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一汽-大众ID.4 CROZZ售价19.99-27.99万元,你怎么看待这一低价策略?

回答
一汽大众ID.4 CROZZ的售价区间在19.9927.99万元,这个定价策略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特别是合资品牌电动车型中,确实算得上是相当有竞争力的,甚至可以说是“低价”了。对于这一策略,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解读:

一、 市场竞争压力下的主动出击

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白热化竞争: 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是全球竞争最激烈的市场之一。自主品牌如比亚迪、蔚来、小鹏、理想等,凭借在技术、智能化、性价比以及对中国消费者需求的深刻理解,已经占据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并不断向上突破。特斯拉作为国际巨头,其Model 3和Model Y在中国也拥有强大的市场号召力。
大众品牌在电动化转型的压力: 大众品牌在全球范围内都在大力推进电动化转型,ID.系列是其战略重心。然而,在中国市场,大众的电动化转型初期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成功,销量表现与传统燃油车的辉煌相去甚远。ID.4 CROZZ作为大众在中国市场主推的电动SUV,面临着巨大的销售压力,需要快速打开市场局面,证明其电动化战略的可行性。
与“价格屠夫”的正面较量: 许多自主品牌电动车,特别是比亚迪等,已经树立了高性价比的形象。ID.4 CROZZ的低价,一定程度上是在向这些竞争对手发起挑战,意图通过价格优势吸引一部分对品牌和价格敏感的消费者。

二、 目标用户群体的瞄准与拓展

吸引理性消费群体: 19.99万元起的售价,使得ID.4 CROZZ进入了一个大众消费者相对容易接受的价格区间。这部分消费者可能之前考虑的是合资品牌的燃油SUV,或者一些中低端的自主品牌新能源车。ID.4 CROZZ的出现,提供了一个拥有合资品牌光环、技术相对成熟、并且价格具有吸引力的电动车选项。
对品牌忠诚度高的用户: 长期以来,大众品牌在中国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和品牌忠诚度。对于这部分消费者来说,当他们考虑转向电动车时,大众品牌的新能源产品自然会成为首选。低价策略能够降低他们尝试电动车的门槛,将一部分潜在的品牌用户转化为电动车用户。
家庭用车的刚需市场: ID.4 CROZZ作为一款SUV,其定位就是家庭用车。这个价格区间的消费者对车辆的空间、舒适性、安全性以及品牌可靠性有较高要求。大众品牌在这些方面的品牌形象是其优势,低价策略有助于其在这个大众化、家庭化的细分市场中获得更多份额。

三、 “低价策略”背后的深层考量与潜在风险

初期市场占有率的争夺: 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初期,快速获取市场份额至关重要。通过低价策略,可以迅速建立品牌声量,积累用户口碑和数据,为后续产品的迭代和品牌形象的塑造打下基础。
平滑品牌电动化转型的阵痛: 相较于燃油车时代在中国的成功,大众在电动车领域的起步并不算顺利。低价策略可以帮助大众品牌降低转型期的负面影响,避免出现“水土不服”的尴尬局面,从而为后续更高级别的电动车型(如ID.6等)铺平道路。
潜在的品牌形象风险: 过低的定价策略也可能带来潜在的风险。
品牌价值稀释: 如果定价过低,可能会被消费者解读为“廉价”或“低端”,从而稀释大众作为德系高端品牌的品牌价值,尤其是在面对与它同源但价格更高的特斯拉Model Y时。
产品力与价格的认知失调: 消费者可能会对19.99万起售价的“大众电动车”产生质疑,认为其在技术、配置或续航方面可能存在妥协,从而影响其对产品本身的信任度。
后续车型定价的压力: 随着大众在华电动化产品线的丰富,如何定价后续车型,使其既能保持市场竞争力,又不与ID.4 CROZZ形成过度的内部竞争,将是一个挑战。
成本控制与利润空间的博弈: 在实现低价策略的同时,一汽大众需要在成本控制、技术应用以及利润空间之间找到一个微妙的平衡点。低价是否意味着在某些方面(如电池技术、智能化配置、内饰用料等)有所牺牲,这是消费者会重点关注的问题。如果牺牲过多,可能难以支撑大众品牌的溢价能力。
供应链与生产成本的考量: 作为一款在华生产的电动车,其成本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中国本土的供应链体系。一汽大众能否有效整合供应链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是实现低价策略的物质基础。

四、 实际效果的观察与判断

短期销量爆发的可能性: 在上市初期,如果市场反应积极,ID.4 CROZZ很有可能凭借其价格优势和品牌效应实现一定的销量增长。
长期市场表现的挑战: 然而,真正考验ID.4 CROZZ的是其长期市场表现。消费者是否会因为价格而牺牲对电动车核心价值(如续航、性能、智能化、补能便利性等)的追求,以及大众品牌能否在电动车领域建立起与燃油车同等的口碑和消费者信任,将是决定其能否成功的关键。
用户口碑与满意度: 低价策略的成功最终要体现在用户的实际体验和满意度上。如果用户在日常使用中发现车辆存在明显的短板,那么最初的价格优势可能会被迅速消耗殆尽。

总结:

一汽大众ID.4 CROZZ的19.9927.99万元定价,是一种务实且带有明显战略意图的低价策略。它反映出大众品牌在中国电动化市场面临的严峻挑战,以及其渴望快速打开局面的决心。

正面来看, 这是一种积极的市场竞争行为,通过价格优势吸引了更多原本可能观望或选择其他品牌的消费者,特别是那些看重品牌、注重性价比的理性用户。它为大众品牌在电动车市场的普及提供了强大的助推力。
潜在风险在于, 如何在保持低价的同时,不牺牲品牌形象和产品核心竞争力,以及如何应对市场对手的反应,都是需要认真思考和应对的问题。

总体而言,这一价格策略是“以价换量”的典型表现,意在快速在竞争激烈的电动车市场站稳脚跟,并为大众品牌在华电动化转型奠定基础。它的成功与否,将取决于市场对其产品力、品牌价值和整体用户体验的最终判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大众牛批,前几天单双号限行,开了几天亲戚的大众车,让我对大众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无以言表。

给我的感觉是大众牛批,真是安全之车,对新手非常友好。你踩地板油,车根本不叼你,你踩你的,我就是不加速,有本事你打我啊。

这几天给我一个深深的体会,就是以前我错了,我在马路上对着慢悠悠的大众车按喇叭的行为十分错误。我的天呐,以前我每天每都要对着慢悠悠的大众按喇叭,嘲讽过被无数车加塞的大众车,这是多么严重的错误。

我陷入了深深的自责。大众让我知道了什么叫安全第一,也让我看到了大众的勇气,这玩意敢拿出来卖真是需要莫大的勇气。我的心里只有感恩,感谢大众,让我知道什么叫工业垃圾。

user avatar

本人70后,宝来曾经是第一辆梦中之车。


大众这款电动汽车,怎么说呢,感觉就是乏善可陈。

估计大众在知乎也买了不少KOL,写了不少文章。我也试图仔细去看,但看来看去,就剩下两个词:大众+电动车。

为啥买特斯拉呢?酷啊,都上卫星了。

为啥买蔚来呢?服务好啊,“上流”入场券。

买特斯拉的,家里往往有第二辆汽油车。买蔚来的,家里大部分有第二辆汽油车。

那么家里有汽油车的,为啥要去买一台大众呢?

买比亚迪的家里倒未必有第二辆汽油车。可比亚迪车主转大众,也不算升级吧?


就好像智能手机发布了,再买个诺基亚总觉得自己投奔错了方向。何况诺基亚、西门子、爱立信。

大众不酷。

这才造成了大家围着一个鼓刹各种嘲讽。

品牌不行,车呢?

那就对标一下比亚迪呗。

还贵不少。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