场的停车、通行能力。如果停车场规划面积本就偏小,那么楼房的位置就必须被后移,从而缩减建筑面积。缩减建筑面积意味着什么?西安的房价应该不用我啰嗦了吧。
而且绕过古树就会增加征地成本吗?还是来画图示意:
如图:蓝色是各个权属地界,绿色是须征用土地,黄色是新建道路区域(包括路边停车场)。图片分为左右两边,左边是现有道路区域,可以看见占用了原有道路右侧的大片土地。而右边是本答案主张的绕路施工方式,可以看出道路基本遵循了原道路的轨迹(这意味着原有排水电路水暖等设施会与新建道路更加吻合,从而降低改造成本),而且因为没有被古树挤出膨胀的部分,对周边区域的占用、征用成本是小于现有方案的。评论区里一群“专业人士”还用什么“多占地”、“买不起”来吐槽我,咋想的啊?虽然我对规划城建相关部门是有很大怨气,但拜托了,一群站在光年外的门外汉就别来指点江山了,这个行业里还有不少真才实学的从业者,给他们留点脸吧。
在中国,规划城建是最广受吐槽的部门之一。拉锁路、断头路、挖断光缆水管、捉急的停车面积、狭窄拥堵的主干道、领导坐飞机问下边怎么地震了的段子……更别提我国首都当年弃用“梁陈方案”正是现在北京拥堵的败笔之一。如此之多的现实案例已经充分证明了某些“专业人员”的尸位素餐是多么严重。并非是我反智,而是某行业的存在本身就有反智性。华为的工程师可以跟我谈专业,知乎的码农可以跟我谈专业,武汉的医生可以跟我谈专业……但很遗憾,规划城建人员跟我指手画脚没有资格。我不信任你们,你们犯过的弱智错误太多了!你们身上的笑话太多了!你们导致的不良后果太多了!
我不否认该题目会有我未曾考虑到的地方,也不否认我的知识范围可能不足以让我了解这样做的理由。但如果你们不是当事人,也请不要替你们的同行进行隔空挽尊。也许你说的符合现实,也许你说的完全正确,但并不能代表该事件的涉事方都不是傻子。
同时外行指导内行并非绝对不可行,任何学科、产品、事件都会有常识领域与专业领域,一棵树种在中间还是路边好明显是常识问题,我所分析的角度也是从常识几何知识入手进行评判。在2014年我曾经在知乎对某规划城建问题进行过分析,那篇答案算是我在知乎的第一个高赞回答,不少相关专业的学生写论文都引用了那篇答案的内容。2016年国务院就发布了相关指导意见,正是我两年前的主张。上海东方电视台还剽窃了那篇答案中的图片,可惜对知乎的维权毫不理睬……
所以“专业领域不容外行指手画脚”这句话是十分武断的。至少在本题目的部分论域中,我这样的外行人的声音不应被完全压制。我欢迎理性的指导批评,但一上来就说“问题很复杂你不懂所以你应该闭嘴”这样的老调常谈还是免了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