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女子误存五万元到前亡夫账户,银行是否该承担责任?

回答
误存五万入已故前夫账户:银行该不该“背锅”?

生活中,总有一些令人啼笑皆非又焦心不已的“乌龙”事件。最近,一位女士就遇到了这么一件糟心事:她不小心将一笔五万元的巨款存入了早已过世的前夫的账户。事后,这笔钱被银行以“账户已销户”为由退回,但女士却面临着钱款追回的困难。那么,在这场“钱款失踪记”中,银行到底有没有责任?又该承担多大的责任呢?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把事情掰开了、揉碎了讲,从多个角度来分析。

首先,咱们得弄明白这笔钱是怎么“飞”进前夫账户的。

女士的说法是她“误存”。这其中可能包含几种情况:

操作失误: 在银行柜台办理业务时,工作人员可能听错了卡号,或者女士自己报错了前夫的卡号。
信息混淆: 女士可能有多张银行卡,或者在填写单据时,不小心将前夫的账户信息与自己的账户信息混淆了。
疏忽大意: 也许前夫的账户信息在女士的脑海里仍然活跃,尤其是在处理与前夫相关的事宜时(比如遗产继承、子女抚养费等),这种记忆偏差的概率会增加。

接下来,我们得看看银行在这个过程中的角色。

银行的核心业务是“安全”、“便捷”和“准确”。在办理存款业务时,银行工作人员有义务核实客户提供的信息,尤其是在涉及到大额资金的情况下。

柜台业务: 如果女士是在柜台办理的,银行工作人员是否进行了必要的核实?他们是否应该注意到这个账户信息的前端特征(比如卡号格式)或者询问存款的目的?更重要的是,他们是否应该在录入系统时再次确认客户填写的卡号或口头报送的卡号?如果银行工作人员存在疏忽,例如未按规定流程操作,或者对可疑信息未予警惕,那么银行确实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
自助设备业务: 如果女士是通过自助存款机存的,那么责任的界定会稍微复杂一些。自助设备的操作往往更依赖于客户自身的准确输入。但是,银行在设计和维护自助设备时,是否充分考虑了防范误操作的可能性?比如,在输入卡号时是否有二次确认的提示?存款成功的凭证上是否清晰显示了收款账户的信息?

更关键的一点是,前夫的账户已经“销户”了。

“销户”意味着这个账户已经不再活跃,理论上是无法进行资金存取的。女士的钱被存入一个已经销户的账户,这本身就透露着一丝异常。

销户流程的完整性: 银行在销户时,通常会有一系列的流程,包括资金清算、账户信息的清除等。如果一个已销户的账户仍然可以接收存款,那么银行的系统或者销户流程可能存在漏洞。
退回款项的责任: 银行发现款项存入已销户账户后,将其退回。这个行为本身是正确的,它避免了资金的进一步“流失”。但是,退回到哪里去?如果银行仅仅是简单地将款项原路退回,而女士已经更换了收款账户或者不记得原来的收款方式,那么这笔钱的追回就会变得困难。银行是否应该主动告知女士这个情况,并协助她找到资金的去向?

那么,银行到底该不该承担责任?谁的责任更大?

这是一个责任划分的问题,不能简单地“一刀切”。

女士的责任: 作为存款人,女士本人对输入正确的账户信息负有首要责任。她应该对自己的操作保持高度的警惕。如果她的疏忽是主要原因,那么她自己需要承担大部分的损失。
银行的责任:
程序性责任: 如果银行在办理业务时,未能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例如未仔细核对客户信息,或者未对可疑信息进行警示,那么银行就存在一定的过失。
系统性责任: 如果银行的系统设计存在缺陷,导致已销户的账户仍然可以接收存款,或者在退回款项时未能提供有效的指引,那么银行也应该为此负责。
提示义务: 作为金融服务机构,银行负有向客户提示风险和提供必要帮助的义务。当发生异常情况时(比如存款到已销户账户),银行是否主动告知并协助客户处理,这是衡量其责任的重要标准。

咱们再往深处想一层:

通常情况下,银行在接收存款时,会对收款账户进行基本的验证。如果一个账户已经销户,理论上是不应该再接受存款的。除非存在以下几种可能:

1. 销户流程未完全生效: 可能由于某些技术原因,账户虽然被标记为“销户”,但系统并未完全阻止其接收部分性质的交易。
2. 内部异常处理: 银行内部对于已销户账户的处理规则可能存在一些特殊情况,导致了这次的“误存”得以发生。
3. 银行员工的疏忽或违规操作: 这是最直接的责任来源。

那么,女士现在该怎么办?以及银行应该如何做?

女士首先需要做的,是收集一切可以证明她存款行为的证据,包括:

存款凭证: 无论是纸质凭证还是电子记录,都要妥善保管。
与银行沟通的记录: 包括电话录音、邮件、与银行工作人员的谈话记录等。
证明前夫账户已销户的证据: 如果女士有证据能够证明该账户在她存款前已经处于销户状态,这将对银行的责任认定非常有利。

她可以尝试以下途径:

联系银行: 再次与银行的客户服务部门或网点进行沟通,详细说明情况,要求银行调查款项的具体去向,并协助追回。
寻求法律援助: 如果银行推诿责任,女士可以考虑咨询律师,了解自己的权利,并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银行在这件事情上应该扮演的角色是什么?

银行不应该仅仅是冷冰冰的“退回”处理。作为专业的金融机构,它应该:

认真调查: 仔细核查存款过程中的所有环节,找出导致此事的具体原因。
主动沟通: 一旦发现存款账户已销户,就应该立即联系客户,告知情况,并解释款项的去向以及如何进行追回。
提供协助: 如果银行的系统或流程存在问题,或者客户在追回资金过程中确实遇到困难,银行应尽力提供必要的协助和解决方案。例如,如果款项退回到一个不知名账户,银行能否通过内部渠道追踪到更准确的退款信息?

最后,咱们总结一下:

女士误存五万元到已故前夫的账户,银行是否该承担责任,关键在于银行在整个存款业务过程中是否存在操作失误、系统漏洞或者未尽到提示和协助义务。 如果银行存在明显的过失,那么它就不能“置身事外”,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这件事也给咱们所有人提了个醒:在进行大额转账或存款时,一定要格外仔细,反复核对收款人的账户信息,并保留好相关的交易凭证。同时,如果遇到了类似的“乌龙”事件,也要保持冷静,积极与银行沟通,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毕竟,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才是最实际的事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作为银行员工,这一题我真的很想答一答。

说银行是弱势群体大家都会鄙夷,但某种意义上事情就是这样。

碰到任何情况,客户都会有自己的诉求,而且自以为很天经地义的诉求,但是你却不知道中国人民银行和银行法对于银行对任何情况的处理也都有要求,他们随时都要对商业银行进行监督检查。而银行面临最大的矛盾就在这,客户有自己的诉求,而银行的主管部门有要求,这两者往往又存在冲突,而客户不管你人民银行有什么要求,就要坚持自己的诉求,不配合我就闹,我就投诉,你银行就没人性。人民银行也不管客户怎么想的,你商业银行的做法必须符合要求,不按要求走就是不注重风险防控,拿人民的财产开玩笑。商业银行,尤其是商业银行的一线柜台员工就是这么受夹板气的。

题目里说到的这种状况其实我是切切实实碰到过的。这个问题要是日常生活里就像你给错别人钱要求对方还回来,别人就该理所当然换回来这么简单就好了。银行作为储户的管家,做任何资金变动都要慎之又慎,监管部门和法律都有明确的要求,不是哪个员工或是行长想怎样做就能怎么做的。实话说,银行是可以通过冲正交易把这笔存款作为错帐冲销回来的,或者通过挂失手续重置账户密码取出存款。但是你以为冲正是想做就能做的吗?挂失想做就能做吗?这涉及到几个问题。

1,错存到别人账户上的钱是你的钱还是他的钱?把这笔钱取出来需不需要储户所有人的同意?

当然需要所有人同意。打个比方说,你要还朋友钱,朋友给你个卡号,你把钱存到卡上之后感觉自己亏了,跟银行说,对不起我不存了,你给我把钱取回来好吗?你觉得银行可以不通过账户所有人就把这笔钱取出来吗?如果银行直接按照存款客户的意愿直接做了冲正(实际上也做不到,必须要储户卡和密码才行),那账户所有人上法院告银行的话,银行准输,因为存到人家卡上的钱就是人家的钱了,必须要经过人家同意才能动,银行没有权利私自处理储户的存款。如果没有账户所有人亲自拿卡输入密码并且签字同意的话,银行根本做不到这件事。再者说你作为银行的储户,如果你卡上的钱银行想取就能取出来,你敢存吗?

唉呀,不是跟你说了,这人已经死了吗?死了怎么同意?这就涉及到第二个问题。

2,银行怎么确定储户是死是活?

你跟我说他死了,我就必须认为他死了是吗?你们可能觉得银行冷血。谁还会拿亲人的死活开玩笑吗?呵呵,那是你见得少。干银行这么多年,老子可是吃过见过的。为了能方便办业务,有些储户什么谎都撒得出来。银行里有些业务必须要求储户本人办理,不能够代理,比如说银行卡挂失补卡,挂失这一步可以代理,但补卡这一步必须本人办理,银行要确保存款介质交到本人手上。这时候为了代办也能成功就会有客户谎称账户所有人瘫在床上不能出门,出车祸在医院来不了等等不啦不啦各种理由。但是这样我们也不能就办了,我们宁愿提供上门服务,亲自去看看储户本人的状况,带上单据相机,让本人签了字拍了照再回来把业务办妥。很多时候开车很远到了储户家里一看,其实本人活蹦乱跳的。银行在这方面都是吃过教训的。谎称出不了门,我们上门服务费点油钱时间,吃点亏我们也就认了。但如果说储户已经身故,我们必须要见到公安部门开具的死亡证明才能相信账户所有者本人确实死了。

3,有了死亡证明,知道储户确实死了,他的亲属是否就能取他的钱了呢?

其实不论储户死没死,银行碰到代理取款的情况都要非常谨慎。银行最怕看到的情况之一就是夫妻之间的存款出现问题。曾经我们银行就出过这样的事,一个老客户来取他爱人的钱,金额超过5万需要出示账户所有人本人的身份证才能办里。因为客户经理跟他熟所以就给他办了,结果银行就被这名客户的爱人告了。原来这两口子正在打离婚,男的提前把爱人和自己名下的存款都取出来存成自己母亲的名字,这样就可以不作为夫妻共同财产分割。

而如果储户确实死了,这里面就有个财产继承权的问题。你拿户口本来说自己是死者妻子你就是这笔存款唯一合法的继承人吗?银行不是法院,做不了这个认定。银行里经常碰到的就是父母去世了,子女来支取父母的存款。这个时候你说你是死者的儿子,我就给你取吗?给你取走了以后,死者的另一个儿子跑出来跟我们打仗怎么办?所以银行需要一份存款合法的继承人的认定,这个认定就是公证处开的财产公正。这个公正上必须明确写明了死者的财产有哪些人来继承,而且银行要求所有继承人都到场签字才能支取这笔存款。

所以题目里的女士如果真的想取回这笔存款,正确的,符合法律要求的做法是,携带账户所有人的死亡证明、自己作为死者财产的唯一合法继承人的财产公正和自己的身份证到银行办理挂失或者密码重置手续(各个银行会有些许不同),然后就能支取这笔存款了。

这样做确实很麻烦,我们银行也不想这样麻烦,但是没办法,我们不这么做就是玩忽职守。当初我碰到的是一个女的把钱错存到她死了好几年的前夫的卡里,又不知道密码。她都再婚了,就算开财产公正她都未必是继承人。在那跟我都哭了,我也知道她的难处,我也很为难。

~~~~~~~~~~~~~~~~~~~~~~~~~~~~~~~~~~~~~~~~~~~~~~~~~~~~~~~~~~~~~~~~~~~~~~~~

11月4日,由于最后一段会造成不好的影响,我选择删除,请见谅!

user avatar

我没有看懂问题。

请明确一下银行应当承担什么责任?



从事实经过来看,银行就是按照流程给办理了一笔储蓄业务而已,所以要明确一下,银行应当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1、银行应当承担错误操作的责任,取消操作返还现金。

显然银行在操作过程中没有错误,所以这个责任是无稽之谈。

2、银行应当承担未能核实被储存账户所有人是否已经死亡并销户的责任,所以操作无效,应当返还现金。

显然银行没有调查储户是否尚在人世并且进行销户处理的责任。

3、银行应当承担为遗孀追索亡夫财产的责任。

无稽之谈。



难道这五万元就没了吗?很是不解

普及一个常识:

存在银行的钱,不是银行的,是储户的。任何时候这个钱都是储户的,不会没了,储户挂了走遗产继承,什么叫没了?

你以为银行能把这钱据为己有吗?!






我再补一刀好了,这事儿上法院去告银行一毛钱好处没有,如果真的进入审判程序,几乎一定会败诉,因为银行根本就没有任何过错啊。

对此,黄女士的委托代理人认为,在原告存款时,原、被告存在债权债务关系,被告工作人员没有提示原告输入密码,且在原告反复追问是否需要输入密码时,被告工作人员并未提醒,因此被告存在过错。

存款根本就没有需要密码一说,所以根本不存在过错。


这是白白给法院送钱的行为。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