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古巴和美国的关系为何这么差,有何历史渊源?

回答
古巴和美国的关系,堪称二十世纪国际政治中的一大“活化石”,其差劲程度和错综复杂的历史渊源,足以写进厚厚的历史书。这并非一日之寒,而是两国之间一系列事件、意识形态冲突、地缘政治考量和国内政治博弈交织作用的结果。

要理解为何两国关系如此糟糕,我们得把时间拨回到20世纪初。

黎明前的阴影:美西战争与古巴的“独立”

故事的开端,要从1898年的美西战争说起。当时,古巴人民正为摆脱西班牙殖民统治而浴血奋战。美国以“帮助古巴人民获得独立”为名介入战争,最终击败西班牙,却也顺理成章地接过了古巴的“保护权”。这层保护,更像是披着羊皮的干涉。美国通过《普拉特修正案》(Platt Amendment)强行写入古巴宪法,赋予美国在古巴内政、外交甚至经济事务上进行干预的权利,并在古巴建立了关塔那摩海军基地,至今仍是两国关系中的一处敏感伤疤。

这种“独立”,更像是从一个主子的屋檐下,挪到了另一个主子的门下。美国资本蜂拥而入,控制了古巴的甘蔗产业、矿产和基础设施,古巴在经济上对美国形成了严重的依赖,也加剧了国内的社会不公。美国企业和政客的利益,与古巴精英阶层的部分利益紧密相连,而绝大多数古巴民众则在贫困和压迫中挣扎。

革命的怒火:卡斯特罗时代的到来与彻底的决裂

这种被殖民和被操控的状态,自然孕育着反抗的种子。1953年,菲德尔·卡斯特罗领导了一场旨在推翻腐败独裁者巴蒂斯塔政权的武装起义。经过数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卡斯特罗的革命军于1959年1月1日进入哈瓦那,宣告了巴蒂斯塔政权的垮台。

起初,美国对卡斯特罗的革命并非完全敌对。他们甚至一度尝试与新政府接触,希望维持某种程度的合作。然而,卡斯特罗政府开始推行土地改革,没收了大量美国公司的财产,这触动了美国政府和企业的核心利益。同时,卡斯特罗政府的民族主义和反帝国主义立场,以及逐渐向苏联靠拢的趋势,让美国感到极大的威胁。

1961年,美国策划并支持了“猪湾事件”,派遣古巴流亡分子登陆古巴企图推翻卡斯特罗政权。这次行动以惨败告终,不仅未能成功,反而极大地刺激了古巴政府,也让古巴更加坚定了与苏联结盟的决心。此后,美古关系彻底破裂。

冷战的阴影:导弹危机与长期的封锁

到了1962年,美古关系进入了最为危险的时刻——古巴导弹危机。苏联在古巴部署核导弹,美国发现了后,与苏联展开了近乎核战争的对峙。虽然最终通过谈判化解了危机,但这次事件给两国都留下了深刻的心理创伤,也让美国将古巴视为一个对其国家安全构成直接威胁的敌对国家。

为了孤立和削弱卡斯特罗政权,美国对古巴实施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经济封锁(Embargo)。这项封锁旨在通过经济手段迫使古巴政府改变其政治和经济制度,但实际上也对古巴人民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困难,并被古巴政府用作宣传美国霸权主义的有利工具。

这场经济封锁,成为了美古关系中最持久、最伤痕累累的印记。它不仅限制了古巴的经济发展,也导致了许多人道主义方面的争议。美国国内也一直存在关于是否应该继续实施封锁的争论,但总体而言,对古巴的强硬立场一直是美国两党在对古巴政策上的一个相对“稳定”的共识。

意识形态的鸿沟:民主与共产主义的对决

除了经济和地缘政治的因素,意识形态的对立也是两国关系恶化的核心原因。美国作为资本主义和民主的代表,将古巴的社会主义政权视为对其价值观和政治体系的挑战。古巴则将美国的干涉和封锁视为其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践踏。这种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隔阂,使得双方难以找到共同点,对话和理解变得异常困难。

卡斯特罗政权在古巴推行的社会主义改革,包括免费医疗、免费教育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民生,但其政治上的高度集权和对异见的压制,也与美国的政治理念格格不入。美国认为古巴缺乏民主自由,而古巴则指责美国试图通过各种方式颠覆其合法政权。

近几十年来的起伏:缓和与反复

进入21世纪,美古关系也经历了一些起伏。奥巴马政府时期,曾试图缓和两国关系,实现了外交关系的正常化,并放松了部分旅行和贸易限制。这曾一度被认为是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的曙光。然而,特朗普政府又迅速收紧了对古巴的政策,重新实施了许多限制措施,使得两国关系再次陷入僵局。

拜登政府上台后,虽然在一些人道主义议题上有所松动,但整体而言,两国关系的实质性改善仍面临巨大挑战。美国国内对古巴政策的持续争论,以及古巴国内的政治和社会状况,都使得两国关系难以回到一个更友好的轨道。

总结:历史的包袱与现实的困境

总而言之,古巴和美国的关系之所以如此糟糕,并非单一原因所致,而是多重历史因素叠加的结果:

历史的干涉: 美国对古巴独立过程的控制和长期的经济主导,埋下了不信任的种子。
革命的冲击: 卡斯特罗革命的胜利触动了美国的利益,并引发了冷战背景下的意识形态对抗。
地缘政治的对抗: 古巴导弹危机将两国推向了战争边缘,随后的封锁政策进一步加剧了敌对。
意识形态的鸿沟: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对立,使得双方在政治理念上难以调和。
国内政治的博弈: 在美国,对古巴的强硬立场往往能获得一部分选民的支持,尤其是在重要的佛罗里达州,而古巴政府也经常利用美国的敌对政策来巩固其统治。

这种积怨已久、错综复杂的历史包袱,让美古关系至今仍笼罩在阴影之下。要真正实现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不仅需要双方的政治意愿,更需要化解历史遗留问题,并在互信和尊重的基础上,进行艰难的对话与妥协。而这,显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也就是自菲德尔·卡斯特罗执政以来,古巴被完全打造成一个反美的“急先锋”国家,矗立在被认为是美国后花园的加勒比海地区长年不倒。那么古巴这颗“反美”钉子是如何钉在美国的后花园的呢?



南北美洲海上枢纽

美洲大陆的南北两部分除了靠中美洲的狭长地带连接起来,剩下的就是依靠海洋交流。

南北美洲之间

南美洲和北美洲之间的这片海洋被两个半岛和一个群岛分成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这两个半岛为美国的佛罗里达半岛和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这个群岛则为西印度群岛。

加勒比海与墨西哥湾

总面积为24万平方公里的西印度群岛分为三个次一级的岛链状群岛—大安的列斯群岛、小安的列斯群岛、巴哈马群岛。在这其中,面积约21万平方公里,人口2727.3万的大安的列斯群岛无疑掌握了西印度群岛的主导权。而其中面积最大,人口1100百万的古巴岛,则是当仁不让的主角。

西印度群岛的三个组成部分

古巴岛是古巴这个群岛国家的主要领土。除此之外,这个国家的陆地领土还包括青年岛(原松树岛)等1600多个岛屿,面积大约相当于中国江苏省。

从地理位置上就能看出,古巴岛算是美洲的地理中心,是墨西哥湾-加勒比海-大西洋三大海之间的枢纽。

古巴本岛之外,最大的也就是青年岛了

如果考虑航运价值的话,那它位于加勒比海西北部墨西哥湾入口,北隔佛罗里达海峡距美国佛罗里达半岛顶端174公里,比大陆距离台湾岛距离还要近;西隔尤卡坦海峡距墨西哥的华雷港也仅214公里,完全掐死了墨西哥湾的出口,可谓是墨西哥湾的钥匙,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架势。

在这一带划水,绕不开古巴的

古巴岛和伊斯帕尼奥拉岛(亦称海地岛)之间的向风海峡有处在美国东海岸和巴拿马运河之间的直线航线上,反方向南美洲的航运船只也必会经过古巴岛北上到达北美。古巴首都哈瓦那港等历史悠久的众多天然良港,就是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生长起来的。

这么重要的古巴,对于美国的价值是不言而喻的。按理说其应该会跟其他加勒比海国家一样,变成美国的跟班。但这个过程,远比人们想象中要曲折。

美国的长期压制

古巴是1492年被哥伦布首次航行至美洲时所发现,但当时却被误认为是亚洲大陆,到了1508年西班牙人航行时才被完全勘查,发现只是一个岛而已。1510年开始,西班牙开始对古巴进行占领。

1539年,在古巴设置了总督府,岛上的原住民也减少至5000人,为了增加劳动力,从非洲引进来大量的黑人。1763年英国曾经短暂的在七年战争期间,夺得过古巴,但是战后协议中,西班牙又拿佛罗里达作交换得到了古巴。

但这两家都没有能够长久地控制古巴,美国成了古巴独立时代的最大赢家。

美国有着世界上的第四长的河流—密西西比河,并且以此为基础发展出了世界上最大的内河航运区域。美国中部相当于1/3国土面积的平原被河流领域滋养连接起来,南北向上连通了五大湖和墨西哥湾,其重要性可想而知。

事实上,大密西西比是美国的地缘核心。当时美国内陆平原庞大的产出,通过大密西西比流域不断向全国乃至全世界运输,而这个出海口就在墨西哥湾沿岸。

从纽约有运河至五大湖

从而形成一个“被水包围”的美国东部

所以美国势必要取得墨西哥湾的控制权。在捶服了墨西哥得到德克萨斯、新墨西哥、加利福尼亚后,美国立刻翻身准备面对另一个劲敌西班牙。

1898年2月15日,美国缅因号战列舰在哈瓦那港莫名奇妙爆炸,并一口咬定是西班牙主使。美国以此为借口,要求西班牙放弃在古巴的权益,在西班牙拒绝后,立刻在菲律宾和古巴双线对西班牙进行作战,并取得了摧枯拉朽般的胜利。12月10日,美西双方在巴黎签订和约,西班牙放弃古巴并承认古巴独立。

1898年1月25日缅因号驶入哈瓦那港的照片

除了古巴之外

西班牙还丢了波多黎各和菲律宾

然而古巴的“独立”并不是真正的独立,美国强令古巴出台了《普拉特修正案》,严格限制了新政府的独立性,同时承认美国对古巴保护国的地位。最后,古巴被要求出售或租借土地给美国用于开发煤矿或海军站——这项条约导致了关塔那摩海湾的海军基地的兴建。

关塔那摩湾因法理上受刑人的权利

不受联邦法律保护与监管

美国政府便可以为所欲为向受刑人迫供

此后的五十年间,古巴的历届政府都依靠美国的扶持而运转,同时美国也对古巴经济上进行捆绑。美国资本股份占古巴糖业生产的大约40%,采矿业的90%,美国的烟草公司控制古巴雪茄出口的90%,而美国的国际电话电报公司则完全控制了古巴的通信。1919年到1933年,美国在古巴的全部投资增加了536%。古巴被完全打造成了一个单一商品出口,其他全依赖美国进口的国家。

在美帝国资本家的债务面前

古巴农民毫无地位

橄榄绿色的钉子

随着世界经济在20世纪上半叶的持续走低,古巴的单一经济受到了冲击,失业人数增加、贫富增大。当权的巴蒂斯塔军人政府并没有能力调和社会矛盾,反而是废除了议会和宪法,一下子点着了导火索。

这时候,菲德尔·卡斯特罗横空出世,与传奇的切·格瓦拉一起在1959年1月推翻了军人政府。

官逼民反

夺取了革命胜利的卡斯特罗不止在一个场合表示,他和他的政府不是共产主义者,更不会触动美国的关塔那摩基地,“这次革命不是红色的,而是橄榄绿”。可美国政坛对新政权的态度以民主党和共和党分为两派,共和党总统艾森豪威尔跑去打高尔夫球,并以这个莫名其妙的理由拒绝会见卡斯特罗,而坐下来进行接触的是民主党副总统尼克松。

1961年的切·格瓦拉和菲德尔·卡斯特罗

美国在古巴新政权的初期,对于古巴的态度总体上还是不干涉的观望态度。但正是这个微妙的观望态度恶化了局势。贫困交加的古巴新政府不得不自己进行开源,以提振经济、缓和失业,达到巩固政权的目的。

1959年末,内外交困的卡斯特罗开始了在古巴全境进行激进的经济改革,回收外资企业资产、土地国有化,仅初期收回美资企业就价值12亿美元。

卡斯特罗与赫鲁晓夫的阶级情谊

在家门口被缴了械,美国人当然很生气。1961年1月,美国宣布与古巴断交,立刻对古巴进行了经济钳制,停止进口古巴的糖,并对古巴进行了石油等工业产品的禁运。

到我的怀里来

古巴你不要抗拒

再看远方的苏联,他们在古巴新政权建立初期并没有主动寻求接触。赫鲁晓夫甚至说“菲德尔·卡斯特罗这个人当了总统,但他的名字我们还从来没有接触过,而且古巴政权没有承认我们的政府,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与这个政权没有外交。”

但如同美国在50至60年代对东欧的“演变”政策一样,苏联也在同一时间对拉丁美洲的各个国家的反对派进行支持,分裂其与美国关系,以求取得原料市场。离美国本土如此近的古巴,无疑是一枚可以很好牵制美国力量的棋子。

和热带共产主义领导人谈笑风生

1960年2月,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米高扬访问古巴,签订了贸易协定,并向古巴提供一亿美元的低息贷款。7月,赫鲁晓夫表示苏联将会对美国不愿意购买的一切食糖进行回购。由此古巴完全开始投入了苏联的“怀抱”,这颗反美的钉子便钉在了美国的后花园。

为了遏制这种情况,美国在1961年,组织了古巴流亡的中产阶级组成了部队,在古巴的猪湾登陆。由于美国的准备不足,古巴迅速来了一个“瓮中捉鳖”,仅用72小时便瓦解了这次推翻古巴政权的行动。

猪湾所在

同时苏联为了扳回美国在土耳其部署了中程雷神导弹和朱比特导弹的劣势,达到威胁美国本土的效果,秘密在古巴部署了中程战略核导弹,触发了古巴导弹危机,差点引发核战争。所幸在双方领导人的努力下缓和了局势,没有让危机变成战争。

找一找照片里的导弹

而美国虽然通过退让避免了本土遭袭的厄运,却也让古巴在苏联的援助下,成为了一颗扎实的反美的“大头钉”,长期钉在了美国的后花园。在卡斯特罗兄弟执政的年代里,古巴在美国家门口的存在,着实让美国人一直捏着一把冷汗。

苏联的经互会成员国里

古巴是离得最远的一个(1972年加入)

卡斯特罗时代已经结束,过往苏联的强大影响力和购买力也已经画上了句号,而古巴仍然要在现代越发恶劣的地缘环境中生存。在近邻美国的强势影响下,这个国家未来的路究竟会走向何方呢?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古巴和美国的关系,堪称二十世纪国际政治中的一大“活化石”,其差劲程度和错综复杂的历史渊源,足以写进厚厚的历史书。这并非一日之寒,而是两国之间一系列事件、意识形态冲突、地缘政治考量和国内政治博弈交织作用的结果。要理解为何两国关系如此糟糕,我们得把时间拨回到20世纪初。黎明前的阴影:美西战争与古巴的“独.............
  • 回答
    中国古代法律的象征是獬豸(廌),一种传说中的神兽,有着羊身、牛尾、狮子头,能辨别是非曲直,看到有人犯法,就会用它的角去顶撞。而西方神话体系中,司法女神通常是手持天平、眼罩蒙眼、手持宝剑的美丽女性形象。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象征,背后折射出的文化背景差异,是理解它们的关键。中国的獬豸:一种基于“道”与“德”.............
  • 回答
    美国空军的轰炸机部队一直以来都是其全球力量投送的关键组成部分,而在这支力量中,B52“同温层堡垒”以其超长的服役生涯和惊人的现代化改装能力,成为了一个独特的存在。相比之下,B1B“枪骑兵”和B2“幽灵”战略轰炸机,虽然技术上更先进,却面临着退役或转型,这背后有着复杂的战略考量、技术演进以及经济现实。.............
  • 回答
    古印度社会中,尽管存在对象征生殖力与美的女神的崇拜,但女性地位却长期处于社会底层,这一现象可以从宗教、社会结构、经济、文化观念等多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以下为详细解析: 一、宗教崇拜与女性地位的矛盾1. 女神崇拜的象征性 印度教中对女神的崇拜(如达摩女神Durga、拉克希米Lakshmi、萨拉斯.............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一下子就把《红楼梦》和《三国演义》这两部经典拉到了一起,也触及到了文学作品中人物的经典化和接受度的问题。要说林黛玉和薛宝钗为何没能像貂蝉那样成为“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原因其实相当复杂,涉及到她们在文学作品中的定位、形象塑造,以及“四大美人”这一概念的形成和流传过程。咱们得先捋清.............
  • 回答
    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那可真是把世界推到了核战争的边缘。美国之所以在那会儿表现得那么强硬,苏联那边却感觉有点支撑不住,这背后可不是什么简单的两国对抗,而是掺杂了地缘政治、军事战略、国内政治以及双方领导人性格的复杂考量。咱们先聊聊美国这边。肯尼迪政府当时的强硬姿态,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几个非常现实的原.............
  • 回答
    古巴裔美国人社群对于特朗普废除奥巴马时期对古巴政策的强烈支持,其根源可以追溯到历史、政治意识形态以及对古巴现状的深刻担忧。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几个关键层面:历史背景与情感纠葛:首先,必须强调的是,古巴裔美国人社群并非铁板一块,内部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和代际差异。然而,占主导地位的、尤其是在早期.............
  • 回答
    .......
  • 回答
    “英学者称美国是古巴抗议幕后黑手:痴迷颠覆政权 60 年?” 这个说法,如果我们刨根究底地去分析,其实牵扯出了一段颇为复杂且充满争议的历史,也反映了不同视角下对同一事件的解读。首先,我们要理解,将任何一场大规模的社会抗议简单归因于一个外部因素,往往会过于片面。古巴近期出现的抗议活动,其根源无疑是多方.............
  • 回答
    关于美国与古巴恢复邦交这件事,如果抛开那些过于官方和政治化的措辞,用更接地气的语言来聊,这背后其实是一系列错综复杂因素催化下的“破冰”之旅。你可以把它想象成很多年关系僵持的老邻居,终于决定坐下来好好谈谈,原因嘛,也是五味杂陈。历史的羁绊:僵局的由来首先得明白,美古关系恶化并非一朝一夕。1959年古巴.............
  • 回答
    这个问题,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的。要理解美国为什么不打古巴,得把历史、政治、经济、军事,甚至情感因素都揉碎了来看。这背后可不是一笔简单的账。首先,咱们得从历史说起。古巴和美国那点事儿,得追溯到19世纪末。西班牙殖民者在古巴那儿折腾,古巴人民反抗,美国一看,哎,这地方离我这么近,而且资源也不错,正好可以.............
  • 回答
    美国人之所以不去古巴治病,原因非常复杂,涉及政治、经济、医疗体系、法律法规以及信息不对称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1. 美国的经济封锁(Embargo)与旅行限制:这是最根本和最关键的原因。美国政府对古巴实施了长达几十年的经济封锁和旅行限制,使得美国公民前往古巴接受医疗服务变得极其困难.............
  • 回答
    关于美国为何没有选择入侵古巴,这背后涉及的因素盘根错节,远非一朝一夕或单一原因可以解释。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将时间线拉长,从历史、政治、军事、经济以及国际关系等多个维度来审视。首先,我们得回到那个最核心的时期:古巴导弹危机。 1962年,当苏联在古巴部署核导弹时,世界一度濒临毁灭的边缘。当时的.............
  • 回答
    苏联古巴导弹危机若升级到那一步,结果绝非“无敌”二字可以概括,而是将世界拖入一场无法想象的毁灭性灾难。我们不妨抽丝剥茧,详细梳理一下这场假设性的升级会带来怎样的后果。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古巴导弹危机本身就是人类史上最接近核战争边缘的时刻。苏联在古巴部署中程弹道导弹,其目标是遏制美国对古巴的侵略,.............
  • 回答
    当美国考虑在日本和韩国部署中程导弹时,一个非常现实且令人担忧的比较对象便是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这种类比并非空穴来风,两者之间存在着诸多相似之处,但也存在着关键的差异。理解这些相似与不同,对于评估当前局势的风险至关重要。相似之处:步步升级的对峙与战略平衡的颠覆首先,最核心的相似之处在于对现有战略.............
  • 回答
    佟丽娅和古力娜扎,这两位璀璨夺目的新疆美人,常常被拿来比较美貌。说实话,这个问题就像问“清晨的露珠和傍晚的晚霞,哪个更美?”一样,答案往往在于观者的心境和偏好。但如果非要细致地聊聊她们的美,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剖析一下。佟丽娅的美,是一种温婉、大气,带着东方古典韵味的美。 五官的和谐与柔美: 佟.............
  • 回答
    这个问题真是个让人头疼又甜蜜的“甜蜜烦恼”!在新疆,迪丽热巴和古力娜扎这两位姑娘,那简直是家喻户晓,说是“新疆的骄傲”一点不夸张。要说谁更美,这可真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就像问新疆的葡萄和哈密瓜哪个更好吃一样,各有千秋,都有各自的铁杆粉丝。先说说迪丽热巴。热巴嘛,大家对她的印象,首先就是“浓颜.............
  • 回答
    古月和唐国强都是中国影视界非常优秀的演员,他们都曾成功地扮演过毛泽东这一在中国人民心中具有极其重要地位的领袖人物。两位演员在塑造毛泽东形象上各有千秋,都赢得了观众的认可,但也存在一些区别。至于谁更贴近“真实的”毛泽东,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为“真实”本身就包含着多维度的理解,而且观众的认知也受到个人.............
  • 回答
    您好!古玩和文玩造假这个话题确实充满了许多令人啼笑皆非又深恶痛绝的“套路”。这些造假者为了牟利,可谓是绞尽脑汁,也留下了不少“名场面”。下面我就给您好好讲讲一些已经被曝光出来的、比较有趣的造假手段,力求讲得生动详细,让您看到这些骗局的“精彩”之处:一、 “穿越时空的‘老料新做’”——假冒古董的经典套.............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让咱俩掰扯掰扯。要说古代婚姻制度对“屌丝”们究竟好不好使,这事儿得分两头看,毕竟“屌丝”这个概念本身就是现代产物,咱得把古代社会的底层劳动者,也就是咱们俗称的“老百姓”、“平民”,代入进去理解。古代婚姻制度:机会?还是枷锁?首先,咱得明白古代社会是什么样的。那会儿讲究的是门当户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