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DNA如何选择性的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回答
DNA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这就像一个复杂的指挥系统,确保身体所需的一切都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以正确的数量被生产出来。这个过程远非一概而论,而是充满了精妙的“选择性”,就像一个技艺高超的导演,知道何时让哪个演员登场,说哪句台词,以及需要多少个这样的演员。

核心的“剧本”与“指令”:基因

首先,我们要明白,DNA本身并不是蛋白质。DNA存储的是蛋白质的“蓝图”,这些蓝图就是我们所说的基因。每个基因都编码着一个特定的蛋白质,或者说,是一段指令,告诉细胞如何一步步地“建造”一个蛋白质。

“挑选”需要合成的蛋白质:转录与翻译的选择性

这里就有第一个重要的选择性环节:不是所有的基因都会被“阅读”和“翻译”成蛋白质,只有被需要的基因才会被激活。 这就像一份巨大的剧本库,但只有当下剧情需要的章节才会被拿出来阅读。

这个选择性体现在几个层面:

1. 细胞类型特异性: 你身体里的肝脏细胞和脑细胞,它们的DNA都是一样的,都包含制造肝脏细胞和脑细胞蛋白质的基因。但是,肝脏细胞只会“选择性”地开启那些制造肝脏功能蛋白质的基因(比如参与代谢的酶),而不会去开启那些制造神经递质的基因。反之亦然。这是怎么做到的呢?

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s): 这是DNA选择性控制蛋白质合成的关键“特工”。转录因子是一类特殊的蛋白质,它们能够识别DNA上的特定序列,然后结合到DNA上。有些转录因子会促进基因的开启(激活),而有些则会阻止基因的开启(抑制)。不同的细胞类型,其内部拥有的转录因子种类和数量是不同的。

表观遗传修饰(Epigenetic Modifications): DNA本身可能被化学修饰(比如甲基化),或者DNA缠绕的组蛋白被修饰。这些修饰不改变DNA的碱基序列,但会影响DNA的“可读性”。有些修饰会让DNA变得“紧密”,难以被转录机器识别,从而“沉默”基因;有些修饰则会让DNA变得“松散”,便于转录因子的结合,从而“激活”基因。这种表观遗传修饰可以在细胞分化过程中被“设定”,并代代相传,决定了细胞的身份和其蛋白质合成的特点。

2. 发育阶段和生理状态的需求: 在人的一生中,身体的需求会不断变化。在胚胎发育初期,某些基因需要被大量表达,以构建身体的各个组织;而在成年时期,这些基因可能就相对“沉默”了。同样,当你生病、运动或进食时,身体会对某些蛋白质产生新的需求,相应的基因就会被激活。

信号通路(Signaling Pathways): 细胞接收到来自外界(如激素、生长因子)或内部(如细胞内信号分子)的信号后,会启动一系列的信号转导通路。这些通路最终会影响到转录因子的活性或其与DNA的结合能力,从而精确地调控特定基因的转录。比如,当身体需要快速产生能量时,某些激素会触发信号通路,激活那些编码参与能量代谢的关键酶的基因。

应激反应: 身体面对压力或损伤时,会激活特定的应激反应通路,开启与修复、防御相关的基因。

“按需生产”:转录与翻译的调控

即使一个基因被“选中”要表达,合成的量也是可控的。这就像制造汽车,你可以选择一次生产一辆,也可以批量生产成千上万辆。

1. 转录的调控(Transcription Regulation):
启动子和增强子/沉默子(Promoters and Enhancers/Silencers): DNA上的特定区域叫做启动子,是RNA聚合酶(负责转录的机器)结合的地方。启动子附近还有增强子和沉默子区域。转录因子可以结合到增强子上,加强RNA聚合酶的活性,从而增加转录的速率;结合到沉默子上则会抑制转录。通过不同转录因子在不同时间、不同强度的结合,就可以精细地控制一个基因产生多少mRNA(信使RNA)。
mRNA的稳定性: 转录产生的mRNA分子也有自己的“寿命”。有些mRNA很快就会被降解,合成的蛋白质也就相对较少;有些mRNA则比较稳定,可以被多次翻译成蛋白质,从而保证持续的蛋白质供应。

2. 翻译的调控(Translation Regulation):
mRNA的结合蛋白: 有些蛋白质可以结合到mRNA上,影响mRNA翻译的起始、速率或终止。例如,某些RNA结合蛋白可以阻止核糖体(蛋白质合成的机器)结合到mRNA上,从而抑制翻译。
微小RNA(microRNAs, miRNAs): 这些是短小的RNA分子,它们可以与特定的mRNA结合,导致mRNA被降解或抑制其翻译。这是一种非常高效的基因表达调控方式,可以快速地降低特定蛋白质的水平。

“最后的把关”:蛋白质的修饰与降解

即使蛋白质被成功合成出来,它的功能也不是一成不变的。DNA也通过控制这些后期修饰和降解过程,间接控制着蛋白质的“有效性”。

翻译后修饰(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s): 蛋白质合成后,还可能被加上磷酸基团、糖基团等,或者被切割。这些修饰可以改变蛋白质的活性、定位或与其他分子的相互作用。哪些修饰会发生,也受到基因的控制,最终影响到蛋白质的功能和稳定性。
蛋白质的降解: 细胞内有专门的降解系统(如泛素蛋白酶体系统),负责清除不再需要或受损的蛋白质。哪些蛋白质容易被标记并降解,也与其自身的结构和细胞内的信号有关,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由DNA编码的蛋白质特性决定的。

总结来说,DNA的“选择性”体现在:

选择哪些基因被“开启”(通过转录因子和表观遗传修饰)。
选择在何时、何地、以何种强度开启它们(通过信号通路和调控元件)。
选择合成多少蛋白质(通过调控转录速率和mRNA稳定性)。
甚至影响蛋白质被激活、修饰和清除的速率(通过控制翻译后修饰和蛋白质本身的稳定性)。

这是一个动态的、多层次的调控网络,确保身体能够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精确地合成和使用所需的蛋白质,维持生命的正常运转。就像一个指挥官,DNA不仅下达了“生产”的命令,更精妙地控制着“生产什么”、“什么时候生产”、“生产多少”,以及“如何使用生产出来的东西”。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可以换一段 DNA 链进行转录呀。

不是吧,中国生物教育该不会导致学生觉得 DNA 转录时是整条链从头转录到尾、翻译所有内容的吧,不可能的,不会吧?

老师说这种生物有几条染色体、那种生物有几十条染色体的时候你是怎么想的,你觉得那全是一整条链吗?

你做题的时候,没见过一条链上有好几个核糖体撅着屁股像拉屎一样进行翻译的吗?

老师和例题都没谈“胰岛素(蛋白质)基因只在胰岛 B 细胞进行表达,在别的细胞里不转录”么。

  • “选择性表达”可以像上面谈到的胰岛素相关那样呈现“不同的细胞表达不同的基因(对不同的 DNA 片段进行转录·翻译来产生不同的蛋白质)”,也可以呈现“同一个细胞在不同时间表达不同的基因”,例如与细胞分裂相关的许多蛋白质对应的基因只在进行细胞分裂的过程中表达,细胞平时并不需要那些蛋白质;你身上的所有人类细胞通常可以追溯到一个受精卵,它在早期发育过程中表达的很多基因在你现在的身体里不再表达了。
  • 转录因子与表观调控因子调控基因表达来决定细胞分化成何种类型、生产什么蛋白质来执行功能。这些东西发挥功能与相分离有关[1][2]。这些是中学阶段不需要知道的。而且,就这个问题呈现的理解程度看,知道这些对你毫无帮助。

中国生物教育,能让学生在说出 DNA、mRNA、tRNA 的同时看不明白课堂上吹了半天的选择性表达是个什么样子。

我觉得要么改革要么删科目吧。

参考

  1. ^ Sabari, B.R., et al., Coactivator condensation at super-enhancers links phase separation and gene control. Science, 2018.
  2. ^ Boija, Ann, et al. Transcription Factors Activate Genes through the Phase-Separation Capacity of Their Activation Domains.Cell(2018).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DNA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这就像一个复杂的指挥系统,确保身体所需的一切都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以正确的数量被生产出来。这个过程远非一概而论,而是充满了精妙的“选择性”,就像一个技艺高超的导演,知道何时让哪个演员登场,说哪句台词,以及需要多少个这样的演员。核心的“剧本”与“指令”:基因首先,我们.............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当孩子好奇地问“化石有没有 DNA”的时候,其实是在触及一个非常核心的科学探索领域。我们怎么跟孩子说清楚这件事呢?可以这样慢慢聊:首先,我们要跟孩子建立一个基础的概念:什么是 DNA?你可以先打个比方,比如:“你知道吗?我们每个人身体里,就像一本非常非常小的说.............
  • 回答
    如何看待“DNA之父”詹姆斯·沃森因言论涉嫌种族歧视被剥夺荣誉头衔?詹姆斯·沃森,这位与弗朗西斯·克里克一同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诺贝尔奖得主,其科学贡献毋庸置疑地载入史册。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公众形象和声誉却因其多次发表的、被广泛认为是种族歧视的言论而受到严重损害。此次因言论问题被剥夺荣誉头.............
  • 回答
    汉字入“芯”,DNA存储的无限可能想象一下,你书写的每一个汉字,都化身为一段段生命的密码,被精巧地编码进比头发丝还要细微万倍的DNA分子中,储存起来。这听起来像是科幻小说里的情节,但它正被我国的科学家们一步步变为现实。这项将汉字存储进DNA的技术,不仅是一项突破性的科技进展,更预示着一个数据爆炸时代.............
  • 回答
    关于南京医科大学女学生遇害案,网络上流传的“通过比对舅舅的Y染色体破案”的说法,确实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也触及了DNA检验的一些核心知识点。要理解这些漏洞,我们得先了解DNA检验的基本原理和流程。首先,我们得明确DNA检验的核心作用:它是用来识别个体身份的。每个人的DNA,除了同卵双胞胎,都是独.............
  • 回答
    最近关于DNA检测结果显示“土耳其人大部分是希腊人后裔”的说法,这在坊间引起了不少讨论,也触及了不少人敏感的神经。要评价这种说法,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掰扯清楚。首先,咱们得明白DNA检测是怎么回事。它主要是通过分析咱们身体里的基因信息,来推断祖先的迁徙、混血情况。这就像在历史的长河里,通过留下来的“指.............
  • 回答
    对诺奖得主 James Watson 剥夺荣誉头衔事件的看法:科学、伦理与社会责任的多重审视詹姆斯·沃森(James Watson),作为与弗朗西斯·克里克共同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诺贝尔奖得主,被誉为“DNA之父”,他在科学界的地位毋庸置疑。然而,近年来,他因频繁发表关于种族与智商差异的争议性言论.............
  • 回答
    这则新闻“DNA比对成功,杀害空姐嫌犯尸体确认”在真相侦破的关键节点上,无疑是至关重要的进展。它不仅仅是技术手段的胜利,更是对受害者及其家属沉冤得雪的坚实一步。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评价这则新闻所代表的意义和影响。技术层面:DNA鉴定的决定性作用首先,这则新闻的核心在于“DNA比对成功”。这直接点明了.............
  • 回答
    全国政协委员建议推广DNA数据库以实现有效打拐的建议,涉及技术、法律、伦理、实际操作等多方面因素,其可行性需从多个维度综合分析。以下从技术、法律、伦理、操作、风险等角度详细探讨: 一、技术可行性分析1. DNA数据库的原理 DNA数据库通过存储犯罪现场或失踪人员的DNA样本,利用DNA指纹技.............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它触及了DNA保存和复活生物的科学前沿,也容易让人产生误解。首先,我们来仔细梳理一下DNA半衰期和动物复活这两件事情,并尝试用一种更自然、更易于理解的方式来解释其中的科学原理。首先,关于DNA的“半衰期”提到DNA的半衰期,这通常是指DNA分子结构发生一定程度降解的速率。你可以把它想.............
  • 回答
    在我看来,Joshua Zayner 身上所展现出的这种追求,既是人类探索自身极限的某种极致体现,也伴随着深刻的伦理和社会争议。将他的行为理解为“改造自身 DNA”并“希望通过基因工程创造一种能力更强的超人类”,这无疑触及到了我们对生命本质、人类定义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的核心思考。首先,我们得承认 Za.............
  • 回答
    高空抛物这事儿,说起来可真是件让人头疼又气愤的事儿。谁要是碰上这档子事,那真是倒霉透了。最近听说有物业打算给全楼都验 DNA,查出肇事者,而且还要让这个人自己掏钱,这事儿我琢磨着,得好好说道说道。首先,高空抛物这行为本身,绝对是可恶至极的。 咱们住楼房,尤其是高层,这楼上掉下来的东西,小到烟头、果皮.............
  • 回答
    要评价一位金发碧眼的印第安参议员放出自己的DNA测试结果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深入分析,并尽量剥离AI写作的痕迹,让它更像一个有深度、有洞察力的评论。首先,我们得明确几个关键点。这位参议员拥有“金发碧眼”,这本身就可能在公众认知中与传统的“印第安人”形象产生一种反差,甚至在某些人看来是“非典型”.............
  • 回答
    关于杨荣武先生质疑2021年生物联赛“垃圾DNA”的说法,这背后牵扯到对生物学前沿研究的理解,以及在竞赛题目设计上的严谨性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分析:1. “垃圾DNA”概念的演变与现代生物学理解 曾经的认知:“垃圾DNA”的由来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垃圾DNA”这个词是如何诞生的.............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怎么从这些陈年往事里把那隐藏的生命密码给揪出来。头发和化石,听起来是挺难搞的家伙,毕竟它们可不是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鲜活样本。但科学这东西就是这么神奇,总有办法对付这些“老古董”。先说头发,这个相对容易些:头发,尤其是发根,是我们最想下手的地方。为啥?因为头发的主体部分(就是我们看到.............
  • 回答
    香港警务处副处长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将美国描述为具有“侵略性DNA”的说法,无疑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一表态的深层含义,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首先,从地缘政治和国际关系的角度来看,这种说法可能是在回应当前中美关系的紧张态势。美国在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被中国视为干涉内政的政策,例如对香港的《.............
  • 回答
    “RNA写入DNA”:一个颠覆性的发现,对生命科学的深远影响Science子刊近期发表的一项研究,揭示了人类细胞中一个令人震惊的机制:RNA序列可以被“写入”DNA。 这个发现,如果得到进一步证实和广泛接受,将无疑是生命科学领域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其影响之深远,甚至可能改写我们对基因信息传递和进化的理.............
  • 回答
    这是一起非常令人发指且亟需严惩的事件。有人从高处抛下烟头,导致婴儿车被烫穿,这不仅是对他人生命财产的漠视,更是对社会公德的践踏。民警通过喊话所有业主验DNA的方式来侦破案件,虽然手段严厉,但在这个特殊情况下可以理解,毕竟要找到这个丧尽天良的肇事者。涉事业主可能需要承担的责任非常多,而且会根据具体情况.............
  • 回答
    这个问题可真有意思!你想知道如果把爸爸的 DNA 和妈妈的 DNA 对调一下,会发生什么,对吧?咱们先想想,DNA 就像一本说明书,里面写着我们身体是怎么长成的,眼睛是什么颜色,头发是什么颜色,甚至是我们有多高。这本书呢,是爸爸给了一半,妈妈也给了一半,然后这两个部分合在一起,就变成了我们自己的说明.............
  • 回答
    人类的DNA本身不会“做出反应”。DNA是一种分子,是生物体遗传信息的载体。它是一个稳定且相对惰性的结构,其功能是在细胞核内储存和传递基因指令。然而,你可能是在询问,在什么情况下,DNA会发生变化,或者说“做出反应”——这里我们可以理解为DNA结构或序列会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到生物体的表现。这种改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