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对这轮煤炭涨价背后的原因很怀疑:
第一,国内燃煤是以国产为主的,今年1-8月国产燃煤就有20亿吨,而1-9月进口燃煤只有2.3亿吨。而国内生产成本(人力,物流)并没有大涨,国际煤炭市场涨价,按理来说不会以更猛的规模传导到国内。
第二,今年上半年国内工业用电增加了16.5%,火力发电用煤需求大增,下半年全国煤炭需求大涨是明摆的事情。而国内目前大型产煤企业基本是国企,上一次行业排名前50强中有40家是国企,增加产能确保供应在操作上还是时间上都很充足。
但就在需求端明确要大涨,产能主力自己都可控的情况下,却没跟进扩大生产供应,眼看着生产和民生都闹了大新闻才出来解决?
那么两个问题需要查查:
1. 煤炭价格暴涨这段,暴涨的利润都流到哪去了?是煤炭企业还是流通环节?如果是流通环节那最大受益者是谁?
2. 下半年需求肯定猛增而不做供应端调整,是不是相关的决策和管理机制需要调整了?
个人判断,
国家的产业产能政策将改为:满足环保节能标准的新建产能只需报备。逐步放弃总量控制。
计划经济一定、必定、肯定、绝对会捅大篓子。
这是历史早已一再证明的真理。
价格只是次要矛盾,主要矛盾是供需关系。
还是那句话,火电行业是非常适合局部做计划经济的行业。
每年的发电量增长是完全可预期可计算的规模,根据各个行业的利润情况,甚至能直接算出每年电力行业的产值和利润。
2019年后基本维持在38亿吨的产能,2021年前三季度是29.3亿吨。加上每年火电占比下降,算上进口缺口,今年煤炭产能撑死也就是40亿吨左右,也是完全可预期可计算。
按照前几年的生产惯例,一个季度也就9亿吨左右的产能。今年不知道为何增速集中在1-2月,后面反而开始去库存压产能,加上进口和环保等诸多因素,把问题压在了供暖季爆发。
煤炭主体是国产,发电主体也是国产,却弄成了这个样子,定价权还不在自己手上。恰恰说明我们的电力行业既不计划,也不市场,完全是乱七八糟,电企和煤企,企业和政府,中央和地方各自为政。
价格干预和市场决定性因素完全是背道而驰,甚至应该学习陈毅在上海的金融战,一靠抓人,二靠做多,尽量靠产能调整而不是价格指导。
或者是搞煤电联营,利润互补,接下来说不准又搞成煤炭过剩。或者由电网牵头,构建某种市场化的统购统销机制。再或者都不想搞,就制造微过剩,强化关税调节,方便政府调节。
直接进行价格指导反而会进一步扭曲正常运行机制,很可能又搞出其他问题。就像今天的紧缺直接来源于2013年后的去库存,而去库存又来源于之前的放水加量。经常是左一下过了,赶紧右一下也过了,疲于奔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