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会告诉你我大学四年专业课基本靠自学……没有自控力的学生来川大基本就废了,逃课睡觉打游戏的不少,学校基本放养。但是,对于目标明确的学生川大简直太完美了,你可以把时间倾注在你感兴趣的方向,比如我要出国,大一过四级大二过六级大三考托福大四考GMAT,完美,读书吃喝玩乐耍朋友一样都没耽误。川大就是给你提供一个985背景,一个整合资源的平台,一个出国考研的跳板,一个就业时hr不会在投简历的过程就把你淘汰的敲门砖,不要把本科教学看的太重,最重要是养成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毕竟是成年人了。技术流的如医学院当我没说。
专业方向上,高分子是王牌学科。
九眼桥大学最悲催的一代毕业生,你们的学叔我最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
先验证学叔资格。25年前的食堂馒头票和毕业证书。那时每个学生每个月有28元还是32元的补贴,发米饭票和馒头票。理论上只能在学校食堂用,但由于川大的体量,这些票辐射周边,成了周边小饭馆录像厅台球室网吧认可的流通货币,一个有趣的货币经济学现象。
本来是想报武汉大学的,因为中学时看了方方写的风景,对武汉这个城市充满了好奇。但那一年武大我最喜欢的专业竟然没来招生!
说明:那个年代是先报志愿后高考。
所以我这辈子的人生选择就落在了九眼桥大学。进去叫川大,出来变成川联大。过了几年听说又改回去了,但是我的毕业证书上永远印着六个字的校名。
20年前的川联大章,保质期4年
我上学的时候,川大只有望江校区,还没有像巨无霸一样到处吞噬别家院校,我最近去成都感觉街头到处都是川大的牌子。
那个年月的成都街道狭窄,楼房低矮破旧,从望江路校门顺江边一直走,就是横跨府南河的九眼桥,桥上全是地摊,那时在我们眼里就是个罪恶的渊薮。川大和成都科技大为争211合并时,我们系一致认为可改名九眼桥大学。成都只有一环路,骑单车比坐公交快。
年代久远,印象却鲜明如昨。
说悲催,是因为我入学的时候叫川大,毕业的时候却叫四川联合大学了……这个校名只用了四年,却永远印在我老人家的毕业证书上,每到干部公示时,我就咬牙切齿地看着这个已经不存在的大学名字示众。
“可惜不是北大”~老川大最美的地方是从望江路到湖心亭那一段,梧桐树,逸夫楼,还有浓浓北大风的老建筑。每次我们溜达在那里,就会说:真像北大,可惜不是……现在好像也面目全非了。从我的宿舍出去,大概是今天体育馆的位置,那时是被录像厅、台球室和小饭馆包围的。
耗子太多!从北方来的我一辈子都没见过那么多耗子。晚上吵得大家睡不着,白天竟然钻进同学被窝里。耗子们极聪明,大四那年闹得格外凶,真的知道我们要走了!大白天就敢从你脚面上蹿过去。不过现在应该好多了吧。
冬天阴冷。屋里比外头冷,冻脚。
离北京太远。这句话是当年我们系党总支书记说的。各位后辈如果来北上广发展,年龄越大就越会深深感受到这句话里的无奈。进士也缺同年啊。不过年轻人在意这个的不多。
待续……点赞的给你们看罕见的川大老照片
90年代川大正门。18岁的我带了800块钱,坐了一天两夜的火车去报到,凌晨出了火车站,来拉我们的竟是一辆大卡车。进的就是这个校门。还记得连学费带公寓杂费一共交给川大432块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