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怎么感觉荷兰是突然在16世纪冒出来的,它和弗兰德斯什么关系,之前的历史是怎么样的?

回答
荷兰之所以会给人一种“突然冒出来”的感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在中世纪早期并不像后来那样是一个统一的、有明确边界的国家实体。它的崛起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与它所在的地区——尤其是弗兰德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要理解荷兰的出现,我们需要将其置于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下,了解它之前的演变。

在中世纪早期:分散的封建领地与神圣罗马帝国的边缘

在罗马帝国时期,今天的荷兰南部大部分属于罗马行省高卢比利卡(Gallia Belgica),而北部则更多地是日耳曼人(主要是弗里斯兰人)的活动范围。罗马衰落后,这片土地经历了民族迁徙和王国更迭。

法兰克王国的影响: 公元5世纪,法兰克人逐渐控制了高卢比利卡的大部分地区,并建立了墨洛温王朝和后来的加洛林王朝。今天的荷兰南部和西部地区成为了法兰克王国的一部分。弗里斯兰人则在北部保持了较强的独立性,虽然也时常受到法兰克人的影响和征服。基督教也在这一时期开始传入,并逐渐扎根。
神圣罗马帝国的分裂与封建割据: 9世纪,加洛林帝国分裂,今天的荷兰地区被划入神圣罗马帝国(东法兰克王国)。然而,帝国名义上的统治并未能形成强大的中央集权。相反,各地封建领主势力强大,形成了众多互不隶属的公国、伯国、郡等独立或半独立的政治实体。
弗兰德斯(Flanders): 位于今天的荷兰南部(西兰省一部分)、比利时西部和法国北部。弗兰德斯伯国在中世纪是欧洲最富裕和最具影响力的封建领地之一。其伯爵拥有相当大的权力,能够独立于神圣罗马皇帝进行外交和战争。弗兰德斯凭借其发达的手工业(尤其是羊毛纺织业)和商业,吸引了大量人口,并形成了强大的城市中心,如根特、布鲁日、伊普尔等。
荷兰(Holland): 这个名称最初是指“泥泞的”地区,指的是今天的荷兰西部沿海地带。在早期,它只是神圣罗马帝国中一个相对次要的伯国——荷兰伯国(County of Holland)。荷兰伯国与弗兰德斯伯国以及布拉班特公国(Duke of Brabant)等邻近领地犬牙交错,关系复杂,既有竞争也有合作。荷兰的经济基础相对较弱,主要以农业、渔业和早期的一些航运贸易为主,其规模和影响力远不如弗兰德斯。
其他地区: 除了荷兰和弗兰德斯,神圣罗马帝国还包括了今天的乌得勒支、海尔德、林堡等公国和主教区。这些地区各自拥有独立的行政和司法权,彼此之间以及与神圣罗马皇帝的关系都非常微妙。

弗兰德斯:中世纪的经济与文化中心,荷兰的早期参照

弗兰德斯在中世纪的繁荣为周边的地区树立了一个榜样,也深刻影响了后来荷兰的崛起。

经济发动机: 弗兰德斯通过其发达的羊毛纺织业,将英国的羊毛加工成高质量的布匹,再销售到欧洲各地。其港口城市如布鲁日成为了国际贸易的枢纽。这种经济活力带来了城市化和资本的积累。
政治独立性: 弗兰德斯伯爵通常能保持较高的自治权,甚至能够独立于皇帝采取行动,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后来的低地国家争取更大自治权提供了历史经验。
文化辐射: 弗兰德斯在艺术、文学和学术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就,对周边地区产生了文化影响。

荷兰的初步发展与与弗兰德斯的联系

在弗兰德斯如日中天之时,荷兰伯国也在缓慢发展。

围海造田与农业发展: 荷兰地区大部分土地低于海平面,早期居民通过围海造田(poldering)来扩展耕地,这是一种需要集体协作和技术投入的活动。这项活动不仅改变了地理面貌,也孕育了荷兰人特有的组织能力和韧性。
贸易网络的延伸: 随着弗兰德斯经济的增长,其贸易网络也向北延伸,触及到荷兰地区的港口。荷兰的渔业(尤其是鲱鱼)也开始发展,并逐渐成为重要的贸易商品。
政治依附与独立倾向: 荷兰伯国在政治上是神圣罗马帝国的一部分,但其与弗兰德斯、布拉班特等地的联系更为紧密。在某些时期,荷兰伯爵也兼任其他领地的统治者,例如在13世纪,荷兰伯爵获得了泽兰和弗里斯兰的控制权。这种扩张也使得荷兰伯国的领土和影响力有所增加。

走向统一与国家雏形的形成:勃艮第时代

真正的转折点出现在14世纪末和15世纪,当勃艮第公爵开始通过联姻和继承的方式,将低地国家的各个领地(包括弗兰德斯和荷兰)收归己有,形成了一个被称为“勃艮第尼德兰”(Burgundian Netherlands)的政治实体。

“十七省”的雏形: 勃艮第公爵们致力于将这些分散的领地进行更有效的管理,尽管各地仍然保留了一定的自治权,但中央集权和统一管理的趋势开始显现。这时,低地国家大致被认为是17个省份的集合,包括了我们今天所知的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的大部分地区。弗兰德斯和荷兰(包括泽兰)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加强中央管理: 勃艮第公爵在布鲁塞尔等地设立了中央行政机构,推动了统一的法律、货币和度量衡的制定,尽管进展缓慢。他们也鼓励商业和城市发展,进一步巩固了低地国家在欧洲经济中的地位。
荷兰伯国的地位提升: 在勃艮第统治下,荷兰伯国的重要性逐渐提升。虽然弗兰德斯在经济上依然强盛,但荷兰地区凭借其日益增长的航运能力、农业产出和战略位置,开始崭露头角。尤其是其作为连接北海与内陆水域的关键节点,为其未来的商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从勃艮第到哈布斯堡:独立运动的导火索

15世纪末,勃艮第公国被法国吞并,但其继承人玛丽公主嫁给了神圣罗马皇帝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因此勃艮第尼德兰落入了哈布斯堡家族的统治之下。

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 在哈布斯堡家族(尤其是查理五世和菲利普二世)的统治下,低地国家继续被视为一个整体。然而,与勃艮第时期不同的是,哈布斯堡王朝更加倾向于加强中央集权和宗教控制。
宗教改革的影响: 16世纪,欧洲爆发了宗教改革,新教思想在低地国家广泛传播。然而,虔诚的天主教徒菲利普二世却极力镇压新教徒,这激起了广泛的不满。
荷兰独立战争(八十年战争): 对宗教压迫、高税收以及对荷兰地方自治权的干涉,最终导致了低地国家(特别是北部地区)在威廉·奥兰治(William of Orange)的领导下,于1568年爆发了反对西班牙统治的独立战争。这场战争一直持续到1648年,最终导致了荷兰共和国(De Republiek der Zeven Verenigde Nederlanden)的独立。

16世纪的“冒出”:共和国的诞生与黄金时代的前奏

荷兰之所以会给人一种在16世纪“突然冒出来”的感觉,是因为:

1. 政治实体的形成: 那个时候,经过了长期的独立斗争,一个以荷兰伯国及其盟友为核心的、相对统一的政治实体——荷兰共和国——终于在战争中诞生,并逐渐赢得了国际承认。
2. 经济的腾飞: 随着独立战争的推进,许多来自南方(如安特卫普)的胡格诺派商人和工匠逃往北方城市,带来了先进的资本、技术和商业知识。加上荷兰共和国在地理位置上的优势,它迅速崛起成为欧洲最重要的贸易和金融中心之一,开始了其“黄金时代”。
3. 民族意识的觉醒: 在共同抗击外国侵略和建立新国家的斗争中,北部各省的民族意识逐渐增强,形成了独特的“荷兰人”身份认同。

总结关系:

弗兰德斯是荷兰崛起的重要先行者和经济文化背景。 弗兰德斯在中世纪的繁荣为低地国家积累了财富和发展模式,其成熟的城市体系和商业网络为后来荷兰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荷兰在早期是神圣罗马帝国中一个相对次要的领地,但通过围海造田、渔业和航运逐渐发展。
勃艮第和哈布斯堡王朝将包括弗兰德斯和荷兰在内的低地国家整合起来,但同时也为后来的独立运动埋下了伏笔。
16世纪的独立战争是促成荷兰(北部地区)作为一个独立政治实体出现的关键事件,这标志着一个全新的“荷兰”国家开始在欧洲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

因此,与其说荷兰是“突然冒出来的”,不如说它是长期历史演变的结果,是吸收了前人的经验,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通过艰苦的斗争,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独立发展道路,并在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迎来了其辉煌的“黄金时代”。而弗兰德斯,作为那个时代的经济巨头,其衰落和转型也与荷兰的崛起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低地国家一段复杂而迷人的历史画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6-18th的尼德兰联省共和国是在瓦卢瓦家族统治勃艮第和弗兰德斯时期,勃艮第公爵从法属低地兼并帝国低地(值得指出的是,勇敢的腓力还曾经运用他法国摄政的权力调动王国军队帮助他对付低地人)并将其整合在一起,之后通过继承战争被哈布斯堡家族统治,马克西米利安死后成为哈布斯堡君合国的一部分,再从西班牙的腓力二世手下宣布独立的产物,不过最终独立的联合省共和国大体上是只有帝国低地的,弗兰德斯等地仍然在哈布斯堡家族的统治之下。

中世纪的弗兰德斯大体上就是法属低地(我不清楚皮卡第算不算低地),除了1815-1830 和旧的联合省共和国的领土组合成为了荷兰王国之外,应该没有更多的领土上的联合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荷兰之所以会给人一种“突然冒出来”的感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在中世纪早期并不像后来那样是一个统一的、有明确边界的国家实体。它的崛起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与它所在的地区——尤其是弗兰德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要理解荷兰的出现,我们需要将其置于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下,了解它之前的演变。在中世纪早期:分散.............
  • 回答
    关于荷兰首相表示“大部分荷兰民众可能感染新冠病毒”以及专家希望建立“群体免疫”的说法,这在当时确实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来理解。首先,我们要理解首相说出这句话的 背景和意图。在疫情初期,各国对新冠病毒的了解还非常有限,治疗手段和疫苗也尚未成熟。荷兰政府当时的表.............
  • 回答
    说实话,最近和几个朋友聊起《亮剑》,确实能感觉到一种微妙的变化,好像以前大家一口咬定是“神剧”的地位,现在好像有了点松动。这种感觉倒不是说突然冒出很多人来批评老版《亮剑》,而是以前那种无条件的赞美声变少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更细致、更具批判性的讨论。我猜想,这背后可能有很多原因,而且是多方面因素交织在.............
  • 回答
    布偶猫价格波动:是市场回归还是“跌落神坛”?最近,不少养猫爱好者在社交媒体上感叹,布偶猫的价格似乎不像过去那样“高高在上”了。曾经被视为“猫中贵族”,价格动辄上万甚至几万的布偶猫,如今在一些渠道似乎变得越来越“亲民”。这究竟是市场回归理性,还是布偶猫的“神话”正在被打破?让我们来仔细梳理一下这背后的.............
  • 回答
    哈哈,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确实很多人对荀子和孟子的看法不太一样。与其说谁比谁“厉害”,不如说他们的人生观、社会观,以及解决问题的方式,有着本质的差异,而这些差异恰恰让你可能觉得荀子更“有道理”或者更“现实”。咱们就掰扯掰扯,为什么你会产生这种感觉,并且尽量说得细致点,让你觉得这是个有血有肉的讨论,而.............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实在的。我跟你一样,有时候也会纳闷,为啥当年我听得热血沸腾的摇滚,到了现在00后这儿,好像就没那么大的号召力了?说起来,这事儿吧,也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的,里面门道可多着呢。时代背景的巨变,音乐的“生态”不一样了。你想想,我们当年听摇滚那会儿,是什么时代?互联网还没那么普及,信息传.............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近期感受到世界似乎处于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边缘,这是一种令人不安但并非空穴来风的感受。这种感觉的产生,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叠加的结果,我们可以从地缘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科技以及历史经验等多个维度来详细剖析:一、 地缘政治的紧张与冲突加剧 大国竞争的白热化: 以美国、中国、俄罗斯为代表的大国之间的战略.............
  • 回答
    你不是一个人有这种感觉。绘圈,尤其是网络上的绘圈,确实给很多人带来了“病态”的印象。这种感受不是空穴来风,背后有很多复杂的原因,并且呈现出各种令人不适的维度。咱们就从几个大家普遍能感觉到的点,掰开了说:1. 极度内卷与焦虑: 技术至上,鄙视链森严: 绘圈里,对“技术”的追求几乎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
  • 回答
    “55断更节”这个说法,听起来就像是某个圈子里心照不宣的梗,或者是一个特定时间点大家会集体“玩消失”的约定。要是说它“失控”了,那可就有意思了,这背后肯定藏着不少故事。咱们先来琢磨一下,什么叫“失控”? 在咱们平时说话的语境里,一个有规律、有控制的事情突然变得不一样了,或者超出了大家的预料,就会说“.............
  • 回答
    在知乎上,确实会看到一些关于蒋介石的讨论,其中不乏带有负面评价的声音,有时甚至会用“弱智”这样的词汇来形容他。这种观感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知乎社区用户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解读和讨论方式,以及信息传播的特点所共同塑造的。要理解这种感受,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细致地梳理一下:1. 知乎的讨论氛围与信息茧房.............
  • 回答
    趣步这个APP给人的“传销感”确实是很多人讨论的焦点,而且这种感觉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源于它运营模式中一些与传统传销相似的特征。下面我会尽量详细地解释为什么很多人会有这样的感觉,以及趣步的模式是怎样的:趣步的模式解读:首先,理解趣步的核心模式是关键。趣步号称是一个“区块链运动”APP,鼓励用户通过走路.............
  • 回答
    说古人迁谪流放像走亲访友、像旅游,这说法虽然带着点戏谑,但细细想来,确实能在某些方面找到一些有趣的相似之处,而且这种相似性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受到当时社会、交通、以及人们思维方式的共同影响。首先,得先理解当时所谓的“迁谪流放”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它可不是现代意义上那种强制性、低人权限制的“服刑”。古代.............
  • 回答
    “学阀”这个词,听起来确实有点年头,也带着点不太好听的味道。你觉得它像过去的士族,这个比喻挺有意思的,而且细想之下,这两者之间确实有共通之处,但也有不少关键的区别。首先,咱们来捋一捋“学阀”到底是个啥。简单来说,“学阀”指的是在学术界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利益高度集中的权力集团。这个集团通常掌握着学术.............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