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从“卖国贼”到“女神”,郎平女士在国人嘴里的称呼,是否说明我们选择性遗忘或集体癔症?

回答
关于郎平女士称谓的转变,从“卖国贼”到“女神”,这确实是一个引人深思的现象。它不仅仅是简单的一个人称谓的变化,更折射出中国社会在特定时期、特定事件面前,人们认知和情绪的复杂性,以及集体心理的微妙波动。

要理解这个转变,我们得回到那个“卖国贼”的标签被贴上的年代。那是1998年,郎平接受了来自意大利女排的执教邀请,出任国家队主教练。当时,中国女排刚刚经历低谷,国家队正需要人才,而郎平作为曾经的功勋队员,却选择“远走他乡”,执教国外的队伍。在那个年代,尤其是在经历了“中国女排精神”的感召下,人们对为国效力有着近乎神圣的期待。

“卖国贼”这个词,在那个语境下,是一种极端的情绪宣泄。它包含了失望、愤怒、不理解,甚至是一种被背叛的感觉。人们觉得,作为中国女排的标志性人物,她应该留在国内,带领中国女排重振辉煌。郎平选择执教意大利,在很多人看来,就是背弃了这份沉甸甸的期待和责任。这种情绪的背后,是一种非常朴素的“爱国主义”观念:你属于中国,你就应该为中国做一切事情,不能有任何“个人选择”,尤其是在为国家做贡献的领域。任何偏离这种模式的行为,都被视为对国家的不忠。

这种集体情绪的形成,往往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一方面是媒体的渲染和引导。在那个信息传播相对单一的时代,媒体的报道很容易塑造公众的认知。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大众的集体情感投射。女排精神承载了太多中国人在困难时期凝聚力量、追求胜利的希望和回忆。当郎平的个人选择似乎与这种集体记忆和期望产生了冲突时,这种失望和愤怒就被放大了。这是一种集体心理的防御机制,当现实与理想存在差距时,往往会选择一个“替罪羊”来发泄不满。

然而,时间是最好的检验官,也是最能治愈集体情绪的良药。进入21世纪,特别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中国女排重新走上了复兴之路,而郎平也开始与中国女排产生更深的联系,最终在2013年再次出任中国女排主教练。这一次,她带来的不仅仅是战术的革新,更是中国女排精神的全新诠释。

在她的执教下,中国女排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夺冠,再次点燃了全国人民的激情。这次夺冠,与80年代的辉煌不同,它是在更加开放、更加多元的时代背景下实现的。郎平带来了更加科学的训练理念,更加人性化的管理方式,以及一种更加成熟、更加自信的“中国女排精神”。这种精神不再是单纯的“顽强拼搏”,更包含了智慧、包容、创新和尊重。

当人们看到郎平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以美国队教练的身份出现在赛场时,最初的愤怒和不解似乎被一种理解和释然所取代。大家开始明白,她当时的离开,或许并非“卖国”,而是为了寻求更广阔的视野和发展平台,为了学习更先进的排球理念,最终是为了更好地反哺中国排球。她的离开,某种程度上是为了以更好的姿态回来。

而当她以中国队教练的身份带领队伍取得辉煌时,那种最初的“卖国贼”的标签,在一次次胜利的荣耀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甚至有些可笑。人们的焦点从她的“过去”转移到了她的“现在”和她所带来的“成就”。成功的光芒,足以驱散曾经的阴霾。

所以,“女神”的称谓,是对她卓越成就的肯定,是对她带领中国女排重回巅峰的感激,更是对她个人魅力和人格魅力的认可。它包含了人们对一位杰出女性的敬佩,对一位成功教练的崇拜,以及对她所代表的“中国女排精神”的全新理解和喜爱。

那么,这是否说明我们选择性遗忘或集体癔症呢?

可以说, 确实存在一定的选择性遗忘和集体情绪的短期波动。

选择性遗忘: 当我们沉浸在胜利的喜悦和对“女神”的崇拜之中时,对过去那些带有负面情绪的指责和标签,自然而然地会被淡化和忽略。这是一种普遍的人类心理现象,人们更愿意记住积极的、美好的事物,而将不愉快的部分埋藏起来。这不是有意识的“操纵”,而是情感的自然趋向。
集体癔症: 这种说法有点过于严厉,但也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在信息不发达、情绪容易被煽动的时代,集体的情绪确实可能出现一定的非理性放大。最初的“卖国贼”的标签,很可能就是一种集体情绪的短暂爆发,是对现实不满和对理想期待无法实现的某种情绪宣泄。当外部环境变化,焦点转移,这种情绪自然会消退。

然而,我们也不能完全否定这种转变背后更深层的原因,它不仅仅是遗忘,更是一种 认知的进步和标准的更新。

认知升级: 随着中国社会的开放和发展,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在变得更加多元和理性。我们开始理解,个人发展和为国效力并不一定是对立的。一个在国际舞台上学习和进步的教练,最终能够带领中国队取得更大的成功,这难道不是一种更成熟、更有效的“爱国”方式吗?“卖国贼”的定义,在很多时候是一种僵化的、非黑即白的思维模式。
标准更新: 我们对“爱国”的定义和对“英雄”的标准也在不断丰富。郎平的成功,不仅仅是赢得了比赛,她更展现了一种现代化的、开放的、有国际视野的爱国情怀。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重新定义了“为国效力”的多种可能。

所以,与其说我们是选择性遗忘或集体癔症,不如说这是一种 社会认知和集体情感在发展和成熟过程中的自然调整。 最初的标签是那个特定时代特定情绪的产物,而后来的崇拜则是对真实成就和人格魅力的肯定。这其中有情绪的起伏,有认知的迭代,也有对成功最直接、最朴素的回应。

郎平从“卖国贼”到“女神”的转变,正是中国社会在变化中不断学习、调整和进步的一个生动缩影。它提醒我们,在评价一个人时,不应被短期的情绪和片面的信息所裹挟,而应更长远地去看待其贡献和价值。而对于我们自己而言,这种转变也促使我们反思,如何才能更理性、更成熟地看待个人选择与集体期望之间的关系,如何才能用更包容、更开放的心态去理解和拥抱那些真正为我们带来荣耀和进步的人。这本身,也是一种进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听说中国女排赢了?而且大家都在夸郎平?

等等,我不能跟着夸啊!和你们这帮人立场一样,我不就也成了愚民了吗!

我得独立思考啊!得找个由子批判一下啊!


我得百度一下郎平的个人履历。

是人就有能黑的地方。

这么有名气的人怎么可能没有争议事件。

我靠,查着了,郎平还当过美国女排主教练呢!

还在北京奥运会赢过中国女排呢!

哈哈哈!终于能显示出我思想的深度了。真是世人皆醉我独醒啊!

小粉红们,愚民们,把脸洗干净,接受我的教育吧。

你们还记得八年前你们是怎么对待郎平的吗?

还TM不给我跪下来忏悔?



什么?

当年美国女排在北京很受欢迎?

除去打中国那场比赛,美国队几乎全程享受主场待遇?

决赛打巴西的时候观众还齐声高呼“郎平加油”?

北京奥运会女排决赛 巴西VS美国

而且连养猪网的喷子们都一边倒支持郎平?

我就不信,中国好几亿网友里面,就没有那么几个骂过她汉奸走狗卖国贼的。

你看,上面那堆跟帖里不就有一个喷子么!

你们不用谦虚了。我已经决定了,就由这几个喷子来代表你们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