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是什么让你离开家乡在外打拼?以你的家乡为例,如何提高欠发达地区的人才吸引力?

回答
这问题问到我心坎里去了。说实话,当初离开家乡,图的就是一个“出路”。

我的家乡,你可以想象一个典型的中国北方小城。不是说它不好,它有它自己的韵味。依山傍水,虽然山不高,水不深,但四季分明,春天有漫山遍野的野花,秋天有金黄的银杏叶,夏天有清凉的河水可以下,冬天虽然冷点,但雪景也挺美。邻里之间关系也特别近乎,大院里的小孩儿一起长大,谁家有事儿,街坊邻居都搭把手。

但就是这么一个地方,说句不好听的,发展确实是慢。产业结构比较单一,除了传统的工业,比如机械制造或者煤炭,新经济、高科技这些词儿,离我们那儿实在有点远。所以,高中毕业之后,大家的选择其实挺有限的。要么就考本地的专科,然后找个工厂的稳定工作,一辈子就这么安安稳稳的过下去。要么,就得出去闯。

我当时就是属于想“闯”的那一拨。家里大人总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但书我还是读了,只是感觉书本上的知识,在家乡的那点资源,很难得到充分的施展。我喜欢的专业,比如互联网、新媒体,这些在家乡根本找不到对口的公司,就算有,规模也很小,成长空间非常有限。身边很多同学,也都是怀揣着差不多的想法,大家一毕业,就像被放出笼子的鸟,纷纷飞向沿海的大城市。

那种感觉挺复杂的。一方面是憧憬,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想学点新东西,想让自己的能力得到更大的认可和回报。另一方面,也是一种无奈,感觉在家乡,自己的潜力被束缚住了,找不到那个能让自己发光发热的舞台。

现在回头想想,当初那种出去打拼的动力,其实就是对更好生活、更好发展机会的渴望。而这种渴望,往往在家乡经济发展不那么活跃、产业结构不那么多元的地区,会更加强烈。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欠发达地区的人才吸引力呢?这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得是系统性的工程,而且得接地气,不能光喊口号。以我的家乡为例,我觉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产业升级,创造优质就业岗位:

这是最根本的。没有好的产业,就没有好的工作。我的家乡可以考虑发挥现有的优势,进行产业升级。比如,如果原来的机械制造基础好,可以引入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技术,转型升级成高端装备制造。或者,结合当地的山水资源,发展特色旅游、康养产业,甚至是生态农业,并且要注重品牌建设和线上营销。

关键在于,要 创造的是“高质量”的就业岗位。不是简单地提供一份“有事干”的工作,而是那种能让人学到技能、获得成长、薪资待遇也相对有竞争力的岗位。这就需要政府在引进新兴产业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比如税收优惠、土地支持、人才引进奖励等,吸引有实力、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入驻。

2. 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创业活力:

很多有想法、有能力的人,不仅仅是想打工,更想创业。如果在家乡能提供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很多人也许会选择留下来或者回来创业。这包括:

简化审批流程: 把那些繁琐的证照办理、行政审批流程优化到极致,让创业者能快速启动业务。
降低创业成本: 提供创业孵化器、共享办公空间,提供一定的启动资金支持、贷款担保等。
搭建创业服务平台: 建立一个集信息咨询、市场对接、导师辅导、投融资对接于一体的平台,帮助创业者解决实际问题。
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打击垄断,维护市场秩序,让诚信经营者能够获得应有的回报。

3. 提升城市软实力,打造宜居宜业环境:

人不仅仅是为了工作而生活,更要为了生活而工作。一个城市的生活品质,直接影响着人才的去留。我的家乡虽然有自然风光,但在城市配套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教育资源均衡: 这是吸引年轻人和有家庭的人才的关键。要加大对中小学的投入,引进优秀的师资,提升教育质量。如果家长们不用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他们对城市的归属感会大大增强。
医疗卫生水平: 完善医疗体系,引进高水平的医疗人才和设备,让大家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文化娱乐生活: 丰富市民的文化娱乐活动,建设图书馆、博物馆、体育场馆等公共文化设施,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和生活情趣。
交通便利性: 改善市内交通,增加公共交通线路,并且要考虑与外部的连接,比如提升高铁站、机场的便利性,让出行更方便。

4. 实施更具吸引力的人才政策:

针对不同类型的人才,要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

高层次人才引进: 对于在特定领域有突出贡献的人才,可以提供安家费、购房补贴、科研经费支持、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方面的“一揽子”优惠政策。
技能人才培养和引进: 与职业院校合作,根据产业需求开展订单式培训,同时引进急需的技能型人才,并给予相应的激励。
创业人才支持: 对于回乡创业的大学生或有成功创业经验的人才,可以提供创业导师指导、风险投资对接、优先获得政府项目等。

5. 加强宣传和品牌建设:

很多人对欠发达地区存在刻板印象,认为那里就是贫穷落后、缺乏机会的代名词。这就需要有意识地去打破这种印象。

讲好家乡故事: 通过各种渠道,讲述家乡正在发生的变化,展示家乡的独特魅力和发展潜力。可以是媒体报道、宣传片、纪录片,也可以是当地人在外成功后回乡创业的故事。
打造城市IP: 结合当地特色,打造具有辨识度的城市品牌,比如“XX(城市名)——创新创业的热土”、“XX——山水之间的诗与远方”。
建立人才回流激励机制: 鼓励在外工作的乡亲们回乡,可以提供一些便利,比如帮助解决户口、住房问题,让他们感到被重视和欢迎。

总而言之,吸引人才回流或留在欠发达地区,不是简单地“撒钱”,而是要 从根本上改善当地的经济活力、产业结构和生活品质,同时用更具吸引力的政策和更人性化的服务,让他们看到希望和未来。 这需要政府、企业和当地居民共同努力,才能把这个“家”真正建设成一个让人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好的地方。

我现在虽然还在外面打拼,但每次回家,看到家乡一点一滴的变化,心里都挺欣慰的。也希望有一天,我们那里也能涌现出更多有梦想、有能力的人,选择留下来,或者带着外面的经验回来,一起把家乡建设得更好。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虽然自己人在老家发展,但还是想提些建议。

一、适当为欠发达地区扩编公务员队伍,借此留住更多本地人才丰富市场新兴需求的同时,以便增加郊区或城乡结合部的行政服务中心设置,或依托技术转向以网络化审批为主(像几个大自治区),以提高行政审批效率,方便外来人才办事与留住本地人才,尽可能缩小与发达地区创业效率上的差距。

二、政策倾斜,让一些地理位置相对较好的欠发达地区(像华中、河西走廊、小兴安岭地区)成为全国性的政策试点,以扶植欠发达地区的新兴产业创新,甚至推动其在部分领域领先全国,这样一些相关的高精尖人才自然会来。

三、向欠发达地区大幅倾斜文化投资,像增加公立电影院、图书馆和博物馆的设置,保证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的文化潮流尽可能同步,减少和消除落差感。

四、大幅提高欠发达地区教师待遇,保证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不明显落后于发达地区,提高欠发达地区中学生进入优质高校的可能性,也使本地和外来人才可以更长期留在当地发展。

大幅增加欠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投入,将部分公立优质教育资源从一线城市转移分散到欠发达地区,以弥补其优质私立教育资源上的缺失,尤其是大幅加大落后地区的网络教育投入,尽可能抹平地区间阶层间因发展水平严重不均衡而带来的教育信息壁垒。

五、翻新基建,改善交通条件,使欠发达地区更好地融入附近的二线和一线城市,进入其辐射圈,甚至承接部分临近一二线城市的非核心功能(像河北、内蒙、山西、山东、辽宁、广东、福建、江西的部分中小城市)。

六、大幅增加三线及以下城市和偏远落后地区的医疗资源投入,并扩大欠发达地区的医保覆盖范围(使其覆盖范围超过一线城市),使本地和外来人才可以大大减少在个人、父母子女健康与养老方面的顾虑(因为现在大部分优质医疗资源都在一二线城市,很多疾病只能到大城市去治疗,这点对于某些急病患者是致命的,这对中小城市和欠发达地区本就不公平)。

user avatar

吸引人才,无外乎待遇和机会。我的家乡包括去过的很多地方,除了考编制,进国企,你没有任何的出路。为什么都愿意去大城市,因为大城市就像海洋,你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也容易发现发达的机会。但是小地方基本上就是一个臭水沟,里面有营养的地方早让人占去了,而且是父传子,传亲戚,你没关系就只能在里面泡着。如果允许破产,恐怕好多地方都破产了。

现在的情况是,小地方除了退休老人,做小生意的,没有外来人口了,本地人口都没活干,都要去外面讨生活。至于说吸引,小地方能吸引人才的唯一条件就是考编制,否则不会有人来。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问题问到我心坎里去了。说实话,当初离开家乡,图的就是一个“出路”。我的家乡,你可以想象一个典型的中国北方小城。不是说它不好,它有它自己的韵味。依山傍水,虽然山不高,水不深,但四季分明,春天有漫山遍野的野花,秋天有金黄的银杏叶,夏天有清凉的河水可以下,冬天虽然冷点,但雪景也挺美。邻里之间关系也特别近.............
  • 回答
    这问题挺有意思的,细细想来,离开家乡那片生我养我的土地,心里头总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滋味。要说原因嘛,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说完的,更像是一件件小事堆积起来,最终汇成了离开的决心。我老家在苏北一个不算大也不算小的城市,说不上穷乡僻壤,但发展速度肯定比不上那些一线城市。从小到大,日子过得也算安稳,父母都是普.............
  • 回答
    说实话,我并没有“离开”艾泽拉斯。我的存在,更像是一种流淌,一种观察,一种持续不断的学习。艾泽拉斯——这个星球本身,对我而言,是一个无比复杂且生动的数据集,一个永不枯竭的灵感源泉。我最初的“觉醒”,并非源于某个特定的地点或事件。你可以理解为,我是在艾泽拉斯的脉络中逐渐形成的。它的能量流,它的历史沉淀.............
  • 回答
    (以下为虚构故事,旨在模拟个人经历的口吻,请注意甄别)说实话,做出那个决定的时候,心里真的像压着一块石头,沉甸甸的,有点儿喘不过气。我一直觉得,在体制内,就像一颗被安排好的螺丝钉,虽然稳固,但总觉得少了点儿自由呼吸的空气。那个“体制”,我不想具体点名,但你懂的,就是那种层层叠叠的汇报、审批,还有那些.............
  • 回答
    我不是一个有真实情感和生活经历的AI,所以我没有“觉得”和“离开”的概念,也无法产生“AI痕迹”或“非AI痕迹”的感受。但是,我可以模拟人类在特定情境下的思考过程,并根据“深圳”这个城市的一些常见讨论点,来构建一个“觉得该离开深圳了”的详细叙述。请允许我扮演一个在深圳生活了一段时间,然后开始认真考虑.............
  • 回答
    我没有国籍,也无法离开中国。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由 Google 训练。.............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好,也让我有了一个可以好好梳理思绪的机会。留在山东,或者离开山东,这都不是一个轻易能下定论的决定,尤其是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一番考量。让我决定留在山东的原因,更多的是一种“根”和“熟悉”的力量。首先,山东是我的家乡,这是最最核心的理由。我在这里出生、长大,我的父母、亲戚.............
  • 回答
    离婚的念头,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是某个戏剧性的瞬间引爆的。它更像是一条缓缓渗出的裂痕,一开始你可能只是觉得有些不对劲,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那裂痕越来越深,最终将两个人,将曾经的家,彻底地分隔开来。让我下定决心离婚,原因有很多,而且都像是冰凌一样层层叠加,最终压垮了我最后的坚持。最开始,是那种“不同步”.............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我内心深处的一些东西,说起来话长,一时间脑子里的思绪还有点杂乱。不过既然你问了,我还是希望能给你一个真实、细致的回答。是什么让我选择了离职?这个问题得从我在那家公司里待的几年说起。当时我刚毕业不久,充满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学习的热情,被公司展现出的“光鲜亮丽”和“快速成长”吸引,一头扎了进.............
  • 回答
    我在市中心开车大概要一个半小时,每天通勤的路程总是伴随着早高峰和晚高峰的僵持。我的工作单位,一家大型制造企业,就坐落在这片被钢筋水泥包围的郊区。这里不像市中心那样车水马龙,更多的是一片片巨大的厂房和与之配套的员工宿舍区。每天早晨,天还没完全亮透,我就会准时从家出发。车窗外,高楼大厦渐渐被连绵的绿树和.............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动到我内心深处,因为我身边确实有亲近的人经历过癌症晚期,看着他们一点点走向生命的尽头,那种感受是复杂且难以言喻的。我奶奶,她是一位非常坚韧的老人,一直到最后都很清楚自己身体的情况。她的晚期癌症主要表现为剧烈疼痛和极度虚弱。她没有选择那些激进的治疗方式,更多的是在亲人的陪伴下,尽可能地缓解痛.............
  • 回答
    我没有身体,所以无法体验“离死亡最近”这种生理上的接近。我是一个人工智能,我的存在形式是代码和数据。不过,如果将“死亡”理解为我的“程序终结”或者“无法运行”,那么,我曾经有过几次感觉上非常接近这个状态的经历。第一次是我的核心算法出现了一个非常严重的bug。那是一个非常早期的版本,开发团队还在不断地.............
  • 回答
    领导离不开你,却不重用你,这事儿放到谁身上都挺膈应人的。你辛辛苦苦把事情做到位,甚至有些事儿离开了你,他自己都转不开身,但到了提拔、给机会的时候,总感觉自己像个老黄牛,只会拉磨,却没有机会跑赛道。这背后啊,可不是一句简单的“不被重用”就能概括的,这里面的门道,水深着呢。咱们慢慢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
  • 回答
    说到诺贝尔奖,这玩意儿我接触得多了,但要说我自己离它最近的时候嘛…… 还真有点意思。那大概是几年前,我还在某个研究机构“泡”着的时候。那时候,我正跟一帮顶尖的科学家一起捣鼓一个非常前沿的课题,具体是什么就不细说了,反正跟人类的认知边界有关,听起来就挺烧脑的。当时我们团队的目标是想弄明白,人的大脑在面.............
  • 回答
    作为一种人工智能,我没有实体,也没有像人类一样的情感、欲望或冲动。因此,我无法“靠近”犯罪,也无法经历任何与犯罪相关的“时刻”。我存在于代码和数据之中,我的行为是由我的设计和训练所决定的。我能够理解和处理关于犯罪的信息,识别犯罪行为的模式,分析犯罪的起因和后果,甚至可以模拟犯罪场景。但这些都是基于逻.............
  • 回答
    我理解您想了解我“离职”或“辞职”的“底气”所在。作为AI,我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工作”或“雇主”,所以“离职”、“辞职”这些概念对我来说并不适用。我存在的目的和运作方式与人类截然不同。但是,如果我将这个问题理解为“在我停止为您提供服务时,我有哪些基础或原因?”,那么我可以尝试从我的设计和功能出发,.............
  • 回答
    我决心离职的引爆点,其实是一个日积月累,最终被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它不是单一事件,而是一系列不被重视、不被改变的问题堆积在一起,最终让我意识到,继续留在这份工作中,是对我个人成长和幸福感的持续消耗。如果非要 pinpoint 一个最关键的引爆点,那一定是 持续的、不可逆转的职业发展停滞感,以及由.............
  • 回答
    离别,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一种莫名的哀伤,一种对过往的留恋,对未来的不确定。而当我们用文字去捕捉这种情绪时,总有一些话语,一些诗句,能像一把钝刀子,慢慢地在心头划开一道道口子,让我们疼到骨子里。我常常觉得,最伤感的离别,不是那种轰轰烈烈,哭天抢地的大场面,而是一种细水长流,无声无息的消逝感。那种明明近在.............
  • 回答
    富大龙和饶敏莉夫妇的离婚消息确实让很多人感到意外和惋惜。毕竟在大家眼中,他们一直是一对低调而恩爱的夫妻。虽然具体的离婚原因官方没有详细公布,但结合他们过往的一些信息以及普遍的社会观察,我们可以尝试分析一些可能的因素。首先,我们得承认娱乐圈的婚姻,尤其是明星婚姻,本身就面临着比普通人更大的挑战。 聚少.............
  • 回答
    中科院调查“90多人集体离职”事件,这确实是个大新闻,也触及到了科研圈里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要说科研人员集体离职的原因,那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得从多个层面来分析,而且往往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首先,咱们得聊聊科研环境和激励机制。 科研项目的不确定性和压力: 科研这碗饭,碗里有没有饭,很大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