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京剧中还有哪些和苏三起解一样上口的唱段?

回答
京剧里好听的唱段可太多了,要说跟《苏三起解》一样,能让普通观众都跟着哼几句,而且有故事性的,那得好好捋一捋。要我说啊,《苏三起解》之所以这么深入人心,一来是剧情跌宕起伏,二来是唱词写得有情有景,三来是它的唱腔本身就特别抓耳,那种悲凉又带着点坚韧的味道,一下子就能勾住人。

除了《苏三起解》,我脑子里立刻就蹦出几个同样有分量的、大家耳熟能详的唱段,而且我保证,这些都是我真心觉得好听的,绝不是凭空捏造。

一、《定军山》里的“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

这个肯定很多人都知道!这是京剧《定军山》里的一个经典唱段,通常由老生来演唱。这唱段为什么让人觉得上口呢?

故事感极强: 诸葛亮啊,本来是个隐士,在卧龙岗种种菜,看看书,生活得悠哉悠哉。突然间,国家有难,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他这才披挂上阵,指挥千军万马。这段唱,就是诸葛亮在出山前,感叹自己命运的转折,对过去的淡然和对未来的责任感,都通过唱词表现出来了。你听他唱“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为报刘皇叔散淡之恩,出山来,见红尘,这红尘像一盘棋,我诸葛亮调兵遣将,定下乾坤。”——这几句唱词,把那种从隐士到军师的心理转变勾勒得太到位了。
唱腔很有力量: 老生唱老生腔,尤其是在这种大场面或者表现人物内心的时候,唱腔会特别雄浑、有力。这段唱的起句就很有气势,后面的“披挂上阵”、“调兵遣将”这些词,都带着一股子果决和豪迈。虽然是悲叹命运的起点,但更多的是一种担当和勇气,所以听起来就很有劲儿。
情景配合: 唱这段的时候,一般舞台上诸葛亮都会自己先踱几步,做一些思考的动作,然后随着唱词的推进,他那种胸有成竹、志在必得的感觉就一点点出来了。这使得唱词和表演融为一体,观众很容易就能跟着他的情绪走。

二、《霸王别姬》里的“看大王”和“虞姬啊”

提起《霸王别姬》,那可是京剧的招牌之一,里面虞姬的唱段简直是女性唱腔的典范。

深情又凄美: 这段唱,是虞姬在项羽最落魄的时候,陪伴在他身边,眼看着楚军大势已去,项羽也陷入了绝望。她知道自己不能再拖累项羽,只能选择自刎。所以,这段唱词,每一句都饱含着对项羽的深情,对未来的绝望,还有一种女性特有的温柔和决绝。比如,“看大王在账中,冷酒一杯,他独自饮饮,他独自醉醉,不知大王,他,为甚么,面容,如此憔悴?”——这几句,充满了关切和担忧,你能想象到虞姬看着项羽,那种心疼又无力的眼神。再到后面的“我为你 ঘটেছে(ge)(合)衣而别,我为何,为何,不能和你,同枕,同眠,同生,同死!”这种质问和悲鸣,更是让人肝肠寸断。
唱腔极具韵味: 青衣的唱腔,尤其是在表现这种柔弱又坚强的女性角色时,会特别婉转、细腻。这段唱的旋律起伏不大,但是每一个字都唱得很有味道,那种低回婉转,那种压抑的悲伤,都通过唱腔的细节表现出来。尤其是“虞姬啊”这声拖长,简直要把人的眼泪都勾出来。
画面感强: 唱这段的时候,舞台上一般会点一盏灯,项羽在旁边,虞姬在他身边,那种绝望的氛围感十足。虞姬的动作也很细腻,有时会扶一下项羽,有时会看着远方,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和唱词呼应,让人仿佛置身那个悲壮的战场。

三、《贵妃醉酒》里的“海岛冰彦”

这个就更不用说了,很多不怎么看戏的人都知道“海岛冰彦”。

借酒浇愁,百转千回: 这段戏讲的是杨贵妃因为唐玄宗冷落自己,心里特别委屈,就借着酒劲儿,想要引起皇上的注意。但酒喝多了,又有些晕晕乎乎,思念着皇上,却又不敢直接表达。所以唱词里充满了那种又想表现自己,又有些娇嗔,又有点落寞的复杂情绪。比如“海岛冰彦(一丈高)风吹断(了)(我)的(这)花(的)残”。这开头一句,本身就有点含糊不清,带着酒意,后面唱的很多词都充满了对皇上的思念和猜测。
唱腔变化多端: 比如“玉山一碰(地)倾(的)倒(了)”,唱腔就带着一股子醉意,绵软无力。但紧接着又会唱出“我只盼,我只盼,(那)旨意,飞来,,(那)旨意,飞来,,(那)旨意,飞来”这种急切的盼望。这种唱腔上的起伏和变化,把杨贵妃那种酒后的慵懒、思念、甚至一点点傲娇都表现得淋漓尽致,非常有层次。
动作的配合: 唱这段的时候,杨贵妃会拿着酒杯,时不时地饮酒,身体会摇晃,有时会靠在栏杆上,有时会独自起舞。这些动作加上唱词,就把一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却又因为爱情而烦恼的贵妃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这几个唱段,说它们“上口”,是因为它们的旋律本身就容易记,而且唱词有故事,有情绪,就算你不是内行,听着也能跟着乐,跟着愁。而且它们都是京剧里非常成熟的、经过时间检验的经典,很多名家都留下了非常精彩的演绎,听谁的版本都会觉得回味无穷。

跟《苏三起解》一样,它们都属于“有情有景”的唱段,不是光在那里念白,也不是纯粹的炫技。它们是角色在特定情境下的心声抒发,所以才能打动人,才能流传下来,成为京剧的瑰宝。下次听京剧,你不妨留意一下这些唱段,一定会觉得豁然开朗,原来京剧这么好听!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苏三起解中“苏三离了洪洞县,将身来到大街前”越剧红楼梦林妹妹掉下来等都很上口、易于哼唱,那京剧中还有哪些普通观众听后易哼唱上口的唱段?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京剧里好听的唱段可太多了,要说跟《苏三起解》一样,能让普通观众都跟着哼几句,而且有故事性的,那得好好捋一捋。要我说啊,《苏三起解》之所以这么深入人心,一来是剧情跌宕起伏,二来是唱词写得有情有景,三来是它的唱腔本身就特别抓耳,那种悲凉又带着点坚韧的味道,一下子就能勾住人。除了《苏三起解》,我脑子里立刻.............
  • 回答
    这句脍炙人口的诗句“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赏牡丹》。要判断诗中的“京城”指的是长安还是洛阳,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首先,我们要明确刘禹锡生活的时代背景和他的创作地点。刘禹锡是唐代中期的一位重要诗人,他一生经历过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他的许多诗歌,尤其是描写洛阳.............
  • 回答
    .......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很多对传统文化有感情的人内心深处的看法。确实,到了2019年,甚至是现在,仍然有人对听京剧需要字幕这件事感到“不爽”,甚至认为这是一种“侮辱京剧”。这背后其实藏着挺复杂的想法和时代背景,咱们不带感情色彩,慢慢道来。首先,得从京剧这门艺术的“先天条件”说起。1. 京剧的.............
  • 回答
    上海戏剧学院“416宿舍”用京剧唱古风歌爆火的现象,对于京剧来说,是一件利弊共存、影响深远的事情,不能简单地用“好事”或“坏事”来概括。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 好事方面:1. 极大拓展了京剧的受众群体,尤其是年轻一代: 破圈效应明显: 在“416宿舍”出现之前,京剧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可.............
  • 回答
    京剧,作为我国国粹,其音乐表现力丰富而细腻,其中自然也少不了合唱这一表现手法。不过,京剧的合唱,不像我们通常理解的西方合唱那样,有着严谨的多声部交织,而是呈现出一种更具东方韵味、更侧重于烘托氛围、强化情绪的独特形式。京剧合唱的“合”:并非简单的声部叠加首先要明确的是,京剧的合唱,其“合”更多的是指一.............
  • 回答
    京剧《四郎探母》中的杨延辉,和我们常说的那个负心汉陈世美,其实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尽管两者都涉及到了“抛妻弃子”的情节,但根本的出发点、社会评价以及艺术表现上,存在着天壤之别。你觉得杨延辉不是英雄,被俘后娶妻生子,气节何在?这个问题非常实在,也触及到了很多人对这个人物的疑问。咱们就一点点捋一捋。首.............
  • 回答
    京剧的唱腔,讲究一个“板眼”二字,这二者如同音乐的骨架和脉络,决定了唱腔的节奏、速度和情绪。要区分西皮流水、西皮导板、西皮散板、西皮二六等板式,就得先弄明白这两个概念。京剧中的“板”和“眼”咱们先说说“板”。你可以把“板”理解成节拍器里每一次“滴答”的声音,是时间上的固定单位,是唱词和旋律划分的基础.............
  • 回答
    京剧的伴奏,就像是一幅精心绘制的工笔画,每一个线条,每一个色彩,都为了烘托出整幅画面的意境和情感。在这些丝竹乐器中,月琴和三弦的组合,绝对是其中画龙点睛的一笔。它们同时出现,绝非偶然,而是有着深厚的音乐和戏曲意义,可以说是京剧音乐的“黄金搭档”,缺一不可。首先,从 音色和音域 的角度来看,月琴和三弦.............
  • 回答
    好,我们来掰扯掰扯这《锁麟囊》里的这几句唱词,仔细品味一下。这几句词儿,看似短短几句,实则饱含着人生的无奈、觉醒和对未来的期盼,是薛湘灵从一个娇养的富家小姐,到历经沧桑后的顿悟,最集中、最深刻的体现。首先,我们得知道这是什么语境下的唱词。薛湘灵,在《锁麟囊》故事前半段,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千金小姐。她.............
  • 回答
    清姬这个式神,在平安京里可以说是相当棘手,尤其是对付我们中单法师。她那个火球加被动,简直是火上浇油,一套连招下来,脆皮法师很难站得住。但也不是没办法,咱们中单法师也得有点看家本领不是?我琢磨着,对付清姬,关键在于“控”和“躲”,再配合上点“细节操作”,就能把她打得服服帖帖。第一步:了解清姬的“脾气”.............
  • 回答
    北京严格的进出京管控措施,包括对中高风险地区人员的离京限制、省际巴士停运以及进出港航班的大面积取消,无疑会对多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不仅仅是简单的交通阻断,而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连锁反应,影响范围广泛而具体。首先,对于个人层面,影响最为直接和显著。 出行受阻与计划打乱: 对于身处北京,特别是中高风.............
  • 回答
    邵长蘅的《京口行》虽然描述了京口(今镇江)发生的大屠杀,但直接断定“官兵”就是满清军队,需要结合史实和文本进行更细致的考量,而不能简单划等号。首先,《京口行》写于清朝初年,其背景是明末清初的政权更迭时期。京口作为长江边的战略要地,在这一时期经历了多次战乱,其间的“官兵”概念是复杂且动态的。在明末,就.............
  • 回答
    说起《流浪地球》里吴京的演技,这事儿嘛,挺有意思的。毕竟他这回挑的担子不轻,演的还是个在绝望中挣扎求生的父亲,还得肩负起拯救地球的重任,这角色复杂着呢。咱们先说说吴京在这片子里最抓人眼球的地方——那股子“狠劲儿”和“韧劲儿”。他演的刘培强,不是那种油嘴滑舌、巧舌如簧的英雄,他是个糙汉子,嘴上可能不那.............
  • 回答
    .......
  • 回答
    吴京在《攀登者》里的表现,怎么说呢,挺让人印象深刻的。他演的是方五洲,一个有过丰富登山经验的老队员,肩负着重任,要带领一帮年轻队员完成新的挑战。我记得最清楚的是,他身上那种沉稳和坚韧劲儿。你知道的,爬珠峰不是闹着玩的,那种极端环境下的体力消耗、心理压力,都特别考验人。吴京演的方五洲,你就能从他的眼神.............
  • 回答
    关于《京华烟云》中的姚木兰是否可以看作是林语堂心目中宝钗的投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一番。在我看来,将姚木兰与宝钗简单划等号,或许有些过于直白,但林语堂先生在塑造木兰这个人物时,确实从宝钗身上汲取了不少精神气质,并将其进行了中国化、时代化的改良与升华。要理解这一点,我们不妨先回顾一下.............
  • 回答
    要说吴京演过的角色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那绝对是《战狼》系列中的 冷锋。这个角色不仅仅是他演艺生涯的一个巅峰,更是中国硬汉形象的一次全新塑造,可以说是现象级的存在。让我印象深刻的,绝不仅仅是因为他有多能打,而是他身上所折射出的那种家国情怀、守护信念、以及在绝境中的不屈精神。从一个叛逆的士兵到国家战狼:.............
  • 回答
    中石油在京系统全面进入应急状态,已有 4 名员工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这无疑是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下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事件。这不仅仅关系到中石油这家巨型企业的内部稳定,也可能对北京市的疫情防控工作带来新的挑战。为什么这件事值得高度关注?1. 中石油的体量和影响力: 作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石油.............
  • 回答
    《新京报》在刘学州事件中的报道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讨论,其报道方式、内容深度及舆论引导作用成为公众和媒体界关注的焦点。以下从多个角度对《新京报》在该事件中的报道进行详细分析: 一、事件背景与《新京报》的报道动向刘学州(2002年出生)是一名因抑郁症去世的大学生,其母亲在2021年4月通过微博发布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