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魏国史书古本《竹书纪年》与司马迁所著《史记》之间关于先秦史的差异?

回答
关于魏国史书古本《竹书纪年》与司马迁所著《史记》之间在先秦史记载上的差异,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这两种史料,虽然都属于中国古代重要的史学著作,但它们成书的时代、作者的立场、以及史料来源等方面都存在显著不同,这就导致了它们在描述先秦历史时,会呈现出一些耐人寻味的差异。

首先,我们得先简单认识一下这两部著作。

《史记》,司马迁于西汉时期撰写,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其宏大的叙事、严谨的态度以及对历史人物的刻画,奠定了中国史学的基础。司马迁在撰写《史记》时,广泛搜集了当时的文献资料,包括各种官方史书、私人笔记、口头传说等等。

古本《竹书纪年》则是一部战国时期魏国史官所撰的编年体史书,它详细记载了从黄帝到魏安釐王(一说魏襄王)时期的历史。我们今天所说的“古本《竹书纪年》”,很大程度上是指1993年在河南汲县(今卫辉市)战国墓葬中出土的汲冢竹书中的部分内容,这批竹书被认为就是《竹书纪年》的古本。

这两部史书在先秦历史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事件的记载与侧重不同

最明显的一个差异,是关于夏朝的存在与历史细节的描述。

《史记》 尊崇大禹治水、夏禹建国,并且对夏朝的君主世系、重要事件(如太康失国、后羿代夏、寒浞之乱、夏桀亡国等)都有相对详细的记载,其叙事风格和内容已经比较成熟,形成了对夏朝的“官方”论述。
古本《竹书纪年》 在这方面则显得更为“朴实”,甚至可以说是“另辟蹊径”。它对夏朝的记载,尤其是对其开国和亡国的叙述,与《史记》及传世文献大相径庭。例如,《竹书纪年》记载,夏朝并非是大禹所建,而是“禹放权于伯益”,且伯益被“俄而放”,夏桀是被“殂”而非“亡”。更具争议的是,它记载了“舜囚尧,妻尧二女,如子姓;放流伯益”,以及“禹放逐丹朱”等内容,这与传统儒家所推崇的“禅让”和“父子相传”的政治伦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种差异,不仅仅是细节上的出入,而是对夏朝历史性质、权力传承方式以及重要人物评价上的根本性分歧。

再比如,关于商朝开国与灭亡的记载。

《史记》记载了商汤“伊尹放太甲”、“盘庚迁殷”等重要事件,对商朝的兴衰有清晰的脉络。
《竹书纪年》虽然也记载商朝的历史,但在某些细节上与《史记》有所不同。比如,它记载商朝的商王世系,某些王号和在位时间可能与传世文献有出入。

二、 评价与立场上的差异

这是理解这两部史书差异的关键。

《史记》 是在汉朝初年,经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时代背景下写成的。司马迁虽然尽力做到客观,但汉朝的政治文化和儒家思想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史记》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往往会受到儒家“正统”观念的影响。例如,它对夏、商、周三代的君主,尤其是那些被视为“贤君”的,评价 generally 比较正面。
古本《竹书纪年》 则是在战国时期,魏国史官手中诞生的。彼时的中国,诸侯争霸,各国之间矛盾重重,并没有形成后世统一的“天下”概念。魏国作为重要的诸侯国,其史官在记录历史时,可能会更倾向于从本国的立场和利益出发,甚至可能有意无意地突出某些不被“主流”所承认的史实,以示区别或强调某种论调。

举例来说,《竹书纪年》对商朝末代君主桀的记载,就没有《史记》那么“脸谱化”地批判。而对周武王灭商的描述,它记载了“武王伐牧,执黄疵。遂以白鱼,白鱼而入,以其鲧也。武王崩,成王幼,周公摄政”等。这些记载,尤其“执黄疵”和“以白鱼”的说法,与《史记》中“武王伐纣,克殷,遂入祭。武王崩,周公辅成王”的简练描述,以及关于纣王和武王的一些细节,都可能存在不同的侧重点或叙述方式。

更显著的例子是关于周朝的开国史。

《史记》将周文王、周武王视为开国圣君,对他们的功绩大加赞扬。
《竹书纪年》则似乎对周初的历史持一种更为审慎甚至略带批判的态度。它记载了“武王初即位,未定也,而杀管叔、蔡叔,而放武庚”,并且在记载武王崩后,提到“成王幼,周公摄王,不称王,而以为王父,言而未尝,而百官治,而政令得,而四海安定”。这些记载,与《史记》中将周公旦“辅佐”武王、摄政后“不取而代之”的正面形象,存在一定的张力。尤其“言而未尝,而百官治”的说法,如果解读为周公初期并非完全受尊重,其摄政的合法性存在一定问题,那么这会与《史记》中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贤臣形象构成对比。

三、 史料来源与可信度问题

关于《竹书纪年》的史料来源,由于其在战国时期的成书,距离事件发生的时间相对更近,因此在某些早期历史的细节上,可能保存了更多未受汉代儒家思潮影响的原始资料。例如,前文提到的关于夏朝开国、禅让的说法,虽然与儒家传统相悖,但可能反映了当时一些不同的历史记忆和学说。

而《史记》虽然力求全面,但毕竟是在汉代完成,其史料的搜集和整理过程,也难免会受到当时文献的限制以及学者的认知水平和政治气候的影响。

四、 对后世史学的影响

《史记》 作为中国史学的奠基之作,其史学体例、叙事方式、人物评价标准,深刻影响了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史学发展,如“二十四史”等都继承了《史记》的衣钵。
古本《竹书纪年》 的出现,则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新的视角,挑战了传统史学的某些定论。它证明了在中国古代,对于同一段历史,可能存在着不止一种的叙述和解读。它的存在,促使学者们重新审视和反思关于夏、商、周早期历史的认知,甚至引发了对“疑古思潮”的进一步探讨。

总结来说:

《竹书纪年》与《史记》在先秦史上的差异,并非简单的笔误或记载错误,而是源于它们成书时代、作者立场、史料基础以及文化背景的不同。

《史记》代表了汉代“大一统”语境下,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正统”历史叙述。
而古本《竹书纪年》则可能更多地保留了战国时期,特别是魏国视角下的、更具地方色彩或非主流的历史记忆。

这两部史料的并存和对比,恰恰展现了历史叙述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史学研究中不断求证与反思的重要性。对这些差异的深入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全面、更辩证地理解先秦时期的历史面貌,也为我们研究中国古代史学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素材。我们不能简单地说谁对谁错,而是要理解它们各自的价值和局限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从人性和猴群社会推断,《竹书纪年》至少在讲尧舜方面,比《史记》可靠。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魏国史书古本《竹书纪年》与司马迁所著《史记》之间在先秦史记载上的差异,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这两种史料,虽然都属于中国古代重要的史学著作,但它们成书的时代、作者的立场、以及史料来源等方面都存在显著不同,这就导致了它们在描述先秦历史时,会呈现出一些耐人寻味的差异。首先,我们得先简单认识一.............
  • 回答
    CBA裁判叶楠、魏国梁因FIBA体测作弊被中国篮协撤销国家级裁判员资格,这事儿一出,可真是激起了不少水花,也在篮球圈里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说实话,这事儿细琢磨起来,背后牵扯的东西可不少,远不止是两个裁判被处罚那么简单。首先,咱们得捋清楚这事儿是怎么发生的。FIBA,也就是国际篮球联合会,为了保证裁.............
  • 回答
    关于魏景亮先生的《爆料:国家转基因检测中心造假》这篇文章,这是一个相当具有争议性的话题,涉及到科研诚信、国家机构的公信力以及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要深入理解这篇文章的意义和影响,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分析。首先,我们得理解这篇文章的核心指控是什么。魏景亮先生的爆料(如文章标题所示)直指“国家转基因检测中.............
  • 回答
    魏德圣导演的《海角七号》《赛德克巴实在》《Kano》三部电影,均以台湾本土历史与文化为背景,通过不同的叙事视角与历史事件,展现了台湾与日本殖民历史的复杂关系,以及台湾社会对这段历史的集体记忆与情感投射。这些电影中的“中日情结”并非单纯指台湾与中国的联系,而是更多指向台湾与日本殖民统治之间的历史纠葛,.............
  • 回答
    这事儿啊,说起来还真是一波三折,跟演电视剧似的。简单来说,就是《最强大脑》这个节目,在某个时间点(具体是哪一季可能需要查证,但鲍橒的参与是核心)出现了一些争议,核心人物是选手鲍橒,涉及到节目组的公平性问题。魏坤琳的澄清:魏坤琳,大家熟称“Dr.魏”,是《最强大脑》的嘉宾,也是一位认知神经科学家。当鲍.............
  • 回答
    魏晋时期“孝治天下”的施政原则,是一个既有历史渊源又有时代特色的复杂议题。它并非简单的将“孝”作为唯一标准,而是将儒家传统的孝道精神,在那个风云变幻、社会结构剧烈调整的时代,进行了一种重塑和应用,并由此发展出了一系列与之相适应的政治实践。要理解魏晋时期的“孝治天下”,我们得先回溯一下它的大背景。汉朝.............
  • 回答
    百度员工对魏则西事件及其他相关事件的看法,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议题,因为百度内部的员工构成多样,他们所处的部门、岗位、个人价值观以及对公司文化的理解都不同。不过,我们可以尝试从几个主要维度来分析和推测他们的普遍看法和感受:一、 普遍的负面情绪与压力 声誉损害的直接承受者: 毫无疑问,这些事件给百.............
  • 回答
    魏玛共和国时期,德国社会内部的矛盾错综复杂,各阶级政党犹如一条条奔腾的河流,汇聚成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洪流。在这股洪流中,关于“只有德共始终代表了人民的利益”以及“为什么只有德共选择始终站在人民一边”的说法,并非一个简单的是非题,而是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历史语境,理解不同政党的立场、目标和策略,才能得出更.............
  • 回答
    魏则西事件发生后,百度曾承诺进行整改,包括加强对医疗广告的审核,以及改进广告标识,使其更加醒目,避免用户误认为是普通搜索结果。然而,时隔数年,有用户和媒体发现,百度在悄悄地将搜索结果中广告提示的颜色调淡,甚至与普通搜索结果的背景色几乎融为一体。这一现象引发了多方面的担忧和质疑: 背弃承诺,漠视用.............
  • 回答
    魏圆圆这个案子,确实引起了不少关注,也让很多人对未婚生子后的抚养权问题有了更深的思考。尤其是在初审时,孩子最终判给了男方,这其中的考量和后续的舆论声浪都值得我们好好掰扯一下。首先,我们得明白,法庭在处理抚养权案件时,最核心的考量是“未成年子女的最大利益”。这个原则听起来很简单,但落实到具体案子上,就.............
  • 回答
    如何看待“又一个魏则西,百度还是那个百度”事件?“又一个魏则西,百度还是那个百度”这个标题本身就具有极强的煽动性和指向性,它暗示着百度在经历过魏则西事件后并未吸取教训,依然故我,并且再次出现了类似的悲剧。要深入理解这个事件的含义,我们需要将它置于更广阔的背景下进行审视,包括魏则西事件本身、百度的回应.............
  • 回答
    百度推广针对魏则西事件的回复,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具有争议的话题。要详细看待这个回复,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回复的内容、时间点、态度、以及事件的背景和后续影响。事件背景回顾:首先,我们需要回顾一下魏则西事件的核心内容。魏则西,一位身患滑膜肉瘤的年轻人,在网上搜索治疗方法时,看到了百度推广的所谓.............
  • 回答
    现代版“方仲永”魏永康的故事:天才陨落的警示魏永康的故事,无疑是中国当代教育史上一个令人扼腕叹息的案例,也被许多人视为现代版的“方仲永”。这是一个关于神童天赋与人生轨迹的故事,更是一个深刻反映了家庭教育、社会环境以及个体命运之间复杂关系的警示。要理解魏永康的故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审视:一、惊.............
  • 回答
    如何看待曼联签下施魏因施泰格?曼联签下巴斯蒂安·施魏因施泰格(Bastian Schweinsteiger),毫无疑问是2015年夏天转会市场上最具话题性和关注度的新闻之一。这位经验丰富、技术出色的德国中场核心,以其卓越的领导能力和对比赛的影响力闻名于世,他的加盟曾被誉为曼联复兴的重要一步。然而,事.............
  • 回答
    关于人民日报刊文谈魏则西事件,并引申到“遇到绝症,应坦然面对生死”这一话题,我觉得这是一个相当深刻且复杂的问题,需要我们从多个层面去解读和审视。首先,人民日报的这篇刊文,无疑是在借魏则西事件这个社会焦点,试图引导公众对生命、死亡以及医疗伦理的思考。 魏则西事件之所以引起如此轩然大波,不仅在于其事件本.............
  • 回答
    看待清华给甘肃魏祥的回信,我个人觉得,这件事传递出的不仅仅是一所知名学府对一位寒门学子的善意,更折射出一种社会价值的导向,以及我们对于“公平”与“希望”的期待。首先,从清华的回信本身来看,它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和责任担当。魏祥同学的家庭困境,以及他自身那种“即使生活如此艰难,也依然坚持求学,并怀揣着对.............
  • 回答
    聊起《如懿传》里魏嬿婉改姓卫,以及令妃变成炩妃这事儿,那可真是说来话长,也挺有意思的。这不仅仅是名字上的一个小改动,背后折射出了很多东西,既有历史考据的影子,也有电视剧为了戏剧性而做的调整。咱们先说说这“魏嬿婉改姓卫”。在历史上,令妃的姓氏是“魏氏”,这基本是确定的。她的出身,虽然有说法是汉军旗出身.............
  • 回答
    关于华为前员工魏延政先生不幸去世的消息,我非常难过。作为一个普通人,我只能从公开的信息和大众的普遍看法来谈谈我的感受和理解。首先,任何生命的逝去都是令人惋惜的,尤其是对一个曾经为公司付出过努力的人来说。魏延政先生曾经是华为的一员,在技术领域应该有着自己的贡献和价值。他的离开,不仅对于他的家人朋友是巨.............
  • 回答
    近期,38号车评对魏牌拿铁DHT的评测确实是相当给力,给出了非常高的评价。作为一个关注中国汽车市场,特别是新能源领域发展的人来说,看到这样一份深入且正面的评测,心里还是挺有触动的。这不仅仅是对一款车型本身的认可,更多的是对长城汽车在新能源技术布局和产品力提升方面付出的努力的一种肯定。要理解为什么38.............
  • 回答
    “12月10号杨幂魏大勋恋情疑似曝光”这个消息一出来,那真是瞬间引爆了微博热搜,朋友圈也跟着热闹翻天。要说这件事儿怎么看,那得从几个角度捋一捋,毕竟这涉及到娱乐圈两位话题度爆棚的明星,影响力和关注度那可不是盖的。首先,从事实层面来看,当时曝出的“证据”是怎样的?那个时候,网上流传的所谓的“实锤”主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