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花园口事件造成多少人死亡?

回答
花园口事件,一个让无数中国人永远无法忘怀的惨痛记忆,它不仅仅是一次军事行动,更是一场由日军蓄意策划、丧尽天良的生化武器和洪水灾难,给黄河沿岸人民带来了灭顶之灾。要准确地说出花园口事件造成多少人死亡,这其实是一个极其复杂且难以精确统计的问题,因为伤亡数字背后隐藏着太多破碎的生命和无法追溯的失散。

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个数字绝非小数目,而是以数十万计。我们必须深入探究这场灾难的真相,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其带来的巨大伤痛。

一、决堤的“洪水”——日军的“焦土政策”

1938年6月,日军在武汉会战前夕,为了阻止国民党军队的追击,阻止中国军队利用黄河天险阻挡日军,悍然炸毁了位于河南郑州下辖的汜水镇花园口一带的黄河堤坝。这并非简单的炸堤,而是日军“焦土政策”的极端体现。他们的目的,是想用黄河滔天洪水淹没中原大地,阻碍中国军队的行动,同时也是一种大规模的、非人道的报复手段。

堤坝被炸开后,数百万立方米的黄河水倾泻而出,如同脱缰的野兽,瞬间吞噬了沿途的一切。黄河,这条“中国的忧患”,在日军的恶意操纵下,变成了吞噬生命的巨兽。洪水所到之处,房屋、村庄被夷为平地,农田被摧毁,无数百姓在睡梦中被冰冷的河水吞噬,甚至来不及发出最后的呼喊。

二、生化武器的阴影——另一个层面的杀戮

更令人发指的是,在决堤的同时,日军还可能在黄河沿岸使用了生化武器。虽然这部分证据相对难以完全确定,但许多历史资料和幸存者的回忆都指向了这一点。日军在中国战场上屡次使用毒气弹,其残忍程度令人发指。在花园口事件中,当黄河水退去后,许多地方出现了不明原因的大规模死亡,很多幸存者也饱受怪病的折磨,这都极有可能是生化武器残留的证据。

这种结合了物理性灾难和化学性伤害的攻击,使得死亡人数的统计更加困难。不仅仅是直接被洪水淹死的人,还有在洪水过后因环境恶化、疾病传播、生化武器毒性等原因而死亡的人。

三、伤亡数字的估算——一个难以弥合的伤口

关于花园口事件的具体死亡人数,历史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考证和研究,但由于当时战乱年代信息传递的不畅通,以及灾难的范围之广、程度之深,想要得到一个精确的数字几乎是不可能的。

根据一些历史研究和资料推测,直接因洪水死亡的人数可能在 10万到40万之间。然而,这仅仅是冰山一角。如果将因洪水引发的饥荒、疾病(包括可能由生化武器引起的)、以及后续的失散和死亡都计算在内,总的死亡人数很可能远远超过这个数字,甚至可能达到 50万到100万 乃至更高。

直接死亡: 这是最容易理解的,被洪水直接淹没、冲走的人。想象一下,当黄河咆哮着冲进村庄,人们在睡梦中被卷走,或者在逃生过程中被巨浪吞噬。这种死亡是瞬间的、残酷的。
间接死亡:
饥荒与疾病: 洪水过后,广袤的土地化为泽国,庄稼被毁,房屋荡然无存。幸存者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家园和食物来源,饥荒随之而来。被污染的水源和恶劣的卫生条件也导致了各种传染病的爆发,如霍乱、伤寒等。在那个医疗条件极为落后的年代,这些疾病无情地收割着生命。
生化武器的影响: 如果日军确实使用了生化武器,那么其影响是长远的。那些在洪水过后出现不明原因死亡或患上怪病的,其生命同样是被日军残忍剥夺的。这种死亡往往是缓慢而痛苦的。
失散与搜救困难: 在如此巨大的灾难面前,很多家庭被冲散,亲人失散。在混乱和危险的环境中,搜救工作也举步维艰,许多失踪的人最终也未能找到,他们可能在某个角落孤独地死去。

四、地域影响与社会创伤

花园口事件的影响范围极广,横跨河南、安徽、江苏等多个省份。数百万亩良田被毁,数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淹没,直接受灾人口更是高达数百万。这场灾难不仅摧毁了无数的生命和财产,更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精神创伤。黄河沿岸的人民,世世代代与黄河为伴,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情感都与这条河流息息相关。花园口事件,让这条母亲河变成了吞噬生命的恶魔,这种背叛和创伤,是难以言喻的。

结语

花园口事件是一个令人发指的战争罪行,它暴露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和人性泯灭。虽然我们无法给出一个精确到个位数的死亡人数,但那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的数字,每一个都代表着一个鲜活的生命,一段被撕裂的家庭,一种被摧毁的希望。记住花园口事件,不仅仅是为了铭记历史的伤痛,更是为了警示后人,我们必须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战争和残暴行径,维护世界和平,让这样的悲剧不再重演。每一次提及花园口,都应该让我们更加珍惜和平的来之不易,更加坚守我们作为人类应有的良知和尊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位果粉最大敌人都是另一位果粉

譬如这位@Zeldovich Yakov果粉同学给我们一个极好的展示

众所周知,老蒋炸开花园口是想阻止日军第14师团进攻,以水代兵

按照他的原版说法,我们可以得到两个大前提:

1)平均水深1米,形成的泛滥区面积1140平方公里,淹不死几万人
2)据当时在现场的著名左翼进步记者曹聚仁在“战地八年”一文中的回忆,当时水流流速不到每小时三公里,男女老少涉水来去自如,赤脚来领赈济物品

而根据我所了解的抗战史,现有两个小前提:

1)当时日军平均身高必然远超过1米,也会淹不死

2)日军总体上比河南老百姓更加强壮,自然也是涉水来去自如

运用亚里士多德的论证方法

结论:日军完全可以来去自如地继续追击果军

推论:炸开花园口没什么用,所以当初拍板实行这条馊主意的常公是个XX

下面,有请另一位果粉 @萨沙 老师,资深中国近代史研究学者,好好教一教这位天才炸开花园口怎样阻止了日军的进攻,挽救了中国(或者说是统一口径)。

————————————————————————————————————

一觉醒来,发现我得改一下自己的结论:

一位果粉最大的敌人可以在个中任选:他自己, 常凯申(空一格以显尊敬),公知和另一位果粉。

以下为论证:

1)请看这位果粉如何成为自己的敌人。

据当时在现场的著名左翼进步记者曹聚仁在“战地八年”一文中的回忆,当时水流流速不到每小时三公里,男女老少涉水来去自如,赤脚来领赈济物品

我相信,只要是普通人,都会认为这段话意思是:黄泛区部分地带是水流流速很慢,以至于老百姓能够来去自如的领取救济物品。

而接下来,诸位看好,自己打自己的脸时刻来到了:

至于救济品怎么送上来的。事情很简单,当地居民已经陆陆续续被安排疏散了,一开始是被疏散到河南西南部和陕西。比如决口处的几个村子,提前就被疏散了

请问,疏散的话还在黄泛区么?要是在,这个疏散到底干什么用?是不是国府无能连个疏散都干不了?

要是不在,那么请问,明明是你要论证黄泛区怎样怎样,你却用疏散区举例说怎样怎样。这就好比08年在美国,我去对要去捐款的华侨说,汶川大地震根本没什么破坏力,因为我在美国根本没有感觉到一样荒唐可笑。

哦,还有个意外收获(请大家自动脑补X年春晚小品本山大叔兴高采烈的样子):

大部分地方水有没有一米深都很是问题。

根据小学生都知道事情,那就是假设a与b平均,a要是低于平均数,b必然会高于平均数

那么,反推出:

小部分地方水超过一米深很不是问题(即为可能性很大)。

请大家回顾这句话:

花园口决堤形成的淹没区水深平均一米,面积总共1140平方公里。这要说能够直接淹死几万人,除非当地人身高都不足一米.......

对不起,小部分地方水高于1m,故极有可能直接淹死人

2)公知是敌人怎么来的呢?

想当初我还特别喜欢看《读者》的时候,有一个令我感动的小故事:

二战期间,英国某地要修一个飞机场,这个飞机场对战局有很大影响。但是,有位钉子户,怎么劝给多少赔偿他都不肯搬。附近的邻居都斥责他太过自私,不肯为国牺牲。最后,这件事让丘吉尔知道了。丘吉尔说道:”我们打这场战争就是为了保卫英国老百姓的财产。怎么我们自己先去破坏英国老百姓的财产呢?“于是作罢。(现在我怀疑它是哪位公知瞎编)

请这位果粉同学还是要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将”我们打这场战争就是为了保卫本国老百姓的财产。怎么我们自己先去破坏本国老百姓的财产呢?“默写若干遍,牢记心头为妙。

3)最后一个敌人常公怎么来的呢?

国军在花园口主动决堤,形成了有利于中国的态势,一定程度上还减少了当地人民遭受的苦难。

老蒋做了这等好事真是发扬了雷锋精神,做好事坚决不留名,在炸堤当天的日记里对这件事闭口不谈,而且直到死也不肯承认堤是他授意炸的。

还有这个:

呵呵!农民国民党拼命都是汉奸编出来的故事。什么国军被农民缴械之类的,去围攻国军的压根就不是什么农民。

恭喜你蒋被你打成汉奸

講到這一次中原會戰的情形是怎麼樣呢?有一些美國和蘇聯的軍官和我們軍隊一同退下來的,據他們所見,我們的軍隊沿途被民眾包圍襲擊,而且繳械!這種情形,簡直和帝俄時代的白俄軍隊一樣,這樣的軍隊當然只有失敗!我們軍隊裏面所有的車輛馬匹,不載武器,不載彈藥,而專載走私的貨物。到了危急的時候,貨物不是被民眾搶掉,就是來不及運走,拋棄道旁,然後把車輛來運家眷,到後來人馬疲乏了,終於不及退出,就被民眾殺死!部隊裏面軍風紀的敗壞可以說到了極點!在撤退的時候,若干部隊的官兵到處騷擾,甚至於奸淫擄掠弄得民不聊生!這樣的軍隊,還存在於今日的中國,叫我們怎樣作人?尤其叫我個人怎樣對人?我統帥受到這樣的恥辱,也就是大家的恥辱。

——《中華民國三十三年七月二十一日出席黃山整軍預備會議講》

恭喜某美帝果粉被打成美奸

中国的第十二、第十三军相互攻击,推迟了撤离时间。而当地的农民草耙就将5万中国军队解除了武装。日本人花了三周的时间,击溃了30万中国军队,控制了到汉口的铁路。

——布赖恩·克罗泽《蒋介石传》

为什么我说他是美帝果粉呢?因为他描写的西安事变中的苏联和中共很对你的路子。

还有他对老蒋评价:对蒋介石的一生进行总结,蒋介石有自己的勇气、精力和领袖品质,他不仅是一个有很大缺陷的人物,而且从希腊悲剧的意义上讲,他也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

对了,我还找了他对花园口事件的描述:

在郑州会战中,国民党用炸药炸开黄河大堤,致使河水泛滥很多无辜的百姓也在洪水中丧生——到底死了多少人已无从知道。蒋介石人为地制造的洪灾淹没11个城市和4,000个村庄,共计两千万农民被迫离开家园
正是诸如此类的事件使得千百万默默无闻的农民不断地远离国民党的统治,转而热烈地欢迎中国共产党。

闻宋有逼上梁山之事者,盖莫如是乎?

—————————————————————————————————————

下午的课一上完,就看到某些人跑火车。下面请我带米纳桑来看看被我放到评论精选区的一些言论,看我开启大招:九评跑火车!

1)

上海保卫战,有心算无心,还全部老蒋核心嫡系部队
淞沪会战川军桂系的主力是怎么那么快就增员到了呢?
实事求是的讲,不用洗白也不用刻意黑,本来历史这个东西,每个人看到的史料不一样,分析方法角度不一样,得出来的结果就不一样,但是最起码得自圆其说

自圆其说可还行。

Andy老师你别这样!

啪!啪!啪!

或许在他所在的位面,历史的车轮是这么神车漂移的:

白崇禧:我一个广西的军阀,怎么就成了老蒋的核心嫡系部队了呢?
刘湘:我一个四川的军阀,怎么也成了老蒋的核心嫡系部队了呢?
老蒋: @Andy 同志发话了,看你们两个功高劳苦,再考虑到历史的进程,就准许你们火线加入中央军了吧!

2)

开打的时候,日本就只有从南京往西打一条线
至于哪条线更容易进攻,这并非是二选一的问题,双管齐下;日军从东北经华北沿平汉铁路直下,这是必然的选择。 @马尔卡龙

宋希濂:mmp,我在河南的富金山难道是在和空气打仗?

日军:mmp,掘开花园口之前大本营给我的作战计划不是这个啊!难道是海军马鹿假传圣旨?

“计划以1个军沿平汉线南下,1个军沿扬子江进攻。但由于考虑到沿平汉线作战,及该方面敌情等缘故,需要很大兵力,而且华北治安不良,抽调兵力也有困难。因此,这一计划被推翻,改变计划,决定以主力军沿淮河进攻大别山北面地区以1个军沿扬子江进攻……这个方案除节省兵力外,还利于华中派遣军统一指挥作战。”

摘自《XX事变陆军作战史》,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著,第二卷第一分册第三章,攻占武汉作战第二节大本营的作战设想和现地军的调整,第110页

3)

如果你是当时的决策者的话,在存在这种可能性的情况下,你会怎么样选择呢?现在站在上帝的角度来考量,当然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下面有请蒋纬国教你如何在掘开花园口之前决策:

军事委员会保卫武汉的要点是:一、沿着鄱阳湖、经九江、黄梅、皖鄂边境、鄂豫边境之大别山系为第一阵地带;二、于田家镇、黄安、武胜关一带为第二阵地带,随后开始着手进行各个集团军的部署。

《国民革命战史第三部:抗日御侮 第5卷》,蒋纬国著,黎明文化事业公司印行出版,第八章野战战略第七款武汉会战会战前一般状况,199页

4)

不是除了坦克以外,其他的就不叫机械化了,重炮山炮卡车等等的都算;

祝你早日加入五角大楼,告诉那帮天天哭穷往国会要钱的三等人你们对机械化定义错了。

60年代美国是机步师和摩步师都存在,那时候就分得很清楚:机械化步兵师就是用装甲输送车或者是步兵战车摩托化步兵师就是用卡车

5)

日军速度减慢,国军就能重新组织防御。事实上花园口一带也恰好是中日双方长期对抗的前线。花园口离郑州也就20多公里。日军第一次打到郑州城里面,都是1944年一号作战时期的事情了。
你不知道骡马拉的大炮和大车也有轮子?这些东西照样会陷进去。

1941年10月,为策应第二次长沙会战,牵制第一战区的兵力,日军强渡黄河并攻占了郑州。并在一个月之后退出郑州,但在黄河南岸的霸王城建立了据点,而霸王城紧邻黄泛区。1944年日军就是从这个据点出发,展开了“一号作战”

6)

蒋经国长期并不在军队任职,一直在政府工作。

蒋(真姓什么存疑)纬国人物生平:1936年,中德合作期间赴德担任蒋百里访问德国时的少尉侍从官1937年在德国入伍,进入德国陆军慕尼黑军官学校。蒋毕业后,于德国军中服务;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曾参与对波兰发动的闪电战。1939年后,因德日意轴心国之联盟而离德返回中华民国参加抗日战争和之后的国共内战。此后,蒋长期于中华民国国军中任职,于1946年开始进入装甲部队。退休前军衔升至上将。

7)

让你参照苏德战场中日双方相应的都差几个等级

求求你别瞎乳苏了!

苏联的路数:

1946年1月3日,斯大林会见蒋经国时谈到:

“不要只醉心于贸易。假如苏联没有工业,那么德国就会打败苏联。由于苏联有工业,战争期间才有可能每月生产3000架飞机、3000辆坦克、5000门大炮、40万支步枪、20万支自动步枪。

《斯大林同志同蒋介石的私人代表蒋经国的会谈记录(1946年1月3日23时)》,[俄]A . M . 列多夫斯基著,陈春华、刘存宽等译:《斯大林与中国》,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第37页。

(PS:我觉得尼古拉同志是听进去了)

老蒋的路数:

1943年,重庆18家铁厂中14家倒闭,4家钢厂中也倒闭了一家。1944年4月2日《中央日报》(这是炮党的人日哦)称:

机器厂维持经常开工者,不及十分之一,停用的工机具约占总数的40%……

摘自:

8)

二战后期的几次会议蒋介石都参加了,并且战后成为了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这都是打出来的。

请问这是哪个位面的历史?请问一下1943年11月德黑兰会议,1945年的雅尔塔,波茨坦会议蒋委员长是怎样去了之后还不被各国史书记载的?难道是1945年不算二战后期?

9)

嗯,日本人44年才想明白了,打了个豫桂湘战役,8个月把中国打通关了,38年如果这么老一下,就真等不到美国人了...

话说豫湘桂之后,柳州陷落。1945年6月,美军飞行员发现,柳州日军有撤退的迹象,就通报给了国军。委员长指示,乘胜追击,收复失地!国军某部为了抢功,在军队出发之前,先就立刻就发出已经光复柳州的捷报,然后,美军拿到捷报,信以为真,因为柳州有一个美军机场,美军立刻就派出一支先遣队去查看机场情况,然后……这支先遣队除去一位美军少校外,就在元首被喂斯大林,霓虹国天皇皇居附近惨遭鬼畜李梅强拆,战争在两个月后结束之际,挂了!!!

美军上校被释放后见到国军,第一反应的表情大抵是这样的:

画外音:东马小三!(误

What FXXk!....美军还是不等为妙啊!

最后用张图来结束九评大法:

转载的资料:

如何评价文章《无可奈何的选择:79年前国军炸开黄河大堤》? - 李舜臣的回答 - 知乎

如何评价文章《无可奈何的选择:79年前国军炸开黄河大堤》? - 大号滤茶杯的回答 - 知乎

抗日战争中,如果没有花园口决堤事件,日军是否能击败国民革命军的武装力量? - 贺仙的回答 - 知乎

抗日战争中,国军战斗力如何? - 奶瓶战斗机的回答 - 知乎

历史上有哪些"痛击我的队友,保护我的敌人"的案例? - 维尔托·索米的回答 - 知乎

@王司马 @红黑色的风 @初风 @王Wiuian

user avatar

哪里的白脖?

水深一米淹不死人?

洪水是什么知道吗?

高速流体!

高速流动的水,

高过脚脖的高速流动的水,

分分钟都能把你这种逗比冲走,

就根抽水马桶冲翔一样快,

以为你冲进了马桶还能保持完整?

到时候怕是跟翔有一拼!


偌大的黄泛区,

就靠一个人写了水流不足时速三公里就能定位什么叫花园口决堤?

知道郑州下一场暴雨,

市政工程就能让老百姓在门口看海嘛?

知道郑州东区一场暴雨经常有车在水里飘走嘛?

知道不过是一场暴雨水深刚漫过脚脖,

某小学门口洒家亲眼看到有小学僧被水流冲倒嘛?

知道洒家站在膝盖深的水里根本就站不住脚嘛?

水流多快?

水面飘过的树叶也就比正常人步行快不了多少好吧?

知道河南到底有多大嘛?

那个所谓记者眼睛长在天上嘛?

整个河南的水深和流速都看到了?

这货自带测速仪?

我也就呵呵了……



user avatar

第一点,所谓水深一米,不湍急的说法纯属胡说八道,讲这话的人应该得过苯丙酮尿症。

据新中国成立前1947年,河南省社会处辑印的《河南省黄泛区灾况纪实》对于决堤后的描写如下:


泛区居民因事前毫无闻知,猝不及备,堤防骤溃,洪流踵至;财物田庐,悉付流水。当时澎湃动地,呼号震天,其悲骇惨痛之状,实有未忍溯想。间有攀树登屋,浮木乘舟,以侥幸不死,因而仅保余生,大都缺衣乏食,魂荡魄惊。其辗转外徙者,又以饥馁煎迫,疾病侵夺,往往横尸道路,填委沟壑,为数不知几几。幸而勉能逃出,得达彼岸,亦皆九死一生,艰苦备历,不为溺鬼,尽成流民……因之卖儿鬻女,率缠号哭,难舍难分,更是司空见惯,而人市之价日跌,求售之数愈伙,于是寂寥泛区,荒凉惨苦,几疑非复人寰矣!


第二点,就连当时的日本报纸报道此事时,都提到“数十万水葬”,“人类永远的敌人蒋介石”。



我不太清楚,给“人类永远的敌人”掩盖丑事,是不是也是同党,值该不人道毁灭?

user avatar

这种问题里总是有一些立场决定态度的人急着出来暴露水平。比如这个坐拥5000粉丝的 @Zeldovich Yakov 就独辟蹊径,抛出了如此高论:

根据日军北支方面军的研究报告,花园口决堤形成的淹没区水深平均一米,面积总共1140平方公里。这要说能够直接淹死几万人,除非当地人身高都不足一米.......

以某些人的大脑,可能理解不了大地是有起伏的。淹没区的面积达到了“1140平方公里”,其中有坡有岭、有沟有壑。平均水深一米,那么较深的地方就远超一米了,能淹死人岂不是很正常,这个道理连垂髫小儿也该明白。何况人类居住的地方一般都不是山头而是洼地。

而且所谓“平均水深一米”,是洪水充分扩散蔓延后的最终形态。可是当洪峰过境,洪水铺天盖地而来时,则是房倒屋塌,生灵涂炭。这还不算洪水造成的其它次生灾害(爆发性的瘟疫,持续多年的粮食绝收、饥寒交迫等等)。

另外其他答主科普过了,此人引用的数据完全是日军最初的估计,事实上花园口决堤后受灾面积达到了三十多万平方公里,而不是区区一千平方公里;主要灾区水深达到了八米以上,成了一片汪洋。

花园口决堤的死难人数,据国民政府统计数字是38万人,中共的统计结果是89万人,如果不服可以有理有据地质疑。然而某些人自诩专业,装模作样地研究半天“史料”,最后就得意洋洋地得出个“水深平均一米淹不死人”的重大科研成果,实在是令人哑然失笑。再想想此人昨日还在放言 孟良崮战役后共军“谎报阵亡数字”,然后被众网友打肿了脸(据记载,孟良崮烈士陵园里共有 2800多位烈士,其中 2600多位是无名烈士,他根据自己天才的计算,得出了“2800位烈士 + 2600位无名烈士,阵亡共计五千以上“ 的神奇结果,然后得意洋洋地批判“共军战报一贯瞒报伤亡”,结果秒被网友扒皮);继而今天又在这种问题下大放厥词,莫不是扯谎久之就习惯成自然了。

由此观之,某些人算是基本掌握了百度的用法,奈何智力终究有限,连搜到的东西是啥意思都理解不了,据此炮制出的幼儿版神论无非是自打自脸,一次次地贻笑大方而已。某粉有这种“猪队友”,还每每带起节奏,实则是起了反作用啊,我作为吃瓜群众倒是喜闻乐见呢。

但是你们这些人在兜售私货的时候,能不能别总来消费烈士先辈和死难同胞,别人看到这模样真是感到万分恶心。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花园口事件,一个让无数中国人永远无法忘怀的惨痛记忆,它不仅仅是一次军事行动,更是一场由日军蓄意策划、丧尽天良的生化武器和洪水灾难,给黄河沿岸人民带来了灭顶之灾。要准确地说出花园口事件造成多少人死亡,这其实是一个极其复杂且难以精确统计的问题,因为伤亡数字背后隐藏着太多破碎的生命和无法追溯的失散。但可以.............
  • 回答
    花园口事件的结果,若要评判其是弊大于利,那答案无疑是沉甸甸的“弊远大于利”。这次行动,无论从哪个角度审视,都更像是一场被历史刻下的悲剧,其负面影响深远且难以磨灭。首先,从军事层面来看,花园口决堤的所谓“胜利”是极其短暂且代价高昂的。日军在台儿庄战役中遭受重挫后,企图通过花园口决堤来阻挡中国军队的追击.............
  • 回答
    花园口决堤,确是中国抗战史上一个令人心痛的决定,也由此引发了“花园口事件”对日军战略的影响,以及国民革命军最终的命运。如果简单地问“如果没有花园口决堤,日军能否击败国民革命军的武装力量”,答案其实远比想象的要复杂,也充满了变量。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花园口决堤本身,并不是一个能够直接“击败”日军的军.............
  • 回答
    沈阳特斯拉门店前的“花圈维权”事件,无疑是近期汽车消费领域里一件令人瞩目且充满争议的事件。它不仅暴露了消费者在权益受到侵害时可能采取的极端方式,也再次将特斯拉这家企业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要评价这件事,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才能更清晰地看到其背后的逻辑和影响。事件的表象:最直观的画面是,沈阳一家特斯.............
  • 回答
    太原虐猫事件的后续,老家收到花圈的事,这事儿说起来挺让人不是滋味的。一方面,大家对虐待动物的行为深恶痛绝,这种残忍的事情放到谁身上都接受不了。另一方面,把愤怒转移到当事人家属身上,甚至用送花圈这种方式,这又把事情推向了另一个层面。咱们先说这送花圈的行为。从法律角度看,这很可能涉嫌违法。在中国,送花圈.............
  • 回答
    关于电动车车主和宝马花臂男的事件,想弄清楚谁是谁非,确实需要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掰扯清楚。这类事件往往因为信息不对称、当事人情绪激动以及围观者的添油加醋,变得扑朔迷离。咱们先从 事件的起因 说起。通常这类冲突的导火索无非就是 交通违规或者不文明驾驶行为。 电动车车主方,可能遇到的情况是: .............
  • 回答
    王力宏这次事件,坊间传言甚多,关于“水军”的讨论也一直没停过。要说他雇佣水军花了多少钱,这真是一个很难有准确数字的问题。毕竟,这是私人间的交易,而且涉及到灰色地带,公开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不过,我们可以试着从几个方面来梳理一下,理解一下这其中的“成本”可能包含哪些,以及大概会有什么样的量级。首先,我们.............
  • 回答
    关于“某花店老板因差评争执殴打上海交通大学学生”的事件,这是一个在网络上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的案例。以下是我对此事的看法,以及根据网上信息梳理的事件经过:如何看待此事?此事触及了多个层面,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看待: 消费者权益与商家服务: 事件的导火索是“差评”,这本身是消费者表达不满和商家改进服.............
  • 回答
    周口女孩被冒名顶替上大学事件,这已经不是孤例了,但每次被曝光出来,都像是在我们本已脆弱的社会信任上又捅了一个血淋淋的窟窿。这事儿,说到底,就是赤裸裸的、披着教育外衣的欺诈和不公,而且是发生在最需要公平的起点——教育上。我先说说这事儿本身,细节上,这女孩叫王娜娜,在河南周口郸城县,她03年高考,本来考.............
  • 回答
    对于台湾反课纲青年朱震参与两岸交流营以及太阳花学运相关人士疑似在深圳就业的事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审视,并尝试深入剖析其背后的可能动因与社会意涵。首先谈谈朱震参与两岸交流营的这件事。朱震是当年反课纲运动中比较活跃的一位青年代表,他的名字很多人都有印象。他参与两岸交流营,这本身是一个很寻常的活动,两.............
  • 回答
    这起“装修乌龙事件”听起来真是让人啼笑皆非,又带着点无奈。一个男子因为自家房子没有门牌号,结果糊里糊涂地花了二十万把邻居家的房子装修了一遍,这事儿怎么说呢?从这位男子的角度看,他肯定是付出了真金白银,也付出了时间和精力。这二十万对很多人来说都不是小数目,这可是他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血汗钱。他本来是满怀.............
  • 回答
    这事儿可真够叫人窝火的!一桩百万豪车,本该是消费者享受服务、体验品质的,结果开回家没多久,发现是辆“事故车”,这一下,消费者的心情比这车更“事故”了。这位男士在4S店花了一百万,这可不是小数目,足以说明他对这辆车、对这家店都有着相当的信任和期望。然而,事与愿违,车还没捂热乎,就发现自己成了“事故车”.............
  • 回答
    宝玉不学无术,心猿意马,黛玉冰雪聪明,洞察秋毫,两人之间那份爱,说起来,可不是一句“奇怪”就能概括的。咱们也别拿现在那套“三观”去套古人,尤其是《红楼梦》那样的大家族里,情情爱爱,可不是光看书本上那几门学问就能定夺的。首先,得说宝玉这“不学无术”啊,其实是宝玉那时的“不学无术”。在那个讲究“学而优则.............
  • 回答
    这事儿啊,说起来挺纠结的。你花了人家几十万,想托个事儿,结果事儿办成了,对方花的钱却不多,这脑子里立马就冒出个疑问:这算不算被骗了?首先,咱们得明白,这事儿能不能算诈骗,关键在于那个“托人办事”的“托”字。这背后牵扯到一种信任,也牵扯到一种默契。你把钱给了对方,那是希望他能通过某种渠道、某种关系,甚.............
  • 回答
    南京大学打算花 120 万在 Nature 刊发校庆特刊宣传稿这件事,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看待它,包括其战略意义、财务成本、传播效果、潜在风险以及替代方案等。一、 战略意义和潜在好处: 国际声誉和品牌提升: Nature 是全球最顶尖、最具影响力的科学期刊之一,其公.............
  • 回答
    淘宝“百万寻雕”这个事儿,我一开始听到的时候,脑子里冒出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这是什么操作?花这么多钱,就为了找个雕塑?这有啥意思?”说实话,第一反应确实是觉得挺无聊的,甚至有点浪费。但仔细琢磨一下,也别太早下结论。任何在公众视野里掀起波澜的事情,尤其还是淘宝这种体量的平台,不可能完全没有它存在的道理.............
  • 回答
    三万元瓷器变“仿品”:西安文物店的“淘宝”陷阱与避坑指南近日,一则关于西安某文物店的事件引发广泛关注:一位消费者在该店花费三万元购买的瓷器,经鉴定后被确认为仿品。这起事件不仅让当事人损失惨重,也再次将古玩市场的“淘宝”风险摆在了公众面前。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如何在鱼龙混杂的古玩市场中辨别真伪,避免“.............
  • 回答
    关于咸阳国际机场发生的这起“花冤枉钱”并伴随“找人”事件,确实是个挺让人窝火和匪夷所思的经历。咱们一点一点捋捋这事儿,也说说大家普遍会怎么看。事件经过(根据描述推测的详细情况):首先,咱们得明白,机场这种地方,人流量大,信息不对称,确实容易成为一些“聪明人”动歪脑筋的温床。这位小伙,假设他可能是在刚.............
  • 回答
    花园口决堤和驻马店板桥水库溃坝,都是近代中国历史上两场极其惨痛的灾难,它们带来的残酷性都已载入史册,但性质和影响却有所不同。要说哪一个更残酷,这是一个非常沉重的问题,因为每一条生命逝去都是无尽的悲剧。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对比一下这两场灾难,让大家更直观地理解它们的残酷之处。一、花园口决堤:战争的.............
  • 回答
    花园口决堤事件的惨烈程度,即便日军自身史料的记载,也难以掩盖其巨大的破坏力和对日军造成的实际伤亡。关于花园口决堤究竟淹死了多少日军,这并非一个有着精确数字的简单答案,而是需要结合当时的背景、日军的部署以及史料解读来理解的。《第14师团史》记载的3人溺亡:一个值得审视的数字首先,我们来看看《第14师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