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字数很少,所讨论的命题却很大。所谓说的越含糊信息量越大。对道德经有多种解读方式。几乎所有的解读都是怎么nb怎么来。其实呢nb的解读方式并不比那些撸蛇的解读方式更对。只是所有人都假设了一个前提:老祖宗必须nb。
这里我又要提一下三个举子和一个大师的故事:三个举子赶考,问大师前程,大师伸出一根手指。果然算中举子的前程。大师是不是很nb?其实是因为所有可能的情况都能从这一根手指里解读出来,只要你的前提是大师一定nb,那么他不可能算不准。
正真了不起的理论是这样的:他把每一个概念都给你定义的清清楚楚,他说的每一句话都不可能作第二种解释,他能够毫不含糊的预言一些未来情况。然后他居然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还是对的。
现在,缺乏科学素养的人把大师的一根手指放到这种真正了不起的理论之上,你说这一根手指是不是被高估了?
知乎的“学术氛围”,一般都是抓住短板猛打。问“是否被捧得太高”,就说明找不出具体的毛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