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把原文了解清楚。
“以度取之”;“中试则复其户,利其田宅”等。说明了这是募兵的选拔标准。测试及格,入选的武卒,作为常备军,可以得到很多酬劳,例如所属户口可以免除日常徭役,而且还有田宅分配。
那,测试标准是什么?
三属之甲:战国步兵甲通常是皮甲。那时铁甲供应有限,还不是步兵常用的。三属的皮甲,是上身、大腿、小腿三部分都包含的。(如果是战车/骑兵,甲的保护范围会有不一样。)
十二石弩:战国一石=120斤。一斤折合今天大约250克。即是一石=30kg。十二石岂不是360kg?但重量单位用在弓弩上其实是指拉力,不是重量。参考过弓箭运动家把古代弓弩换算成现代弓规格的文章。作战用弓1-6石,作战用弩1-12石都属于正常规格。12石弩应该是比较大的腰开弩,需要坐下用臂、腿、腰力一起来开,徒手拉不了。
其它装备比较好理解,箭和箭袋、戈、剑、头盔也应该是皮甲,和三天干粮。
日中而趋百里:日中是汉之前常用的一个时辰名,即是中午。那按文理判断应该是早上开始选拔赛,中午要跑百里。(留一个下午大家休息吃、交还盔甲武器、等宣布选拔赛果,入职手续等事项。然后选拔大赛结束,大家回家吃晚饭。)
战国一里约合今天410多米。
以上加起来,就是参赛者穿上皮甲皮头盔,背上大弩、箭袋、箭、戈、剑、三天干粮。早上出发(6或者7点左右?)到中午,跑41.5公里左右的距离。
距离和一个现代马拉松还恰巧很接近哈。
因为时间有5-6小时以上,有一定训练和体能的人,而且路是正常平整的平地车路/马路,是有机会做到的。
至于正式军事行动,可以理解,很多时候都不需要这么快的行军。但有紧急的情况,例如赵奢那閼与之战,也随时会需要急行军的。体能不足的士兵,要么落后迟到被处罚,要么累死在路上,或者丧失战斗力。所以作为有特权的常备军,选拔标准不能太低。
另外,出土的西汉初简牍,邮传系统有规定邮人的送信步速标准最低要求是一天一夜200里,迟到会罚款。而当中轻足,即是走得快的可以达到一白天140-300之多。这个数字虽然没法跟魏武卒选拔直接比较。但汉以前邮人的信件是有重量的竹木简牍,徒步派递距离往往很长,而且乡里之间的路况也不一定平坦。不会比行军容易很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