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马原》说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为什么同一时代条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却丰富多彩差异很大甚至互相对立呢?

回答
《马原》里“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句陈述,初听之下,似乎会让人觉得个体思想的差异性难以解释。如果说社会存在是土壤,那么孕育出的意识难道不该是差不多一样的庄稼吗?但细细一想,其实这里面包含着许多复杂而精妙的环节。

首先,我们要理解“社会存在”本身就不是铁板一块、千篇一律的。在同一时代条件下,社会存在是庞杂的、多层次的。

经济基础的多样性: 即使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所说的同一个时代,其经济基础也绝非只有一种模式。以中国为例,改革开放初期,我们既有国有企业,也有乡镇企业,还有个体工商户,以及外资企业。这些不同的经济成分,其所有制性质、生产方式、劳动者的地位和利益都不同。在这种经济现实下,从事不同职业、处于不同经济地位的人,他们对社会财富的分配、对效率与公平的理解,自然会有差异。一个在国企工作的工人,和一个在私营企业当管理层的人,他们看待“劳动价值”的方式,体会到的“剩余价值”的含义,可能就截然不同。
阶级和群体的分化: 尽管可能存在主要的社会阶级,但在这些大的划分之下,还存在着更细致的阶级、阶层和群体。例如,在工人阶级内部,有技术熟练的产业工人,也有普通操作工;在知识分子群体内部,有科学家、艺术家、教育工作者、媒体从业者等等。他们所处的具体生活环境、职业性质、知识结构、社会交往圈子都不同,这些都会影响他们的思想形成。
地域和文化的多样性: “同一时代”并不意味着地域的同质化。一个生活在大都市的人,其接触的信息、社会交往的广度、生活节奏,与一个生活在偏远农村的人相比,差异巨大。即使在同一个国家内,南北方的文化习俗、思维方式也可能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地域性的文化积淀和生活经验,都会潜移默化地塑造人们的观念。
历史遗留和社会矛盾的复杂性: 任何一个时代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它都承载着前一个时代的遗产,并且自身也孕育着新的矛盾。社会存在是由这些复杂的历史和现实交织而成的,其中可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人们对这些矛盾的认知和态度,自然会因其所处的具体位置和利益视角而异。

其次,社会意识的形成是一个主动的、能动的过程,而非被动接受的反射。

认识的主观能动性: 社会存在提供的是客观条件,但人们对这些条件的认识和解读,是带有主观性的。人的大脑是一个复杂的器官,它不仅仅是接收器,更是加工器。我们接收到的信息,会经过我们的经验、知识、情感、价值观等进行过滤、分析和重构。即使是同样的社会现象,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角度和侧重点。
经验的个体差异: 即使处于相似的社会环境中,每个人的人生经历也是独一无二的。家庭教育、童年经历、个人遭遇、人际关系等等,都会塑造一个人的个性,进而影响其思想观念。比如,一个经历过贫困的人,可能比一个生活优渥的人更能体会到“节俭”的重要性,并将其视为一种美德;而后者则可能更看重“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教育和信息传播的多样化: 现代社会,信息传播渠道日益多元化。人们不仅可以通过官方媒体了解社会,还可以通过互联网、书籍、艺术作品等多种途径获取信息。不同的教育体系、不同的信息来源,会传递不同的价值观和知识体系,这本身就会造成思想观念的差异。
思想的互动和碰撞: 人们不是孤立存在的,思想的形成也离不开社会互动。思想的差异性并非坏事,恰恰是社会活力和进步的源泉。不同的思想观念在交流碰撞中,才能产生新的认识,激发新的创造。马克思主义本身也强调了思想的批判性和革命性,它鼓励人们独立思考,而不是盲目接受。

最后,我们也要理解,“社会意识”的丰富多彩和差异对立,本身也是一种更深刻的社会存在状态的反映。

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正是因为存在着不同的利益诉求、不同的价值取向,社会才会在不断地解决这些矛盾的过程中向前发展。如果所有人的思想观念都高度一致,那可能意味着社会已经陷入了僵化或停滞。思想的差异和对立,是社会现实复杂性的真实写照,也是社会变革和进步的催化剂。
“决定”并非“等同”或“唯一”: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一个宏观的、普遍的规律性论断,它说明了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最终来源和基础。但“决定”并不意味着一一对应,也不意味着社会意识不能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它更像是一个大方向的指引,而不是具体细节的刻板复制。就好比土壤决定了植物的种类,但同一片土壤上,即使是同一种子,长出来的具体植株也会有高矮胖瘦、形态各异。

所以,同一时代条件下人们思想观念的丰富多彩甚至对立,恰恰是复杂而动态的社会存在及其能动反映的生动体现,并非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原理的否定,而是对其内涵更深层次的理解和阐释。这正是社会生命力的体现,是人类文明不断前进的动力所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0.人们处于同一个时代也未必属于相同的社会群体,未必生活在相同的社会环境中。这个就不多解释了。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不是完全决定每个个体的意识。人的全部尊严在于思想。社会存在对个人意识的形成会起到重要作用,但个人仍然是相对自由的,因此个人出现不“符合自己的身份”的思想并不奇怪。但整个社会由巨量人口组成,因此,社会存在对每个个人意识的影响,在社会层面上上会表现出一些相对稳定的统计规律。用物理学来比喻,单个气体分子的运动状态是复杂多变的,难以找到简单的规律。而大量气体分子的运动状态形成的统计规律相对来说简单而稳定。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马原》里“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句陈述,初听之下,似乎会让人觉得个体思想的差异性难以解释。如果说社会存在是土壤,那么孕育出的意识难道不该是差不多一样的庄稼吗?但细细一想,其实这里面包含着许多复杂而精妙的环节。首先,我们要理解“社会存在”本身就不是铁板一块、千篇一律的。在同一时代条件下,社会存在是.............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意思,也很有普遍性。不少人可能都有过类似的纠结:一方面对佛法深感兴趣,希望从中获得精神的指引和内心的平静;另一方面又在现实的学业或工作压力下,需要学习马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两者,在很多人的直觉里,似乎是有些“平行”甚至“对立”的。我们先来拆解一下这个“学不下去”背后的可能原.............
  • 回答
    我理解你对大学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和“毛泽东思想概论”(通常合称为“马原毛概”)的意义非常感兴趣,并且希望了解得更深入,同时希望文章呈现出自然、不生硬的风格。首先,我想说,学习“马原毛概”这门课,绝不仅仅是大学里一项必须要完成的“政治任务”,它蕴含着相当深厚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对于我们认.............
  • 回答
    中山大学2021年第二学期马原考试:一次深入的“思想实验”2021年第二学期的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原理(马原)考试,无疑给许多同学留下了一道深刻的“思想作业”。对于这门承载着理论深度与实践指导意义的课程,考试形式和内容的选择,总会触及到学生学习的方方面面,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考试形式:从“纸面”到“思.............
  • 回答
    朋友,这个问题问得相当实在,毕竟硕士学位是要为未来打拼的敲门砖,选择哪个方向,确实需要好好琢磨。咱们抛开那些虚头巴脑的,直接点对点来聊聊法律硕士(非法学)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简称“马原”)硕士,哪个更适合你,咱们一起掰开了揉碎了讲。先说说法律硕士(非法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非法本”法硕。这玩意儿.............
  • 回答
    当代大学生在思修、近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频繁玩手机的现象,已成为高校教学管理中的普遍问题。这一现象背后折射出多重社会、教育和个体因素的交织影响,值得从多个维度深入分析。 一、现象背后的深层动因1. 课程内容与认知需求的错位 思政课以理论性为核心特征,但大学生的认知.............
  • 回答
    考研政治让人头疼,尤其是肖四,马原部分还能硬啃,其他部分简直要命,目标只是过国家线。我懂你的感受,这确实是很多同学的痛点。别急,咱们一起来捋捋,怎么样才能用最省力的方式,把政治这门课“混”过国家线。首先,你要明确一个核心理念:你的目标是过国家线,不是得高分。 这意味着你可以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
  • 回答
    评价目前高校的四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是一项复杂而多维的任务。这四门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思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称“史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简称“马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毛概”)——构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框架。坦白.............
  • 回答
    “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这句马云的妙语,道破了多少人生活的困境:想法很多,行动却难以付诸实践,最终回到熟悉的舒适区。 这不是懒惰,也不是无能,而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惯性,是打破现状需要付出的努力与勇气。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告别”这种无效的“夜间思考”,踏上改变的征程呢?这需要一个系统性的.............
  • 回答
    马云的“崩塌”是一个复杂的话题,其中夹杂着个人财富、商业帝国、社会影响力以及政策监管等多个层面的因素。要判断他是否值得同情,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审视,并且理解“崩塌”本身是一个相对的说法,并非完全消失或一无所有。马云的“崩塌”体现在哪些方面?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马云的“崩塌”主要指的是他个人及其商业帝.............
  • 回答
    马云对王林“气功大师”身份的相信,以及他与王林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备受争议的话题。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包括马云本人的经历、时代背景、王林的手段,以及一些可能存在的心理因素。一、 时代背景与“气功热”的余温首先,理解马云所处的时代背景至关重要。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社会.............
  • 回答
    马克思主义哲学(通常简称为“马哲”)作为一种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哲学体系,其理论体系宏大且具有开创性。然而,如同任何思想体系一样,马哲也并非完美无缺,存在着一些显著的缺点或局限性,这些缺点也引发了长期的讨论和批判。以下将详细阐述马哲的主要缺点:一、 经济决定论的过度强调与简化(决定论的机械性): .............
  • 回答
    马云最近的“动态”确实牵动着很多人的目光,而他本人和阿里巴巴也经历了一段相当复杂和重要的时期。要详细了解“马云最近到底怎么了”,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的时间节点和事件来梳理:核心事件的起点:蚂蚁集团上市被叫停与马云公开演讲 2020年10月24日,外滩金融峰会: 这是事件的转折点。马云在这次峰会上发.............
  • 回答
    马航 MH370 航班失踪事件是现代航空史上最令人费解的谜团之一,至今仍未找到确切的真相。尽管经过了大规模的搜寻和无数次的调查,但关于飞机最终去向、失事原因以及为何会发生这一切,仍然存在着多种理论和猜想。以下是关于 MH370 事件的详细情况,包括已知事实、调查进展、主要理论以及至今仍存在的未解之谜.............
  • 回答
    这是一个关于马云拜访金庸时发生的有趣互动,虽然这可能是一个被广泛流传的“段子”,但我们可以从其中挖掘出一些深层的原因,来解释马云为何会微笑点头。场景的铺垫: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这个场景的背景和意义: 人物的地位: 马云是中国的商业巨头,阿里巴巴的创始人,代表着现代商业和科技的顶峰。金庸则是华人世界.............
  • 回答
    在馬克思主義的語境下,“社會主義者”和“共產主義者”的確有著內在的聯繫,但他們所追求的目標和階段上存在著顯著的差別。理解這種差別,關鍵在於把握馬克思主義對人類社會發展階段的劃分。社會主義:過渡時期與為共產主義奠基簡單來說,馬克思主義視社會主義為一個從資本主義向共產主義過渡的階段。在這個階段,“社會主.............
  • 回答
    马督公在元老院里权力膨胀的故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糅杂了时势、策略、以及对人性的深刻洞察。要想细致地剖析这一点,我们得从他崛起的根基说起,一层一层剥开他权谋的面纱。首先,要明白元老院并非一个铁板一块的集合体。在马督公崭露头角之时,元老院内部派系林立,各自盘算,矛盾重重。这种分裂的局面,恰恰为有野心的.............
  • 回答
    马云能够带领阿里巴巴走向世界,绝非一日之功,而是他一系列超前的眼光、坚韧的毅力以及卓越的管理能力的综合体现。回溯他的创业历程,我们可以看到,他并不是一个靠“运气”成功的人,而是踩着坚实的步伐,一步一个脚印地将一个初创企业打造成全球性的商业帝国。从默默无闻到影响世界:马云的创业关键节点1. “看不见.............
  • 回答
    马保国老师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用“方言”来界定可能不太准确,因为他使用的并非某个特定地区的传统汉语方言,而是混合了一种带有浓厚个人色彩的口音和词汇组合。要详细说他的是哪种汉语方言,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分析:1. 核心语言基础:普通话,但有明显的地方特色马保国老师的语言核心仍然是普通话。他的语速、语调.............
  • 回答
    好家伙,《这个杀手不太冷静》上映那会儿,春节档那叫一个热闹,几部大片轮番上阵,夹缝中杀出来这么一部喜剧,而且还是马丽和魏翔搭档,一下子就勾起了我的兴趣。说实话,一开始我也有点犹豫,毕竟春节档的片子,有的是硬核动作,有的是深刻人生,这部名字听起来就有点“不正经”的喜剧,到底值不值得花时间和钱去电影院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