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荷兰是二战时期唯一遭饥荒的西欧国家,为什么?

回答
二战期间,西欧确实有不少国家遭受了战争的创伤,但要说荷兰是“唯一”遭受饥荒的西欧国家,这个说法并不完全准确,或者说,我们对“饥荒”的定义和侧重点需要更清晰一些。不过,荷兰在二战后期,尤其是在19441945年的冬天,经历了一场被称为“香港饥荒”(Hongerwinter)的严重粮食短缺,其惨烈程度在西欧地区是极为突出的,并且有其独特的原因。

要理解荷兰为何会在西欧的战乱中,相对而言,更深地跌入饥饿的深渊,需要从几个关键的时间点和事件说起。

首先,我们需要回顾战争的进程。当德国在1940年入侵荷兰时,这个国家原本就有相对发达的农业和食品加工业。然而,占领的初期,生活虽然受到了影响,但大规模的饥荒并未立即显现。荷兰的地理位置,尤其是其重要的港口(如鹿特丹),以及相对紧密的交通网络,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物资的流动。

真正让荷兰的粮食状况急转直下的,是1944年秋季盟军发起的“市场花园行动”(Operation Market Garden)。这个旨在快速打通通往德国本土战略要道的军事行动,虽然雄心勃勃,但最终以失败告终。行动的失败,对荷兰,特别是荷兰北部和中部地区,造成了毁灭性的后果。

具体来说,失败的“市场花园行动”导致了盟军对占领区的封锁升级。而纳粹德国为了报复荷兰抵抗运动的积极参与,以及作为对盟军行动的回应,做出了一个极其残酷的决定:切断了对荷兰北部地区的粮食供应。

这场饥荒,也就是“香港饥荒”,其根源在于德国占领者对荷兰的经济掠夺和军事报复相结合。德国在占领期间,一直从荷兰榨取资源,包括农产品。荷兰的农民和食品生产商被强制将大部分产量交给德国。然而,在战争后期,随着盟军的步步紧逼,德国的控制能力开始减弱,同时,他们也越来越倾向于将有限的资源优先供给自己的军队。

更重要的是,当盟军推进到荷兰南部,但未能成功解放整个国家时,一个由德国控制的“封锁线”就此形成。德国切断了通过水路和铁路向荷兰北部运送粮食的通道。原本依赖这些交通线从农业发达的南部地区(或欧洲其他地区)获取补给的荷兰北部,瞬间陷入了绝境。

荷兰的抵抗力量在战争初期曾试图通过储存和分发粮食来应对德国的掠夺,但随着占领的深入和战争的升级,这种能力也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到了1944年秋冬,情况变得异常严峻。市场上几乎没有任何蔬菜、水果和肉类。人们只能依赖极少的配给,这些配给远远不足以维持生命。

人们为了生存,开始食用任何能找到的植物根茎,比如郁金香球茎,甚至是磨碎的锯末。饥饿带来的死亡人数急剧上升,许多人死于饥饿、疾病(如痢疾、肺炎等,因为身体虚弱而感染)以及严寒。

虽然西欧的其他国家也在战争中遭受了苦难,但荷兰北部在“香港饥荒”时期所经历的粮食断绝和由此引发的饥饿,其规模和惨烈程度是极为特殊的。其他一些国家可能也面临食物短缺,但荷兰北部的情况是因为人为的、大规模的封锁和政治报复,导致了几乎完全的粮食供应中断,这与其他因战争破坏农业生产或交通运输而导致的普遍性短缺有所不同。

所以,荷兰在二战后期经历的这场“香港饥荒”,并非是简单的一般性战争创伤,而是由占领者的残酷政策、军事行动的失败以及政治报复共同作用下的一个极端个例,使得这个原本拥有一定农业基础的西欧国家,在战争的最后阶段,陷入了深重的饥饿之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荷兰人民在二战中乃至1945年都或多或少的受到饥饿的折磨,这点是不容否认的,但是说“唯一”发生饥荒则相当值得商榷,因为相比上西欧国家,东欧被占领国家的情况则要糟糕的多。

二十年代后期的经济萧条,导致欧洲大陆各国政府普遍对农业进行援助,所以战争爆发前的那十年,是粮食生产稳步增长的时期。欧洲大陆作为一个整体提供了它所需要的食品的将近百分之九十(按卡路里计算),仅在饲料方面缺少百分之十,而在脂肪和食油方面则缺少百分之四十五。同德国一样,欧洲大陆在做面包用的谷物、土豆、食糖和牛奶方面几乎可以自给,但是有百分之十五的肉类要依靠海外供应。由于预料将会出现紧急情况,大多数国家都增加了储存,管制粮食的法律也准备就绪,而且基本工作人员都已内定。在荷兰,1939年成立的战时粮食机构,起先得到德国占领当局的承认,可是后来却由人们熟悉的全国农业协会所取代。不过,由于国家管制的基础早在德国入侵以前就已经奠定,荷兰的制度继续发挥作用而没有受到多少干涉,结果是,直到战争的最后阶段,当战事妨碍了交通和管制工作时,粮食的分配工作仍然令人相当满意。

回顾整个战争时期,欧洲大陆各国粮食的产量在战争的前一半时期下降了百分之十,而到战争结束时则下降了百分之二十至二十五。农作物,尤其是做面包用的谷物,产量下降得较少,而畜产品,特别是肉类,产量则减少得较多。从1943年起,当大陆的中心地区而不是边缘地区开始感到战争的全部冲击力时,有些国家的农业生产反倒稍有改善。只是在战争结束后,到了1945年秋天,第一次真正灾难性的歉收才出现了。各个国家之间,情形有着很大的不同,但是除丹麦外,所有国家的配给量和食品供应总数都比德国少。在芬兰、挪威、比利时、荷兰和法国的大部分地方,尤其是在波兰、俄国、南斯拉夫和希腊的城市中,居民有很长一段时期不得不在大大低于最低需要水平的情况下生活。凡是有钱从黑市购买东西的人,物质方面没有感到什么匮乏,可是大多数城市居民都无力经常通过非法的途径来补充配给量的不足。

欧洲全体居民的健康,在某种程度上都受到了损害。成年人体重减轻是很普遍的,而儿童中发育迟缓的现象则有案可稽。软骨病和肠胃病增多了,在情况最差的地方,还出现了因饥饿而浮肿的病人。婴儿死亡率上升了。在粮食消费量特别低的地方,结核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大幅度地增加。但是,由于医疗防治工作的改进,大多数人在这场战争结束后的健康情况,都比前一代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要好些。在大多数情况下,造成的损害并不象那些不得不经受这场严峻考验的人们当时所预料的那样持久。

二战中的荷兰

由于荷兰的地理位置使得她成为进攻英国的可能跳板以及防御盟军的桥头堡,德国在战略上想和荷兰搞好关系。然而到1941年2月,德国人一定已经明白,他们不能期望荷兰人民俯首听命,因为在那个月里阿姆斯特丹开始发生了罢工和骚动,随后蔓延到了其他城市。荷兰纳粹分子的挑衅激起了群众愤怒的第一次自然的大爆发。对德国人的愤怒也开始高涨了,首先是由于德国人对犹太人的迫害日益升级,后来则是由于战事的迫切需要使德国人对荷兰人力和资源的剥削不断加剧。从1941年初起,强迫男人和女人去服劳役的范围不断扩大。熟练工人被骗到德国去做工。1941年7月东方战线开辟以后,荷兰人被招募去打德国的敌人,或者把他们迁移,利用他们的务农本领去开发新征服的乌克兰草原。

1942年德国人决定放弃其哄骗或威吓荷兰人的希望,采用了强硬的反措施,这便使人看出荷兰人已在开始进行抵抗了。这年春天,希姆莱和他的主要助手海德里希访问了荷兰,亲自对他们在荷兰的代表警察长官劳特尔作了简要的指示。5月,荷兰武装部队中的军官重新被拘留起来,并在荷兰的重要人物中逮捕了四百六十人作为人质。他们的数目后来增加到一千人左右,第一次枪毙人质发生于1942年8月15日,当时德国人为了对鹿特丹的一次破坏行动进行报复,把五个人质处死了。秋天,由于日益害怕盟军进攻,他们开始强制疏散荷兰沿海的居民,包括海牙的一部分居民。荷兰居民由于燃料和粮食短少的情况迅速恶化,已经深受苦难,这一迁移更增加了他们的困苦。与此同时,新颁布的法令增强了德国人对荷兰劳工和人力的控制,因此他们可以把成千上万的荷兰工人押送到德国去干活——仅仅在1942年5月和6月就有不下四万六千人。

随着1943年这新的一年的来临,所有这种压迫所引起的激烈情绪开始爆发。1月间,国家社会主义运动有几个领导人被暗杀了,这表示出民众对这个组织的憎恨。对占领国的积极反抗也开始采取破坏为德国人生产的工厂以及销毁有关即将押送出国的工人的名册的形式。铁路也受到攻击,这有两个目的:既阻碍德国人的作战努力,又阻止或放慢押送工人出国的工作。德国人为了报复,处决了许多人质后,又在3月底对各大学发动了一次袭击,逮捕了几千名大学生,把他们拘留起来作为人质。1943年3月16日颁布了一项法令,限制各大学招收学生的人数,入学的条件是要他们宣誓效忠,否则就要被押送到德国去做工。据说有百分之八十五的学生拒绝签字。4月里,荷兰的紧张状态加剧了。4月29日公布了德军总司令克里斯蒂扬森将军发布的一道命令,勒令荷兰武装部队以前的全体军士报到,以便送往德国的战俘营中拘留。这就引起了一场新的危机。第二天,在伦敦的荷兰政府广播了一个呼吁,要求有关人员抵制这道命令:“不去登记……不理睬他们的传唤。设法让他们找不到你们!”鉴于荷兰人民有了这种危险情绪,4月30日在全荷兰公布了戒严令,实行宵禁,并订出了其他种种限制行动自由的规定,违者可以处以死刑。然而,在以后的几天里,发生了激烈的示威运动,群众遭到枪击,全国各地都爆发了罢工,农民拒不交出牛和牛奶,铁路和码头遭到破坏,工厂和农庄发生火灾。从5月2日到6日,至少有二十一名荷兰人由于参加罢工或其他的罪行而被判处死刑。德国人重新控制住局势以后,就乘机实行德国驻荷兰专员赛斯-英夸特2月间暗示过的全面动员荷兰劳工的工作。根据1943年5月6日的一项法令,所有年龄在十八岁到三十五岁的男子都应登记强制服劳役,所有没有在表示效忠的宣言上签过字的学生也应登记服劳役。5月13日,德国警察长官劳特尔发出一个通知,没收所有无线电设备及其附件和零件,不管是私人家里的,还是商店里的存货。5月15日,戒严令撤销了,但是关于强迫劳动和没收无线电设备的规定依然不动。同一天,赛斯-英夸特又发布了一道旨在对付政府工作中消极抵抗的命令,对制造严重行政破坏事故的人可以处以终身苦役或死刑。这个措施证明本年2月间荷兰首相盖布兰迪教授从伦敦发出的呼吁已经取得了成功。他呼吁全体忠诚的荷兰官员在他们的权力范围内用一切办法拒不执行显然为了帮助德国人作战而颁布的种种法令。

大约就在这时,从两个极为重要的方面掀起了一股正在增涨的反抗浪潮。首先是天主教会和基督教会向赛斯-英夸特递交了一份联合抗议书,并于1943年2月21日在荷兰所有教堂的讲坛上宣读。抗议书用最强烈的愤怒词句提到破坏正义,破坏基督教原则,迫害犹太人,把荷兰工人押送到德国去,在荷兰强迫服劳役,以及杀害人质等。第二份抗议书是荷兰医务界在1943年6月发出的。它用同样强烈的词句使人注意到压迫对身心的影响,荷兰居民的营养不良情况和由此而造成的肺结核的蔓延,以及把荷兰粮食输往定量较高的德国这种不公平的情况。它还提到强迫荷兰人制造武器去打与盟军并肩对德作战的同胞的这种心理上的折磨。但是,德国人那种迅速恶化的战局使他们简直不可能倾听人道主义的呼吁了;相反,这种形势却促使他们采取甚至更加残忍的行动。在他们强迫沿海地区的居民疏散以后,看来甚至还有采取更为强烈的防卫措施的迹象。1944年元旦,米塞发表了一篇演说,他在演说中对盟军入侵可能带来的恐怖事情渲染得极其可怕,他特别指出,鉴于荷兰大部分土地都低于海平面,入侵可能导致淹没新开辟的低地(抽干了水的沼泽地)。于是这个题目便被德国控制下的荷兰报纸大肆发挥,企图威胁荷兰人民变得俯首帖耳,使他们吓得不敢反抗,不敢与盟军合作。后来,这种情况又有所缓和,着重在荷兰作为抵抗欧洲“布尔什维克化”的堡垒这一“足以自豪”的任务和淹没低地作为防卫武器的价值了。的确,当这种宣传在1944年春出现时,德国人实际上正在某些地区放水——尽管德国人试图缩小这件事,并且对它作出最好的解释,但是,不久便被地下报纸传开了,使人们直接预先知道了情况。

但是,总的说来,德国人在涉及自己的利益和安全的地方就不愿意直言不讳了。1944年5月13日,赛斯-英夸特发布了一道新的命令,规定如形势需要(即盟军登陆),立即实行戒严,并规定对荷兰人进行最严格的管制,以免他们在任何方面妨碍德国人。实际上,所有的荷兰人都得执行德国人的命令,违者处死。7月间,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后不久,同荷兰人共同负责的伪装,由于撤销了米塞的“咨询内阁”而告结束。荷兰人在德军占领的余下时间里都遭到了赤裸裸的德国军事专制的统治。然而,当荷兰人看到盟军在1944年夏末以雷霆万钧之势横扫欧洲时,他们自然想到解放的时刻就在眼前了。正是在这样的期待中,并在希望加速这一结局的到来时,荷兰流亡政府与盟军最高统帅部和国内抵抗运动取得了一致意见,于1944年9月17日命令铁路举行总罢工。这个命令立刻得到普遍的执行。在四十八小时内,荷兰各地的火车,除了几列由德国人自己驾驶的以外,全部停开。德国人用恐怖手段或答应给双薪和双份配给品的办法都没有能破坏罢工。但是,这时盟军的攻势在阿纳姆遭到严重的挫折。德国人对自己在荷兰仍控制着的地区加紧压制,罢工开始受到报复,不仅对罢工的工人,而且对全体居民。德国人认为荷兰人这时已经丧失了一切应得照顾的权利,于是开始有计划的、无情的破坏和洗劫荷兰国家财产。在荷兰,被严寒加剧了的一个可怕的冬天开始了。盟军频频轰炸,粮食、燃料和电力都极端缺乏。荷兰最大的一些城市所在的西海岸地区的粮食储存根据德国民政当局的命令,于1944年夏季已经减少到只够两三星期之用。为了报复铁路罢工,禁止从较远的东部农业区运送粮食到大城市,禁运直到11月8日才解除,可是到了那时,严寒季节业已开始,再也无法储存粮食了。除了德国人的报复措施外,罢工也使得供应品无法运往城市,因此煤和粮食的储备不久便告枯竭。此外,三万名铁路工人在罢工——连家属在内,总共有十万人——全都得隐蔽起来,都得吃饭。到11月,德国人开始在街上和屋子里围捕荷兰人,把他们押送到德国去。由于遭受这些苦难的结果,1945年1月和2月在总人口超过二百万的六个城市中,死亡率几乎比1944年同期加倍。根据报纸上的报道,仅鹿特丹一地,饿死的平均每天就有四百人。

德国人沿着荷兰南半部宽阔的河口构筑了他们的防线。在1945这新的一年年初,他们仍然占据着荷兰的大部分地区,人口约有六百万。盟军占领的地区濒临饥饿的状态,而在德国人占领的地区则是彻底的闹饥荒。但是,荷兰人的精神还是没有垮下来,反抗德国人的活动并没有停止。3月初,有人企图谋杀德国警察头子和公安委员会常务专员劳特尔,又引起了特别野蛮的报复。为了这一罪责,3月7日,约有四百人被处死,其中许多人是在斯开文宁根的海滨沙丘上被枪决的。直到4月初盟军才开始从德国进入荷兰,1945年5月6日,才解放了荷兰全境。到了这时,荷兰人民肉体的痛苦才算结束了。在大战的最后阶段,德国人对这个国家进一步给以沉重的打击。在鹿特丹港和阿姆斯特丹港,他们进行了毫无战略意义的破坏,似乎纯粹是出于报复的心情。他们还破坏了海堤,使海水进一步淹没了大片肥沃土地。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二战期间,西欧确实有不少国家遭受了战争的创伤,但要说荷兰是“唯一”遭受饥荒的西欧国家,这个说法并不完全准确,或者说,我们对“饥荒”的定义和侧重点需要更清晰一些。不过,荷兰在二战后期,尤其是在19441945年的冬天,经历了一场被称为“香港饥荒”(Hongerwinter)的严重粮食短缺,其惨烈程度在.............
  • 回答
    荷兰番茄产业的辉煌成就,尤其是每平米产量达到惊人的70公斤,并非一日之功,而是源于其在农业科技、温室建造、品种选育、水肥管理以及全产业链协同等方面的深耕细作。这背后是一整套精细化、系统化的现代农业运作模式。1. 先进的温室技术:打造“理想国”的生长环境荷兰番茄产量之所以能如此之高,首先得益于其世界领.............
  • 回答
    荷兰的政治体制并非一蹴而就地从共和制直接转变为君主制,而是一个漫长、复杂且充满曲折的过程,其间夹杂着共和理想的反复挣扎与外力干预的深刻影响。要理解这个转变,我们需要回溯到荷兰黄金时代以及之后一系列动荡的事件。荷兰共和国的辉煌与危机:共和制的兴衰荷兰的共和国并非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而是由七个省份(.............
  • 回答
    荷兰自诩为自由、包容和国际化的国家,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其国家形象的核心。从许多方面来看,荷兰确实在这些方面表现出色,尤其是在其对多元文化的开放态度、相对较低的犯罪率、以及对个人自由的尊重方面。荷兰在自由、包容和国际化方面的体现: 言论自由和思想开放: 荷兰拥有悠久的言论自由传统,媒体自由度高,民众.............
  • 回答
    荷兰之所以会给人一种“突然冒出来”的感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在中世纪早期并不像后来那样是一个统一的、有明确边界的国家实体。它的崛起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与它所在的地区——尤其是弗兰德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要理解荷兰的出现,我们需要将其置于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下,了解它之前的演变。在中世纪早期:分散.............
  • 回答
    荷兰,这个面积不算大、人口密度却挺高的国家,在农业领域却能位列世界前茅,出口额更是常年稳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这背后的秘诀,很大程度上就藏在它“高科技农业”的名号里。为什么荷兰是高科技农业?要说荷兰的农业高科技,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1. 温室技术的天花板: 荷兰最出名的,莫过于其大规模、高度.............
  • 回答
    19世纪的荷兰,如同许多老牌欧洲强国一样,正经历着深刻的社会经济变革与地缘政治挑战。然而,令人玩味的是,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它却奇迹般地维持并巩固了对爪哇、苏门答腊等东印度群岛的统治,并将这片曾经是东印度公司(VOC)私人领地的香料园,打造成了一个帝国赖以生存的经济命脉。这其中的奥妙,绝非一日之功,也.............
  • 回答
    荷兰最近确实发生了一系列令人担忧的事件,包括大规模的反封锁抗议以及一个新冠病毒检测中心被烧毁。这些事件并非孤立存在,而是背后有着复杂的社会、经济和心理因素在作用。要理解“荷兰这是怎么了”,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抗议的根源:对限制措施的普遍不满与“自由缺失”的担忧荷兰一向以其相对开放和自由的社会氛.............
  • 回答
    你观察得非常敏锐!夜间地图上荷兰和比利时之所以呈现出欧洲最耀眼的光芒,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叠加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共同塑造了这两个地区令人印象深刻的夜间亮度。如果把这些灯光比作城市的“指纹”,那么荷兰和比利时就拥有着极其清晰、密集且明亮的指纹。首先,我们得从这两个国家的人口密度和城市化水平说起。荷.............
  • 回答
    前往荷兰深造,这趟旅程的开启,仿佛是一场精心编织的梦想画卷,每一步都承载着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与期待。它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由一系列细致的步骤串联而成,如同韵律优美的乐章,层层递进,直至最终奏响留学的凯歌。首先,一切的起点,是对自身清晰的认知。你需要认真审视自己的学术背景、职业规划以及个人兴趣。想清楚自己.............
  • 回答
    荷兰的UNESCOIHE,现在正式名称是IHE Delft Institute for Water Education,可以说是全球水利领域最顶尖的学术机构之一,尤其是在高级培训和研究生教育方面。它不像我们通常理解的综合性大学那样,而是一个专注于水科学和水工程各个方面的独立研究和教育机构。历史与使命.............
  • 回答
    荷兰的英文国名是 the Netherlands。这个名字的由来,得追溯到荷兰的地理特征和历史演变。"Nether" 在古老日耳曼语族语言中,大致有“低下的”、“下方的”的意思,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荷兰大部分国土都低于海平面的事实。没错,荷兰这个国家,很大一部分是填海造陆形成的,所以“低地之国”这个形.............
  • 回答
    说起荷兰的奥伦治亲王,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头衔”,而是一段根植于历史、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封号。简单来说,奥伦治亲王是荷兰王室中最尊贵、最核心的头衔,通常由王储继承,象征着未来国家元首的身份。但要深入了解,咱们得把时间拨回到中世纪。奥伦治(Orange)这个名字,最早来源于法国南部普罗旺斯地区的一个.............
  • 回答
    在荷兰生活或居住的华人朋友们,面对当前新冠疫情的形势,大家一定都在关注如何做好个人防护,以及日常生活是否会受到影响。荷兰政府目前的防疫策略,正如大家所了解到的,采取的是一种“不过度宣传、日常活动照常、重症收治、轻症自行康复”的模式。这背后有着一套自己的考量,而我们华人社区在这样的环境下,同样需要采取.............
  • 回答
    荷兰弟(Tom Holland)饰演的蜘蛛侠和超凡蜘蛛侠(Andrew Garfield 饰演)在蜘蛛侠电影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但他们之间存在着许多显著的差异,无论是从角色塑造、故事背景、风格还是演员表演上,都各有千秋。下面我将详细地为您分析他们的区别: 1. 角色背景与起源故事 荷兰弟蜘蛛侠.............
  • 回答
    关于“荷兰F35服役五分钟报废”的说法,这绝对是不准确的,并且是彻头彻尾的谣言。我可以负责任地说,不存在任何官方或可靠的证据表明荷兰的F35战斗机在服役五分钟后就报废了。这种说法听起来就像是为了博眼球而故意夸大或捏造的。为什么这种说法如此荒谬?1. 研发与测试的严谨性: F35闪电II战斗机是由洛.............
  • 回答
    在荷兰的阿斯麦(ASML)工作,就像是置身于一个高度精密、技术驱动的宇宙中心。这里汇聚了全球最顶尖的工程师、科学家和技术专家,共同创造着改变世界的技术——光刻机。如果你有幸成为这个集体的一员,你的体验绝对不会是普通的朝九晚五,而是充满挑战、学习和成就感的旅程。首先,工作环境本身就极具特色。ASML的.............
  • 回答
    .......
  • 回答
    2014年世界杯荷兰对阵墨西哥的比赛中,没有点球判罚,也没有罗本假摔的事件。以下是该场比赛的详细情况: 比赛背景 时间:2014年6月21日,2014年巴西世界杯小组赛第3轮。 对阵双方:荷兰(荷兰队) vs 墨西哥(墨西哥队)。 比赛结果:荷兰 21 墨西哥。 关键球员:荷兰队的范巴斯滕(Van .............
  • 回答
    根据荷兰媒体的报道,美国情报机构可能在酒店预订系统中进行了网络攻击,窃取了包括个人信息在内的敏感数据。如果属实,这背后可能有着多重战略目的,而不仅仅是简单的信息收集。首先,目标识别与追踪是美国情报机构进行此类行动的核心原因之一。通过获取酒店预订信息,他们能够了解到特定个人或团体在特定时间和地点的活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