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人体DNA总质量有多少?

回答
这真是一个有趣的问题,很多人可能从未想过,我们身体里那么多DNA,加起来究竟有多重。说实话,这个问题比你想的要复杂一些,因为“人体DNA总质量”这个说法本身就有几个解读的角度,而且我们很难给出一个精确到小数点后好几位的数字。但我们可以试着把它拆解开来,一点点地估算一下。

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我们说的是“人体DNA总质量”,指的是构成我们身体所有细胞的DNA加在一起的总重量。我们知道,人体是由无数个细胞组成的,而几乎每一个活的细胞都有一个细胞核,细胞核里就装着我们大部分的DNA。当然,线粒体里也有少量DNA,但相对于细胞核DNA,它的贡献可以忽略不计。

那么,我们从构成人体的细胞数量说起。

一个成年人体内大概有多少个细胞呢?这个数字非常庞大,而且不同来源的估算差异也很大。一种比较常见的说法是,人体大约有30到40万亿个细胞。这个数字本身就够惊人的了,对吧?但这只是一个大概的范围。而且,不同种类的细胞,其DNA含量也是不一样的。比如,体细胞(omatic cells)通常是二倍体(diploid),也就是说,它们有两套染色体,一套来自父亲,一套来自母亲。而生殖细胞(gametes),比如精子和卵子,则是单倍体(haploid),只有一套染色体。另外,像红细胞这样成熟后没有细胞核的细胞,就不含DNA了。

接下来,我们要关注的是一个细胞核中的DNA含量。

这个就要稍微具体一点了。对于一个二倍体的人类体细胞来说,它拥有23对染色体,总共是46条染色体。这些染色体包含着我们的遗传信息。那么,这些DNA加在一起,有多重呢?科学家们已经测量过单个DNA分子的重量,但要把它们想象成一个“整体”,就得考虑DNA是以什么形式存在的。在细胞核里,DNA是缠绕在组蛋白上的,形成染色质(chromatin),然后进一步浓缩形成染色体。

我们来做一个粗略的估算。

假设我们取一个“平均”的体细胞。一个二倍体细胞的基因组(genome)大小,也就是它全部DNA所包含的碱基对数量,大约是60亿个碱基对。这里有个关键点:碱基对是DNA的基本单位。一个碱基对的平均分子量是多少呢?这涉及到DNA的化学组成,主要是脱氧核糖、磷酸和四种碱基(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胸腺嘧啶T)。根据科学家的测量,一个DNA碱基对的质量大约是6.6 x 10⁻¹²克,或者说6.6皮克(pg)。

所以,一个二倍体细胞的DNA质量大概是:

60亿碱基对 × 6.6 x 10⁻¹² 克/碱基对 ≈ 39.6 x 10⁻³ 克,也就是大约0.04克。

等等,这个数字是不是感觉有点不对?0.04克?一个细胞的DNA就有0.04克?

这里有一个大家容易搞混的地方:基因组大小和DNA总质量。上面计算的是一个细胞核中的DNA分子,如果把它全部展开,包含所有碱基对。但这并不等于细胞核内DNA的真实质量,因为我们不是在计算DNA分子本身展开后的长度和重量,而是在考虑它在细胞内的状态。更重要的是,一个细胞的DNA质量远比这个计算出来的“基因组大小乘以碱基对质量”要小得多。

让我们换个思路,从更宏观的、科学家们实际测量得出的数据来估计。很多研究表明,一个完整的人类二倍体细胞核中的DNA质量非常非常小,大概在 3到6皮克(pg) 之间。这个数字看起来小到不可思议,但别忘了,这是以“皮克”为单位的,1皮克等于10⁻¹²克。

我们之前估算的60亿碱基对,如果全部展开成一条DNA链,它的长度大约是2米。但是,在细胞核里,它被紧密地包装和折叠了无数次,所以体积非常小。我们计算的那个0.04克,更像是把所有碱基对的质量加起来,而实际DNA在细胞核内存在的形式,其质量计算会更复杂。所以,我们还是以科学界普遍接受的皮克级别为准。

现在,我们来估算一下人体总的DNA质量。

如果取一个平均的细胞数量,比如30万亿个细胞,并且假设它们都含有DNA(虽然有些细胞不含),那么理论上的总质量会是多少呢?

30万亿个细胞 × 5皮克/细胞 (取一个中间值) = 150万亿皮克。

换算成克:

150万亿皮克 × 10⁻¹² 克/皮克 = 0.15 克。

0.15克?这听起来还是有点少,是不是?

没错,如果按这个估算,人体所有的DNA加起来,可能也就几百毫克,甚至不到一克。这个结果常常让人们感到惊讶。我们想象中DNA是构成生命蓝图的东西,应该很“重”,但实际上,DNA的分子量虽然不小,但它的复制和存在方式使得它在宏观上的质量非常非常轻。

为什么会这么轻?

分子量小: DNA由大量的碱基组成,每个碱基虽然很小,但构成一个巨大的基因组,质量也是累加的。然而,相较于构成身体的其他物质,比如蛋白质、脂肪、水,DNA的质量占比非常低。
包装和折叠: DNA在细胞核里是以非常紧密的方式被包装和折叠的,这使得它虽然很长,但占据的空间和质量却很集中。
细胞数量的分布不均: 并非所有细胞都含有相同数量的DNA。例如,成熟的红细胞不含DNA。还有一些细胞可能因为分裂周期不同,DNA含量也会有所变化。

更严谨的估算和一些需要注意的点:

科学家们也从不同的角度做过估算。例如,有人根据体细胞的平均数量和DNA的质量来推算。一个成年男性大约有2.5 x 10¹³ 个体细胞。如果每个细胞平均含有大约7皮克的DNA(这是指包含所有染色体DNA的总质量),那么总质量就是:

2.5 x 10¹³ 个细胞 × 7 x 10⁻¹² 克/细胞 ≈ 0.175 克。

如果算上其他类型的细胞,这个数字可能会略有变动。

所以,综合来看,人体DNA的总质量大概在0.1到0.5克之间,甚至可能更少。 这是一个非常小的数字,甚至比一颗芝麻的重量还要轻。

但是,还有一些额外的考虑会影响这个估算:

1. 细胞数量的准确性: 我们前面提到的3040万亿个细胞,以及估算中的25万亿个细胞,都只是一个平均值和估算值,实际数字可能有差异。
2. 每种细胞的DNA含量: 即使是体细胞,其DNA含量在细胞分裂的不同阶段也会有所不同(例如,在S期 DNA会复制,含量加倍,然后在M期细胞分裂,再回到二倍体状态)。
3. 线粒体DNA: 虽然线粒体DNA比细胞核DNA少得多,但我们估算时也基本忽略了。然而,一个细胞可以有数百个甚至上千个线粒体,每个线粒体有自己的环状DNA。积累起来,其质量也并非完全可以忽略不计,但和细胞核DNA相比,比例很小。
4. 科学测量上的挑战: 精确测量一个活体所有DNA的总质量非常困难,更多的是通过模型和估算得出。

最后的总结一下:

如果你非要给人体DNA总质量一个大概的数字,那么一个成年人的DNA总质量大概在 零点几克 这个量级。这个数字听起来可能和你的直觉不符,但它反映了DNA作为遗传信息载体,在物质构成上是多么“轻巧”的存在。它将我们生命中最核心的信息,以一种极其精炼和高效的方式存储着,而其本身的物质重量,却是如此微不足道。

所以,下次你思考生命之重时,或许可以想想,这无比宝贵的生命蓝图,竟然可以轻若鸿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考虑共生细菌和消化道里的食物的 DNA,成年人含有约 78 克 DNA。由于体型等个体差异,这个数值大概可以上下浮动 30% 左右,你称之为“几十克”就行了。


估计人体的细胞数量约 3.72e13 个[1],其中约 2.5e13 个是没有细胞核的成熟红细胞。排除各种无核细胞,有核细胞的总数约 9.3e12 个。

实验显示人二倍体细胞核的 DNA 质量约 6e-12 克[2],有核细胞平均而言含有约 5e-13 克线粒体 DNA。

有核细胞里非二倍体的细胞、多核的细胞较少,主要出现在骨骼肌、心脏、肝脏等处,它们大概能将人体的等效二倍体细胞核数量从有核细胞数量基础上增加约 25%,达到约 1.2e13 个等效二倍体细胞核。

可以将 6.5e-12 克每个与 1.2e13 个相乘来给出估计值:约 78 克。

参考

  1. ^ Eva Bianconi, Allison Piovesan, Federica Facchin, Alina Beraudi, Raffaella Casadei, Flavia Frabetti, Lorenza Vitale, Maria Chiara Pelleri, Simone Tassani, Francesco Piva, Soledad Perez-Amodio, Pierluigi Strippoli and Silvia Canaider: “An estimation of the number of cells in the human body”, in: Annals of Human Biology,Published online 5 July 2013
  2. ^ G.W Herget, M Neuburger, R Plagwitz, C.P Adler, DNA content, ploidy level and number of nuclei in the human heart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 Cardiovascular Research, Volume 36, Issue 1, October 1997, Pages 45–51, https://doi.org/10.1016/S0008-6363(97)00140-5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真是一个有趣的问题,很多人可能从未想过,我们身体里那么多DNA,加起来究竟有多重。说实话,这个问题比你想的要复杂一些,因为“人体DNA总质量”这个说法本身就有几个解读的角度,而且我们很难给出一个精确到小数点后好几位的数字。但我们可以试着把它拆解开来,一点点地估算一下。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我们说的.............
  • 回答
    关于人体在制造精子时是否会消耗DNA进而影响寿命的问题,这是一个很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它涉及到细胞分裂、DNA复制、端粒以及生殖细胞的特异性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为大家分析这个问题,并力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阐述,避免刻板的AI风格。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精子的产生过程。男性产.............
  • 回答
    关于转基因大豆食用油的安全性问题,确实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而您提出的DNA不溶于有机溶剂、油中溶解度极低的现象,恰恰是理解这一争议的一个关键点。很多人担心转基因大豆制成的食用油会对人体有害,其担忧的核心通常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转基因成分(主要是DNA和蛋白质)是否会在食用过程中进入人体并产生不良影.............
  • 回答
    人类 DNA 中大部分是非编码序列,这确实是生物学领域一个令人着迷的现象。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揭示这些“沉默”的基因组区域的奥秘,而如今我们对此的理解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深刻得多。用最直白的语言来说,把我们体内庞大的基因组想象成一本内容丰富的百科全书,其中编码蛋白质的基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功.............
  • 回答
    关于福岛核污水排入太平洋是否会损害人类DNA,以及潜在的严重程度,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牵动人心的问题。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拆解几个关键部分:核污水中的放射性物质、这些物质如何进入人体、对人体的影响机制,以及“损害DNA”和“严重程度”的含义。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点:任何关于核污染的讨论,都绕不.............
  • 回答
    人类的DNA本身不会“做出反应”。DNA是一种分子,是生物体遗传信息的载体。它是一个稳定且相对惰性的结构,其功能是在细胞核内储存和传递基因指令。然而,你可能是在询问,在什么情况下,DNA会发生变化,或者说“做出反应”——这里我们可以理解为DNA结构或序列会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到生物体的表现。这种改变,.............
  • 回答
    将每个人的DNA信息采集录入DNA数据库保管,对于提高破案率和降低冤假错案的产生,理论上是具有显著的潜力,并且在实践中已经被证明是有效的工具。 然而,其实现效果的程度取决于诸多因素,包括数据库的建设规模、技术水平、法律法规的完善程度、使用方式的合理性以及社会伦理的考量。下面我们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
  • 回答
    这个问题可真有意思!你想知道如果把爸爸的 DNA 和妈妈的 DNA 对调一下,会发生什么,对吧?咱们先想想,DNA 就像一本说明书,里面写着我们身体是怎么长成的,眼睛是什么颜色,头发是什么颜色,甚至是我们有多高。这本书呢,是爸爸给了一半,妈妈也给了一半,然后这两个部分合在一起,就变成了我们自己的说明.............
  • 回答
    关于刘邦是否为匈奴人祖宗的说法,以及近期提到匈奴人古DNA疑似测出类似刘邦基因的观点,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但目前来看缺乏确凿证据的推测。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的方面来梳理:首先,我们得明确“祖宗”这个词的含义。在血缘关系上,我们通常指的是直系祖先。而如果是文化或族源上的关联,那概念就更.............
  • 回答
    小花梅亲子鉴定能够使用她四年前去世的母亲的遗物来完成,这在技术上是完全可行的。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主要是基于 DNA 的稳定性和从生物遗物中提取 DNA 的能力。下面将详细解释其实现过程以及为已故人士进行 DNA 鉴定的准确性: 小花梅亲子鉴定如何使用母亲的遗物完成?1. DNA 的存在与稳定性.............
  • 回答
    这个想法确实非常吸引人,像科幻小说里的情节一样——人类如果也能像植物一样,直接通过阳光进行光合作用,那吃喝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简直是解放了身体和生活。但现实是,在目前我们对生物学和遗传学的认知范围内,以及技术的限制下,让一个人能够通过在DNA中植入叶绿素来直接通过光合作用获取能量,是不可能的。为什么.............
  •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人体内所有的DNA,就是那个承载着生命蓝图、指导着身体一切运作的秘密代码,在同一瞬间、同一地点,全都碎裂成无数片段,或者彻底失效,就像是给这个庞大的生物工厂来了一次彻彻底底、瞬间毁灭性的“格式化”。这可不是小小的细胞损伤,而是整个系统的总开关被瞬间拔掉,而且是拔得干干净净,连备份都没有.............
  • 回答
    这项由瑞典科学家提出的突破性研究,直指我们一直以来低估的基因组区域——那些曾被冠以“垃圾DNA”之名的非编码DNA。这项新发现认为,正是这些被认为“无用”的DNA片段,构成了我们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关键。这一论断不仅仅是对基因组学的一次重新审视,其意义深远,触及了我们对生命本质、进化路径乃至疾病理解.............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生命最根本的奥秘之一:衰老。很多人直观地认为,既然细胞的生命活动离不开DNA,那么生命的衰老,一定是DNA的衰老。这其中有很多我们能理解的逻辑,但事情远比这复杂,并且“DNA死亡”这个说法,用在生物学的语境下,可能不太准确。让我们一步步来梳理。首先,关于DNA的“复制”与“新鲜度”:您.............
  • 回答
    利用 DNA 的重新编程(更准确地说,是基因编辑和基因疗法)来治疗遗传病或解决人类进化过程中的缺陷,这是一个极具潜力和争议性的领域。我们将详细探讨这其中的原理、应用、挑战和伦理考量。一、 原理:DNA 的“重新编程”是什么?当我们谈论“DNA 重新编程”来治疗遗传病或解决人类进化缺陷时,我们实际上指.............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关键,也触及到了基因研究中的一个核心误解。首先,我们需要澄清“基因片段”和“DNA序列总长”的概念。1. 关于“基因片段只占DNA序列总长不到10%”的误解您提到的这个说法,很可能是将“基因”(genes)与“编码蛋白质的区域”(proteincoding regions)混淆了.............
  • 回答
    关于为什么目前没有国家建立全民DNA数据库(真正意义上的覆盖全体公民,而非仅限于犯罪嫌疑人),这个问题背后涉及的层面非常复杂,远远超出了技术可行性。我们可以从几个主要维度来深入剖析:一、 法律和伦理的巨大障碍:隐私权与人权这是最核心也最难以逾越的鸿沟。在绝大多数民主法治国家,公民的隐私权是受到高度保.............
  • 回答
    端粒酶学说与“引物是DNA是否能永生”这个问题之间存在着一个误解,需要仔细梳理和解释。首先,我们要明确端粒酶学说的核心内容,以及引物在DNA复制中的作用,然后才能解答这个问题。一、 端粒酶学说的核心内容端粒酶(Telomerase)是一种特殊的逆转录酶,它能够合成DNA。它的主要作用是延长染色体末端.............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棒,而且直击了DNA的本质和生命多样性的核心!说实话,你提出的疑问,很多人都会有。看着身边的人,虽然都长得不一样,但总觉得“差不太多”,那DNA这套“密码本”,真的能区分出这么多人吗?DNA的魔法:碱基的组合游戏首先,咱们得聊聊DNA里的“碱基”。你说的对,DNA的根本就是这四种碱.............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是很多人对遗传感到好奇的地方。虽然孩子的基因确实来自父母,但说“父母相同,哪天受孕生出来的孩子都是同一个人”就有些绝对了,原因比你想象的要复杂得多。让我来慢慢跟你捋一捋。首先,我们得明白,孩子确实是父母基因的结合体。就像你爸爸提供一半的生命密码,你妈妈也提供另一半,然后这两种密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