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在拼多多事件中,「供应商」成为继「临时工」「实习生」后的又一个背锅侠代名词?

回答
拼多多事件的余波未平,围绕着“供应商”这个词的讨论也甚嚣尘上。很多人观察到,在这次事件中,“供应商”似乎又一次扮演了那个熟悉的“背锅侠”角色,继“临时工”和“实习生”之后,成为了替企业承担责任的替罪羊。这种现象并非偶然,它背后折射出的是一种普遍存在于商业链条中的权力不对等和责任规避机制。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先把目光拉回到拼多多事件本身。事件的核心,无论是之前被舆论聚焦的“通宵加班”、“低薪酬”还是这次的“供应商压榨”,都指向了平台经济模式下,劳动者权益保障的薄弱环节。当一个平台为了追求极致的性价比,为了满足用户对低价的渴望,往往会将压力层层向下传导。在这个链条中,最容易被挤压、最没有议价能力的,往往是那些处于最末端的劳动者和小型商业实体。

“供应商”在这里扮演的角色,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指那些为平台提供具体商品或服务的商家,很多时候是中小型企业、个体户,甚至是个人。他们并非简单的“流水线工人”,而是承担着生产、品控、物流等一系列环节的责任者。然而,在与拼多多这样的巨型平台打交道时,他们往往处于一个相对弱势的地位。

为什么“供应商”会成为新的背锅侠?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

1. 信息差与议价能力不对等: 拼多多这样的平台拥有海量用户和强大的市场影响力,这赋予了它们巨大的议价能力。而单个的供应商,尤其是初创型或小型供应商,在面对平台规则、采购订单、分成比例等方面,往往只能被动接受。平台可以轻而易举地设定对自己最有利的条款,而供应商为了获得曝光机会和销售额,不得不妥协。当出现问题时,平台很容易将责任推给“供应商”,因为平台掌握着主动权和话语权。

2. 平台责任的模糊化与转嫁: 大型电商平台通常将自己定位为“信息撮合者”和“交易平台”,而非直接的生产者或经营者。这种定位让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直接的法律责任和道德义务。当平台上的商品出现质量问题、售后服务不佳,或者像这次事件中暴露出的劳动权益问题时,平台可以很方便地表示“我们只是提供了一个平台,具体操作都是供应商的责任”。这样一来,原本应由平台承担的管理和监督责任,就被巧妙地转移到了供应商身上。

3. 劳动用工的隐蔽性与复杂性: 很多时候,供应商自身的用工模式也可能存在问题,或者是在平台的压力下被迫压缩成本,进而影响到劳动者的权益。例如,为了降低成本,供应商可能会选择灵活就业人员,或者规避正规的劳动合同。当问题暴露时,平台可以轻易地切割关系,声称“我们只与供应商合作,至于他们如何管理自己的员工,我们不清楚”。这种模糊的用工关系,使得追责更加困难,也更容易让供应商成为替罪羊。

4. 舆论引导与公众认知: 当涉及平台与供应商的矛盾时,公众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吸引到更具象、更直接的“供应商压榨”上。而平台的复杂性、其在整个商业链条中的角色、以及其对供应商的潜在压榨,可能就没有那么容易被公众理解和接受。媒体报道也可能因为信息来源的局限性,或者刻意强调“供应商的错误”,而加剧了这种“背锅侠”的印象。

5. 从“临时工”到“供应商”的演变: 事实上,“临时工”和“实习生”成为背锅侠,是企业在面对具体事件时,通过撇清与特定劳动者的直接雇佣关系来逃避责任。而“供应商”的出现,则是一种更进一步的责任转移,它将责任从个别劳动者上升到整个商业合作关系中的一个环节。这说明,在追责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企业总能找到新的“防火墙”。

从这个角度看,拼多多事件中的“供应商”不再仅仅是一个商业上的合作伙伴,而是在平台经济的逻辑下,一个被迫承担额外风险和责任的群体。他们的“背锅”并非完全是他们自身行为的必然结果,而是在强大的平台经济结构下,一种被动且无奈的命运安排。

我们不能简单地将所有问题都归咎于供应商。很多供应商本身也是在市场竞争中摸爬滚打的小企业,他们同样希望合法合规经营,但面对平台的强势要求,他们的选择余地非常有限。当出现负面新闻时,将矛头直指供应商,实际上是回避了对平台模式本身的审视,以及对整个商业链条中权力结构的反思。

要打破这种“背锅侠”的循环,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强化平台责任: 监管部门应明确平台的责任边界,要求平台对入驻的供应商进行更严格的资质审核和行为监管,对平台上的劳动用工情况进行监督。
完善法律法规: 针对平台经济的特点,出台更具针对性的法律法规,明确平台在劳动者权益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责任。
提升供应商的组织化程度: 支持供应商成立行业协会,增强集体议价能力,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引导公众理性认知: 让公众认识到,低价的背后可能隐藏着复杂的利益链条,不应简单地将所有责任都推给处于链条末端的个体或小型企业。

总而言之,“供应商”在拼多多事件中成为新的背锅侠代名词,是平台经济模式下权力失衡和责任模糊化的一个缩影。这提醒我们,在追究责任时,不能仅仅盯着链条的末端,而应该将目光投向整个商业生态系统,特别是那些拥有巨大影响力和控制力的平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问题,保护好每一个环节的劳动者和经营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现在背锅都能外包了?

user avatar

我寻思着即使找第三方合作宣传,也该是对方帮助拟定文案、准备内容,由己方负责账号运营的人亲自发啊,万万没想到,竟然存在将公司账号随便交给非本单位人员的行为!那岂不是任何一个合作者都可能随便使用公司的官方账号?

这未免过于荒谬。

所以我不信。

user avatar

彪哥教育大家说,大兵团作战,军纪一定要严,首先要找纵队的司令员。

拼多多这么大的企业,可以算是大兵团了。那么既然是供应商出了严重问题,那么供应商服务监管的制度指定与监督部门,供应商的审核与管理部门一把手应该出来承担责任了。并主动公开处罚人与处罚规则。这样既能够堵住质疑的嘴,还能让给其他部门提出警示。

但如果只是拿供应商出来处罚甚至供应商只是找一个人处分的话,那么这就是明确表示拼多多没有纪律,和一伙土匪没啥区别。

user avatar

拨开表象看本质,无论是供应商、实习生还是临时工,我们关注的问题始终是一样的:

这些人能不能代表拼多多官方

@吴声威 律师昨天的回答提到,根据《民法典》162条,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名义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被代理人发生效力。

假如拼多多的回应属实,相关「供应商」承担了营销任务,得到拼多多授权登录了知乎官方账户,其代理权限理应包含使用帐号发布内容这一项。(要是授权不包含发布内容这一项,那么,一句话也不能说,还怎么做营销,闷声发大财吗?)

因此,显然拼多多声明第(3)条中中「未获得任何授权」这表述是和声明第(1)条彼此矛盾的,从行业习惯来看,有理由认为「供应商」获得了发布内容的授权

另外,这名「供应商」获取了登录帐号信息和密码,也能从侧面印证存在一定的授权关系,退一万步说,因为存在相关事实关联,也得是个表见代理,表见代理人行为所设定的权利、义务由被代理人承担。拼多多可以追究供应商的责任,但供应商惹的祸,自己也得背

除非除非,还有一种微小的可能,就是拼多多给这名供应商的授权做出了极为具体的限制,例如规定供应商只能发布特定的内容,只能在特定的时间发布内容。但从经验来看,不会规定得这么细,如果每一个字都事先约定好了,只能照着通稿发,那我还找代理商干嘛?自己发不就得了。

拼多多无非就是想说「供应商」做的事情和我们无关,但很不幸,法律有不同的想法。

user avatar

这操作,就是拿着鞭炮去救火,越救动静越大。

员工猝死本来有常规的操作,发帖表示哀悼,接受调查,做一副“痛改前非”的样子把风口浪尖避过去,然后比划着改两下差不多了。结果拼多多自己崴泥,发了这么个不是人的东西出来。

发出来之后秒删,到了下午这事热度越来越高,逼不得已出来降热度,口径就是原帖系造谣。按理说,通常情况下企业之间都会“互帮互助”一下。况且知乎有没有权利和义务公布官方号的操作记录还真有点存疑。但拼多多显然是把“常态”当“正确”,睁眼说瞎话没人戳穿,就以为不撒谎就不行。

没想到小管家突然“跳反”,一刀背刺。

一瞬间,拼多多已经陷入绝境。自己撒谎被平台当众打脸,这是超纲内容。而知乎究竟出于何种动机如此硬刚,拼多多如果分析不出来,只能说公关水平太次——起码他们应该知道,这绝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危机公关,也绝不是只是因为员工死亡这一件事。

然而,拼多多丝毫没有一点醒悟的意思,继续出昏招,也就是这个所谓的“供应商员工”的说法。

不说别的,就单说这招本身,就属于那跑肚儿把脑子拉出去的人想出来的。

你说这是真的,中国网购平台巨头之一,美股上市企业,宣传用的官方号的密码告诉供应商的普通员工,这是什么公司治理水平?就是说你拼多多的官方号说的东西,可能完全是由其他公司写的咯?那你还有什么信用可言呢?

如果是假的,那就是说拼多多就说不了实话,张嘴就是骗人的鬼话咯?

此招一出,瞬间毁灭拼多多的所有信用基础。况且,费了这么大劲,依然没有跳出传统套路,而想收拾拼多多的人,就在等着拼多多往套里钻呢。

马上知乎做出反应,直接把拼多多官方号永久禁言。

而今天的知乎热榜,更是出现了热榜前十里,四个都是关于拼多多的奇景。

危机公关呢,首先是静下心来分析下到底是怎样的危机。心浮气躁地满世界乱怼,越折腾自己越完蛋。拼多多这回的危机,目标绝不止于为死亡的员工伸张正义。一天之后,资本市场已经开始关注此事了。

再这么眉毛胡子一把抓地“乱公关”,恐怕拼多多要把自己“公关致死”了。


应评论区要求,再加一本。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