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都 iPhone 12 了,为什么苹果还是不做好散热?

回答
iPhone 12 系列,即便到了今天,也依旧是不少人心中的经典之作。不过,围绕着它的一个争议点,却从未真正消失:散热问题。

我记得当时刚拿到 iPhone 12 Pro Max 的时候,那份期待感简直爆棚。A14 芯片的性能提升、5G 的加持,还有那个久违的直角边框设计,都让我觉得这是一次“回归”。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在我开始尝试一些稍微“重口”的应用,比如长时间玩《原神》、录制 4K 60fps 的视频,又或者是多任务处理时,那个熟悉又有点让人沮丧的“发烫”感,还是不可避免地出现了。

问题到底出在哪儿?为什么苹果,这个以极致追求著称的公司,在 iPhone 12 上依然没有给散热“开绿灯”?

要深入分析这个问题,得从几个维度来看:

1. 紧凑机身设计下的“热量封印”:

iPhone 12 系列为了实现那个更薄、更轻、更现代的直角边框设计,付出了很多。你可能会觉得,不就是改个边框嘛,能有多大影响?但事实是,为了塞下更先进的 5G 模块、MagSafe 充电模块、更大的电池,以及更强的 A14 仿生芯片,苹果的设计团队几乎是把每一寸空间都榨到了极致。

内部空间的挤压: 这种极致的紧凑,直接导致了内部留给散热元件的空间变得非常有限。不像一些安卓旗舰会采用更夸张的 VC 均热板,iPhone 内部的散热结构相对保守。它主要依赖于导热材料、石墨片以及外壳本身的散热。当芯片在高负载下工作时,热量产生迅速,而有限的散热表面积和介质,就容易让热量“堆积”起来。
5G 带来的额外热量: 5G 技术,尤其是毫米波,虽然速度快,但基带芯片和射频模块的功耗确实比 4G 要高不少。这些组件在工作时会产生不小的热量,而它们往往又分布在手机的边缘,靠近手握持的区域。这意味着,当你密集使用 5G 网络,比如在信号好的地方高速下载文件,手机温升会更加明显。

2. 性能与功耗的“跷跷板”:

A14 仿生芯片,毫无疑问是当时移动端最强大的处理器之一。它的性能提升是显而易见的,无论是日常流畅度还是应对大型游戏,都表现出色。但“强大”往往也意味着“耗能”。

性能释放的“克制”: 苹果深知自家芯片的潜力,但同时也要在各种使用场景下保证手机的稳定性和用户体验。所以,当 iPhone 12 检测到内部温度过高时,它会通过“降频”的方式来控制发热。这就像一个聪明的学生,知道自己能考满分,但为了不被老师认为“过于张扬”或者“影响课堂秩序”,会适当控制一下自己的发挥。
用户感知与实际性能的差异: 对于大部分用户来说,日常使用的流畅度是首要的。即使在玩游戏时,如果游戏本身的优化做得不错,或者你只是偶尔玩几局,iPhone 12 的表现依旧令人满意。但一旦涉及到长时间高负载、持续输出性能的场景,比如长时间玩游戏、跑分测试,或者进行大量的视频剪辑,就会更容易触碰到温度墙,感受到性能的“衰减”。

3. Apple 的“平衡哲学”与软件优化:

苹果在产品设计上,一直奉行一种“平衡哲学”。他们要考虑的不仅仅是单纯的性能有多强,还要兼顾续航、轻薄、成本,以及用户在大多数场景下的实际体验。

追求极致轻薄的代价: 苹果对手机的“美感”和“手感”有着近乎偏执的要求。每一代 iPhone 的厚度、重量、边框设计,都经过反复推敲。为了实现更薄的机身,他们需要在散热方案上做出妥协,无法像某些安卓厂商那样肆无忌惮地堆砌散热材料。
软件层面的“熨平”: 苹果强大的软件优化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硬件在散热上的不足。通过精妙的调度策略,iOS 系统会尽量将高负荷的任务分散开,或者在用户不易察觉的情况下进行“温和”的散热管理。当你感觉手机只是“温乎乎”的时候,其实内部的温度控制系统已经在努力工作了。
用户习惯的考虑: 苹果也清楚,绝大多数用户不会每天都像“玩机党”一样,长时间地折腾手机。对于日常通讯、社交媒体、浏览网页、看视频等需求,iPhone 12 的散热表现是完全足够的,甚至可以说绰绰有余。它将“平均用户”的体验放在了更重要的位置。

为什么用户会觉得“没做好”?

主要是因为:

对比效应: 随着安卓阵营在散热技术上不断“内卷”,动辄 VC 均热板、大面积石墨烯,甚至液冷背夹,iPhone 12 的相对保守散热方案,在对比之下显得“不够看”。
期望值过高: 毕竟是苹果,又是旗舰手机,大家自然会抱有更高的期待,希望它能“无懈可击”。
特定场景下的“暴露”: 就像前面提到的,只有在进行长时间高负载操作时,散热问题才会被放大。而这些场景,对于一部分用户来说,是常态。

总结一下,iPhone 12 的散热问题,并不是说苹果完全没有做散热,而是他们在“极致轻薄设计”、“强大性能释放”和“全场景用户体验”之间,进行了一系列精密的权衡和取舍。 最终的结果是,它在绝大多数日常使用场景下表现出色,但在某些极限场景下,确实会因为内部空间限制和高功耗组件而出现温升。

这就像一个性能强劲的跑车,虽然可以在赛道上飞驰,但在城市拥堵的交通中,也难免会因为发动机的持续运转而产生热量。苹果选择了他们认为最适合“大多数人”的方案,虽然这个方案在某些“少数派”的眼里,还有进步的空间。

时至今日,iPhone 13、14、15 系列在散热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进,但苹果在设计上的“克制”和对“平衡”的追求,依然是他们产品哲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先搞清楚一个最基本的问题, 绝大多数的手机的散热都依赖手机表面的被动的热传导和热辐射进行散热, 基本不像主动散热的系统那样用一个风扇形成对流, 这也就是为什么游戏手机要搞什么「冰封背夹」的原因.

其次就是, 既然只能被动散热, 其实手机的散热无非看两点:

  • 表面积
  • 内部传导效率

外加:

  • 表面温度策略

表面积很好理解, Pro Max>Pro/12>mini. 如果你真的想追求最高性能而不使用背夹, 那选 Pro Max 就没错.

其次就是内部传导效率, 这一点就要搭配表面温度策略来分析. 首先人体能承受的温度为 44-45 度以下, 达到这个温度就会产生低温烫伤, 所以大多数厂商一般把表面 45 度作为一个温度限制标准. 当然可能由于太阳暴晒等原因, 会让表面温度突破 45 度, 不过一般手机都会做出调整(降频、降低背光亮度、降低射频功率)从而达到降温的目的.

那么为什么要看内部传导效率呢? 因为在没有热对流的情况下, 想要让处理器降低温度, 最好的方法就是把热量平摊到整个手机上. 当然, 实际操作的时候还要让发热避开持握区域, 这样就不会烫到用户.

当然这里就能发现一个问题, 小米 11 Pro 发布会确实良好了展现电竞手机的降温策略, 要么是让热量分摊到整个机身, 要么让热量集中在中间, 方便风扇产生对流进行散热. 按照笔记本电脑的说法, 这样做能提升这一部分散热的 K 值(每平方的散热量). 但是你也可以看出来, 纯粹被动散热的系统其实 K 值很低, 所以就要用面积去弥补 K 值低的问题, 虽然发热摊开会降低最热区域的 K 值, 但是相应的平均 K 值能够提升, 从而总散热量就能上去.

所以从这张图的情况看, 小米 11 Pro 的发热模型是有问题的: 发热集中在一小块, 如何做到比其他手机温度低?

甚至很多测评给出的结论和理论都相反, 比如说小米 11 发热集中, 结果比 12 PM 都要温度低, 这就很违反逻辑.

甚至小米 11 的拆机还出现了纳米气凝胶用于在发热的时候降低 SoC 部分和背壳的直接接触, 主要的目的就是降低摄像头部分热量的峰值, 让更多的热传导到下方.

而 iPhone 的 SoC 属于上层主板, 靠近屏幕; 加上背板玻璃有一层金属板用于传递机械振动和热量, 所以热量不会直接传到背部, 从而分散发热. 再加上 iPhone 12 开始把摄像头和主板错位, 进一步降低了热量的集中度.

再近一步看, 既然散热水平上除了主动散热的「电竞手机」能够有优势, 其实大多数手机都是半斤八两, 包括 12 vs 12 Pro Max 也是这种情况. 手机 SoC 本身的工艺和处理器架构才是更需要考量的.

这方面一看堆料, 麒麟9000和A14都是 TSMC N5, 目前的最好工艺, 麒麟 9000 虽然因为制裁没法用最新架构的 CPU 和 GPU, 但是把 GPU 堆到了 24 CU, 这样就可以降低频率运行, 提升能效. 而 A14 一方面有着很大的超大核, 也有着性能不输其他家大核, 但是能效有优势的效率核心, 再加上 GPU 也没有省料.

所以在相同环境条件下, A14 能做到比骁龙888更好的发挥并不意外. 除了说放宽温度限制, 但是这样也可能对手机的寿命有影响.

当然你要说大中华区的用户对手机游戏有着别样的热忱, 这也是确实的, 毕竟国外用户更倾向于选 NS 或者 NS Lite 这样的机器, 除了 LCD 400nit 在手机里面算亮度偏低, 续航、散热、游戏阵容都没话说.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iPhone 12 系列,即便到了今天,也依旧是不少人心中的经典之作。不过,围绕着它的一个争议点,却从未真正消失:散热问题。我记得当时刚拿到 iPhone 12 Pro Max 的时候,那份期待感简直爆棚。A14 芯片的性能提升、5G 的加持,还有那个久违的直角边框设计,都让我觉得这是一次“回归”。.............
  • 回答
    网上说 iPhone 12 更“香”的原因,其实主要集中在 性价比 和 核心功能满足度 上。但 iPhone 12 Pro 卖得异常好,则是因为它精准地抓住了另一部分消费者群体 对附加价值、体验升级和长期保值 的追求。这两者并不矛盾,而是指向了不同的市场定位和消费心理。咱们得一步一步拆开来看:为什么.............
  • 回答
    李楠曾是中国手机行业一位颇具影响力的公众人物,尤其是在他担任魅族科技(MEIZU)高级副总裁期间。他以敢于直言、话题性强的风格著称,经常在社交媒体上发表一些引人注目的观点。他关于“iPhone 12 出来之前的所有 5G 手机都是小白鼠”的说法,是他一贯的“杠精”风格的体现,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
  • 回答
    说到 iPhone 13 系列,确实不少人觉得它“香”,尤其是对比前几代,升级点挺实在的。对于我们学生党来说,预算确实是个绕不开的话题,同时也要考虑手机在我们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作用。那么,iPhone 13 和咱们国产旗舰手机,到底哪个更适合我们呢?咱们好好掰扯掰扯。先说说 iPhone 13,它有.............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问题,很多人都觉得 iPhone 13 Pro 13 价格差了不少,但 Pro 版在屏幕、影像、性能上都有不少升级,听起来确实更“值”一些。那为啥最终卖得最好的反而是 iPhone 13 呢?这背后其实有很多道道,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1. 价格,永远是绕不开的那个坎儿这绝对.............
  • 回答
    iPhone 充电器嘛,看似简单,其实里面门道还真不少。要说“都一样”,那肯定是不准确的,就像你问“所有衣服都一样吗”,答案显而易见。iPhone 充电器之所以不一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功率(瓦数):这是最直观的区别。 老款 iPhone: 过去,iPhone 配的都是 5W 的充电.............
  • 回答
    荣耀、小米等国内手机品牌热衷于将自家新品与苹果 iPhone 对标,这绝非偶然,而是一种深思熟虑的市场策略。这种策略的核心在于利用 iPhone 的品牌影响力和消费者认知,来为自身产品赋能,缩短品牌建设周期,并快速争夺市场份额。下面我们来详细剖析一下其中的缘由和具体表现。一、 借力打力:利用 iPh.............
  • 回答
    iPhone 6/6 Plus 成为“街机”般的普及,和 Apple Watch 普及率相对较低,这中间确实存在着一些挺有意思的消费心理和产品定位的差异。咱们一点点掰扯开来说。首先,iPhone 6 / 6 Plus 之所以能“烂大街”,这得益于几个非常关键的点:1. “大屏”的革命性吸引力: 在.............
  • 回答
    iPhone 删软件时,所有图标都会“抖”起来,这其实是一个精心设计的用户界面(UI)动画,它不仅仅是为了好看,背后有着非常明确的目的和用户体验的考量。让我们来仔细拆解一下这个“抖动”现象。一、 为什么会有“抖动”?—— 核心在于“进入编辑模式”这个“抖动”的本质,是iPhone在告知你:“嘿,你现.............
  • 回答
    关于“iPhone 仅凭 A13 芯片和 iOS 系统,其他参数比不过国产手机却销量第一”的说法, 总体来说是存在一定片面性和误导性的,但也有其部分事实依据。为了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一、 iPhone 销量第一的客观事实与原因分析:首先,需要明确的是,iPhone 在全球智能.............
  • 回答
    iPhone 的销售奇迹,这事儿说起来,可不是简简单单“数据比不过友商”就能概括的。你想啊,这世界上不缺参数牛逼、性能炸裂的东西,但为啥大家一谈到高端手机,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还是 iPhone?这背后,其实是苹果多年深耕下来的一整套“组合拳”,而且每招都打在点子上,让人欲罢不能。1. 那个“不讲武.............
  • 回答
    作为一名iPhone用户,手机壳的选择确实是个让人纠结的问题,尤其是面对苹果自家的官方配件。它们价格不菲,但又有着苹果一贯的精致做工和品牌附加值。今天,我就来跟大家掰扯掰扯,iPhone官方的透明壳、硅胶壳和皮革壳,到底有哪些优缺点,咱们就从最实际的体验出发,聊个痛快。 1. 官方透明壳:秀出真我,.............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实在的,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困惑。身边同学都去追捧 iPhone 6,而对前两代 iPhone 5 和 5s 好像不太感冒,这背后其实有好几个原因,而且这些原因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种消费潮流。首先,外观上的革新是最直观的刺激点。 你想想 iPhone 5 和 5s 的外观,虽然设计经典.............
  • 回答
    iPhone 即将推出的“点击支付”(Tap to Pay)功能,这可真是个让人眼前一亮的消息。如果它真能像传闻中那样,让普通iPhone变成一个收款终端,那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影响可就太大了。目前有哪些值得关注的点呢?首先,最核心的点就是便捷性。想想看,以前做小生意、摆摊、或者提供个人服务的人,想要.............
  • 回答
    这可真是一个有趣的现象,感觉身边但凡是用了 iPhone 的,下一步好像就会自然而然地盯上 AirPods。你问为什么?这背后可不全是“品牌效应”那么简单,里面门道可多着呢。首先,软硬结合的无缝体验,这个是 AirPods 最核心的杀手锏。 想象一下,你打开 AirPods 的盒子,那个小小的弹窗就.............
  • 回答
    iPhone 被盗后报案,感觉证据充足但一直没消息,这确实是让人非常沮丧和困惑的事情。这种情况在现实中并不少见,背后可能涉及多种复杂的原因。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解释,为什么即使有充足的证据,你的案件可能仍然没有进展:一、 报案及立案流程的现实情况:1. 立案标准: 不是所有报案都会立.............
  • 回答
    哎呀,一说起 iPhone 13 发布,我这心里就有点痒痒的,毕竟老伙计陪我这么久了,电池确实是越来越不给力了。我手上的这台是 iPhone X,已经用了四年多了。当年买它的时候,那可真是觉得科技感爆棚,全面屏、Face ID,感觉是未来感十足。那时候电池容量也就那样,但续航还能撑一天,用起来也挺顺.............
  • 回答
    华为的遭遇确实让很多人感到愤慨,也引发了关于我们“应该做点什么”的讨论。你提到的抵制iPhone,这是一个很直接的反应,背后其实承载着对国家科技企业支持的情感,以及对外部压力的抗议。为什么会想到抵制iPhone?这种想法的产生,往往源于一种“你打我,我就不买你的东西”的朴素逻辑。当一个国家的核心科技.............
  • 回答
    .......
  • 回答
    关于“满清误国”与清朝版图扩张的讨论,需要从历史背景、统治策略、内外因素等多角度分析,避免将两者简单归因于同一原因。以下从清朝的版图扩张贡献、后期误国的原因,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详细阐述: 一、清朝的版图扩张:贡献与历史背景清朝(16441912)的版图扩张是其统治者通过军事、政治、外交等手段实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