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个人观点:
从各种意义上来说,好食堂的标准就只有一点条,领导是否跟普通员工一起就餐。
我家小盆友中午也在小学吃食堂。为了她的成长发育,我们的早餐一般是很给力的,鸡蛋、面包(花式面包)外加每天的牛奶,营养和量绝对管够。即使如此,经过一上午高强度的学习活动,中午她还是饿得很厉害的。
目前她所在小学校,一个月200出头的中午菜单是这样的:
周一: 红烧翅中、咖喱土豆,番茄蛋花汤
周二:大江汉堡、香菇豆腐、小排冬瓜汤
周三:糖醋籽排、青菜百叶、香蕉
周四:红烧鸡腿、黄瓜炒黑木耳、鸭血油豆腐榨菜汤
周五:百叶包肉、粉丝炒包菜、紫菜蛋花汤
我跑过去问了问女儿,她说绝大部分同学胃口都好,长身体的时候都能吃个精光,偶尔会有特别好吃的菜,会觉得意犹未尽还想吃,倒饭倒菜的情况是极少的,至少高年级的她就没见过。
我的观点是: 阜阳市颍东区杨楼孜中心小学的配餐口味应该是真心糟糕,才能让长身体的、嘴不刁的、听老师话做光盘行动的农村小学生坚决拒吃。
难吃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厨师水平渣么?才不是呢。一般饭店里做菜难吃的厨子早就被老板一脚踢飞了。但是为什么营养餐能做到连中午饥饿的小学生都嫌弃的地步,却还能生存呢?
是不是学生挑食?我女儿所在地是苏州,平时经常吃吃各种美食,家里小吃不断,中午还是能把食堂饭菜一扫而空,照片里的小学生一看外表,就知道是很朴实,不矫情的农村学生,我不觉得他们会挑食。
个人觉得还是餐饮公司想赚更多的钱,尽可能控制成本的原因。
学校食堂和配餐公司利润其实是受限制的。青岛教育局关于印发《青岛市中小学校学生集中用餐成本控制管理规范》的通知文件中说:
学生食堂成品的主料、调料等直接成本应不低于餐费的66%,毛利率不得超过34%。若学生食堂成品售价在一定期间内不变,由于主料、辅料等原材料进货成本的降低导致成本率低于66%的,应保证成品主料净重不少于已提交备案的“青岛市中小学校食堂学生餐成本核算表”中的主料净重,且控制在市场价格波动的合理范围内。学生食堂一学年平均成本率不低于餐费的66%。
完全按规定做赚钱少,不过办法总比困难多。做菜的都知道,越是简单的菜,对原材料的要求越高。轻微降低原料成本比较难察觉,但是如果下手没控制好度,口味出现重大偏差,事情就会搞大。终于把这家“快道厨房”变成了同学们眼中的“快倒厨房”。
这次很可能就是一时手滑,没控制好。但是看校长这态度,他也想就此滑过去,大事化小。
小朋友这顿饭多少钱呢?如果一个月按23.5天来算,ZF一个月补贴94元,和我女儿学校200块比差一半。考虑到农村各项食材成本低,人力成本低的因素,我不认为伙食能差到食欲旺盛的小朋友倒光饭盆的地步。要知道,在农村小学挑食是可能吃不饱的。
澎湃新闻在颍东区人民政府官网查询发现, 2018年9月3日开学第一天,颍东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免费营养餐工作如期启动,全区所有有食堂的中小学生顺利吃上了免费营养餐。据了解,为切实改善农村学生营养状况、促进孩子成长发育和全面发展,2017年以来,该区决定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全面实施营养改善计划,供餐标准为每生每天4元。
在小孩子们长高的黄金生长期,在小孩子们急需跟上营养的关键期,为了几个小钱从孩子嘴里要利润刮油,餐饮公司下手是不是有点狠了?希望教育主管部门好好查查。
举两个事例。
我上小学的时候,上午第二节课后做广播体操时,学校给每个人发一个小点心。大部分时候是面包,有时是蛋糕,麻花之类的。个人很荣幸,就是我们班负责去面包房取面包和发面包的。每次一桶,做操时领回来分发。
然而,我们很多同学根本就不吃。有的是带回家喂猫喂狗,有的是送给别人,有的直接叮嘱说别发给他。
然而,去面包房的路上,隔壁就是中学。中学不发面包。
我印象最深的是:每天一群初中生在路边凑上来,问:有多余的面包吗?都给我!于是拿着一摞面包走了。甭提多开心。回去分给同学吃。一个个吃得倍儿香。
还有一件事,我一个朋友在老家县城开办一个私立小学。接收附近的农村娃为主。可以自愿选择包午餐。包伙食的伙食费是家里另出的。
这些小朋友,平时在家吃一碗的,现在是一定会吃两碗,平时在家吃两碗的,现在非得吃三碗。家长跟孩子说:多吃点,不吃就亏了。
所以说,没办法。
2000年后的营养午餐:
自助寿司、酱汤、牛奶、烤沙丁鱼、凉拌油菜和油菜花。
GDP超过东夷10年了,可经济再增长也长不到农村学生的碗里,
我知道我们国家人口多,底子薄……
拼多多太贵了学生不配吃,那我大概搜了一下阿里巴巴这种集贸市场,
鸡蛋最便宜0.4元一个,网红的透明袋牛奶(30天保质期)最低2.5元,海带丝、榨菜之类1元一包。
如果大规模采购肯定能更便宜。
一个学生中午哪怕终于吃个鸡蛋,牛奶一包,
再整点米饭海带丝,成本刚好4块钱,也不比这强?
建议查一查提供营养餐的人和校长的关系。
我不是找茬,而是结合自身经验考虑提出这个请求。
在基层公立小学,校长把学校变成一个人的独立小国,一手遮天并不罕见。我们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打破了皇权不下县的局面,但皇权并未下乡,至少在这个地方的教育系统是并未下乡。
我对这地方的公立小学都挺熟,就说一说物理意义上最近的这小学的营养餐吧。
我对这个小学可太熟了。
学校是安徽河南边界的公立乡镇小学,这个小学在镇上,比起真正的农村还是好些。
因为暂时没有伤害到我本人的利益,这个小学的名字和小镇具体名称我就隐去。
学校中午不放学,提供午餐。
2018年的时候是校外竞标做饭,竞标来的供应商(是这个称呼吗)做饭很不错,基本上每隔一天有猪肉,次日每个学生有一个鸡腿。
孩子们几乎没有剩饭的,胃口好的能多吃一碗。
但校长一直变着花样找茬,终于在19年把人家搞走了。
然后学校食堂里负责人换成了校长的亲戚,午餐从猪肉变成鸡肉还是白水煮的,菜隔一天有一次,基本上除了咸味几乎什么味道都没有,汤是大学餐厅白送的那种水平,今天的午饭煮的宽面片更是糊成一团浆糊仿佛猪食。
食堂还问好不好吃,我当场就呵呵。
餐标上的食物是只有上级领导来检查才能见到的。上周领导来检查,我才跟着孩子们吃了点猪肉。感谢领导。
有志青年留在发达地区是对的。
越落后,越腐败。
营养餐问题以牺牲学生为代价养活了基层公立学校校长的家族,这种现象至少在我们这里是常见现象。
什么叫百万漕工衣食所系啊(战术后仰)
学校里奇葩事挺多的,真越落后事越多,事越多越落后,死循环。
学校事很多,校长很奇葩,要说这个我可就不困了。
不不不还是困了,毕竟奇葩学校一个小学要求取消午睡,全体师生十二点半进班呢。不困明天在教室里睡着了影响不好。
“众口难调”是指有人满意有人不满意无法做到统一……
可您那个桶,不像是有人满意的样子。
校方回应众口难调?那校方是怎么做到同时让所有学生甚至家长都觉得难吃的?
不请自来。
我就是阜阳颍东人,身边有当老师的朋友,乡村教师,又累又无奈。看着孩子们吃这些,我真觉得,对不起营养餐这几个字。
还有,基层老师们,确实是一起吃这个营养餐的,而且吃完还要看班,中午无法休息。
所以那些喷老师的,可以歇歇了。
甚至是基层的校长,轮到他看班,也是一样的。你们真以为一个乡村学校的校长有多大特权么?呵呵了。
谁是领导,真的要搞清楚。
最开始是有牛奶的,现在没有了。
这是新闻中那天吃的蒸面条。
就是这样,大家可以可以自己看看,有什么营养,都是小学生,中午就吃这个。面,豆芽,芹菜,以及找不到的肉。
大家再来看看其他的餐。感受一下。
随手拿了几张,图二有鸡肉的那天,没人会把鸡肉倒掉。但是那天的番茄鸡蛋,你找到鸡蛋了么?
所以,不知道谁拍的这个新闻照片,又想掀起什么浪,人心叵测,大家自己辨别是非吧。
看到这个新闻我真的气,营养餐本意是为了留守儿童,中午孩子们在学校吃饭睡觉,写作业,爷爷奶奶不会那么辛苦。结果被有心人拿来说事,重点是,营养餐,真的不营养。
现在听说已经开始处理人了,呵呵,出现问题就开始找替罪羊。
那两位老师已经被停职。
别人一辈子的工作,就这样,被一场有心人编排的表演,给挥霍掉了。
为什么?我真的很心寒。希望放过无辜的老师,他们也吃的这个,他们中午不休息,在看班。好多次朋友和我说,困的都睁不开眼,也要努力看着孩子们。基层教师,太难了。
我真想知道这个王先生是谁?记者?媒体?
不了解事实的情况下,用“浪费粮食”的噱头,把一个可怜的乡村小学推上风口浪尖,究竟想干什么?城市里的各位,真的可以去了解一下“民间疾苦”,乡村教师在疫情期间走家串巷给孩子们检查作业,为什么?因为留守儿童爷爷奶奶不会用手机。
每天中午吃着营养餐,孩子们睡觉他们也不能睡,困到眼睛睁不开也要盯着孩子们。
发微信和在外打工的父母说孩子们头上长虱子了,爷爷奶奶年级大了,不仅要提醒他们关注孩子吃穿,也要关心学习和卫生。
中国很大,阜阳不算最穷的,但是乡村小学情况大多是这样。
幸运的,能上网冲浪的各位,转身就能拿到外卖的各位,真的想了解真相么?
那些说老师在吃外卖的,真的当个人吧,这些地方,能有几家外卖送到村子里的小学,你找出十家,我就跟你姓。
“赶集”你们听过么,集都离得很远,去哪点外卖?外卖小哥为什么要从城市里骑电瓶车几十公里去村里送外卖?真的是最近一个月的“何不食肉糜”经典发言。
我补充一下,很多人反驳我不该处理校长和老师。
为什么?营养餐不是学校食堂开的,乡村小学有教室都不错了,还想有食堂???
营养餐是每天一个货车,按照顺序,去各个乡村小学发盒饭。看到红色的饭盒了么,所有孩子们,所有老师们,都是这个样子的饭盒。不是食堂的,是这个区统一的盒饭。
所以你们说,校长和老师,能克扣什么钱?真的搞笑。想抬杠的人,先了解一下背景。
当然倒掉不对,但是在农村,倒掉可以给牲口吃,精致的人们大概率是不知道的。
以上。痛心。大家擦亮眼睛吧。
和家乡阜阳这个“浪费食物”的话题一样,探索人生,了解真相,不被眼前的巨大信息模糊双眼,追求内心的平静,是我所希望的。
媒体,时代,潮流,甚至不停改变的历史,对人的冲击太大,你是谁,你想过怎样的人生,你能和谁产生共鸣,是一件有意思的事。
就像给我点赞的每个人一样,你们一定在这里得到了共鸣。
我很感恩,也觉得奇妙。
最近创作的两个新话题,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移步。
前段时间我去西安的一个还可以的小学蹭了他们一顿学生餐。
荤素搭配倒是还可以,但是用的是重油大盐的做法,非常不利于健康。
尤其是那个鸡柳裹着厚厚的面衣,上面撒了番茄酱。
校长自己都剩了很多,然后苦笑着说不这么做菜的话,学生不爱吃。
不过这个学校的校餐是学生自费的,所以他们有义务把这个菜做得好吃一些,更适合小孩吃,能哄着小孩吃。
农村孩子的免费早餐,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很可能这些农村孩子情愿饿肚子也不愿意吃这个东西,也说明他们没那么饿。
我们要确定的一个点是免费爱心餐到底是为了让他们吃饱肚子还是让他们吃得高兴?
所以掐点应该在于这顿饭的荤素搭配非常垃圾上面。
而不是饭菜做得不好吃上面。
这个东西就类似于廉租房没有独立洗手间一样。
公益是为了最大限度的保障基础使用,而不是为了保障享受型的使用。
看看一线教师的真实所见所闻。
如果中午学校发的是符合营养搭配的:米饭鸡蛋牛奶还有一点蔬菜。
由于味道不好孩子把它倒掉,我觉得我个人不会再为这样的项目捐款了。
因为他们不饿。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一个日剧叫做三星校餐,天海佑希演的。
学生餐保证营养,但是不够好吃的所有原因那个日剧里都有写。
而且呢,这个问题不是中国单单存在的日本也有这样的问题。
大锅菜想要做的跟妈妈做的一样好吃,那可能真的是需要天海佑希饰演的那个米其林主厨一样,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钱来研究才可能达到的。
里面有一集非常有趣。
说意大利面如果想要做的适合孩子的口味,单单的放番茄,孩子会觉得酸,必须要加大量的番茄酱才可以。
于是主角买了一大堆不同品种的番茄认认真真的在做实验,测试到底哪种番茄可以做得好吃,而且即使她发现了好吃的番茄品种,却发现好吃的食材严重的超过了学校预算。
所以最终主角还是开了金手指,捡了很多因为长得不够好看。所以被淘汰的那个品种的番茄,才最终把这个事儿解决掉。
请问在有限的预算里,国家有没有计算这种又能保证食材,营养又能保证做得好吃的厨师应该多少工资呢?
像那个日剧里面对美食怀着某种执念,下班时间愿意全身心投入到工作里的厨师到底有几个人?
所以我仍然认为国家的投入最应该保证的是食材的比例。
如果这顿饭里面有肉有蛋有奶,因为主食太难吃,而导致学生把它倒掉,我觉得没什么好掐的。
如果国家拨了款,好心人捐了款,最后学校给到的食物比例却出了问题我觉得相关领导是应该被问责的。
谁都想吃好吃的。
但是相关的自由肯定要看自己付出了多少。
我蹭饭的那个小学,也是学生自己选择的供应商。
他们家长付钱了,他们有这个选择。哪怕是重油大盐的炸鸡。
我寻思一瓶酱能改善很多味道不好的营养餐吧。
希望学校能考虑这个。虽然这东西不在健康食品范畴。
下面的酱我就给大家打个样,点进去后都没有标的那么贵,但是我这种口味轻的人仍然不建议大家多吃咸东西,真的对身体不好。
评论区一个同学说得对
不靠大油大糖大辣大咸能把大锅饭烧好,真是难。
大锅饭就是没有你妈烧的好吃。
想要妈妈口味的大锅饭,就是要更贵的厨师。
强烈安利那个日剧——三星校餐。
大家看完了也许就明白为什么大锅饭不好吃了。里面讲得很详细。
以及,
公众号:杜嘟嘟嘴很毒。
每周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可以直接实操的恋爱相处干货,一个一语中的的犀利吐槽。
知乎干货已获赞120万➕,收藏32万➕。我希望在恋爱婚姻家庭上,能够守护好善良的你!比心~
一大早就看到这个新闻,下午仔细看了才发现原来和我有关系。
我老家就是这的,从别的角度来说说吧。
杨楼孜中心小学属于颍东区下属的杨楼孜镇,孩子们倒进垃圾桶的面条,我一眼就认出来了。
是老家人最爱吃的蒸面条,又叫蒸卤面。
蒸卤面的做法就不赘述了,总之自己在家做的时候,只要不把盐放错,基本上味道都不错。
放张图给大家看看。
普通的自己家里做的,我也从网上随便找了张图。
小时候每次我妈说做蒸卤面,我都很开心,为啥?
因为好吃。
有主食有肉有菜,喜欢吃什么都能往里加,对以面食为主的阜阳人来说,是很方便的。
今天看到这个新闻后,中学校友们甚至开始想念蒸卤面。
真的,阜阳人就没有不爱吃蒸卤面的。
但在新闻中,蒸卤面却被孩子们倒掉了。
为啥?
仔细看看这张图,吃过蒸卤面的人都能明白。
蒸卤面,重要的是要有油水,要有酱油和汤汁,这是灵魂啊啊啊啊啊。
而这个面,没有油,没酱油,没汤汁,就像新闻中说的“把面和菜拌在一起”。
这算个毛线蒸卤面,更不用说什么营养餐。。。
哪里“众口难调”了?
学生们不都把营养餐倒掉了么,我看大家的口味都一样啊,都觉得很难吃。
据我个人所知,最起码从2010年左右开始教育部就会同其他部门三令五申一再强调——
学生的“营养餐”应以肉、蛋、奶为主。
2012年6月15日,教育部等15个部门印发《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细则》等5个配套文件,以确保学生“营养餐”计划能有效实施。实施细则规定,学生“营养餐”应以肉蛋奶为主要供餐内容,供餐模式应逐步以学校食堂供餐替代校外供餐,为确保食品安全,学校负责人应陪餐,餐费自理。
然后我们回过头来看看2020年的营养餐哈
肉……?
蛋……?
王先生还称 “这份面条,没有一点油,就把面和菜拌在一起吃,非常干。”
“肉蛋奶为主”……?
哈哈,哈哈哈,这面条+豆芽+芹菜+可怜的丁点酱油+“没有一滴油”……“肉蛋奶为主”?
这玩意儿摊在每个小丫头小崽子头上能有1元吗?据我所知早在N年前最穷的破落地方给小学生营养餐补贴都是4元起步的……
后续处理是“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对2名“负有直接责任”的小学人员停职。
毕竟几十年来学校乃至上级教育部门领导在学生饮食上做手脚已经是公开秘密了,这种连表面功夫都做的很敷衍的回应不足为怪。
而真正让人奇怪的是——为什么这种明摆着的既老套又很没水平的贪污腐败(就像我之前讲的那个中国笑话:“上午纪委入驻,下午就能结案。”)能持续数十载以至于成为一种明面上的潜规则(想想你们上学时候的食堂和小卖部?)……?
众口难调?我看调得挺好啊?
大家都不喜欢吃。
这种时候就需要“海专精”出场了。
指望加强各个环节的“人治”来应对这种问题,最后的结果多半就是冠姐 @托卡马克之冠 指出的局面:给学生上紧箍咒,层层加码的压力最终都转嫁到学生和直接对学生负责的班主任身上。
真正的应对方式,是从原材料的采买,到运输,到加工成品,到输送到孩子手里,把这一整个物流链条全部置于“海专精”的控制之下,由财政直接支付,而不让钱多经过任何一个地方关节。
校方仅仅负责统计人数和最后一步的发放。
如此,即能减少浪费,又能有效把控输送的营养质量,还能减少地方上相关官员丢乌纱帽的风险。
三赢。
所以,当别人指责你是“利维坦”的时候,你最好真的是。
我想补充一点大家没有提到的。
那就是小孩子是人,农村小孩子也是人,贫困小孩子也是人。人不是理性机器人,是有主观好恶的。
其实现在很多人对贫困落后地区的关爱是对待动物式的。比如把自己一堆穿剩的破衣烂衫捐给农村。其实你那玩意儿没啥人穿,因为一来这都2020年了,人家没那么穷,现在衣服那么便宜,不至于买不起几件衣服。二来人家也有审美的,虽然你觉得他们的审美很low,但你的衣服对人家来说不见得好看,人家又不至于穷到光腚,干嘛穿你不好看的旧衣服。
再比如让小孩子喝奶。都知道纯牛奶有营养,但小孩子都不爱喝纯奶,就我所知,就连外国小孩也不爱喝,因为纯奶这东西就是不太合小孩胃口。小孩更喜欢的是香精味的酸甜乳饮料,虽然那东西跟奶其实没有半毛钱关系。
白水煮鸡胸,白水煮鸡蛋有没有营养?当然有营养。但你把白水煮鸡蛋和一包辣条摆在小孩子面前,你看他吃哪个?不管是贫困山区的小孩还是养尊处优的富二代,选择都是一样的。没人喜欢白水煮鸡蛋。都是吃辣条。
我在抖音上看过有个大山深处的岭后小学。人家那个营养餐不吹不黑做的确实好。但是即便这样,还是有很多小孩儿就是不打肉菜,因为不爱吃肉,尤其是女孩们。校长就在盛饭台子前,盯着这些小姑娘,让她们盛肉。大家还是比较怕校长的,在校长的逼视下,还是把肉吃了。
你不盯着大家就是不吃,因为辣条就是比肉好吃,营养快线就是比纯牛奶好喝。
不做结论,只是提出这个现象。希望大家如果关爱这些孩子,不要把他们当机器关爱,觉得只要加了上等的燃油就可以工作。农村的孩子也是孩子,跟你的孩子一样的。很复杂。不是机器。不是因为平时营养不良,给他白水煮鸡胸,他就会吃。
一看见“将会对学生加强宣传教育。”,我心里瞬间凉了半截。不出意料的话,此事曝光出现舆论热度之后,学校会强压着学生把他们搅拌出来的那堆泔水都咽下去,不论他们搅拌出来的是那堆泔水有多烂,哪怕腐败变质发霉,哪怕就是一坨奥利给,都她妈得给我咽下去。
教职工会变成督战队,监督管控强迫学生咽泔水,必须咽的干干净净,要是敢剩一点,咽不咽?不咽是吧?行,叫家长,抄课本,罚站,三合一走全套。
小孩子哪儿见过这阵势?肯定吓的加速咽泔水,往死里咽。还会惊恐的把咽完的泔水盆拿给老师检查,求一个表扬。
不出意料,那个用来倒剩饭的桶以后要么直接撤了要么就是个摆设,风能进雨能进剩饭不能进,干干净净的剩饭桶和泔水盆会成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节约粮食的倡议的重大政绩。
对了,那句“改善口味”不出意料就一招,撒味精和辣椒面。
学校也会为改善伙食额外拨发一些款项,不过这些钱用脚趾头想都能知道进了谁的腰包,最后菜还是那个菜,充其量在学校的墙上楼道里会多出几张什么粒粒皆辛苦,一粥一饭来之不易之类的画面艳俗而且没人去看的烂海报。
这就算交待了。
总而言之,学生营养餐应该彻底工业化,学校不应该再有食堂这么个东西,送到学生桌上的应该是规模化,工业化,标准化生产的工业化食品,现在速热米饭面条什么的技术也很成熟了,教职工唯一的工作就是把封装好的速热工业食品分发到学生手中,既然伙食费被贪污不可避免,那就用技术手段堵死漏洞。
祝那些贪污伙食费的玩意下辈子投胎到饿鬼道,然后呛死在他们的泔水里。
所谓的营养餐就是这个?
不好意思,这餐一点也不营养。
我是真不知道,校方是不懂什么叫做营养餐,还是为了降低成本,连油都不舍得放了!
难道天真的以为没油,就以为是营养餐了?
这一餐下来,成本满打满算,撑死不到2.5元。估计还不如zf对农村学校的补贴。
类似承办学校里的食堂,这种油水有多大,大家都心知肚明吧。
营养餐,讲究的是食物种类丰富,饮食结构的合理。
绝不是单纯的以为没油,就是不健康,这是大错特错的。
像学校这种,面多、蔬菜中等、肉少
蛋白质和钙的摄入肯定是严重不足的。
而且因为食堂不重视口味,孩子把食物都倒掉了,饿了怎么办?
只能去小卖部买更不健康的食物填饱肚子。
学校、小卖部、食堂承办方,三方获利
最惨受苦的就是学生了
校长还要教育孩子……
真的,最无辜的就是学生了……
长期以来,我国存在这样一个矛盾:
一个人在人生中最需要营养的时候:儿童和青少年,恰恰碰见了最难吃的学校食堂。而到了中年,需要降低摄入的时候,他们的生活反而是营养过剩的。
全国所有地区,所有单位的食堂,从企业到机关,从医院到学校。除了监狱以外,学校食堂一定是垫底的那个。
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粮食,为什么把它做得那么难吃?这才是最大的浪费。
一个典型的学校食堂是这样的:番茄炒蛋全是番茄,土豆牛腩没有牛肉,糖醋排骨面粉为主,红烧鸡肉基本骨头。
当然了,学校为了哄学生,往往还会在窗口摆一些油炸食品。
“把饭菜做得好吃”固然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但是我希望至少能给学生或者学生家长一个选择:他们愿意花更多的钱吃更好吃的饭菜,而不是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
我的在浙江上的高中,算是发达地区了吧。但是到了冬天学校教室里也舍不得给我们开热空调,宣传上说是保持空气流通。宿舍里一整个冬天允许开空调次数也没有超过十次。
2019年,我国教育经费占GDP比重为4.04%,依然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4.9%)。学生膳食补贴诚然需要消耗大量经费,但是假如因为难吃而发生了大量浪费。那么这些补贴等同于打了水漂,甚至造成了负面影响——由于剥夺了学生点外卖的权利,导致学生营养不良。
国家花钱,学生浪费,这是我国学校食堂之殇。
我们不妨把学校食堂质量纳入考核指标,在相同教育经费的前提下,更好的学校食堂第二年能分到更多的膳食补贴和财政拨款。
至于考核垫底的学校,惩罚校长以及后勤办主任吃学校食堂一年,以儆效尤。
(最后两段话是我胡诌的)
我就是从初中到高中都吃营养餐长大的,那种标准的铝制餐盘,两荤一素一坨饭,吃的贼开心。
那时候吃饭叫做奔饭,一窝蜂的冲向食堂,过程中摩擦碰撞各安天命,讲究的就是一个先到先得,吃完了好打第二轮。
不过并不是因为营养餐就那么好吃,而是好吃的就那么一个菜,想要吃得好就要打第二轮,先到先得吃完为止。
然后素菜基本都是进了垃圾桶,不好吃的荤菜一半进垃圾桶,好吃的荤菜盘子都舔的干干净净。
所谓的众口难调,其实没那么夸张,营养餐一直是处在跌破舌尖审美边缘地带,有过封闭住校经历的小伙伴应该都知道:吃进去的都是大众审美勉强可以接受的,倒掉的都是咬碎后槽牙都没办法接受的,倒一半的主要取决于忍受饥饿的耐力。
这就是残酷的现实,和小孩子的觉悟没有半毛钱关系,只和口味有关系。
那一桶面条我盯着看了很久,整齐划一,干干净净,比我用超强洁净洗面奶刚搓完的脸还要没油水。
我知道是农村小学,没想到农村小学也贫瘠到了这个地步;我知道是大锅饭,没想到大锅饭能做到这种程度。
你说废物回收吧,来收潲水的人可能都要皱皱眉头,带回去喂猪猪可能都要哼唧两声。
但是我觉得最精彩的还是校长的回复。
将会对学生加强宣传教育。
嗯……又进入了喜闻乐见的精神胜利法阶段。
小学对学生的管理,无外乎就是两条,一个是循循善诱,一个是威权恐吓。
大家猜校长会用哪一种。
我大胆的揣测明天各位老师就会要求:吃不完不许走,大家不觉得意外吧……
顺便也说一句,学校还有负责人说:营养餐是由阜阳一家名为“快道厨房”快餐公司负责配餐,统一提供给颍东区内的学校。
怎么拿下一个区学校的餐食的,靠的是口味么?靠的是小学生投票么?靠的是口碑反馈么?
靠的是竞标。
竞标,我经常参与,十有八九是陪标的。找十家来,又是公开招标又是公示流程,十家里面九家都是自己注册的,这叫围标;找十家来,给你量身定制一个选择标准,注册金额必须是多少,刷掉三家;从业年限必须是多少,刷掉三家;资质必须是什么样,再刷掉三家,就剩下你想要的那家,这叫定向标。
都别装外宾,这里面的油水,至少要比那桶面条要多得多得多。
从吃上面克扣大概算是传统艺能了,我曾经一度以为这事是好不了了,毕竟从14岁开始吃食堂,近二十年的食堂生涯,经历了学校、部队、机关各种食堂,居然能统一做到不论外界风云如何变化,食堂的饭菜质量都能一以贯之的差,偶有起伏也会迅速回归正常水平。我甚至觉得可能这事就只能做到这个水平了,没办法了。
直到前年,我们单位有幸被中纪委直接进驻了一年。
我流泪了,我一个在军需口干过的人流泪了。原来19块钱的伙食费真的能吃出花来,原来大鸡腿和排骨是真的能吃到饱的,而且肯定没有超标,纪委的人查账可比查伙食狠多了。从那一刻起,那帮以前在我面前哭惨喊冤的司务长我恨不得把他们都挂路灯。但我也知道,根子不在他们身上。要是司务长就能决定了伙食质量,还能这么多年一如既往?
所以,推两个负责人出来就能顶包了?按我们单位的标准进驻上一年,也不用涨钱,就这四块钱的标准,信不信比家里吃的都好。
用众口难调这个理由说实在的已经很无耻了。
鸡鸭鱼猪肉肉都有,顿顿有,每个人喜欢的不一样,这叫众口难调,因为这是在吃的好吃的够吃的有营养的基础上,谈口味。
现在就一碗面,连油水都看不到,吃的不好,营养不够,本身就是吃的差的,要解决吃的差才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讲众口难调就是偷换概念了。
好好查查,检查机关的业绩就来了。
“节约粮食,拒绝浪费”!
所以个人建议,应该让这个学校的领导,以及承包的餐饮公司的领导,一起把桶里的面条捞出来,清洗一下然后吃掉!同时,建议,把学生们的“营养餐”和学校领导,以及承包的餐饮公司的领导的早中晚餐对调一下,相信问题很快就能解决了!
学校领导的回应是:“众口难调,加强对学生的教育........”
学校领导是不是应该以身作则,先吃它1个月的这样的面条?这样才有教育的效果嘛!
看看人家这位女校长是怎么做的:
建议这个学校的领导在吃“学生营养餐”的时候,开个直播,让大家看看,你是如何咽下一大份(成人的量要多一些!)没有一滴油的“菜拌面条”!
以上是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