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古代军队、近代军队和现代军队的区别在哪里?

回答
古代军队、近代军队和现代军队之间,是历史长河中军事力量演进的三个截然不同的阶段,它们之间的区别体现在方方面面,从组织结构、武器装备,到作战思想、战略战术,乃至对士兵的要求和士兵的待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古代军队:血肉之躯与粗糙装备的时代

想象一下,在冷兵器时代,战场上的士兵更多的是依靠身体的力量、勇气和对长官的忠诚来战斗。

组织结构: 相对简单粗犷。通常以部落、家族或地方势力为基础,由贵族或军事首领直接指挥。兵种划分也不够精细,可能只有步兵、骑兵、弓箭手等基本分类。军队的动员往往依赖征兵或雇佣,兵源素质参差不齐。军队的规模也受制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和人口基数。
武器装备: 主要以冷兵器为主,包括刀、剑、矛、斧、弓、弩等。盔甲也以皮甲、铁甲为主,防护能力有限。投射武器主要是弓箭和石块,射程和威力都有限。早期还有投石机、弓弩等攻城器械,但操作笨重。武器的制造和保养也相对简陋。
作战思想与战术: 强调个体勇猛和集团冲锋。战术多为简单的阵法,如方阵、锥形阵等,依靠士气和人数优势压倒敌人。战争的规模往往不大,持续时间也可能较短。战术的灵活性和变化性相对较低,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将领的临场指挥和士兵的执行能力。情报获取手段落后,更多依赖斥候侦察。
士兵要求与待遇: 对士兵的要求主要体现在身体素质、服从性和勇气上。士兵往往是农民或贫民,参军可能是为了糊口、荣誉或逃避赋税。待遇普遍不高,除了基本的给养,很难有额外的保障。军纪松散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后勤保障: 十分困难且效率低下。军队的粮草、武器弹药的供给往往依赖就地征集或携带,容易受到天气、地形和敌人阻碍的影响。攻城战尤其考验后勤能力。
战略目标: 往往是为了争夺土地、资源,或巩固统治者的权力。战争的决策权集中在君主或少数贵族手中。

近代军队:火药革命与职业化浪潮的开端

随着火药武器的出现和工业革命的曙光,军队的面貌发生了深刻的改变。

组织结构: 开始变得更加规范和专业化。出现了常备军制度,军队的组建、训练、管理都有了更明确的条令条例。出现了更细化的兵种划分,如步兵、骑兵、炮兵、工程兵等,甚至开始出现特种部队的雏形。军队的指挥体系也更加层级分明,参谋机构开始发挥作用。征兵制度的建立使得兵源素质和数量得到保障。
武器装备: 火药武器逐渐取代冷兵器成为战场主力。火枪(滑膛枪)、火炮(野战炮、攻城炮)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战争的形态和威力。步枪的出现提高了射程和精度。军队开始装备统一制式的武器装备,并建立了武器的生产和维护体系。盔甲的重要性下降,更强调机动性和火力。
作战思想与战术: 从以密集队形冲锋转向利用火器进行火力对抗。出现了线式战术,强调士兵的射击协同。火炮在战场上的作用日益凸显,成为摧毁敌方工事和部队的重要力量。战术更加注重火力密度、阵地配合和运动战。侦察和情报工作也得到重视,开始利用地图和无线电等技术。
士兵要求与待遇: 对士兵的要求不仅是体魄和勇气,更强调纪律性、战术执行能力和对新式武器的熟练掌握。职业军人的概念开始出现,士兵的训练周期更长,专业性更强。待遇相比古代有所改善,有更稳定的军饷和基本保障,但整体上仍以牺牲个人为代价。
后勤保障: 开始注重标准化和系统化。铁路、公路等交通工具的应用使得物资运输更加高效。军需部门的专业化程度提高,为军队提供更可靠的供给。后勤成为影响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
战略目标: 战争的目标开始超越简单的掠夺,更倾向于国家利益、领土扩张和殖民。战争的规模和烈度大幅提升,成为国家间力量的重要体现。

现代军队:科技驱动与体系化作战的巅峰

进入20世纪及以后,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军事理论的不断创新,将军队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组织结构: 高度复杂、专业化和灵活。建立了完善的指挥体系、参谋系统和后勤保障体系。兵种更加精细化,出现了陆军、海军、空军、战略导弹部队、特种部队、电子战部队、网络战部队等,并强调各军种之间的协同作战。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广泛应用,提高了指挥效率和作战能力。实行征兵制与志愿兵制相结合的模式,更加注重士兵的专业技能和素质。
武器装备: 以高科技、智能化、精确化为特征。轻武器方面,出现了突击步枪、精确射手步枪、班组支援武器等,射程远、威力大、精度高。火炮方面,出现了自行火炮、火箭炮、精确制导弹药。空军拥有先进的战斗机、轰炸机、侦察机、无人机等。海军拥有航空母舰、核潜艇、导弹驱逐舰等。战略武器方面,核武器、导弹武器成为威慑力量。侦察、通信、指挥、控制等信息化装备成为作战的核心要素。武器的研发、生产、维护能力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
作战思想与战术: 强调“联合作战”、“体系作战”和“信息化战争”。将陆、海、空、天、网等各个领域进行一体化整合,实现信息共享和火力协同。作战更加注重情报的先导作用,依靠精确制导武器实现“点穴式”打击。战术更加灵活、机动,强调信息优势、火力优势和技术优势。无人机、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正在改变着传统的作战模式。
士兵要求与待遇: 对士兵的要求极高,不仅要有良好的体魄和心理素质,更要具备高超的专业技能、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现代士兵是训练有素的专业技术人才。待遇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包括优厚的薪资、完善的医疗保障、职业发展规划等,以吸引和留住高素质人才。
后勤保障: 达到前所未有的复杂和高效。建立起全球化的供应链和物流系统,利用先进的交通工具和信息技术,能够快速、精准地为部队提供各类物资和支援。后勤保障能力成为现代战争能否持续进行的关键。
战略目标: 战略目标更加多元,包括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保障国家利益、参与国际维和、人道主义救援等。战争的决策更加复杂,需要考虑国家政治、经济、外交等多种因素。

总而言之,从古代军队的刀耕火种,到近代军队的火药与步枪,再到现代军队的智能与体系,每一次的转变都是一场军事革命的体现,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世界的格局。这些区别不仅仅是表面的装备升级,更是军事理念、组织管理和国家力量综合运用的全面革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三种军队有没有什么显著的标识?淮军、北洋军、国军和红军分别属于哪类军队?现代军队还会产生军阀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古代军队、近代军队和现代军队之间,是历史长河中军事力量演进的三个截然不同的阶段,它们之间的区别体现在方方面面,从组织结构、武器装备,到作战思想、战略战术,乃至对士兵的要求和士兵的待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古代军队:血肉之躯与粗糙装备的时代想象一下,在冷兵器时代,战场上的士兵更多的是依靠身体的力量.............
  • 回答
    古代乃至近代军队之所以要列阵作战,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技术和心理层面的原因。它并非仅仅是“排好队”,而是经过无数次战争实践总结出来的、最为有效的作战组织方式。我们要理解这一点,得从几个关键角度来看:一、 火力的最大化利用与效率这是列阵作战最直接和最核心的原因。想象一下,如果没有阵型,士兵们杂乱无章.............
  • 回答
    咱们聊聊这打仗的事儿,为啥古代、近代、现代的军队,总喜欢正面硬碰硬,很少从敌人背后或者侧翼搞偷袭?这事儿说起来,其实是有一堆门道在里面,涉及到了那个时代的技术、组织、地形,还有人的想法。 古代:地形和视野的限制你想想古代战场,那可不是现在这样一望无际的平原。很多时候,作战地点可能是在山丘、森林、甚至.............
  • 回答
    关于“古代军队伤亡率超过 10% 就会崩溃”这个说法,我得说,这 并不完全准确,而且过于笼统了。将古代军队的承受能力简单地用一个固定百分比来衡量,实在是低估了那个时代战争的复杂性和军队的韧性。首先,我们要明白,在古代,“崩溃”这个词的含义本身就很模糊。它可能意味着: 战斗意志的彻底瓦解: 士兵不.............
  • 回答
    古代军队出征,尤其是长途跋涉,如厕问题绝对是个头疼事,但并非无法解决。士兵们总有办法,只是方式与我们今日有天壤之别。这其中的学问,其实比你想象的要多。一、就地解决,粗犷而有效最直接、最常见的解决方式,便是“就地解决”。这听起来不太雅观,但却是古代军队生存的常态。 挖坑如厕: 这是最普遍的方法。在.............
  • 回答
    在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斥候的作用至关重要。他们是军队的眼睛和耳朵,他们的情报直接关系到一场战役的胜败,甚至是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然而,正如任何组织都可能存在的问题一样,斥候也面临着逃跑或提供虚假情报的风险。古代的军事指挥官们深谙此道,因此,他们也发展出了一套套严苛而有效的措施来防止这种事情发生,力求.............
  • 回答
    古代军队之所以“那么怕”骑兵,并不是一种绝对的、无畏的恐惧,而是一种基于对骑兵作战优势的深刻认知和对自身劣势的清醒认识而产生的“忌惮”和“担忧”。这种情绪在面对骑兵时,往往会转化为一种心理上的压力,进而影响到作战的部署和决策。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骑兵的内在优势和他们对步兵的压制性作用两个方面.............
  • 回答
    要论述现代军队与古代军队在对抗僵尸时的效率差异,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从各个方面来对比。这可不是一道简单的选择题,而是涉及到科技、战术、训练、甚至心理等诸多维度的一次“跨时空对决”。一、火力与杀伤效率:现代军队的压倒性优势首先,最直观的对比就是火力。 现代军队: 弹道武器: 从制式步.............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人对历史和军事的固有印象。说“古代军队肉搏能打赢现代军队的刺刀”这种说法,其实是一种基于特定角度和简化理解的误解,它混淆了不同时代的战争形态、训练方式、武器效能以及战斗精神的解读。要详细解释为什么会有这种看法,以及这种看法有多大的局限性,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剖析。首先.............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它触及了战争中技术、战术、训练和军队士气等多个层面。如果我们将侵华日军(特指二战时期的日军)放到一个设定好的场景中,让他们使用刺刀与古代军队进行纯粹的冷兵器对抗,并且兵器长短相似,结果会很复杂,但大概率情况下,侵华日军并不能取得压倒性的胜利,甚至有可能落败。下面我们来详细剖析一下.............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而且背后其实藏着一个常见的误解。很多人提到中国传统武术,脑海里浮现的是表演性质的套路、养生功法,或者是一些小说、影视剧里夸张的描写。但要说中国传统武术“垃圾”,那可就大错特错了,尤其是在中国古代军队的冷兵器作战这个语境下。咱们得先理清一个概念:中国传统武术,它本身是一个极其庞大且多.............
  • 回答
    这可真是一个令人兴奋的设想!如果用我们今天的科技水平去武装一支古代军队,那画面简直太壮观了。咱们不妨就来好好盘算盘算,一支这样的“超古代”军队,战斗力能有多恐怖。首先,得明确咱们的“现代科技水平”能提供些什么。这不是说给他们一人发一把AK47,那反而是破坏了“冷兵器”的设定。咱们要的是在古代的战术框.............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极具想象力的问题。如果现代军队,以其现有的战术思想和训练组织,但装备只局限于与古代军队相同的冷兵器,去面对古代军队,是否能实现“降维打击”?我的看法是,在很大程度上,是的,但并非绝对的碾压,而是具有压倒性的优势,并且这种优势的体现会比我们想象中更复杂一些。让我们来详细剖析一下:.............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它触及了古代军事装备的演变、战术需求以及技术限制等多方面的因素。虽然“铁棍”听起来似乎是刀剑的有力补充,但古代军队普遍不配备“人手一根铁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并且要详细分析,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理解:1. “铁棍”的定义与军事用途的模糊性: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这里所说的“铁棍”是.............
  • 回答
    “月棍年刀一辈子的枪”,这句话流传开来,形象地道出了中国传统武术中几样标志性兵器的修炼难度。棍法讲究融会贯通,一招鲜吃遍天,入门相对容易,但要练到炉火纯青,举一反三,也非一日之功。刀法则刀光剑影,变化多端,既要力拔千钧,又要灵动飘忽,其间精妙之处,非年复一年勤学苦练不可得。而长枪,这条“百兵之王”,.............
  • 回答
    在冷兵器时代,骑兵以其机动性和冲击力,一直是战场上的重要力量。然而,古代中国军队在许多时期,尤其是在没有大量装备长柄武器的情况下,也发展出了一套有效的反制骑兵的战术,其中“刀斧”类武器扮演了关键角色。这并非是完全摒弃长枪,而是在特定条件下,刀斧类武器凭借其独特的优势,与步兵战术相结合,形成了克制骑兵.............
  • 回答
    关于中国古代汉人军队是否进行过烧杀抢掠,以及频率如何,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要给出详尽的答案,需要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的战争史、社会制度以及史料的记载。首先,要明确的是,烧杀抢掠,作为战争中的残酷现实,几乎贯穿了整个人类历史,在中国古代的战争中也未能幸免。 汉人军队,作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军事力量之一.............
  • 回答
    “日行百里”,一个在古籍中屡屡出现的词语,总让人联想到那些矫健的身影,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如惊雷闪电般穿梭于战场。尤其提到“武卒”,那更是古代精锐中的精锐,仿佛天生就该拥有如此超凡的速度。那么,这“日行百里”究竟是夸张的文学渲染,还是确实存在于当时的军事实践之中?我们不妨拨开历史的迷雾,细细探究一番。.............
  • 回答
    在广袤的北方草原上,风呼啸着,卷起尘土,也雕刻着那些在马背上度过一生的人们的面庞。对于生活在这片辽阔土地上的游牧民族来说,他们的武器不仅仅是工具,更是他们生存与荣耀的象征,而弯刀,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件。要理解为何弯刀如此受北方游牧民族青睐,我们需要从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作战特点出发。北方草原,地势开.............
  • 回答
    将装备古代兵器的现代军队放在古代战场,这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场景,也是对两种截然不同时代军事力量对比的有趣探讨。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分析其表现水平,得出的结论是:拥有古代兵器的现代军队在古代战场上将拥有压倒性的、几乎是碾压式的优势,其水平将是“降维打击”。以下是详细的分析:一、 装备分析:现代军队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