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崔永元曝光的大小合同是真,那涉事人员需补缴多少税?有坐牢风险吗?

回答
崔永元曝光的“大小合同”事件涉及税务问题和潜在的法律责任,是一个复杂的话题。以下将尽量详细地分析:

一、涉事人员需补缴多少税?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明确“大小合同”的性质以及其背后涉及的税务违法行为。

1. “大小合同”的性质与税务违法行为:

“阳合同”(明面合同): 通常是按照较低的金额签订,用于申报纳税。
“阴合同”(私下合同): 实际支付的金额远高于“阳合同”,差额部分通过隐蔽的方式支付(如现金、转账至其他账户等)。
核心税务违法行为: 逃避纳税义务,即通过签订“大小合同”的方式,隐瞒真实收入,少缴个人所得税(或企业所得税,如果涉及公司)。

2. 补缴税款的计算依据:

税种: 主要涉及个人所得税。如果崔永元曝光的是艺人或其他高收入人群的收入,那么补缴的就是个人所得税。如果涉及的是公司层面的利润转移或虚假交易,则可能还涉及企业所得税。
计税基础: 实际支付的全部报酬(“阴合同”的金额)是计税的基础。
税率:
个人所得税: 根据中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法,演艺人员的收入通常属于“劳务报酬所得”或“所得税法规定的其他所得”。
劳务报酬所得适用超额累进税率(3%35%),但有一个特别规定: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减除费用800元;4000元以上的,减除20%的费用后计税。
“综合所得”(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适用超额累进税率(3%35%),年度汇算清缴。
“个税专项附加扣除”:如果符合条件,可以享受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专项附加扣除,但这会减少应纳税额,而非增加。
滞纳金: 除了补缴税款,还会有滞纳金。滞纳金的计算方式通常是:每日按应纳税额的千分之五加收。
罚款: 税务机关会根据违法情节轻重,处以罚款。罚款金额可能在应纳税额的1倍至5倍之间。

3. 具体的补缴金额计算:

假设崔永元曝光的“大小合同”属实,并且某位涉事人员的“阴合同”金额为 X 元,“阳合同”金额为 Y 元。那么差额(XY)是其未申报的收入。

补缴税款 = (X Y) × 适用的个人所得税税率
滞纳金 = (X Y) × 适用的个人所得税税率 × 滞纳天数 × 0.5‰
罚款 = (X Y) × 适用的个人所得税税率 × 罚款倍数

举例说明:

假设某演员实际获得报酬1亿元(阴合同),但只申报了1000万元(阳合同)。差额为9000万元。

粗略估算(不考虑其他扣除和费用):
如果这1亿元全部按劳务报酬计算,假设其总收入较高,适用最高税率35%。
未申报收入为9000万元。
补缴税款 ≈ 9000万元 × 35% = 3150万元
滞纳金: 需要根据具体申报和缴纳的时间来计算,可能会很高。
罚款: 如果按最高5倍罚款计算,则罚款金额高达 3150万元 × 5 = 1.575亿元。

重要提示:

实际税负可能比上述估算更复杂。 涉及具体的收入性质、申报方式、是否有其他收入、是否有合规的扣除等都会影响最终税款。
税务机关的核查是关键。 税务机关会通过各种渠道(如银行流水、其他举报、比对合同信息等)来核实真实收入。
“偷税”行为的界定。 达到一定数额的偷税行为,可能构成犯罪。

二、有坐牢风险吗?

是的,如果“大小合同”属实,并且涉及逃避纳税义务,涉事人员有坐牢的风险。这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

1. 行为性质的定性:

偷税: 指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不缴、少缴税款的行为。
逃税: 指纳税人违反税法规定,通过伪造证据、涂改票据、账簿等方式,不缴或者少缴税款的行为。
骗税: 指纳税人以外的其他单位或者个人,通过伪造、变造、或者提供虚假纳税申报,骗取国家税款,数额较大的行为。

在“大小合同”的情况下,最可能被定性为偷税或者逃税。

2. 法律法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规定了偷税、抗税、骗税等行为的法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201条关于偷税罪的规定:
> “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此处为历史规定,现已修订),或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到税务机关行政处罚再次逃避缴纳税款的,属于偷税。
> 偷税数额在一万元以上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逾期不缴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追缴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
> 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追缴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
> 单位偷税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特别注意: 2018年新《个人所得税法》及其配套政策实施后,税务稽查的标准和力度都有所提高。特别是对于明星等高收入群体,逃税行为受到重点关注。

3. 坐牢风险的判断标准:

根据刑法和司法实践,判断是否存在坐牢风险的关键因素包括:

逃税金额的数额:
“数额较大”是构成犯罪的门槛之一。虽然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具体的绝对数字,但根据税收征管法和司法解释,通常认为逃税数额在1万元以上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就可能构成犯罪。对于高收入人群,这个“数额较大”的标准可能会远高于此。
“数额巨大” 则意味着更严重的后果,刑期可能更长。
占应纳税额的比例:
如果逃避的税款占应纳税额的比例很高,即使绝对金额不是特别巨大,也可能构成犯罪。
逃税手段的恶劣程度:
“大小合同”本身就属于比较典型的隐瞒真实收入的手段,如果证据确凿,情节恶劣。
是否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逾期不缴:
在被税务机关发现并要求补缴税款后,如果仍然拒绝缴纳,法律责任会加重,入罪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是否为初犯或累犯:
初犯者在积极补缴税款、缴纳罚金并认罪认罚的情况下,有可能获得较轻的处罚,甚至免于刑事处罚(例如,如果在构成犯罪前主动交代并补缴了税款)。累犯则可能面临更严厉的处罚。
是否构成其他犯罪:
例如,如果涉及虚假发票、行贿等行为,可能还会牵扯出其他刑事犯罪。

崔永元曝光“大小合同”的潜在影响:

如果崔永元曝光的“大小合同”属实,并且税务机关介入调查,那么涉事人员将面临:

1. 被追缴税款: 根据实际收入和适用税率补缴差额部分。
2. 被加收滞纳金: 从税款滞纳之日起按日计算。
3. 被处以罚款: 通常是应纳税额的1倍到5倍。
4. 刑事责任风险: 如果逃税数额巨大、情节严重,或经追缴通知后仍不缴纳,可能构成偷税罪,面临刑事处罚,包括坐牢。

总结:

“大小合同”的曝光是国家税务机关加强税收监管的体现。如果属实,涉事人员不仅需要补缴巨额税款,还可能面临严重的法律后果,包括罚款乃至牢狱之灾。具体补缴多少税款和是否有坐牢风险,都需要由税务机关通过详细的调查和认定来判断。对于普通公众而言,这是一个警示,提醒大家必须如实申报收入,依法纳税,避免触犯法律红线。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分析是基于“大小合同”属实的假设。在官方调查结果公布前,一切都属于推测。 然而,一旦查实,法律的制裁是明确而严厉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来,老会计答一个。


我不答什么会不会坐牢之类的。

首先,我就想和大家说一下,中国没有一个法律,或者会计准则,会计制度是承认有避税这种外行概念的。你们哪位会计或者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如果本科学习的时候哪位老师教你们这个,那你们这个税法课就算白上了。国际避税是另一个概念,和国内避税不是一个概念,不展开。


娱乐业什么情况没接触过,但是我想,这一次可能真的是一个契机,这不是针对某个具体明星,而是针对他们这个群体。税务的本质就应该是劫富,几天拍个电影就赚几千万,你不缴税谁缴税?调节收入分配不就是税收的基本功能么?前些天,苏群晒了库里的税单,一年赚4000万美金,税缴了56%,到手2000万不到,你可以赚钱,当然也可以赚大钱,但是,税,你必须缴纳。不然,该补的补,该罚的罚,承担后果就是了。

user avatar

现在的演员应该都处理好了这种事,合同是对应公司和投资方签署的合同,所以是公对公账户了。

至于阴阳合同,个人觉得一份合同是给经纪公司的,一份合同是给自己的。

这么大金额的合同,走对私账户风险太大,正常的公司不会这么干的。不排除有二般的公司。

明星公司给投资方开发票,没有进项,就要缴纳25%企业所得税,17%的增值税。所以很多明星通过公司去买房,每年缴税可以抵扣25%企业所得税。

user avatar

想什么呢,这都8012年了,改革开放都四十年了,现在的土豪怎么可能还跟八九十年代的那种土鳖一样?

巴菲特纳税不如他秘书地球人都知道,四十年了,中国土豪得傻到什么程度才学不会合法避税?

知乎上有个问题挺火的,说公务员天天喊工资低为什么不辞职。其实辞职的多了去了,只不过对很多人来说不对着他耳朵喊他一概认为没发生。

冰冰的法务部说不定都是检察院法院辞职的,冰冰的财务部说不定都是国税地税辞职的,这些敢跳出来单干的同志业务水平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怎么会让人抓住把柄?

当然这些同志的工资也比知乎群众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穷逼们当然请不起,但对冰冰们来说就是添双筷子的事。

不过话说回来了,看热闹不嫌事大,作为吃瓜群众还是很想看冰冰进去的,就是概率低了点,太蠢的人混不到现在的位子。

PS:常年不干人事的小崔老师终于干了一件人事,不管出于什么目的都值得表扬。刚看消息国家税务总局说话了,这事有点大条,希望冰冰的律师团顶住。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