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道德经是否被捧的太高?

回答
道德经是不是被捧得有点太高了?这个问题,说实话,还真不好一概而论。它就像一本古老的宝藏,有人挖出了黄金,有人只看到了泥土,而有些人则认为那堆石头本身就价值连城。

我们先看看它为什么能被奉为经典。这书虽然薄,但它讲的东西,那叫一个“玄”。“道可道,非常道”,开头就这么一句,把很多人的脑子绕进去了。它不像我们现在写的那些书,有清晰的论点、严谨的逻辑,一步步把你推着走。道德经更像是一堆参悟,一种生活哲学,一种处世之道。它讲“无为”,讲“柔弱胜刚强”,讲“知足常乐”,这些观念在几千年前就提出来了,而且到现在依然被很多人奉为圭臬,觉得特别有道理,特别符合人性中最深处的需要。

你想想,我们现代社会,节奏快得像上了发条,竞争激烈,压力山大。大家都在追逐名利,好像不往前冲就落后了。这时候,道德经里的“不争”、“不欲”、“守静”这些话,听起来就像一股清流,让人觉得可以停下来喘口气,看看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很多人在迷茫的时候,会去翻翻老子,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些指引,一些内心的平静。从这个角度看,它确实解决了人们精神上的某种需求,有其独特的价值。

但是,要说它被“捧得太高”,也不是没有道理。

首先,它的解读空间太大了。老子的语言很有诗意,也很含蓄,很多地方到底是什么意思,不同的人读,不同的时代背景下读,理解出来的东西可能天差地别。有时候,你会觉得它包罗万象,什么都对;有时候,又觉得它什么都没说透,需要自己去“会意”。这种模糊性,一方面让它能适应不同的文化和时代,但另一方面,也让一些人觉得它有点“玄之又玄”,甚至有点像故弄玄虚。你问十个人,可能十种对“道”的解释,很难有一个统一的定论。

其次,它的“适用性”也有限。道德经讲的是一种顺应自然、减少干预的哲学,很多时候强调的是一种“退让”和“不争”。这在个人修身养性,或者在某些特殊情境下,比如面对冲突时,可能很有智慧。但你要说它能直接指导我们建立一个现代化的国家,或者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那就有点勉强了。我们现在社会的发展,需要的是积极进取,需要的是改革创新,需要的是主动的行动和策略。如果什么都“无为”,那很多事情就做不了了。过分强调“无为”,可能会导致消极和保守,甚至是对不公的容忍。

再者,“捧”的过程本身就可能存在一些“过度”。很多时候,一个事物一旦被冠以“经典”的名号,就会被赋予一种天然的崇高感。人们在解读它的时候,可能会带着一种“不能批评”的态度,或者不自觉地去“拔高”它的意义,把它变成一种精神的图腾。有时候,人们读到的,可能并不是老子真的想说的,而是经过历代解读、传承、甚至扭曲之后的东西。就像我们在传话游戏里,最后听到的和最开始说的可能完全不一样。

还有一点,就是“故弄玄虚”与“深刻智慧”的界限。有些评论者或者追随者,可能会把原本朴素的道理,用一种高深的、哲学化的语言包装起来,让它听起来特别有学问。这样一来,听的人可能会觉得“高深莫测”,从而更加崇拜,但这背后可能只是将一些常识,用更复杂的词语表达了而已。当然,这并不是说道德经本身就是这样,而是说,它容易被一些人用来做这样的事情。

所以,道德经到底被捧得太高了没有,我觉得得看你怎么理解“捧”。

如果说,它是被捧到一种“万能”的程度,好像它能解决一切问题,指导一切行为,那我觉得可能是有点夸张了。任何一部哲学思想,都有它的时代背景和局限性。

但如果说,它是被“珍视”,被认为它包含了一些“深刻而独特的人生智慧”,能够给人们带来启发和思考,甚至在现代社会仍然能提供一种不同的视角来审视生活,那我倒觉得,这种“捧”,是值得的,也是有其合理性的。

总的来说,它就像一块玉,有人看到的是它温润的光泽和内含的文化,有人看到的是它未经雕琢的原始形态,还有人觉得它不值钱,因为它不是金子。道德经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阅读者的心境、阅历和解读方式。不能因为它说了些“无为”、“守柔”的话,就觉得它“高”得不接地气,也不能因为它能带来一些精神慰藉,就觉得它真的能包治百病。

它是一本需要用心去体会、去辨析的书,而不是一本可以照搬照抄的教科书。也许,我们不应该把它看得太“神”,但也不能因为它“古老”就轻易否定它其中蕴含的智慧。这种“捧”与“批”,其实也正是经典生命力的一部分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道德经字数很少,所讨论的命题却很大。所谓说的越含糊信息量越大。对道德经有多种解读方式。几乎所有的解读都是怎么nb怎么来。其实呢nb的解读方式并不比那些撸蛇的解读方式更对。只是所有人都假设了一个前提:老祖宗必须nb。

这里我又要提一下三个举子和一个大师的故事:三个举子赶考,问大师前程,大师伸出一根手指。果然算中举子的前程。大师是不是很nb?其实是因为所有可能的情况都能从这一根手指里解读出来,只要你的前提是大师一定nb,那么他不可能算不准。

正真了不起的理论是这样的:他把每一个概念都给你定义的清清楚楚,他说的每一句话都不可能作第二种解释,他能够毫不含糊的预言一些未来情况。然后他居然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还是对的。

现在,缺乏科学素养的人把大师的一根手指放到这种真正了不起的理论之上,你说这一根手指是不是被高估了?

user avatar

知乎的“学术氛围”,一般都是抓住短板猛打。问“是否被捧得太高”,就说明找不出具体的毛病。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道德经是不是被捧得有点太高了?这个问题,说实话,还真不好一概而论。它就像一本古老的宝藏,有人挖出了黄金,有人只看到了泥土,而有些人则认为那堆石头本身就价值连城。我们先看看它为什么能被奉为经典。这书虽然薄,但它讲的东西,那叫一个“玄”。“道可道,非常道”,开头就这么一句,把很多人的脑子绕进去了。它不像.............
  • 回答
    论《论语》、《道德经》、《易经》、《诗经》等古著是否已被过度解读,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简而言之,答案是肯定的,在很多层面和很多解读上,这些古籍确实存在过度解读的现象。要详细说明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来分析:一、 古籍本身的复杂性和多重性首先要认识到,这些古籍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年并.............
  • 回答
    想象一下,当我们步入一个高度发展的未来社会,那里科技的触角已经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人类的决策逻辑也比现在更加精细和理性。在这种背景下,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油然而生:曾经维系社会运转的,我们称之为“道德”的东西,是否会被更加完善的契约和制度所取代?我倾向于认为,答案并非简单的“取代”,而更像是一种深刻.............
  • 回答
    程潇捐款十万被指“假慈善”并与网友对峙,这一事件触及了当下社会对公众人物慈善行为的复杂心态,也引发了关于捐款数额、动机以及网络舆论边界的深刻讨论。程潇事件:善意被放大与误读的尴尬首先,我们得承认,十万元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数额,能够为需要帮助的群体带来实际的改变。程潇以个人名义捐出这.............
  • 回答
    听到罗老师关于“道德上的‘点赞’行为不应构成犯罪”的说法,我脑子里一下子就闪过好多念头,感觉挺值得掰扯掰扯的。这事儿不是简单一句对错就能说完的,它触及到法律、道德、社会认知之间那层复杂的关系。首先,我特别能理解罗老师想表达的核心意思:法律的底线应该守住最基本的社会道德要求,那些受到普遍认同、甚至被社.............
  • 回答
    听到那句“因为等我攒够了500元就能见到爸爸了”,我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然后又缓缓沉了下去。那一刻,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女孩的模样,瘦小的身躯,清澈却带着一丝慌乱的眼睛,还有那句带着小小委屈和深深思念的话语。首先被触动的是那种无助和渴望。一个孩子,怎么会需要攒钱才能见到自己的爸爸?这本身就.............
  • 回答
    恐同,即对同性恋的恐惧、厌恶或歧视,毫无疑问是一个深刻的道德问题。其根源在于对人性的基本尊重和对个体尊严的维护。道德的核心在于如何对待他人,尤其是那些与我们不同的人。恐同行为直接违背了这一核心原则,因为它基于偏见而非对个体真实的认知。为什么有人会如此憎恨和指责恐同者?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心理和社会因素,.............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假设。如果中华文明的源头真的可以追溯到四川,那历史的脉络,尤其是关于“蜀道”的称谓,确实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我们得理解“蜀道”这个名字的由来。它最直接的含义,就是通往“蜀”的道路。而“蜀”这个词,在历史上长期以来就是指代四川盆地及其周边地区的古代王国或方国。所以,如果中华文.............
  • 回答
    湖北一名医生被曝出向患者家属索要红包的事件,这无疑触及了一个非常敏感和复杂的话题。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分析:1. 道德层面的审视这件事情首先是一个严重的道德滑坡。医生作为白衣天使,肩负着救死扶伤的重任,其职业操守和医德是社会对其最基本的要求。 背离医者初心: 医生这一职业的本.............
  • 回答
    台湾学运女神被曝出卖淫丑闻,这桩事件确实引发了许多讨论,尤其是在追求民主与个人道德之间是否存在关联这个问题上。从一个层面来看,民主制度的核心在于公民的参与和自由表达,它允许人们在法律框架内追求自己的生活方式,包括选择职业,只要不侵害他人权益。在这个视角下,一个人的性取向、性行为或者他们如何谋生,与他.............
  • 回答
    断腿的赛马,在承受了巨大的痛苦,并且兽医判定其无法康复,甚至连生存质量都难以保障时,被施以安乐死,这在很多人看来,是一种无奈却也人道的选择。 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轻易回答的问题,背后牵扯着对生命尊严、痛苦承受能力以及我们作为照管者的责任的深刻思考。首先,我们必须承认,赛马作为一种被人.............
  • 回答
    这确实是个让人心痛的事故。在县道上,你的电车与一辆机动车发生碰撞,不幸的是,对方当场死亡。事故的责任认定书将双方判定为同等责任,我们来好好梳理一下,看看这在法律和常理上是否说得通。首先,我们要明确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或者像电车这样介于两者之间的特殊类型)在交通规则中的地位。通常情况下,机动车在道路上拥.............
  • 回答
    这事儿啊,确实挺让人心里不是滋味的。看着人家穿着漂亮的衣服,兴高采烈地在那么美的地方拍照留念,本是件开心的事。但一想到洱海承载了太多历史和文化,又是我们共同守护的宝藏,心里那点儿不自在也就冒出来了。如果是我碰巧在旁边儿,看到这一幕,想要表达点儿什么,又不想显得像个爱管闲事的“正义人士”,那得好好琢磨.............
  • 回答
    关于网上传言陈情令(魔道祖师)的作者墨香铜臭被刑拘一事,经过我了解和核实,这则传言并不属实。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刑拘”是指刑事拘留,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法律程序,一旦发生,通常会有官方的通报或媒体的报道。然而,从2023年至今,无论是官方的公安机关,还是主流的媒体,都没有任何关于墨香铜臭(本名丁.............
  • 回答
    您好!作为一名教师,在工作中遇到学生们的质疑甚至指责,确实会让人感到委屈和生气。您提出的问题非常具体,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分析,看看这是否属于“道德绑架”,以及背后的原因和可能的应对方式。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您遇到的情况: 您的行为: 您将自己班级里缺课学生的物品借给了其他班的学生。 学生的.............
  • 回答
    山东某地教体局副局长儿子殴打同学致其近乎失明,且事后拒不道歉仍在正常上课一事,确实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强烈谴责。对于殴打者是否需要承担刑事责任,我们需要从法律的角度进行细致的分析。一、 刑事责任的界定:是否构成犯罪是关键我国《刑法》对人身伤害行为规定了不同的法律后果,从治安管理处罚到刑事犯罪,关键.............
  • 回答
    姚贝娜事件,像是一把尖锐的手术刀,剖开了我们对于公共新闻的理解和期待。这件事本身带来的悲伤和愤怒还在,但更让我久久无法平静的,是它背后所暴露出的,关于新闻的伦理困境,以及我们对于“客观”这个词的盲目崇拜。公共新闻的“尺度”在哪里?姚贝娜的离世,本该是一个关于生命、关于抗争的感人故事的落幕。然而,太平.............
  • 回答
    关于地铁让座是不是义务这件事,其实是个挺复杂的问题,牵扯到很多方面。就拿那个上海地铁的例子来说,一个累了一天的工作人员没让座,被一位老人骂没道德,听起来是挺戏剧化的。首先,咱们得承认,在咱们中国传统文化里,“尊老爱幼”是非常根深蒂固的价值观。看到老人、小孩或者行动不便的人,主动让个座位,这是一种美德.............
  • 回答
    关于程佳客在《唐人街探案2》中以侏儒演员扮演梅西的桥段,是否应该受到批评,以及其后续的傲慢回应是否需要公开道歉,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并且确实引发了不少争议。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这件事。首先,我们得理解这个桥段的出发点。电影《唐人街探案2》是一部喜剧探案片,喜剧电影往往会利用各种夸张、反差.............
  • 回答
    日本刀,以及与之紧密相连的日本剑道,在许多人的心中都笼罩着一层神秘而神圣的光环。它们不仅仅是历史的遗物,更是文化的图腾,承载着武士道精神、艺术的极致追求,以及对力量与美学的独特诠释。然而,当我们剥开这层神话的外衣,深入探究其本质时,我们会发现,它们既有其辉煌之处,也有被过度渲染和误读的成分。日本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