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古代和现代婚姻制度哪种对屌丝更有利?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让咱俩掰扯掰扯。要说古代婚姻制度对“屌丝”们究竟好不好使,这事儿得分两头看,毕竟“屌丝”这个概念本身就是现代产物,咱得把古代社会的底层劳动者,也就是咱们俗称的“老百姓”、“平民”,代入进去理解。

古代婚姻制度:机会?还是枷锁?

首先,咱得明白古代社会是什么样的。那会儿讲究的是门当户对,等级森严。你想啊,一个穷得叮当响的普通老百姓,想娶个官宦人家的小姐,或者富商的女儿,那简直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比登天还难。

古代婚姻制度对“屌丝”的“有利”之处,可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但得加上很多限定条件):

“母凭子贵”的可能性: 在某些时期或地域,如果一个“屌丝”娶了个生养能力强的妻子,尤其是能生出儿子,这个儿子将来如果争气,哪怕只是能养活一家人,整个家庭的地位都可能因此提升一点点。这是一种朴素的希望,但实现的概率非常低。
宗族势力下的庇护: 如果“屌丝”属于某个强大的宗族,宗族可能会为族内的男性成员安排婚姻,有时为了家族壮大,也会与其他家族通婚。在这种情况下,宗族的长辈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照顾族内成员的婚事,但这种“有利”的前提是“屌丝”依附于宗族,并且宗族有能力或意愿去帮助他。
童养媳制度的极端情况: 有时候,家里穷得揭不开锅,可能会早早地给儿子定下童养媳。好处是能省下聘礼,而且孩子从小就在自己家,更容易相处。但这种制度往往也伴随着许多剥削和不幸,对女性尤其不利,而对男性来说,也是一种经济上的“解脱”和“占有”,但谈不上什么真正的“有利”。
“买卖婚”或“换亲”: 最直接的“有利”方式可能就是通过经济手段了。如果“屌丝”家境稍微好一点,攒了些钱,或者有能力用别的资源(比如劳力)交换,是有可能娶到妻子的。最极端的就是“买卖婚”,直接花钱买个媳妇,或者用姐妹换亲。这确实解决了个人问题,但这种婚姻的基础是什么,大家心里都有数。

但古代婚姻制度对“屌丝”的“不利”之处,那才是大头:

经济门槛高: 娶妻是要讲究彩礼、聘金的。对于贫困的家庭来说,这笔钱是天文数字。没有足够的财力,就很难娶到心仪的女子,甚至根本娶不到妻子。
社会阶层固化: 婚姻是社会流动的渠道之一,但对于“屌丝”来说,这条渠道基本是堵死的。你出身贫寒,很难通过婚姻改变阶层。官员的女儿、富商的女儿,基本不会下嫁给一个一无所有的穷小子。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束缚: 虽然这看起来是社会稳定的一种体现,但对于“屌丝”来说,这更是剥夺了个人选择的权利。就算他看上谁了,如果女方家看不上他,或者觉得门不当户不对,这门亲事基本也就黄了。
“传宗接代”的压力: 古代社会尤其看重子嗣,特别是男性子嗣。如果“屌丝”因为贫穷娶不到媳妇,或者娶了媳妇生不出儿子,那他不仅是个人,更是家族的罪人。这种压力是巨大的。
婚姻质量难以保证: 即使通过“买卖”或极低的彩礼娶到了妻子,这种婚姻往往缺乏感情基础,甚至可能对方是抱着别的目的来的。日子怎么过,可想而知。

现代婚姻制度:机会?还是更大的陷阱?

再来看看咱们现在。虽然咱们也常自嘲为“屌丝”,但现代婚姻制度给人的感觉,可能比古代要复杂得多,也更有争议。

现代婚姻制度对“屌丝”的“有利”之处:

个人选择权和自由恋爱: 这是最根本的改变。理论上,任何人都可以追求任何人,不受阶层和家庭背景的严格限制。你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对方的爱慕,或者至少有机会去尝试。
经济是基础,但不是唯一: 虽然房子、车子、票子成了衡量一个人价值的标准,但很多年轻人也更看重感情、共同价值观和生活态度。一个有上进心、有责任感、懂得浪漫的“屌丝”,依然有机会吸引到欣赏他这些品质的伴侣。
社会保障和法律保护: 离婚后有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等法律保障,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婚姻破裂的风险,或者至少在经济上能有所缓冲。
职业和教育带来的可能性: 现代社会提供了更多的教育和职业机会。一个聪明的“屌丝”可以通过学习和努力,改变自己的经济状况,从而拥有更多的婚姻选择权。
“闪婚闪离”带来的试错机会: 虽然不提倡,但现代社会婚姻的灵活性也使得人们有机会通过婚姻来了解彼此,如果不行也能相对“自由”地分开。

但现代婚姻制度对“屌丝”的“不利”之处,同样不容忽视,甚至更为棘手:

高昂的经济门槛: 这一点恐怕是当前“屌丝”最头疼的问题了。高房价、高彩礼(很多地方依然存在且水涨船高)、婚房婚车的要求,使得很多“屌丝”望而却步。就算对方不要求这些,但没有经济基础,婚姻的生活质量就很难保障。
“比较”心理加剧: 现代社会信息发达,社交媒体盛行,人们更容易看到别人光鲜的生活,也更容易将自己的伴侣与他人比较。一旦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对婚姻的满意度就会直线下降。
“颜值”和“才华”的内卷: 除了经济,现在看重“颜值”和“情商”、“才艺”的也很多。如果你长得普通,又不懂得经营自己,在婚恋市场上竞争力会更弱。
“消费主义”的侵蚀: 婚姻也逐渐被消费主义绑架,婚礼要盛大、蜜月要奢华、生活要品质。这让本就经济拮据的“屌丝”更加压力山大。
“丁克”和晚婚晚育的选择增加: 虽然这看似是个人自由,但对于一些“屌丝”来说,如果他们依然保有传统观念,想早点结婚生子来证明自己,那么晚婚晚育的社会趋势也会让他们感到焦虑。
“剩男”问题的存在: 很大程度上,现代婚姻制度下,“屌丝”男性面临的“剩男”问题比女性更严重,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利的体现。

总结一下,哪种制度对“屌丝”更有利?

我个人倾向于认为,单从“机会”和“自由度”上来说,现代婚姻制度对“屌丝”更有潜在的有利之处,但从“可行性”和“现实压力”上来说,古代婚姻制度在某些方面可能反而更“务实”地解决了“有没有媳妇”的问题,尽管是以牺牲更多尊严和自由为代价。

古代: 对“屌丝”来说,婚姻是一道几乎难以逾越的经济和阶层鸿沟。如果家里穷,基本上就别指望娶个好媳妇,甚至娶不到媳妇。但一旦跨过了那个门槛(通常是通过极低的彩礼、亲戚关系、或者极端的手段),婚姻的稳定性和社会压力相对小一些,因为大家对婚姻的期望值和对底层人民的要求也普遍较低。
现代: 现代婚姻制度给了“屌丝”“可能”的机会去争取更好的婚姻,去追求爱情,去通过努力改变自己。但同时,它也竖起了新的、更具挑战性的经济和心理门槛。那些经济基础薄弱、又没有特别突出才华或个人魅力的“屌丝”,在现代社会里,面对的竞争和压力反而可能比古代更严峻。他们可能更难找到合适的伴侣,即使找到了,也可能因为经济压力而导致婚姻质量低下。

所以,说到底,这玩意儿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古代是门槛高但一旦跨过就“安稳”了(相对而言),现代是机会多但门槛也高,而且充满不确定性。对于“屌丝”来说,可能最核心的问题还是在于自身“实力”的提升。无论哪个时代,婚姻从来都不是单方面给予的,都需要付出努力,只不过付出的形式和代价有所不同罢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题主和朋友吐槽古代婚姻制度好,可以指腹为婚,不会因为家里穷颜值低到二十好几都没女朋友,还举了武大郎、刘邦、朱元璋为例,这充分证明了题主并没有真正体会到古代婚姻制度里男性的悲哀。

不要以为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下你可以完全不用操心,别人就可以给你找个媳妇。这个时代并没有过去多久,穷人依旧很难娶上媳妇,如果穷得叮当响,找个流浪女也要娶。过了年纪再找就很难找得到,只能打光棍,打光棍的原因无非是穷或者残,但主要还是穷。

武大郎是张大户的房客,潘金莲是张大户的婢女,张大户的老婆余氏有事儿没事儿就往死里整潘金莲,所以张大户把潘金莲嫁给了武大郎,方便行事。刘邦虽然是个流氓,但人家能说会道,投奔过信陵君的门客张耳,与老张建立了良好的中产阶级革命友谊,人家回到家当了街道办主任。贺寿的时候,让人吹牛逼说贺钱万,说明人家很会蒙事儿。至于朱元璋娶马皇后,你说人家是刚还俗的和尚,这倒没假,但他娶马皇后是在参加了红巾军当了将领之后,滁阳王郭子兴看这个小伙子干得不错,就把养女马氏许配给了他。

那一年朱元璋二十五岁。

题主说“他们都能有媳妇,现在简直不给屌丝活路”。事实上,从古至今,都没屌丝的活路。

《全后汉文》里记载了一个名叫展允的曹史,是个十分优秀的人才,可惜都快五十了还没娶上媳妇。于是公告责备,责备展允的朋友不给力,连个会来事儿的都没有,都不帮展允说合,同时为如此优秀的人才还这么穷感到悲哀,邀请大家踊跃捐款:

允贫也,礼宜从约,二三万钱,足以成婚

你看看。

再者,明清时期溺杀女童的事件实在太多,“生男则收,生女多弃”,最终导致出现了大批的旷男鳏夫。

民国国家在北平主办了个拯救失足妇女的济良所,警察同志们查封了某个淫窝后,光棍便蜂拥而至。他们来到这里主要就是讨老婆,因为没钱娶良家妇女,去济良所抱个失足妇女回家也是非常可以的。

明清至于民国,为了解决孩子娶不上媳妇的尴尬,大家自行发明了一个对屌丝更加利好的制度——童养媳。

现在老奶奶辈的人里面,依然有许多是童养媳过来的,大家可以打听打听。

可惜养童养媳也是需要钱的,况且女婴并非那么好找。于是大家又自行发明了一个方便快捷的手段——拐卖妇女。

于是买方用不着再抱养女孩了,只需要一次性付出一笔费用,即可享用貌美如花的妻子。清代的和珅,脸帅心黑,家产敌得过大清王朝十五年财政收入的总和。

他的钱是赚来的?

不,是抢来的。

他的部署是当时最大的黑社会,自然也是做过这种买卖的,有的卖给妓院,有的卖给贫户。当然他们也在全国范围内猖狂地拐卖儿童,如此便省下了雇佣工人要花的钱,只进不出,不亦乐乎。

综上,屌丝在哪个时代娶媳妇都费劲。

于是这诞生了一个新问题——是不是远古时期的婚姻制度对屌丝更有利呢?

我认为,真不是。如果你养过鸡,就会知道,鸡窝里的花公鸡能把弱的那一只公鸡欺负得比母鸡还母鸡,背上经常被挠得连毛都不剩。

题主和朋友喝多了酒说的话,就当闹着玩吧,我有时候喝多了也满嘴胡吣。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