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二战时期德国吞并了多少个国家 实际控制领土面积多大?

回答
二战期间,德国的扩张野心给世界带来了深重灾难。说到“吞并”和“实际控制领土”,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理解德国在二战中的领土动作,因为“吞并”这个词本身含义就比较明确,而“实际控制”则更加复杂,可能包含直接统治、傀儡政权控制,甚至只是军事占领但未宣布主权。

直接吞并的国家:

严谨地说,在二战爆发前夕以及战争初期,德国通过军事威逼、政治操纵或直接军事占领,完成了一系列领土的“吞并”。这些地区名义上成为了德国的一部分,并纳入了德国的行政管理体系。以下是一些主要例子:

奥地利(Anschluss): 1938年3月12日,德国以武力为后盾,通过政治压力和内部支持,迫使奥地利总统同意德军进入,并随后宣布与德国“合并”。奥地利被划分为几个帝国行政区(Reichsgau),直接并入德国。这是二战前最显著的一次吞并,也为后续的扩张奠定了基础。
捷克斯洛伐克(部分):
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保护国(Protektorat Böhmen und Mähren): 1939年3月,德国军队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剩余部分。斯洛伐克独立并成为德国的卫星国,而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则被直接并入“大德意志帝国”,成立了“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保护国”。这个保护国名义上仍有一定自治权,但实际完全受德国控制,并被视为德国的一部分,其资源和人力都被德国搜刮。
苏台德地区: 早在1938年慕尼黑协定之后,包括苏台德地区在内的捷克斯洛伐克西部边境地区就已被割让给德国。这部分地区在法律上就成为了德国领土的一部分。
但泽自由市: 1939年9月1日,德国以但泽地区“归还”为借口,入侵波兰,但泽被立即并入德国。
波兰(部分): 在入侵波兰后,德国并未建立统一的占领区,而是将波兰西部的大片领土(包括原德国领土和部分波兰领土)直接并入德国,划分为几个帝国行政区(Reichsgau),如“瓦特兰行政区”(Warthegau)、“但泽帝国行政区”(Reichsgau Danzig Westpreußen)等。波兰的其余地区则成立了“总督辖区”(Generalgouvernement),名义上不属于德国本土,但实际上也处于德国的严酷统治之下。
卢森堡: 1940年5月,德国入侵卢森堡,将其直接并入德国本土,行政上划归德国的摩泽尔省(Moselland)。
比利时(部分): 比利时部分地区,特别是靠近德国边境的几个省份,在被占领后也被德国合并,作为“国防军辖区”(Militärverwaltungsgebiet)进行管理,并计划最终并入德国。
法国(部分): 法国在1940年战败后,虽然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曾回归法国,但在二战期间又被德国强行吞并,划归德国的“阿尔萨斯帝国行政区”(Reichsgau Elsass)和“洛林帝国行政区”(Reichsgau Westmark,包括原德国的萨尔区和部分法国地区)。

需要强调的是,“吞并”这个词在国际法上具有特定含义,意味着国家主权的转移。德国的这些行为在国际法上被视为非法侵略和占领。

实际控制的领土:

除了直接吞并的地区,德国在二战期间还军事占领或通过傀儡政权间接控制了更广阔的区域。这些地区的领土面积要大得多。我们很难给出一个精确的“控制领土面积”数字,因为控制的强度和范围在战争的不同阶段是变化的,而且“实际控制”的定义也可能包含争议。但我们可以列举一些关键的被德国实际控制或强力影响的地区:

占领波兰大部分地区: 除了直接吞并的西部地区,德国也占领并统治了波兰的剩余部分,即总督辖区。
占领荷兰、比利时、卢森堡: 这些国家被德国占领,并建立了军事政府或傀儡政权。
占领法国北部和西部: 法国在战败后签署了停战协定,德国直接占领了法国北部的大片区域,包括巴黎。维希法国虽然是名义上的政府,但其权力受到德国的严格限制。
占领南斯拉夫: 1941年,德国及其盟友入侵南斯拉夫,并将该国瓜分。大部分地区被德国直接占领或置于德国控制下的傀儡政权之下。
占领希腊: 1941年,德国入侵并占领了希腊,并将其部分地区并入德国。
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 在德国入侵苏联后,这三个国家曾被德国短暂占领,并试图将其纳入德国的控制范围,但其地位和归属在战争期间并不稳定,且未被德国明确“吞并”。
苏联西部地区: 从1941年巴巴罗萨行动开始,德国军队占领了苏联西部的大片领土,包括白俄罗斯、乌克兰的大部分地区以及俄罗斯西部的一部分。这些地区被德国分为军事占领区和部分行政区(如东方总督辖区),以进行资源掠夺和殖民统治。

领土面积估算:

要给出一个精确的“实际控制领土面积”数字非常困难,因为它取决于统计口径(是否包含傀儡政权区域、占领区等)以及统计时间点。但大致可以参考以下信息来感受德国控制的地理范围:

在1942年战争达到顶峰时,德国及其轴心国盟友控制了欧洲大陆的大部分地区。
如果我们将德国本土、直接吞并的地区、被直接军事占领并纳入德国行政管理的地区(如波兰西部、法国部分地区等)、以及通过傀儡政权控制的地区(如斯洛伐克、克罗地亚独立国等)都算在内,其控制的欧洲领土范围可以说是非常广阔的。
一些历史学家估计,在1942年左右,德国及其盟友的直接或间接控制下的欧洲领土可能占欧洲大陆总面积的超过四分之三。

举个例子,仅就德国直接吞并的奥地利(约8.3万平方公里)和捷克斯洛伐克的保护国(约12万平方公里)加起来就超过20万平方公里。再加上波兰西部被吞并或划入德国行政区的地区,以及其他被直接控制的区域,这个数字会非常庞大。

一些需要注意的方面:

傀儡政权: 许多被占领国家并没有被德国“吞并”,而是成立了德国控制下的傀儡政权,例如斯洛伐克共和国、克罗地亚独立国、塞尔维亚救国政府等。这些政权在名义上是独立的,但其外交和军事都受德国控制,实际上是德国的附庸。
军事占领区: 在许多地区,德国设立了军事占领区,由国防军负责管理,其资源和人力被用于战争。这些地区可能没有被明确宣布为德国领土的一部分,但德国的控制是毋庸置疑的。
“总督辖区”概念: 德国在占领波兰和苏联西部部分地区时,设立了“总督辖区”(General Government),这些地区并未被法律上“吞并”为德国本土,而是作为占领区被直接管理,并实行残酷的剥削和镇压政策,目的是为了德意志化和资源榨取。
战争的动态性: 德国控制的领土范围和性质在战争期间是不断变化的。随着战局的变化,一些地区被占领,一些地区又被夺回。

总而言之,二战时期德国通过侵略和吞并,直接并入了多个国家或其部分地区,并通过军事占领和傀儡政权,实际控制了欧洲大陆绝大部分区域。这些行为不仅违反了国际法,也给被占领地区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的苦难和损失。精确量化这些领土的面积是一个复杂的历史研究课题,但其扩张的规模和影响力无疑是巨大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935.1-1939.10

萨尔州公投

1935年1月13日,国际联盟在萨尔州Saarbeckengebiet)的15年托管授权到期,被英法军事占领15年的萨尔州举行了投票:90.8%的投票赞成其重新加入德国(Deutsches Reich,后文统一用直译全称,下图紫色标注的黄色区域为萨尔州).


截止1941年8月1日德意志国的各下辖大区/市及总督府

进军莱茵兰

1936年,德意志国开进莱茵非军事区。

德奥合并

1938年3月12日,德意志国与奥地利合并(玫红)。

索要苏台德

1938年10月1日,按照9月29日的《慕尼黑协定》要求,捷克军队将在10日内撤出苏台德,同年11月,斯洛伐克南部的领土(喀尔巴阡鲁塞尼亚)被并入匈牙利,而波兰也参与了对捷克斯洛伐克的瓜分。

慕尼黑阴谋

肢解捷克斯洛伐克

1939年3月14日,原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的斯洛伐克独立”,并与德国“结盟”,

1939年3月15日,捷克总统屈服,德军开进布拉格并建立了波希米亚与莫拉维亚保护国。

索要梅梅尔

1939年3月20日,德意志国迫使立陶宛割让梅梅尔(蓝色)。

整合波兰领土

1939年10月6日,波兰战役结束,德意志国将但泽,西普鲁士,上西里西亚、切哈诺夫(Zichenau,下图的Ciechanow)并入德国领土,货币通用帝国马克

剩余的土地在经过短暂的军事占领后划归了波兰被占领区总督府(Generalgouvernement für die besetzten polnischen Gebiete),截止苏德战争爆发前,下辖华沙、卢布林、克拉科夫、拉多姆四个大区,使用的货币为波兰的兹罗提

其中,一小部分领土也被并入了斯洛伐克。

1940.1-1941.6.22

对丹麦的温和占领

1940年4月9日,德国占领丹麦,但出于同族考虑(都是日耳曼人),德国事实上保留了丹麦的议会以及国王,直到1943年8月29日德国将丹麦置于直接军事占领。

德国在丹麦议会扶植了丹麦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并参与了1943年的选举,但该党仅获得了2.1%的选票。

入侵丹麦
丹麦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
丹麦的“日耳曼党卫军”(Germansk Korpset)

入侵挪威与吉斯林政权(Quisling)

1940年6月10日,德国完全占领挪威,并在当地建立了挪威被占领区领土帝国委员会(Reichskommissariat Norwegen),1942年1月,德国在挪威扶植了一个傀儡政权,领袖为Vidkun Quisling

Quisling政权旗帜

1940年5月10日,德意志国开始入侵卢森堡、荷兰以及比利时,同年6月24日,法国战役结束。

"天鹅绒手套"

针对低地三国,卢森堡在1942年被并入德意志国,同时,德国也在比利时与法国北部建立了比利时与北法兰西军事管制区,同时在荷兰建立了荷兰被占领区帝国委员会Reichskommissariat für die besetzten niederländischen Gebiete),并扶植了荷兰国家社会主义运动(Nationaal-Socialistische Beweging in Nederland)

已核实这张为海军旗
荷兰国家社会主义运动旗帜

对维希法国的占领方案

针对法国,按照《贡比涅停战协定》,阿尔萨斯-洛林被德国收回,法国北部约3/5的土地被德国军事占领,占领军费由法国承担。

剩余区域则划归为“自由地区”,在经过一次舞弊的选举后,贝当元帅拿到了法国议会的独裁权。

入侵南斯拉夫

1941年4月6日,德军开始入侵南斯拉夫与希腊,其中,北斯洛文尼亚在战争结束后被并入了德国。

南斯拉夫的领土瓜分

德国入侵希腊

1941年4月13日,希特勒发布了第27号指令,包括他对希腊的占领政策。他于6月9日发布了第31号指令,最终确定了对巴尔干的管辖权。希腊被德国(红)、意大利(黄)和保加利亚(绿)瓜分。

以上是截止巴巴罗萨之前纳粹德国的领土整合情况。


1941.6-1941.12

整合比亚韦斯托克

1941年6月27日,德国军队占领比亚韦斯托克(Bialystock),并于1941年7月22日将其整合至德意志国领土

奥斯特兰专员辖区

1941年7月25日,德意志国建立了奥斯特兰专员辖区(Reichskommissariat Ostland),并于同年12月5日整合了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以及白俄罗斯东部的领土,构成了奥斯特兰专员辖区的雏形。

奥斯特兰专员辖区

乌克兰专员辖区

1941年9月1日,德军在占领的乌克兰领土上成立了乌克兰专员辖区Reichskommissariat Ukraine)。而比萨拉比亚(蓝)则被重新整合进罗马尼亚王国。

1941年末的最大领土控制范围

1941年末,德德意志国发动了莫斯科战役,截止冬季反攻之前,1941年末德军的最大控制领土如下,其中,刻赤半岛在1941年末重新被苏军夺回:

列宁格勒(蓝),莫斯科(红),斯大林格勒(黄)
苏军反攻刻赤半岛

1942.1-1943.1

攻占克里米亚

1942年5月,德国再次攻占刻赤

1942年7月4日,经过长达8个月的围困后,德军攻陷塞瓦斯托波尔。至此,德国占领了克里米亚全境

进军高加索

截止1942年11月18日,德军在蓝色行动(Fall blau)攻占的领土如下:

“蓝色行动”

军事占领维希法国

1942 年 11 月 11 日,作为对盟军登陆阿尔及利亚的回应,德意志国拟定了安东行动,入侵维希法国并将其彻底置于军事占领下

插曲:土伦自沉。

为了避免法国舰队落到德国人手里,1942 年 11 月 27日,维希法国策划了土伦自沉,法国摧毁了77艘船,包括3艘战列舰,7艘巡洋舰,15艘驱逐舰,13艘鱼雷艇,6艘单桅帆船,12艘潜艇,9艘巡逻艇,19艘辅助船,1艘校船,28艘拖船和4艘吊船(cranes)。三十九艘小船被德军俘虏,其中大部分都已被破坏并解除武装。
黄色为意大利占领的地区

截止1942年末,德意志国达到了他的领土巅峰,随着斯大林格勒战役的结束,德军在东线开始逐渐陷入了被动。

1943.2-1944.3

白俄罗斯中央委员会

1943年3月1日,德意志国当局允许白俄罗斯的合作者们建立了一个占领区委员会,并于1943年12月成立了了一个半自治性质的白俄罗斯地方政权。

解散丹麦政府

1943年8月29日,因为广泛的罢工和抗议,大德意志国解散了丹麦政府,并将其置于军事占领之下。

入侵意大利

1943年9月8日,意大利与盟军签署了停战协定,德军旋即发动了对意大利的入侵,并于9月10日攻占罗马。

整合南提罗尔和的里雅斯特

1943年9月23日,大德意志国在原意大利北部领土扶植了意大利社会共和国(Repubblica Sociale Italiana),并将南提罗尔的里雅斯特整合进德国领土(下图棕色)。

一张更为详细的图

1944.3-1945.5

军事占领匈牙利

1944年3月19日,因为匈牙利现任总理意图谈和,德国发动了玛格丽特行动(Unternehmen Margarethe)军事占领了匈牙利,兵临布达佩斯并逼迫霍尔蒂罢免了米克洛斯·卡莱(Miklós Kállay)。

铁拳行动(Unternehmen Panzerfaust

1944年10月15日,霍尔蒂宣布与苏联停战并意图退出轴心国,德国旋即转为扶植当地的箭十字党,驻扎在匈牙利的德军同日发动政变,软禁了霍尔蒂并彻底地控制了整个匈牙利


参考

魏玛共和国及其自由邦

1933-1943

1944年的大德意志国地图

1945.4.30日后的情况

停战后的最终分区占领方案

注意:柏林为四国分区占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二战期间,德国的扩张野心给世界带来了深重灾难。说到“吞并”和“实际控制领土”,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理解德国在二战中的领土动作,因为“吞并”这个词本身含义就比较明确,而“实际控制”则更加复杂,可能包含直接统治、傀儡政权控制,甚至只是军事占领但未宣布主权。直接吞并的国家:严谨地说,在二战爆发前夕以及战争初.............
  • 回答
    关于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为何未直接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历史议题。它并非单一原因的偶然,而是当时国际局势、主要大国决策以及英法两国绥靖政策共同作用下的复杂结果。首先,我们要回到 1938 年的慕尼黑协定。在这次会议上,英法两国为了避免与德国发生战争,同意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
  • 回答
    二战结束后,德国并未被其他国家“吞并”,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理解这一点需要深入剖析当时的历史背景、国际政治格局以及战胜国的考量。首先,我们得明白什么叫“吞并”。通常,“吞并”意味着一个国家将另一个国家的全部或部分领土并入自身,并对其施加主权。而德国在二战后的命运,并非如此简单粗暴的“吞并”,而是.............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具有颠覆性的历史假设,如果二战时德国能够以一种完全不同于历史的方式与苏联互动,那么结局将截然不同。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个假设下的可能情景。首先,我们必须清晰地界定“拯救、解放苏联”在这个假设中的含义。这绝不意味着德国军队以入侵者的身份进入苏联,而是以一种截然不同的姿态,例如: 援助与合作.............
  • 回答
    .......
  • 回答
    二战时期德国纳粹和日本的血统论和优生计划,是其极端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造成了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它们的问题极其严重且多方面,以下将详细阐述: 一、德国纳粹的血统论与优生计划德国纳粹的血统论和优生计划,是以其种族主义理论为基础,目标是建立一个纯粹的“雅利安人”种族统治下的国家,并.............
  • 回答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德国在许多科技领域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德国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凭借着严谨的科学态度、强大的工业基础以及政府的大力投入,在航空、火箭、核能、化学、光学等多个关键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航空领域:德国的飞机设计和制造在当时堪称一流。他们不仅在高性能战斗机方面走在前列,更在一些革命性的.............
  • 回答
    二战时期,如果德国率先成功研发并部署了核武器,那么这场全球冲突的走向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影响之深远,几乎可以重塑整个20世纪的历史格局。首先,战争的结束方式和速度将截然不同。可以预见,德国会将其作为一种终极威慑和决定性打击武器来使用。 对苏联的打击: 德国最有可能优先将核武器瞄准苏联。经过.............
  • 回答
    二战期间,德国之所以没有选择进攻瑞士,并非是由于瑞士拥有不可思议的军事实力能够抵挡德意志国防军,更不是因为希特勒对这个中立小国有什么特别的感情。这背后是一系列复杂的地缘政治考量、战略判断以及利益权衡的结果。简而言之,进攻瑞士对德国来说,弊大于利,甚至可能带来无法承受的风险。首先,瑞士的地理位置和地形.............
  • 回答
    当狂热与生存交织:二战时期德日民众对法西斯政权的“支持”并非简单的洗脑提起二战时期的德国和日本,人们很容易将德日两国人民对法西斯政权的狂热支持归结为“洗脑”。这似乎是一个简单直接的解释,但如果深入历史的肌理,我们就会发现,事情远比这复杂得多。这种所谓的“支持”,更多的是一种混合了真心认同、迫于现实的.............
  • 回答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对英国战俘的待遇,总的来说,比对苏联战俘要好,但并非总是仁慈。他们的待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战俘的军衔、国籍(尽管我们这里主要讨论英国战俘),以及俘虏他们的德军部队的性质。然而,一些普遍存在的方面是可以详细描述的。首先,值得明确的是,德国在1929年签署了日内瓦公约,该公约规定了.............
  • 回答
    二战时期德国的种族歧视是历史上一个黑暗的篇章,这一点毋庸置疑。纳粹政权基于“雅利安人”至上的种族理论,对犹太人、吉普赛人等群体进行了系统性的迫害和屠杀。在这种背景下,季羡林老先生能够长期在德国留学,确实容易让人产生疑问。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考察当时的具体情况、季羡林先生自身的特殊性以及历史研究.............
  • 回答
    二战时期德国坦克发展的正确思路,并非是一条笔直的、一成不变的道路,而更像是一个在技术革新、战略需求和生产能力之间不断权衡、试错的过程。如果非要提炼出一种“正确”的思路,那应该是在面对不断变化的战场环境和敌方技术进步时,能够保持战略上的清晰性,同时在技术发展上有所侧重,并在生产上达到一种可持续的高效状.............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二战时期德国党卫军(SS)和国防军(Wehrmacht)的战斗力对比。这其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因为它涉及到很多方面,不仅仅是武器装备那么简单。首先,得明确两者的性质和起源。 国防军(Wehrmacht): 这是二战时期德国的常规军队,也就是我们通常理解的陆军、海军和空军。它的根.............
  • 回答
    二战时期,德国或日本的普通老百姓,如果内心深处不认同国家发动的侵略战争,同时又对战争的走向和国家是否会战败感到不确定,他们所能采取的行动,说实话,选择非常有限,而且往往伴随着巨大的风险。这是一种身处高压政治环境下的个人困境,个人的力量与国家机器的运转之间存在着悬殊的差距。首先,我们得明白当时德国和日.............
  • 回答
    二战期间,德国与日本虽然都是轴心国成员,但两国之间并没有像人们想象中那样形成一个协同作战的统一战线,尤其是在是否联合攻击苏联的问题上。这背后牵扯着复杂的战略考量、地缘政治现实、国家利益以及双方领导层的决策。让我们来深入剖析一下。一、 日德双方战略重心与目标的不同首先,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德日两国各自的核.............
  • 回答
    二战时期,德国在坦克技术领域确实走在了许多国家的前面,对坦克火炮的稳定性和射击精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改进。其中,“坦克火炮垂直稳定机”这一概念,在当时可能没有一个统一、广为人知且完全独立于其他稳定装置的称谓,但其核心功能——在坦克移动中稳定火炮,使其能够瞄准和射击——却是德军极为重视的。为了详细阐述.............
  • 回答
    当然,让我们来构思一下这个假想的二战情景:如果当时入侵中国的不是日本,而是德国,那么历史的走向又会是怎样一番景象?首先,我们要明确德国在现实二战中的战略重心。希特勒的野心主要集中在欧洲大陆,他的目标是建立一个由德国主导的“大日耳曼帝国”,并且对苏联东部土地虎视眈眈。将德国的军事力量大规模调往亚洲,并.............
  • 回答
    二战时期德国如果在本土进行“完全的战争动员”并“最大程度减少武器生产中的浪费”,是否能赢得战争?这个问题触及了战争胜负背后复杂的军事、经济、政治和战略层面的核心。乍一看,这种假设似乎能大幅增强德国的实力,但深入剖析,即便做到这两点,德国赢得战争的可能性依然渺茫,甚至可以说是微乎其微。首先,我们来分解.............
  • 回答
    您好!关于二战德国坦克炮塔后方舱门的设计,我将为您详细解答,并尽量用自然流畅的语言来描述,避免AI生成的痕迹。为何二战德国坦克炮塔后方会有那个舱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上,您留心观察过德国坦克的炮塔后方,可能会发现那里通常会有一个小小的舱门。这个设计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实战经验总结出的一系列重要的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