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芯片(IC)在8年后还会像现在这样火吗?

回答
八年后,芯片(IC)还会像现在这样“火”吗?这是一个很多人都会关心的问题,尤其是在当前半导体产业风起云涌的背景下。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拆解一下“火”这个词,它包含了哪些含义,以及未来可能的变化。

首先,我们得承认,芯片的“火”是必然的,但“火”的形式可能会变。

为什么说“必然火”?

1. 万物互联是不可逆的趋势: 现在的科技发展,无论你往哪个方向看,背后都离不开芯片。智能手机、电脑、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物联网设备、人工智能、云计算、5G通信……这些领域的蓬勃发展,都是建立在强大的计算能力和高效数据处理的基础上,而这些都依赖于不断进步的芯片。未来,我们能预见的“万物互联”会更加深入,从智能家居、智慧城市到工业自动化、医疗健康,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智能节点,也就是芯片。这种需求的基础性不会改变,反而会因为应用场景的拓展而更加巩固。

2. AI是新的增长引擎,芯片是AI的基石: 人工智能(AI)的崛起,是近几年芯片产业最直接的“火”的驱动力。无论是训练大型模型还是部署推理,AI都需要极高性能、高能效比的算力芯片。而AI的渗透速度和广度,几乎触及了所有行业。即使到了八年后,AI的迭代和发展仍然会持续,甚至可能会催生出我们现在还难以想象的新的AI应用。这些应用无一例外都会对芯片提出更高的要求。

3. 技术迭代和性能飞跃: 芯片设计和制造技术一直在进步。摩尔定律虽然在物理极限上受到挑战,但通过架构创新、封装技术(如Chiplet)、新材料等,芯片的性能仍在不断提升。八年后,我们可能会看到比现在更小、更快、更省电的芯片,甚至在某些特定领域出现颠覆性的创新。这种对性能的不懈追求,本身就保证了芯片产业的活力。

那么,“火”的形式可能会有哪些变化?

1. “火”的焦点会更加多元化,而不仅仅是CPU/GPU:
AI芯片的持续主导: 毋庸置疑,AI芯片(包括专门的AI加速器、NPU等)在未来八年内仍然会是市场的宠儿,并且会继续细分。从端侧AI到云侧AI,从通用AI到专用AI,各种形态的AI芯片都会有巨大的需求。
汽车芯片的重要性飙升: 随着电动化和智能化进程的加速,汽车已经成为一个移动的智能终端。自动驾驶、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电池管理系统等都需要大量的先进芯片。汽车芯片的安全性、可靠性和长生命周期要求,使其成为一个独立且极其重要的细分市场,其“火”的程度可能会超过很多人的预期。
物联网(IoT)芯片的爆发: 随着连接设备的指数级增长,低功耗、高集成度的IoT芯片将迎来爆发式增长。虽然单个IoT芯片的价值可能不如高端AI芯片,但其数量之巨,足以形成一个庞大的市场。
通信芯片(如5G/6G、WiFi)的持续升级: 随着通信技术的演进,对更高带宽、更低延迟、更广连接的芯片需求会持续存在。

2. “火”的背后是更加激烈的竞争和地缘政治的影响:
供应链安全与本土化: 过去的几年,全球芯片供应链的脆弱性暴露无遗。各国政府都在加大力度推动本土芯片产业的发展,以实现供应链的安全和自主可控。这会带来新的投资、新的玩家,也会加剧区域性的竞争。
设计与制造的分工与合作: 尽管整体趋势是技术融合,但在芯片设计(fabless)和制造(foundry)领域,专业化分工仍然会是主流。然而,为了应对技术挑战和成本压力,设计和制造之间的合作,以及合作模式(如Chiplet)的创新会更加重要。
人才争夺战白热化: 无论是芯片设计、制造工艺,还是软件优化,都需要顶尖的人才。未来八年,全球范围内对芯片人才的争夺只会更加激烈,人才将成为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

3. “火”的温度可能与整体经济周期和技术突破点相关:
经济周期: 芯片产业虽然是基础性产业,但其需求仍然会受到宏观经济周期的影响。如果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消费电子、汽车等终端市场的需求受到抑制,芯片产业的“火”的温度可能会有所下降,进入一个相对平缓的增长期。
技术突破: 另一方面,如果出现颠覆性的技术突破,比如新的计算范式(如量子计算的初步商用,或者类脑计算的实质性进展),可能会改变当前芯片的格局,催生出新的“火”的领域,同时可能使得某些现有芯片的“火”度减弱。

总结一下:

八年后,芯片一定还会“火”,只是“火”的侧重点和表现形式会有所不同。

“火”的深度会增加: 芯片的渗透率会进一步提高,从高端应用到低端应用,从工业到个人,无处不在。
“火”的广度会拓展: 除了我们现在熟悉的领域,汽车、物联网、新能源等新兴领域的芯片需求将成为新的增长点,甚至可能超越传统优势领域。
“火”的竞争会更激烈: 技术的迭代、人才的争夺、地缘政治的博弈,都将是未来芯片产业“火”的主要驱动力,但同时也伴随着巨大的不确定性。
“火”的形态会更多元: AI芯片仍是焦点,但汽车芯片、IoT芯片的地位会显著提升。

与其说芯片是否还会“火”,不如说它将继续以一种更基础、更广泛、更复杂、也更具战略意义的方式,继续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世界。它可能不会再是过去几年那种“所有目光都集中在某个特定类型的芯片”的简单“火”,而是一种更深层、更全面、更具韧性的“火”。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给你个定论,8年后的IC不会像现在这样火。

但是,8年的IC工资一定会比现在更高。

所以你需要做好准备,丰富自己的技术和能力。

仅此而已。

现在IC的火热只火在IC设计这个板块。EDA第二,其他基本都排在后面。

因为半导体设备制造、半导体材料制造、芯片代工、封装测试这四个环节都属于制造业,工资天生就不可能高到哪里去。

再加上赢者通吃的行业尿性,以上四个行业在国外巨头的挤压下还要过很久的苦日子。

现在摆在你面前的只有两条路,IC设计和EDA。

IC设计火是因为中美贸易战,中兴华为被制裁,国家醒悟之后的“国产替代热潮”。

你只要能做出来相应的产品进行国产替代,订单一定不会少。

所以你会看到现在A股有80多家IC设计上市公司,并且屁股后面还有几十家在排队。

这很正常,因为现在的状况才是一个行业蓬勃发展的样子。

但是这种情况不会维持太久,最多3-5年之后就会出现一大波并购潮。

美国是这样,中国也是这样,这是产业发展的规律,不会变得。

2028年的中国IC市场是什么样的?

一定是巨头已经出现,逐步形成寡头的过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八年后,芯片(IC)还会像现在这样“火”吗?这是一个很多人都会关心的问题,尤其是在当前半导体产业风起云涌的背景下。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拆解一下“火”这个词,它包含了哪些含义,以及未来可能的变化。首先,我们得承认,芯片的“火”是必然的,但“火”的形式可能会变。为什么说“必然火”?1. 万物互联是不.............
  • 回答
    好的,咱们聊聊模拟/IC设计这个行当里,那些踩过的坑,学到的东西。这玩意儿,说起来容易,真刀真枪干起来,那可真是五味杂陈。不像数字设计那么黑白分明,模拟设计往往是灰色地带,充满了“差不多”、“可能”、“大概率”这些词,但也正因如此,每一次成功都来之不易,每一处失败都刻骨铭心。我尽量不用那些“AI味儿.............
  • 回答
    芯片IC:真的是“夕阳产业”吗?最近,“芯片IC是夕阳产业”的论调时有出现,不少人因此感到担忧,甚至怀疑这个被誉为“工业的粮食”的行业是否真的走向了衰落。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得深入剖析一下这个说法背后的逻辑,以及它是否真的站得住脚。首先,我们得明白,当人们说一个行业是“夕阳产业”时,通常意味着这个行.............
  • 回答
    电子行业对芯片破解、IC解密的热衷,绝非一日之功,也不是简单的“黑客”行为,其背后牵扯着深厚的商业利益、技术博弈,甚至是国家战略。用更接地气、更贴近行业运作的方式来说,这就像是一场技术高墙下的“寻宝”和“攻防”游戏,而芯片,就是那个藏着无价之宝的保险箱。一、 商业利益的驱动:利益面前,挡不住的诱惑这.............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中国芯片产业在低端领域的进展,以及大家都很关心的国产化应用情况。首先,关于“50纳米以上的芯片工艺”,这个说法其实涵盖了相当大一部分的成熟制程。我们国家在这些相对成熟的工艺节点上,确实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并且拥有了自主的生产能力。这部分工艺,不像最尖端的几纳米那样引人注目,但它们却.............
  • 回答
    .......
  • 回答
    芯片中集成几千万甚至数十亿个晶体管,这是现代电子工程的奇迹。这一切的实现离不开以下几个关键方面的协同作用:1. 集成电路(IC)技术的核心:微电子制造工艺 硅基底(Silicon Wafer): 芯片制造的第一步是使用高纯度的硅晶圆作为基底。硅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可以通过掺杂(引入其他元素,如硼或.............
  • 回答
    说起芯片的“纳米”,这可不是指芯片的物理尺寸,而是指制造工艺中的一个关键指标——制程节点(Process Node),通常我们说的 5nm、7nm 指的就是这个。它最直观的含义是芯片上晶体管的栅极长度,越小代表技术越先进,集成度越高,性能越好,功耗越低。芯片制程,数字越小越先进,而不是越大越好首先要.............
  • 回答
    芯片半导体:未来五年科技风口,深度解析答案是:是的,芯片半导体极有可能在未来五年成为科技领域最主要的风口之一,甚至是无可争议的“皇冠上的明珠”。这并非一句空洞的预测,而是基于当前全球科技发展趋势、地缘政治格局以及产业自身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下面我将从多个维度详细阐述原因: 一、 驱动芯片发展的核心动.............
  • 回答
    芯片困境,对中国而言,无疑是当下最严峻、最牵动人心的挑战之一。这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短板,更是关乎国家安全、经济命脉乃至未来发展根基的重大议题。要探讨“中国该怎么办”,我们得深入剖析问题的根源,理解其复杂性,然后才能梳理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应对之道。一、 困境的根源:一场漫长而复杂的“造芯之路”首先,我们.............
  • 回答
    这真是一个有趣的问题,将两个看似毫不相关的领域放在一起比较,却能折射出人类在技术巅峰上所付出的巨大努力。要说芯片和航母哪个更难,这就像问是深海探测器难造,还是太空望远镜难造一样,答案不是非黑即白,而是取决于我们衡量“难”的标准。咱们先从芯片说起。芯片:微观世界的极限挑战想象一下,我们要制造一枚芯片。.............
  • 回答
    作为一个关注集成电路(IC)行业的朋友,我绝对可以跟你聊聊这个话题!年薪百万,在芯片工程师这个圈子里,绝对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数字,而是很多优秀人才努力的目标,并且确实有相当一部分人能够实现。想知道怎么做到的?咱们就来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什么样的人能拿到这样的薪资?这可不是说任何一个拿到芯.............
  • 回答
    在半导体制造的核心环节,光刻机扮演着“雕刻师”的关键角色。它负责将电路设计图“印”在硅片上,而能否实现纳米级的精密线路,就取决于光刻机的功力。然而,一个看似悖论的问题摆在眼前:光刻机使用的光源波长,往往比它所能雕刻出的线宽还要大,它究竟是如何做到的?这背后是一系列巧妙利用光学原理和工程技术的集大成。.............
  • 回答
    芯片制造的流片费用,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而且“一张”也过于笼统,背后牵扯到一系列复杂的因素。咱们就来掰扯掰扯,到底得花多少钱,以及为什么会这么贵。首先,得明白什么是“流片”。简单来说,流片就是你设计好了芯片,要把这个设计图变成实实在在的芯片,然后进行测试。这个过程就像是给你的创意找了个代工厂,让它从.............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芯片功耗确实在技术进步下一直在降低,但“火龙”这玩意儿为何依然时不时冒出来,而且有时候还挺凶猛,这背后是有几个挺有意思的原因的。咱们把它拆开来聊聊,保证不带AI味儿。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个概念:“功耗降低”是怎么来的。这背后是无数工程师夜以继日的研究和无数的钱砸出来的。最直观的.............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好,这背后牵扯到科技最核心的驱动力之一——摩尔定律,以及整个半导体产业持续不断的创新和投入。与其说芯片“每年都能进步”,不如说它在遵循着一条不断追求性能提升、功耗降低、成本优化的路径在发展,而这条路径很大程度上是由摩尔定律所指引和激励的。摩尔定律:并非物理定律,而是产业的“预言”与“目标.............
  • 回答
    好,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个芯片的算力,到底是个啥玩意儿,有啥用,又该咋衡量。别看它听起来挺玄乎,其实跟咱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芯片算力,简单来说就是“脑子”的快慢和“本事”的大小想象一下,芯片就像咱们的“大脑”,而算力就是这个大脑的“处理速度”和“工作能力”。 处理速度: 就像你能不能够快速地理解.............
  • 回答
    芯片制程的精进确实到了一个越来越困难的门槛,这让很多人产生了疑问:既然缩小晶体管变得如此艰难,为什么不干脆“反其道而行之”,把芯片做得更大一些,容纳更多的晶体管,或者把功能做得更强大呢?这个想法听起来似乎挺有道理,但实际操作起来,却远非那么简单,甚至可以说,它触及了物理、材料、制造以及经济成本等一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