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又一个魏则西,百度还是那个百度》事件?

回答
如何看待“又一个魏则西,百度还是那个百度”事件?

“又一个魏则西,百度还是那个百度”这个标题本身就具有极强的煽动性和指向性,它暗示着百度在经历过魏则西事件后并未吸取教训,依然故我,并且再次出现了类似的悲剧。要深入理解这个事件的含义,我们需要将它置于更广阔的背景下进行审视,包括魏则西事件本身、百度的回应与改变、以及当下互联网医疗广告的乱象。

回顾魏则西事件:一段深刻的教训

首先,我们必须回顾2016年的魏则西事件。年轻的魏则西患上滑膜肉瘤,在绝望中通过百度搜索,看到了来自“武警某部队医院”的所谓“国际领先”的肿瘤疗法,并被推荐了“DCCIK”生物免疫疗法。在百度推广的所谓专家和医院的诱导下,他投入了巨额的治疗费用,但最终发现这种疗法并无实际疗效,其信息来源也存在虚假宣传。魏则西的离世,不仅是一个家庭的悲剧,更在全社会引发了对互联网医疗广告监管的广泛讨论和深刻反思。

魏则西事件的核心问题在于:

虚假医疗信息泛滥: 搜索引擎的算法和商业推广机制被用来传播未经证实、甚至欺骗性的医疗信息,误导了病患。
莆田系医院的劣迹: 一些民营医院(特别是莆田系医院)利用虚假宣传、夸大疗效、过度医疗等手段牟利,对病患造成了身体和经济上的双重伤害。
监管的缺失与滞后: 政府相关部门对互联网医疗广告的监管存在漏洞,使得不良商家有机可乘。
百度作为平台的责任: 作为最大的搜索引擎之一,百度未能有效过滤虚假医疗信息,其商业推广机制与用户生命健康之间的矛盾暴露无遗。

“又一个魏则西”:潜在的风险与警示

当出现“又一个魏则西”的说法时,这通常意味着:

1. 新的悲剧事件曝光: 可能有新的案例浮出水面,显示有患者在百度搜索后,遭遇了类似的虚假医疗信息引导,导致延误治疗、经济损失甚至生命危险。
2. 现有问题并未根本解决: 尽管百度在魏则西事件后进行了一系列整改,但其核心问题——如何在商业利益与用户安全之间取得平衡——依然存在。搜索结果中仍然可能充斥着未经严格审核的医疗广告,或者仍然存在一些擦边球式的宣传。
3. 用户对百度的不信任感: 用户对百度医疗搜索的信任度在经历过魏则西事件后大大降低,任何新的负面案例都会加剧这种不信任,使得“百度还是那个百度”的担忧更加强烈。

“百度还是那个百度”:审视百度的整改与现状

在魏则西事件之后,百度确实采取了一些措施来“整改”,例如:

调整医疗推广规则: 百度曾宣布调整医疗广告的审核标准,加强对医疗机构资质的审查,减少普通医疗搜索结果中商业推广的比例。
上线辟谣和科普内容: 百度也曾表示会加强健康科普内容的建设,打击虚假医疗信息。
与权威机构合作: 尝试与国家卫健委等权威部门合作,提升医疗信息的权威性。

然而,“百度还是那个百度”的论调,则是在质疑这些整改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这可能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商业利益的驱动: 医疗广告一直是百度重要的收入来源。在巨大的商业利益面前,百度是否真正愿意彻底剥离有风险的医疗推广,或者其整改措施是否只是表面文章,难以完全断绝其商业诉求与用户安全之间的潜在冲突。
技术手段的局限性: 即使有审核机制,面对层出不穷的虚假宣传手段,AI审核和人工审核都可能存在疏漏。一些不法商家会不断变换花样,绕过平台的监管。
平台责任的边界模糊: 搜索引擎作为信息的“中介者”,其责任界定一直是争议的焦点。百度是否应该对搜索结果中的所有医疗信息负责?或者仅限于推广内容?这种模糊性给了平台一定的空间来规避责任。
其他平台的示范效应: 即使百度有所改变,如果互联网医疗广告的整体乱象并未得到有效治理,那么其他平台也可能存在类似问题,用户自然会将矛头指向头部平台。

深入分析“又一个魏则西,百度还是那个百度”

这句话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理解:

1. 对用户安全的持续担忧: 这是最核心的担忧。用户在生命健康受到威胁时,往往处于弱势和恐慌状态,他们依赖搜索引擎获取信息,而一旦搜索结果被虚假信息污染,后果不堪设想。这句话是对百度能否真正保障用户在医疗信息获取上的安全,表达了深刻的怀疑。

2. 对商业模式的批评: 这句话也暗含着对百度商业模式的批评。如果一个平台为了追求商业利润,能够容忍甚至助长可能损害用户生命健康的虚假信息,那么其商业模式的道德性就会受到质疑。用户认为,百度在魏则西事件后,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流量至上、唯利是图”的基因。

3. 对监管有效性的反思: 这句话也间接反映了社会对相关监管部门的期待。如果类似魏则西的悲剧一再发生,那么说明现有的监管机制仍然存在漏洞,未能有效约束互联网平台的行为。

4. 用户信任的崩塌与重建: 魏则西事件对百度用户信任造成了巨大的打击。当一个新的类似事件出现时,它不仅是对百度的指责,更是对用户信任被辜负的再次确认。重建信任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需要企业拿出实际行动和长期的承诺。

如果真的出现了“又一个魏则西”的事件,应该如何看待?

如果媒体报道或社会舆论出现新的“又一个魏则西”的事件,那么我们应该:

深入调查和核实: 首先要冷静看待,通过官方信息和权威媒体的报道进行核实,了解事件的具体细节、涉及的平台、机构和个人。
关注百度后续的反应: 重点观察百度在此事件中的态度和处理方式。是沉默回避,还是积极回应?是推卸责任,还是承担责任并进行改进?
审视整改措施的实际效果: 结合新发生的事件,评估百度在魏则西事件后所做的整改是否流于形式,是否真的有效解决了问题。
呼吁加强监管和立法: 无论百度是否有改进,这类事件的发生都表明现有的监管和法律仍然不足以完全遏制虚假医疗信息的传播。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呼吁,推动更严格的监管和更完善的法律法规。
提升网民媒介素养: 也要认识到,用户自身也需要具备辨别信息的能力,不轻信搜索引擎中的商业推广和未经证实的信息,遇到重大健康问题应及时就医并咨询专业医生。

总结来说, “又一个魏则西,百度还是那个百度”这句话,是一种对百度在医疗信息领域履行社会责任的强烈质疑和警示。它反映了公众对生命健康的极度重视,对虚假信息传播的深恶痛绝,以及对平台责任的严厉审视。无论百度在魏则西事件后是否进行了表面上的整改,当类似的问题再次出现时,这种怀疑和担忧就会再次被放大。真正的改变,需要百度在商业利益和用户生命健康之间,做出更明智、更负责任的选择,并且以实际行动证明其已经不再是“那个百度”。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呵呵,被秒删。

===============

知乎er都特别反感讲故事。

我跟你们讲净道理,你们又尼玛听不懂。

跟你们说打百度根本不是莆田系的七寸,你们就跳出来指着我的鼻子说大V洗地。

都喜欢装全世界最清醒的人,看谁都像傻逼。



来,《人民的名义》走一发。

山水庄园也是一个重要的媒介,敲掉之后就没有腐败了?

不,高晓琴们还在!

干掉了高晓琴就没有第二个山水庄园了?

祁同伟们还在!

干掉了祁同伟,还有高玉良,

干掉了高玉良,还有赵瑞龙,

干掉了赵瑞龙,还有赵立春。



没有陈岩石跳出来挡住你们喜欢的李达康,大风厂早就平了。

陈岩石背后没有沙瑞金撑腰,老菜皮早就陪他儿子去躺着了。

沙瑞金没有中央撑腰,赵立春分分钟把他连根刨。



这个逻辑该看得懂吧。

那反过来,只要中央不搞赵立春,

赵立春在就不会干掉赵瑞龙,

赵瑞龙不会让人干掉高玉良,

高玉良不会让人干掉祁同伟,

祁同伟不会让人干掉高晓琴,

高晓琴不会让人干掉山水庄园。

百度不过是莆田系的山水庄园而已。

没有了百度,莆田系还是莆田系;

没有了莆田系,百度就是个屁。


故事讲完了,我们再看中央是什么态度呢?



user avatar

百度慢慢就要挺过去了,过了这一关,差不多就能取得全面胜利。

国人有种习惯,当知道一个恶魔惹不起以后,就开始嘲笑挖苦那些被恶魔吃掉的人。

“都知道百度无良,你还用百度去搜医院,你这不是作死吗?不作死就不会死,哈哈。”——这样的论调一出现,百度就安全了。

很快,知乎里就会有类似的答案。

百度很快就安全了,多死几个魏则西以后,这样的题就没人来答了,大家就会默认百度就应该是这个样子,这个样子就是百度应该有的样子。

李彦宏就是喜欢看你们气的要死,但又拿他没办法的样子。看到彦宏这么流氓,莆田系的人就放心了。

洗地的马上就来。看看怎么洗,再继续答吧。

比较悲哀的是,洗地的三三两两,并没有蜂拥而至。百度已经算定了,这事不值得花钱去消除影响,已经算定了不会起什么波澜,已经算定了这是公司“新常态”,处之淡然。

一想到一个普通人在一个大公司面前,是如此渺小;一条条人命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如此卑微,我就感到绝望。抵抗,挣扎,真的有用吗?一个人,在十一个黑社会面前那么渺小,一个人,在抓嫖队面前那么渺小,一个人在百度面前那么渺小,即便是死了,死了,又死了,能让百度感觉到吗?

地,都懒得洗了。地上有那么几滩血迹,狼爪踏过去的时候,印上血红的梅花,我们一起欣赏和赞美吧。

user avatar

写个肥猪流答案。

希望情绪之外,还有一些认真思考。


本文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关于这个医疗问题的思考

第二部分是关于百度的问题


———故事的重演———

其实这并不是第一次发生类似的事情了。

2013年发生在10·25温岭袭医事件,导致主任医师王云杰经抢救无效去世,年仅47岁;副主任医师江某心包刺伤加膈肌穿透,被捅成重伤;主治医师王某右上胸皮肤被刺伤,为3人中伤势最轻者。

而事件的诱因就是 “空鼻症”。

媒体报道,温岭杀医案的凶手连恩青,正是接受了双侧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微创切除术等。


而今,这一事件有一次要上演了,不过,和上次事件不同,上次事件是患者杀死了医生,这次是患者选择了自杀。


那么,空鼻症究竟是什么?

————空鼻症————

空鼻症全称是“空鼻综合征(Empty Nose Syndrome,ENS),最早是1994年由Eugene Kern和Monika Stenkvist提出的。

其定义是:鼻部术后主观症状和客观体征严重分离,伴有精神心理障碍的原因不明的鼻部症候群”

症状一般包括 鼻塞及鼻腔和(或)鼻咽、咽部干燥感等。

而空鼻症患者往往经历过一些手术,尤其是鼻甲切除术


图中鼻甲事实上相当于人体鼻腔的一个空调,有调节空气流速,湿度控制,温度控制等作用。


————空鼻症尚有争议————

尽管空鼻症目前已经被很多人熟知,然而,空鼻症本身有很大争议。

主要表现为

1,空鼻症是生理症状还是心理症状?

2000年在美国华盛顿举办的世界鼻科大会曾专门讨论过“空鼻综合征(Empty Nose Syndrome,ENS)”这个概念是否存在,或者仅是一种心理疾病的躯体化症状,或是诈病。

目前这个还有很多争议,不少从业人员认为空鼻症可能是一种症候群,而非一种疾病。“

对其的定义、诊断、病因、治疗等所知甚少。目前诊断主要依靠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手术史,缺乏客观的诊断依据

2,空鼻症的引发原因?

这是争议最大的一个内容,即是否是手术引发的空鼻症。

鼻甲手术是十分常见的手术之一,然而术后是否出现空鼻症是一个很随机的问题。

而且,更有甚者,有些鼻腔癌症的患者,切除了非常多的部位,也鲜有空鼻症。

所以,目前对空鼻症的争议很大。


我搜索了一下相关文献,也是有不同的看法。


—————本问题的核心—————

所以,这个时候,在现代医学都难以证明是否是手术引发的空鼻症的时候,这个问题究竟是

医疗事故?

过度医疗?

非法行医?

当然,这个问题是新疆卫计委的事情喽。

温岭杀医案,大家对受害医生十分同情,也谴责杀人犯。

而温岭事件的核心就是空鼻症

连恩青此前为该院患者,对其之前在该院的鼻内镜下鼻腔微创手术结果持有异议。 连恩青曾于2012年3月20日到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鼻内镜下鼻腔微创手术,主刀医生为该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医师蔡某,手术成功。但连恩青在术后时常感到鼻子通气不畅,2012年12月28日,连恩青第一次到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务部投诉,此后又陆续投诉多次。医院组织医生为连恩青先后两次进行会诊,但未找出原因。连恩青又前往台州市中心医院、浙医一院就诊,两次诊断结果都表明不需要再动手术。2013年5月14日,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邀请浙江大学邵逸夫医院五官科副主任医师汤某为连恩青会诊,会诊结论为「手术良好,不需再做手术」。 但他认为,是多家医院串通一气在骗他,医院存在着黑幕

同样是空鼻症,一家是国家三级乙等公立医院,一家是疑似“莆田系医院”。上一次大家站长了医生的角度,这次网民,站在哪一边?


—————关于百度—————

现在对百度已经无语了。

去年魏则西事件,看到百度似乎收敛了些。结果,没几天,这种医疗广告又出现了,真是死性不改啊。

我就简单的搜索了下


结果最上面两条依然是医药广告,以及右侧那么显著的推广链接。

而百度自己的免责声明,则是一行灰色字体不显眼的话,这样玩弄网名智商,有意义?

整个页面一共14条搜索结果,其中有4条是广告……

而这家乌鲁木齐爱德华医院页面是这样的,这种风格,似曾相识……


君子爱财取之以道,人命关天的事情,千万要注意。百度啊百度,你什么时候才能长点心啊。


最后强烈建议:

生病了一定要去正规医院!

生病了一定要去正规医院!

生病了一定要去正规医院!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