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人民日报刊文谈魏则西事件:遇到绝症,应坦然面对生死?

回答
关于人民日报刊文谈魏则西事件,并引申到“遇到绝症,应坦然面对生死”这一话题,我觉得这是一个相当深刻且复杂的问题,需要我们从多个层面去解读和审视。

首先,人民日报的这篇刊文,无疑是在借魏则西事件这个社会焦点,试图引导公众对生命、死亡以及医疗伦理的思考。 魏则西事件之所以引起如此轩然大波,不仅在于其事件本身的悲剧性,更在于它暴露出的医疗信息不对称、莆田系医院的乱象、以及网络推广的泛滥等一系列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官方媒体适时地将话题引向“坦然面对生死”,我认为有其一定的用意。

一方面,这可以看作是一种对社会情绪的疏导和引导。 魏则西的经历让很多人感同身受,对于生命的脆弱以及在绝望中寻求救治的无奈都有了更深的体会。当公众沉浸在对医疗体系的愤怒和对生命无常的悲伤中时,官方媒体抛出“坦然面对生死”,可能是希望将这种情绪引向更积极、更具建设性的方向。它暗示着,除了愤怒和指责,我们也需要从个人层面去思考如何应对生命中的巨大挑战。

另一方面,它也可能是一种对个体生命价值和社会责任的再强调。 在追求科技进步、医疗手段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似乎容易陷入一种“只要有钱就能治好一切”的迷思。魏则西的事件打破了这种幻想,也让我们重新审视医学的局限性。在某些绝症面前,医学的力量可能是有限的。这时候,个体的“坦然面对”,或许不仅仅是接受命运,更包含了一种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家人情感的关怀——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以更平和的心态去度过,去留下美好的回忆,去减轻他人的负担。

那么,具体到“坦然面对生死”这个观点,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理解:

医学的局限性与人生的必然性: 科学在发展,但医学并非万能。尤其对于一些晚期、难以治愈的绝症,即使投入巨大的医疗资源,也未必能扭转乾坤。这时候,过度的治疗可能不仅无法带来希望,反而会增加患者的痛苦,消耗家庭本就不多的资源。从这个角度看,“坦然面对”是一种对医学局限性的认知,也是对生命自然规律的尊重。接受生命有终点,才能更好地把握生命的质量。

心理的调适与情绪的出口: 面对绝症,绝望、恐惧、愤怒是人之常情。但如果长期沉溺于负面情绪,不仅会加速身体的衰弱,也会让患者和家人都备受煎熬。所谓“坦然”,并非意味着麻木不仁,而是一种积极的心理调适,是找到一种与疾病共存的方式,或者说,是寻找一种超越疾病的生命意义。这可能包括与家人好好告别,完成未了的心愿,或者是在信仰、哲学中寻找慰藉。

对医疗资源和社会关注点的反思: 魏则西事件之所以能引发如此广泛的关注,也说明了社会对于“希望”的渴求,以及对于“不公平”的痛恨。当官方媒体谈论“坦然面对生死”,它也可能是在间接提醒:我们不能仅仅寄希望于个体“坦然”,更需要社会层面的努力。这包括加强对医疗行业的监管,打击虚假宣传,保障患者获取真实、有效信息的权利,以及提升对重大疾病患者的关怀和支持体系。一个社会如果能让绝症患者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感到被尊重、被关怀、有尊严,那么“坦然面对生死”的说法才更有底气和温度。

个体选择与社会价值的平衡: 当然,最终如何面对生死是每个人的个人选择。有些人可能宁愿拼到最后一刻,不放弃任何一丝希望,这种选择也应该被尊重。而“坦然面对”则是一种更倾向于接受和放下的人生智慧。人民日报的说法,更像是一种价值倡导,鼓励人们在生命的最后阶段,能够以一种更平和、更从容的心态去面对,这或许也是对生命的一种升华。

不过,我也认为,这种说法在实践中可能面临一些挑战和争议:

“坦然”的标准是谁来定义? 绝症患者的感受是极其复杂和个体化的。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只要有一线希望,他们就可能不愿意“坦然”。而把“坦然”作为一种普遍性的建议,可能会给那些坚持抗争的患者和家庭带来额外的压力,让他们觉得自己不够“勇敢”或“明智”。

可能被滥用,成为推卸责任的借口: 如果监管和医疗体系本身存在严重问题,却用“坦然面对生死”来淡化这些问题,那这种说法就会变得苍白无力,甚至是一种逃避。公众真正希望看到的,是在尽力治疗的同时,能够避免不必要的伤害和欺骗。

总而言之,人民日报关于“坦然面对生死”的讨论,是在特定社会事件背景下,对生命、医学和个体价值的深刻反思。它是一种引导,一种呼唤,鼓励我们在面对生命的无常时,除了愤怒和悲伤,也能寻找一种更具智慧和力量的态度。但同时,我们也需要警惕这种说法在实践中可能带来的误读和负面影响,并始终关注和推动整个社会医疗体系的进步和完善,让每一个生命都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关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们啊,不要听风就是雨,试图搞个大新闻。

人民日报的原标题是啥呢?有图在此——


显然《魏则西留下的生命考题》这个标题是很恰当的。

那么这个问题中那个不恰当的标题的锅应该谁来背呢?

现在搜索一下,我们能找到比较有影响力的网媒是网易——


网易的这条新闻的来源注明是“中安在线”

那让我们按图索骥的过去看看。


呃,中安在线的标题很正常嘛,

那么这次擅自改标题的又是网易这个“有态度”的媒体的问题喽?

虽然网易在标题党上一向劣迹斑斑,不过这次的锅恐怕还真不是他来背。

大家不妨注意网易和中安的发表时间,既然是网易转中安,那么为啥中安反而要晚几分钟呢?

这不是系统时间的误差,大概是中安曾把这篇稿子删了重发一次所导致的。而重发的原因,恐怕是有编辑发现“坦然面对生死”这标题实在是脑残。

那么我们继续去找源头。


终于,在新浪新闻的截图里,新华网暴露了。并且新华网直接是写转的人民日报,可是报纸上白纸黑字是改不了的嘛,虽然现在新华网已经把标题恢复了正常——


不过我觉得新浪新闻的编辑应该还没蛋疼到为了黑新华而特意去PS了一下截图的标题吧。

所以,这新闻出了偏差应该谁负责已经很明显了。我们的编辑队伍啊,还是急需再学习一个的。

最后,看新闻不能只看一个标题。

这篇人民日报的新闻稿的重点在于这一段话——

搭配同版上的家庭医生“缺底气"来看,显然老爷们为医疗事业国退民进开出的下一个药方就是“家庭医生”了。然而这笔钱谁来出呢?财政显然出不起,让这些家庭医生自负盈亏恐怕也不现实。

那么让我们向前翻几期报纸,有篇名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奋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展望“十三五”)》的稿子,上面说——


考虑到知乎上和现实身边,做西医的都忍受着工时长,风险大,收入和付出不成正比的问题。想加快培养显然是不现实的,那么恐怕老爷们药方里的主要内容,就是中医吧= =

PS:我并不是中医黑,不过更需要经验的中医真的是可以快速培养的么............

user avatar

浅色回忆知友指出标题党,但我并没有犯这个错误。我看的就是原文:

提升全民科学素养是一个长期过程,而要避免人财两空的悲剧重演,更需良好的医疗制度保障,让每位居民都拥有高素质的健康守门人(这句话作为题记出现在文首)

  大学生魏则西因罹患滑膜肉瘤,辗转多家医院治疗,病情不见好转。最后通过百度搜索到武警北京市总队第二医院,在花光东凑西借的20多万元后,仍不幸去世。此事引发全社会热议,掀起了一场舆论风暴。

  魏则西的遭遇,的确令人同情。这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求医”故事:父母变卖家产,四处奔波,为儿子治病,最终人财两空。类似的悲剧屡屡重演,发人深思。假如一个人得了绝症,究竟该做出怎样的选择?是不惜一切代价治疗,还是顺应自然规律?这是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生命考题。(这有毛关系?)

  大自然有春夏秋冬,人有生老病死。医生无法阻止生老病死,就像无法阻止春夏秋冬一样。医生是生命花园里的园丁,只能让花朵开得更好看一点,仅此而已。事实上,人体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黑箱”,恰如神秘而浩瀚的宇宙,人类对自身的认知尚处于初级阶段。尽管现代医学发展突飞猛进,但依然无法解决大多数疾病,尤其是恶性肿瘤。医生所有的努力都是在和“死神”讨价还价,力求延缓死亡的进程。医学是有限的,也是不完美的。虽然医者的技术追求是永不言弃,但这并不代表医者具有起死回生之力。因此,尊重自然规律,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坦然地面对生与死,是最理性的选择。(您理性!)

这篇文章说得不无道理,但具体到魏则西这件事情上却完全错误。因为去武警二院之时,则西一家并非病急乱投医。武警二院是则西经过仔细地了解之后的选择,这一度是他们家最大的希望。

则西通过百度搜索,发现第一条就是武警二院,这件事情已不必赘述;之后,则西详细地了解了这家医院,发现是三甲医院;然后则西又了解了主治医生,发现了一个叫李志亮的医生非常“可靠”,因为:

武警北京总队第二医院肿瘤生物中心主治医生李志亮(别名李鹏甫),个人荣誉:

  1.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协会常务副会长
  2. 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采访嘉宾
  3. 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采访嘉宾
  4. 中央2台《财经时讯》采访专家
  5. 中央科教频道《科技之光》特邀专家
  6. 河南卫视《国医养生堂》栏目嘉宾
  7. 云南卫视《养生汇》栏目嘉宾
  8. 北京电视台《生活实验室》栏目嘉宾
  9. 中华医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会员
  10. 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CSCO)会员
  11. 国际细胞治疗协会(ISCT)会员
  12. 中国生物工程协会(CSBT)会员

百度搜索第一,三甲医院,治疗方式被央视报道过,主治医生光环无数……这一系列的了解之后,则西及其家人一致认为这是一个靠谱的选择,所以才决定去尝试。

如果说这家医院的治疗方式确实先进,但则西当时无力回天,那他确实只能认了,我不否认。可是明明这一系列的过程全是骗局,百度是竞价排名,科室是外包的,治疗方法是淘汰的,主治医生的头衔中很多都是假的……

然后你来一句,患了绝症要坦然面对生死?

我只能说,妈的智障。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