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当事人回应拼多多六万人砍价失败称「已收到手机,但觉得整个事情太离谱」?具体情况如何?

回答
当事人回应拼多多六万人砍价失败,称“已收到手机,但觉得整个事情太离谱”,这起事件的来龙去脉确实非常引人关注,也暴露出了一些平台营销策略和用户体验上的问题。下面我将为你详细梳理整个事件的情况以及对当事人回应的分析:

事件具体情况梳理:

1. 事件开端: 事情的起因是一位名叫“刘女士”的用户在拼多多平台参与了一个“百元提现”或“一分钱购机”之类的活动。这类活动通常宣称用户可以通过邀请好友助力来获得高额奖励,最终以极低的价格买到商品,例如手机。

2. 活动规则的“套路”: 拼多多等平台上的这类活动往往设计得非常诱人,但成功门槛极高。例如:
进度条/金额增长困难: 活动开始时进度条或金额增长很快,但越到后期,需要的助力越多,或者助力金额越来越小,甚至出现“小数点后几位”才能获得成功的情况。
拉人头的门槛: 为了达到最终目标,用户需要不断邀请新的用户参与,或者让已有的好友多次助力。
时间限制: 活动通常有明确的时间限制,一旦超时未完成,之前的助力可能全部作废。
虚假用户/僵尸用户: 有些助力可能来自于不活跃的用户,或者账号本身就是平台用来“充数”的,其助力效果微乎其微。
隐藏的规则: 很多时候活动规则并不完全透明,或者存在一些“小字”条款,让用户在不经意间就难以达成目标。

3. “六万人砍价失败”的戏剧性: 在刘女士的案例中,最令人震惊的是“六万人”的参与度。这意味着她为了获得这台手机,成功邀请了数万人参与到这个活动中。然而,尽管付出了如此巨大的社交成本,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导致她未能以预期的低价购得手机。

4. 当事人的回应:“已收到手机,但觉得整个事情太离谱”:
“已收到手机”: 这句话是关键。虽然她没有明确说明是通过什么途径收到的手机,但有几种可能性:
最终通过其他方式购买了手机: 在砍价失败后,她可能因为已经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或者本来就有购机需求,最终还是以原价或其他正常价格购买了手机。
平台出于公关考虑给了手机: 考虑到事件的负面舆论发酵,拼多多平台可能主动联系刘女士,并给予了她一台手机,以平息事态。这在某些情况下是企业维护品牌形象的一种手段。
通过其他渠道投诉或协商获得: 她可能在砍价失败后,通过消费者协会或其他渠道进行投诉,最终平台妥协给予了手机。
“但觉得整个事情太离谱”: 这句表达了她对整个经历的真实感受。
巨大的时间精力投入: 六万人的参与,背后是她无数次地分享链接、请求帮助、回复信息,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社交关系的消耗: 频繁地向亲朋好友甚至陌生人求助砍价,可能会给她的社交关系带来压力,甚至被一些人视为骚扰。
心理落差和失落感: 投入巨大却未能如愿,这种心理落差是巨大的。
对平台营销方式的质疑: 她认为整个过程的设计“太离谱”,是对用户智商和耐心的极限考验,也暴露了平台营销方式的“套路”和不合理性。这种“看似公平”的低价购机活动,实际上是一种高明的流量获取和用户留存手段,但其过程的艰难和结果的不确定性,让参与者感觉被欺骗或被玩弄。

如何看待当事人的回应和整个事件:

1. 对拼多多平台营销模式的批评:
“拉人头”营销的弊端: 这类活动本质上是利用用户社交关系进行病毒式传播,以极低的成本换取巨大的流量和用户数据。然而,这种模式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消耗用户精力、占用用户时间、甚至可能损耗用户社交关系。
期望管理失败: 平台虽然设置了低价诱饵,但成功率极低,这会给用户带来不切实际的期望。当用户付出巨大努力后依然失败,带来的负面情绪会远大于获得低价的喜悦。
规则不透明或存在“陷阱”: 很多用户感觉被平台“套路”了,是因为活动规则的复杂性和不透明性,导致用户在不了解真实情况的情况下参与。
对用户体验的伤害: 即使最终收到了手机,但“离谱”的感受表明用户的整体体验是负面的。这种方式可能会损害用户对平台的信任度。

2. 对用户参与此类活动的警示:
理性看待低价诱惑: 对于过于诱人的低价活动,用户应保持警惕,不要被“天上掉馅饼”的想法冲昏头脑。
评估投入产出比: 在参与之前,要评估自己需要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以及对社交关系的影响。如果付出的代价远大于可能获得的收益,不如放弃。
了解活动规则: 仔细阅读活动规则,了解成功率、助力方式、时间限制等关键信息。
注意个人信息安全: 在参与过程中,避免随意分享过多敏感个人信息。

3. 社交关系的价值:
“六万人砍价”看似是用户社交网络广阔的表现,但实际上也可能是对社交关系的一种过度消耗。真正的社交关系是建立在情感和互助基础上的,而不是功利性的索取。一次次的“砍价”请求,如果没有适当的回报或解释,可能会让朋友感到厌烦。

4. 当事人态度的合理性:
当事人“已收到手机,但觉得太离谱”的态度,可以说是非常真实和客观的。她得到了想要的商品,但过程中的荒谬感和不公平感让她难以接受。这种感受,也代表了许多参与过类似活动的用户的普遍心声。这是一种“赢了游戏,但输了心情”的状态。

总结来说:

拼多多“六万人砍价失败”事件以及当事人的回应,是当前电商平台营销“套路”与用户体验之间矛盾的一个缩影。这类活动虽然能为平台带来巨大的流量和用户参与度,但其不透明的规则、高难度的门槛以及对用户社交关系的潜在影响,都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和批评。当事人“已收到手机,但觉得整个事情太离谱”的回应,精准地传达了在付出巨大努力后,即便得到结果,也难以掩盖整个过程中的荒谬感和体验上的负面感受,为用户参与这类活动敲响了警钟,也对电商平台的营销策略提出了反思。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pdd你装个屁啊,为富不仁说的就是你吧,下次找你买路灯挂件。

user avatar

6万人,这可是6万人呐,1人1分钱都值600块了,买根绳子没啥问题了

user avatar

在我看来,这就是典型的路径依赖

帮助拼多多成为市场 Top 3 的营销方式,如今也搞臭了拼多多的品牌形象。但拼多多依然抱着这种营销方式不放手。

本质上,拼多多的玩法是把用户增长的费用,通过「砍一刀」的方式,跳过中间商直接给到终端消费者,把消费者变成企业用户增长的工具。

5-6年前,拼多多作为一家初创公司,以微信生态中,通过这种「砍一刀,拼着买」的玩法,赢得了市场。

这个策略在当年是有用的。把用户增长的市场营销费用,直接给到了终端用户,跳过广告公司,营销平台,直接给到一线用户,这种方法回头看,是有创造性。

它为拼多多带来了一批种子用户,最终帮助拼多多挤进了电商领域的Top 3。

而在2022年的今天,互联网已经没有啥新用户了。

拼多多依然在沿用当年的玩法,还是希望通过砍一刀来获取新用户。

可是电商如今早已是红海市场,没有新用户了。而企业用户增长的营销费用,是给到新用户扩列的,不是给老用户留存的。

所以如今的拼多多不愿意为老用户付出。老用户砍一刀,不值钱,拼多多一分钱都不愿意多给;新用户又没了。

砍一刀逐渐沦为了诈骗型营销。

今天拼多多不是当年的创业公司,按理说,Top 3的电商平台,应该是有底线,有责任感的。用户根本不接受这种欺骗行为。

迟早有一天,拼多多会遇到一个较真的用户来跟你来一场博弈,即使没有今天的直播博主,明天也会有其他人。

拼多多的营销团队摆脱原有的路径依赖,需要想一想:

  1. 2022年是不是还应该沿用2016年的用户增长模式?
  2. 如果新用户无法增长,如何激励老用户更多消费?
  3. 除了砍一刀之外,拼多多相比淘宝京东,还有什么错位竞争优势?有没有新的营销方式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
  4. 企业应该制定怎么的新策略,帮助企业在2022年维持用户规模和体量?
user avatar

他曾是我的挚友

那天他向我问起

可曾听说过“无想的一刀”

我说自然

那一刀只有在“砍价成功”之时才可得见

那一刀是拼多多用户武艺的极致

是结束无限收敛的象征

可他说,“那一刀,未必无法企及”

“总会有地上的韭菜,敢于直面资本家的威光”

后来,“限砍令”不期而至

民众的愿望,逐渐沦为砍价进度后面的小数点。

在我无奈四处流离之时

却听闻他向“砍价令”的执行者

发起了“御前决斗”

“御前决斗”庄重而又残酷

败者将面临神罚,胜者可赢取转机

或许他在想,他是最适合站出来的人

带领6万精锐,直面那“无想的一刀”

本就是他毕生所愿

可当我抵达直播间时

决斗已然结束

只看到“神罚”之后

他的砍价进度后的六位小数点

那就是他想要见证的光芒吧

在最后一刻

他的脸上会是怎样的神情?

来不及猜想

我只是上前卸载了那个光芒涣散的app

随后逃离

我只知道,不能让他那六万观众炽烈的愿望

被砌进冰冷的神像之中

user avatar

不搞大就没有统战价值

user avatar

拼多多,你但凡有点诚意,完全可以推出补差价的功能。砍了多少钱还差多少钱,我补差价还不行?还差10元,我就补10元,还差100,我就补100,为什么不推出这种功能?是不是玩不起?


如果推出这种功能,用户才能感受到诚意,而不是套路。如果玩不起的话干脆别玩了,是不是拼多多老板从来不看软件评价的?

好评和差评的比例都快1:5了,拼多多还自我感觉良好么??拼多多最应该上315。


李叔凡律师之前就提到过关于拼多多的事情。关于拼多多砍单的,拼多多被告了,因为这种砍单行为涉及欺骗消费者。而拼多多的回应是拉少量用户的砍单行为不足以使百分比发生变化。

那这样的话,得做一个对比,比如说之前99.1%的砍单用了多少人,而之后的0.9%用了多少人,这个数据一旦调出来,如果之前的数要少于之后的数,那就构成欺骗消费者了。大家可以看下原视频怎么说的↓

https://www.zhihu.com/video/1489033697454546944

视频搬运自抖音法律科普博主李叔凡律师(ID:1120922438),李叔凡律师专注各种法律知识的科普,其中关于打工人劳动法有很多相关内容,通俗易懂,非常实用。

user avatar

十问pdd

一、直播时,小桀选择的是iQOO Neo5手机,界面显示的是“免费带回家,点击拿走”,点开链接后显示手机价格0元,但是最后拼多多公司给小桀发了需支付0.01元后可以购买手机的券,与商品所描述的“免费”、价格“0元”情况并不相符,折扣大并不等于免费,请问拼多多对此有何解释?


二、小桀砍价进度超越下面的人排名第一,仅剩1%,请问下面的这些用户是否是真实的用户,拼多多能否适当的展示下这下用户的砍单记录,如果没有,请问是否构捏造用户数据的欺诈行为?


三、小桀抽签,APP显示有“下签”“中签”“上上签”,为什么没有“上签”却有上上签?请问“中签”和“下签”的奖励or惩罚是什么?几种签的抽中概率各是多少?有没有用户是抽中“中签”和“下签”的?如果没有,请问抽签的意义在哪里?


四、APP显示超“超容易卡已生效,预计仅需1-2人”就可以获得免单,为什么直播间成百上千的水友点击后却依然没有获得免单?


五、小桀说水友已经帮他砍了,但是一直无法显示有人帮他砍单,请问这个情况是否属实?


六、小桀因为分享被禁的问题电话咨询拼多多客服,但是却被突然挂断,请问这是什么原因?并且一直到此时,小桀的拼多多都未提示砍单成功为何2小时会突然被发一个优惠券?


七、小桀因“砍单失败”准备放弃时,被APP提示可以参与一个“百元提现”的活动,从只差0.01元“提现成功”到差0.01金币成功到差0.01钻石成功,为何活动要无限套娃且在抽金币和钻石之前没有告知用户抽够金额后还需抽钻石?


八、水友表示为了助力小桀抽奖机会,水友本人必须再分享给12个人才可以给他助力,请问这种行为是否是“庞氏骗局”?


九、2:03:30处,此时小桀距离提现100元还有0.07颗钻石,需要转转盘抽奖获得钻石,之后连续6次抽奖都抽到了0.01钻石,还剩0.01钻石,正常逻辑应该是再抽出0.01钻石便能提现成功,此时还剩余四十多次抽奖机会,但是之后连续四十多次抽奖只能抽出“福气满满”,请问拼多多这最后的0.01中奖概率与前面的概率是否不一致,能否公布前面的中奖概率和最后这0.01钻石的中奖概率?


十、最后一问,如果抽最后0.01元这么难,拼多多能不能只给小桀发99.99元现金,最后那0.01元我替你出了好不?

user avatar

无论PDD怎么狡辩,也不影响它这个活动就没打算让你砍成功的事实。

主播的行为都是可以验证的,所以他说的自己的上线下线时间无疑没有撒谎的必要,但平台这边能搞的暗箱操作就多了,你猜我们该信谁?

user avatar

好奇这种近乎诈骗的营销活动为什么没有被315曝光。

原来是央视官方的合作伙伴啊,那没事了

user avatar

我现在的感触就是,在中国想赚钱,就绝对不能做一个老实本分的人。大盗不盗,永恒的真理

要么抄。大到腾讯,小到郭敬明;

要么垄断。大到移动联通,小到学校食堂;

要么赖账。大到恒大,小到各路老赖;

要么诈骗。大到拼多多,小到缅甸靓仔。

他们对吗?他们不对。

但你给我解释解释,为什么这些标准的犯罪分子们活得好好的,大发其财。而老实本分、勤勤恳恳工作的人们,一年存个几万块都难?

其实很简单,因为在大部分人都遵守规则的情况下,小幅度地打破规则,游走在法律边缘的灰色地带,才是最优解。一些人看穿了这一点,于是获取了更多一点点的利益;还有一些人玩得大,明目张胆地强奸公序良俗,甚至能够影响规则的制定,获取的利益就是天文数字。

拼多多明明在搞诈骗,都不是违法,而是犯罪,而且是对全国十几亿人的大规模欺诈……可它从法律角度上看却是合法的。

现实就是这么幽默。

只要你足够有钱,你就可以拥有一个强力的法务团队,帮你找出法律中所有的漏洞,规避所有的风险,你就可以合法地犯罪了。

任何指责你在犯罪的人,你都可以起诉他,让他倾家荡产,生不如死。因为你并没有犯罪,你是合法地犯罪,所以指责你犯罪的人才是非法地犯罪。

大抵就是这么回事。



更新:

有很多人说外国也这样,说全世界人都一样,说我不该强调“中国”。这让我无话可说,因为世界很大,无论哪个方面,都必然有比中国差的国家。可是歌颂赞美的话我又实在说不出口。所以我不辩解。

你如果觉得我说的不对,觉得中国没那么差,我的话影响了你的幸福感,那我向你道歉,这不是我的本意。我的本意是希望大家都过得好。

但我发现这世界上有的人无论如何都不会过得好的。所以,或许比起真正过得好,去相信自己过得好是更容易的办法。解决问题太难,还是假装问题不存在比较好。在历史上,也有过一些王朝靠比烂最后赢了的,只要对方烂得比自己更快就好。

作为一个指出问题的人,被同类怒目相向的感觉不会太舒服。好在到目前为止至少在这个问题下还没有人怀疑我是台湾人或别的什么。也没有几个人发私信骂我不爱国什么的。这让我感到有希望。

其实所谓的希望,我只是希望他们能…稍微收敛一点点,稍微顾忌一下法律,不要明目张胆到这种程度,就少赚一点点,一点点就好,让普通人看到点希望。

user avatar

拼多多砍价早就是皇帝的新装了,这次只不过是有个主播跳出来说出了“皇帝没穿衣服”的真话而已。

拼多多再怎么回应也都是没用的,用户不是傻子,都知道咋回事儿。

user avatar

一部2099元的手机堵住了至少6万人以上的嘴!

这买卖划算!

请大家注意几点:

1.这是直播,不是录播,有没有砍成功是有至少上万人做见证的!

2.发货是发货,砍成功是砍成功!假如这个事没有直播,没有这么多人见证,还能收到手机吗?

3.有多少人能像这个主播那样短时间能吸引这么多人?他们需要多少让多少人来砍才能拿到手机?

4.虚假宣传,诈骗那罪名可不轻啊!某些企业的情况恐怕别说2099,29999恐怕都拿不下来吧!


不得不引用两段电影里的经典台词表达我的崇拜之情:“我顶你个肺,这奸商!”“高,实在是高!”


以上是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